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元
摘 要 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作为上海五大新城建设之一的青浦区,迎来了一个全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未来如何打造青浦新城,青浦结合区情特点提出了“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的新城发展定位。本文选取“最江南”城市意象这一视角,从内涵解析、城市实践以及提升路径等方面,深刻剖析这一城市定位的丰富意蕴。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最江南;城市意象;青浦新城
2018年11月,首届进博会举办之际,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年后,包含有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所谓“两区一县”)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另外,根据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未来要把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打造成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围绕如何打造青浦新城,2020年8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最江南”的城市发展意象。在此基础上,青浦进一步融合区情特色提出了“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新城发展定位,也再一次凸显了“最江南”的城市发展内涵。至此,青浦新城“最江南”的城市意象和文化符号深深扎根在青浦各级领导干部和老百姓心中,也成为了青浦新城未来发展的一个矢志不渝追求的方向和目标。
一、“最江南”意象的内涵解析
(一)江南概念的几个维度
1.地理维度。作为一个典型的历史地理概念,江南本意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就现在地理范围来说,江南大致在江苏省中部和南部、安徽省中部和南部、上海、浙江和江西省东北部。相对于北方而言,江南地区的地形地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多丘陵、多平原和多水。江南地区河道棋布、湖泊众多,这样的气候和地形地貌下形成的江南自然地理有着和北方显著的不同。在这其中,水是江南的灵魂,历来就享有“水乡泽国”的美誉。
2.文化维度。历史上一直以来都赋予江南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质,也就是人们平常经常听到的“江南文化”。相较于北方文化,它温婉、细腻,这些文化的烙印和特质可以从古代大量的诗词歌赋的描述中充分感受到,也使得江南从地理语汇上,更增添了一层人文意蕴,不但使得江南名声大振,也让江南更趋于“诗意化”。另外,江南文化始终与中华文化经脉相通、血气相连,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经济维度。自古以来,江南就是繁荣兴盛的代名词。人们一提到江南,第一反应,总会是才子佳人、鱼米之乡、富裕发达,因此,江南也成为经济文化发达的象征。江南地区之所以能取代北方成为经济文化中心,首先,历史上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其次,南方战乱相对较少,社会局势比较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最后,江南地区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区,是一个很适合各种作物生长和人生存的区域。从古至今,虽然“江南”的地域概念一直不断变化,但江南“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总体特征一直未变,始终代表着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象。
(二)青浦新城“最江南”内涵在新时代的演绎
1.经济方面,“最江南”是经济发展的表率。突出青浦新城“最江南”的发展要求,首先就要在经济上体现出“最江南”的内涵和特点。具体而言,无论是经济发展的总体规模、经济发展的速度,还是经济发展的方式,以及具体的产业引入规划等,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在五大新城里面,青浦新城的经济发展都应该成为可以模仿和学习的表率。
2.政治方面,“最江南”是政治清明的榜样。“最江南”在政治方面的要求,就是要让青浦新城的发展,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做到“两个维护”,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推动新城建设发展。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刻坚持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形成海清河晏的美好政治生态,做新城发展政治清明的榜样。
3.文化方面,“最江南”是文化繁荣的引领。青浦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有着江南文化的肌理和底蕴,传统和现代在这里交融汇合。水文化、古文化、红色文化,是青浦新城发展三张靓丽的名片。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凸显“最江南”的文化发展要求,打好青浦江南文化牌,引领新城发展文化大繁荣。
