陪读中学会陪伴

2022-04-29 03:31:31高丽媛
军嫂 2022年9期
关键词:陪伴读书机器人

儿子今年5岁。从他1岁多开始,我就不停地给他买书。从最初的“玩具书”,到现在的故事书,他的书渐渐占据了家中书柜的“半壁江山”。

孩子一两岁时,由于工作性质原因,我只有周末轮休才能从部队回家。不能每天陪伴年幼的孩子,这成为我心头的遗憾。不过,只要我在家,就会长时间被这个精力无比旺盛、一刻也不停歇的淘气娃黏着,什么都做不了……此时,我又不免感到很焦躁。我觉得自己恐怕不是个很有耐心的妈妈,经常只想一个人静静地看会儿书、写写字。特别是当我休假在家,母子相处时,儿子常让我身心俱疲,有一种“饱受摧残”的感觉。在两种感觉的撕扯中,我对“母亲”这个词有了更深的体会,也深感女性的不易。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这种撕扯感才渐渐消退。我和孩子总归是两个独立的人,我更愿意和他“互不打扰”。

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我一直试图让好动的儿子能够安静一会儿。幸运的是,在他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读书能够让他安静下来。不少家长给宝宝读书是希望把孩子培养得更好,而我的初衷却比较简单——让他尽可能地学会独处。

平常我不在家时,都是孩子奶奶和爸爸给他读书。为了减轻奶奶的负担,孩子爸爸每天下班回家就承包了所有家务,晚上还要负责“遛娃”及读绘本。周末我一回到家,儿子便会挑选一本喜欢的绘本,颠儿颠儿地跑过来,依偎在我怀里,让我给他读书。儿童绘本上总共也没几个字,主要是图画,那时给他读书还是比较轻松惬意的。我搂着他小小的身体,他竟然也十分乖巧——母慈子孝,画面和谐。

儿子慢慢长大,他看的故事书上的字也越来越多,我渐觉给他读书“负担沉重”,有时竟不知不觉敷衍起来。但如果少读一两句,他便提醒我,“你怎么漏掉了两句”;有时候不注意读错了词语,他也能发现和纠正。

我干脆撂挑子,“你自己看吧。”

“我又不认识字!”见我推脱,他急得快哭了。

“都读过多少次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感到不耐烦,同一本书每天都要读上好几遍,内容他已经很熟悉了,真弄不明白他为什么不自己看。

有时候我装睡,他就拿书轻轻拍在我脸上,如果我还“不醒”,他就嘀咕着:“真气人,还是去找爸爸吧!”我如释重负,感觉自己“斗智斗勇”成功了。虽然爸爸陪伴他的时间更长,而且是个“宠娃狂魔”,每天都要“亲亲、抱抱、举高高”,但是只要我在家,爸爸仿佛就被儿子忘到九霄云外了——只有在必要且不得已的时候,他才会找爸爸。

后来,我又想了一个办法。“宝宝给妈妈读书,哄妈妈睡觉吧!”他很高兴地答应了,拿起绘本就开始给我“读书”。我惊讶地发现,他居然把书上的内容背下来了。即使这样,他仍然“钦点”我给他读书。慢慢地,我觉察到,他只是想黏妈妈,我突然有点感动。其实孩子也像一本书,需要父母慢慢阅读。

2021年2月,高丽媛和儿子

尽管想了很多办法让他学会“自娱自乐”,他还是觉得妈妈是最好玩的“玩具”,我想自己安静地看会儿书是很难的。他越是看你的注意力不在他身上,就越是要吸引你的注意力。有时候他爬到书桌上,一屁股坐在我眼前;有时候抢过我的书,自作主张给换一本;有时候又凑过来,在书页上到处找他认识的字……闹得我没办法,不得已只好抱着他一块儿看,给他念书上的内容。有一次,我正陶醉于李白的诗,被他折腾得实在烦了,便拽过他、让他趴在我的腿上,一邊在他的屁股上打拍子,一边念:“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没想到他居然很享受的样子,趴在那里不声不响,认认真真地听我读。

此后,他就总是自己趴在我腿上,要求我一边拍他屁股、一边读诗,自己还咯咯笑。从那以后,我和他爸爸便开始带着他背唐诗。儿子虽然不懂那些诗句的意思,但很快就能背下来,甚至比我背得还熟。

儿子什么时候能自己看书呢?育儿交流群里,一个妈妈推荐了一款“读书机器人”,只要把书打开放在机器人面前,它就能朗读书上的内容,翻到哪页读哪页。我看到后立即下单购买。一开始,儿子还挺喜欢这个机器人的,一个人静静地坐那儿“听书”。我心中一阵狂喜,庆幸自己总算能清静一会儿了。可好景不长,他很快就厌倦了,一定要我给他读书。

