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哨所里的成长笔记

2022-04-29 00:44王新民王毅然
军嫂 2022年6期
关键词:哨所妻子女儿

王新民 王毅然

西藏詹娘舍哨所。摄影/刘有飞

编者按

在这火热的季节,本刊收到两篇军人家庭中的父女故事,读来令人感触颇深、备受鼓舞。

《小哨所里的成长笔记》一文,哨长王新民的深情讲述,让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似乎不起眼、却绝不平凡的夫妻哨——

2015年第12期《军嫂》杂志为《2015年最美军嫂评选专刊》,其中,《“无编女兵”夫妻哨:塞外车站》报道了王新民和妻子孙春霞坚守塞外小站12年的事迹,那时,他们的女儿王淑涵11岁,从小在哨所生活。次年秋,本刊时任执行总编彭清雯实地采访数名“最美军嫂”,第一站便来到这个哨所。文静的淑涵和她所获的贴了半面墙的奖状,令人触动并印象深刻。2020年8月,孙春霞获评2020年度河北省“最美军嫂”,本社为该活动支持媒体。在活动现场,淑涵讲述了与妈妈之间的故事,令观众纷纷落泪……于女儿面对人生大考之际,已是一级军士长的王新民回顾和女儿一起成长的经历,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一名军人父亲的愧疚、自省和浓浓父爱。

《在大山中守望大海》一文中,因父亲长年坚守在大山上的某站点,女儿温若曦对他感到陌生,也曾因此而委屈,但随着对父亲的接触、了解,她渐渐地读懂了父亲,并为“兵王”父亲而骄傲。

近年来,本刊格外关注边海防哨所、深山哨所和夫妻哨等各类哨所,守哨人无不以哨为家、扎根哨位,在寂寞中让青春开出繁花。哨所、站点背后的军人家庭,也牵动着我们的心。我们邀请全国妇联第十二届执委、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孙香萍,就两篇文章进行点评。希望全社会更多理解军人家庭的牺牲与奉献,愿拥军爱军、支持国防建设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同心携力,共筑钢铁长城。

“明天学校举行高考誓师大会,你们能过来吗?”2022年6月2日一早,女儿急切地打来电话。

“你爸爸工作忙,走不开,我一定过去!”妻子急忙应道。

我所在哨所距离女儿学校30余公里,加上近期任务繁重,我和女儿已有一个多月没有见面。女儿住校,学习刻苦,自理能力强,平时不用我们操心……但高考是孩子人生中的大事,我和妻子内心都有些忐忑不安。

哨所里的童年

我1995年12月入伍,2002年1月结婚,现在是32307部队一级军士长。2003年6月,经组织批准,我带着妻子来到距离单位机关几公里的某哨所,共同担负驻守执勤和巡逻维护任务。我们所在哨所成为大家口中的“夫妻哨”,至今已有19年。

2004年4月,我们有了女儿。哨所环境特殊,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随时切换、无缝衔接,而且家具摆设、作息时间都有规定要求,这使从小在哨所长大的女儿的成长之路与普通孩子有很多不同。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我有过愧疚自责、焦虑迷茫,也有过感动欣慰,真是百般滋味。

哨所位置偏僻,附近没有一户人家,女儿的学前时光几乎没有玩伴。她刚学会走路时,我和妻子到室外干活,就把布条拴在椅子之间,将她圈起来,再打开电视机,动画片一度代替了我俩对女儿的陪伴。

2012年7月,王淑涵为父母表演舞蹈

每当部队战友来哨所,女儿就格外开心,跑前跑后地跟着,“叔叔,你看我的玩具”“我给你们跳个舞吧”……她似乎想把积攒的本应对小朋友说的话一下子都讲给叔叔们听。

“爸爸、妈妈,为什么咱家这里没有别的小朋友啊?你们怎么总不陪我玩啊?”面对女儿天真的疑问,我和妻子常常无言以对,内心一阵酸楚。

哨所任务特殊,要求24小时有人值守,因此我们一家三口很少能一起外出。如果我俩同时离岗,单位就要安排其他战友代岗值班。女儿对公园、游乐场没有什么印象。我买了很多书,利用工作间隙教她识字、读书,帮助她了解外面的世界。

有时,我会不自觉地把女儿当成管理说教的对象,给她立“规矩”:按时睡觉、起床,不能摆弄军用物品,玩具不能乱扔乱放……她倒是表现得挺适应,做得也有模有样,所以我也顺理成章地认为,教育孩子应该不是啥难事。

转眼间,女儿到了入学年龄。驻地所在乡镇当时没有幼儿园,如果去太远的地方寄宿,孩子又太小。经过多方打听,我们把女儿送到距离哨所5公里的一所乡村小学读学前班。

在那里,女儿终于有了伙伴和同学,别提有多开心了,周末都吵着要上学。就这样,妻子风雨无阻地接送了7年,直到她小学毕业。女儿也很争气,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还发现她对舞蹈、绘画、珠心算很有兴趣和天赋,于是妻子每周末也雷打不动地送她去县城参加兴趣班。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5月,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参加一家教育集团主办的第五届“神墨杯”心算小博士国际争霸赛,获得特等奖。我得知后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了,专门请了两天假,陪她去北京领奖。看到女儿的成长,我和妻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19年5月,王新民和女儿王淑涵展示所获部分荣誉

父女间的隔阂

女儿读初中时,为了让她接受更好的教育,我和妻子“一狠心”,送她进了县城的寄宿学校。女儿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周末回到家就一头扎进自己的房间,对我和妻子的话越来越少,说话有时也显得极不耐烦。

起初,我并没在意这些变化,只是简单地认为她心情不好、耍脾气,仍自信地沿用自己的“带兵式”教育“三板斧”对她:管兵的理念、严厉的说教、“命令式”的话语,想以此维护“严父”和“哨长”的形象。但是,父女间的矛盾隔阂逐渐累积,终于迎来了一次大爆发。

2017年1月,女儿放寒假刚到家,我也正好从部队机关学习回来,一进屋就看见她的书本杂乱地摆放在桌上,于是忍不住吼道:“这是谁的?收!这又是谁的?收!你一回来,家里内务就乱套!”

话音刚落,女儿猛地冲进自己的房间,大声叫喊着:“这也是我的,全揭掉!”我一看,她是冲着墙上的奖状去的。女儿的这些奖状在这偏远孤寂的哨所,给了我多少激励和安慰啊!我赶紧跑过去阻拦:“行了、行了,这个咱不动。”

“都是我的,都得收!”女儿愤怒地叫嚷着。直到妻子来解围,紧张的气氛才稍有缓和。

没多久,又赶上有媒体记者要报道“夫妻哨”的先进事迹,来到哨所采访,想听听女儿对我的评价。哪知,女儿极不配合,冷冷地说:“没什么好说的!”

我急忙把她拉到一旁做思想工作,还没说几句,女儿竟抹起了眼泪,径直回屋反锁了房门。这些“反常”举动,让我既失望又着急,心里一酸,泪水也夺眶而出,场面极其尴尬。

经历这些事后,我开始反思:一向乖巧懂事的女儿怎么变成这样?我的教育方法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通过请教学校老师并与妻子探讨,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首先,我自己的角色定位出了问题。对于女儿来讲,我是父亲,不是“哨长”。随着女儿的成长,她的独立意识增强,她需要的是关心关爱和理解支持,而不是我强加的“命令”式教育方式。如果我不做出改变,势必会引发她的逆反心理。

其次,我们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我平时工作忙,加上女儿在家的时间少,除了嘴边几句“嘘寒问暖”的话之外,我们之间真正触及内心真实想法的沟通不多,说的、想的不在一个频道,产生分歧甚至“冲突”在所难免。

用心化解难题

找到问题原因后,我尝试着改变。和女儿说话,我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尽量降低声调、放慢语速,避免使用“你必须”“一定要”这些生硬、带有强制性的词汇,以“父亲”的角色和她交流,而不是“哨长”的角色。

一次,我在单位作先进事迹报告,当讲到“对女儿的亏欠”时,我忍不住流下了泪水。妻子被单位安排一同前往,她在现场录制了一段视频,周末女儿回家时便拿给她看。女儿捧着手机看着,两眼不禁泛红。妻子趁热打铁,解释说:“爸爸其实是很疼爱你的,只是有时表达方式让你不能理解,他正在努力改变。”女儿听罢,沉默了许久。

我开始想方设法了解女儿的爱好,寻找和她的共同语言。当得知她喜欢看小说《盗墓笔记》,我特意跑到书店买了这本小说,工作之余常拿出来翻看几页。一个周末,我主动去学校接女儿,回来的路上,我很自然地和她聊起《盗墓笔记》,她满脸诧异地问:“你怎么看起年轻人的书来了?”

我轻描淡写地说:“不看怎么和你聊天啊?”

女儿上初中后迷恋上了小提琴,我又说:“爸爸去县城找了一个小提琴兴趣班,你什么时候有时间一起去看看?”女儿听后,满脸惊喜。

经过我不断地努力尝试,父女间的隔阂逐渐消除,我心目中那个“乖乖女”又回来了。每次回到家,女儿都有说有笑,小小的哨所也恢复了往日的欢乐。2019年,我们一家获评“全国最美家庭”。

升入高中后,女儿的学习和生活更加忙碌,我和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我们对女儿在学习上多关心、思想上多交流、生活上多照顾的同时,绝不给她施加压力。女儿越来越自信、阳光。

2022年6月9日下午,高考结束后,我和妻子特意请假,在考场外等候女儿。看到她一脸轻松地走出考场,我和妻子都长舒了一口气,一家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最终,女儿取得了理想成绩,我高兴得一晚上都没睡好。她想报考计算机或测绘类专业,我和妻子十分支持,希望她再接再励,走好未来的人生路。

(口述者、整理者单位:32307部队 )

猜你喜欢
哨所妻子女儿
为何妻子总是忧心忡忡?
大三的女儿
海的女儿
道理重要,还是妻子重要?
我和我的哨所
哨所,在云端
夫妻哨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
女儿福
妻子的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