“机器人比我读得好呀,为什么一定要妈妈读?”“我不喜欢机器人,就喜欢妈妈读。”看他眼泪都要掉下来了,我心软了,自己又替代了机器人。

虽然我给孩子读书没有太多功利心,但我渐渐发现,阅读对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对词汇敏感,擅长表达。在他两岁多的时候,我们第一次带他出远门、住酒店。他看着窗外的风景,自言自语“我真幸福啊”;看到舅舅钓上来一条鱼,他拍着手说“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3岁多的时候,儿子就会说要素齐全、语义通顺的长句子了,每当他嘴里蹦出惊人之语,全家人必定对他大加赞扬,他自觉得意,更是故意要把话说得漂亮。他说:“妈妈,你知道吗?我爱你,比你想象的还要爱得多。”

有一次,下雨时我开车带他外出,路上看他不说话,就问他:“干嘛呢?”

他说:“我在看雨点落在玻璃上的情景。”

他4岁时,有一天我因为他乱发脾气批评了他,憋了半天后他说:“妈妈,我想让自己快乐起来。”

“怎么了,你不快乐吗?”

“嗯,不快乐。”

“为什么呢?”

“因为我早上发脾气的时候,你没叫我小乖乖。”

以前儿子乱发脾气时,我批评完他后总是把他搂在怀里,温柔地说会儿话,这样他的情绪能很快平复。这次因为他太可气了,我就没怎么理他。没想到,小家伙纠结了大半天后,竟试着向我表达他的情绪。

随着词汇量的日渐丰富,他在讲故事时还喜欢使用成语,比如说:“路上一个姐姐跟踪我,幸好我急中生智,拼命逃到了光之国,最后有惊无险!”

童言稚语常常很有趣。他现在不识字,看我写字的时候他也在旁边乱写一气,有时还通知我他写了一句话。

我问:“你写的什么?”

他指着纸上自己画的符号,一字一句说:“人人都需要爸爸,但是爸爸并不需要人人。”

我哈哈大笑:“儿子你真是语言大师!”

他夸张地笑倒在沙发上:“哈哈,我才不要当什么大师呢!”

“为什么呀?”

“当大师,就会有一堆人问我问题!”

儿子的表达能力已经超越了他的年龄,我和他说话时便不把他当成一个孩子,而是很认真地和他谈话。即使有些词他听不懂,我也觉得我们的交流是有效的。我能感到他内心的变化,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母子默契。

我时常提醒自己,要抛开“亲妈滤镜”,不要幻想孩子成为什么天才。但作为一个母亲,看到孩子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可能遗传了父母的“幽默细胞”,心中难免有些骄傲。而且,一个爱表达、会表达的孩子,也一定会更加积极阳光。这让我意识到,亲子阅读能够增进亲情,丰富幼儿的心灵,还能让孩子拓宽视野,提高表达能力。尽管在陪伴的时间上,我不是个完美的母亲,但孩子并没有因为我的缺席而对我感到陌生和排斥,反而十分亲近和依恋我,愿意和我说话。我想,这大概和他读过的书、听过的故事,及我们母子之间的谈话分不开吧。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的蜕变过程——我从一个敏感脆弱的新手妈妈,回归“独立”,又正在成长为享受亲子交流的母亲……我相信,我和孩子都会越来越好。

儿子马上进入学龄期,我更加有意识地培养他的阅读习惯,而不仅仅是为了让他安静。因为我越来越感到,阅读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有多深。

我至今仍记得出现在我人生中的第一本书——《一千零一夜》。它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神灯、木马、美人蛇、精灵、魔鬼、强盗、航海家和帝王将相……书中那遥远的国度,打开了我的想象世界。从那时开始,我就喜欢长久地、安静地沉浸在书中。尽管当时我的世界很小,但把对山形、草色、晨昏、光影的细密感受落在笔尖、写在纸上,让我感到快乐。后来,我长大了,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宣传干事,经常要与文字打交道。

阅读,不仅影响了我的职业道路,更影响了我的生活方式,以及我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方式。自然地,当我面对一个幼小的生命时,我希望把这种美好的体验带给他。他不一定要成为作家,但是阅读一定会让他更好地体验生命。

在谈到读书的好处时,白岩松曾说,读书不保障命运可以好好地对待你,但是书读多了,可以保障你能够更好地对待命运。的确,阅读,不仅陪伴我度过了孤独的少年时期,更陪伴我度过了在海岛部队的寂寞岁月。人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困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父母不可能时时陪伴他,随时为他遮风挡雨。所以,让儿子学会好好陪伴自己,是我希望阅读带给他的最大好处。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编辑/李颖

猜你喜欢
陪伴读书机器人
陪伴
科教新报(2022年17期)2022-05-24 04:34:52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10 23:59:17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陪伴
杂文月刊(2019年16期)2019-09-25 06:56:36
我们一起读书吧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认识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