4.社会方面,“最江南”是社会治理的标杆。诗意江南,乐居青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青浦未来的发展,必须下好绣花功夫,用精细化的社会治理,按照“最江南”的新城发展要求,关注民生建设,做好城市服务,成为新城建设治理的标杆,让四面八方人才从心底爱上青浦新城,选择定居青浦新城。
5.生态方面,“最江南”是生态保护的典范。江南水乡,水是青浦的灵魂。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推动青浦新城的建设过程中,时刻做好对生态的治理和保护,尤其是围绕青浦河湖众多的特点,重塑一个新时代的诗意江南,让“最江南”的新城发展要求,通过对生态的持续治理和保护,注入更多的绿色发展因子,成为新城建设生态保护的典范。
二、“最江南”意象在青浦新城当下的城市实践
1.满城绿水,描绘出青浦新城“最江南”的生态肌理。水是青浦的灵魂,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18.66%,拥有1900多条河道,全市21个自然湖泊全部在青浦。以环城水系公园建设为先导,青浦新城持续强化示范河湖建设,打造“百步见绿、百米见水”的新城碧道。根据规划,新城未来将以上达河中央公园建设为引领,完善“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的公园体系,营造“开窗有景、出门见绿”的品质人居。青浦新城充分传承水乡文脉,围绕梦蝶岛、绿心公园、环城水系、三分荡等特色空间,植入多元主题功能,探索“新江南水乡”的现代空间演绎模式。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努力,水已经成为新城发展“最江南”意象的生态肌理。
2.一城两翼,勾勒出青浦新城“最江南”的城市筋骨。青浦的版图宛如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新城的规划恰好就在“蝴蝶”腰身部分,再加上一东一西的两个“翅膀”,共同构筑起“一城两翼”的青浦发展格局,也提出了以青东联动发展为“先手”、青中融合发展为“桥梁”、青西协同发展为“前锋”的功能部署。其中,青东要打造国际中央商务区和高水平的开放枢纽;青中要打造独立的综合性城市和示范区主城区;青西则要打造世界著名湖区和生态价值高地。随着青浦新城规划正式落地,新城核心所在地青中地区成为了青浦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先头部队和“一城两翼”的战略核心,全方位勾勒出青浦新城“最江南”的城市筋骨。
3.便利交通,贯通起青浦新城“最江南”的澎湃血脉。在两大国家战略和大虹桥机遇条件下,青浦新城充分发挥青浦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区位优势,率先构建一个与青浦新城相匹配的枢纽型、网络化、全方位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轨道交通17号线和崧泽高架的相继开通,正在建设中的沪苏湖高速铁路同步建设练塘站,以及已有的G1501、G15、G50、S2、S32等高速路网,让青浦新城拉近了与市区以及周边省市的距离。正在建设中的地铁17号线西延伸、地铁2号线西延伸以及地铁13号线等地铁线路以及即将开工建设的沪苏嘉示范区线路,必将进一步便捷新城与市区及长三角城市的往来。
4.创新动力,构筑起青浦新城“最江南”的强大心脏。背靠两大国家战略加持,青浦新城紧紧围绕“创新”二字做文章,集中力量在“四个+”上下好创新真功夫:一是“特色+”,重点布局打造“氢能特色产业园”,打造一个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的氢能经济生态圈;二是“技术+”,重点引进5G、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青浦新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硬核”新动能;三是“功能+”,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大力引进智能制造、芯片半导体、科技金融、前沿医疗特色产业以及高等教育等五大核心产业;四是“服务+”,创新一体化联动治理的经济治理新模式,推动新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一网通办”,实现百姓各项事务足不出户,即可轻松办结。
5.绣花治理,打造出青浦新城“最江南”的气质风范。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曾指出,“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青浦新城紧紧抓住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机遇,在城市治理上群策群力。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成立了若干工作小组推动城市治理工作开展,特别是和吴江、嘉善联合成立了长三角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联盟。二是坚持党建引领。把坚持党建引领放在首位,通过两新党建、楼宇党建、区域化党建联盟等多种形式引领城市治理向纵深推进。三是重视科技赋能。升格城市网格化管理中心为青浦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优势,建立起城市管理智能化平台。四是多元主体参与。通过“幸福社区”“美丽乡村”等系列为民工程建设,听取基层声音,实质性推动城市治理走向群众、走向基层。
三、提升青浦新城“最江南”意象的策略路径
1.坚持规划引领,扩延青浦新城“最江南”的战略发展格局。要在新城规划上融入“最江南”的意象因子并坚持把握好几点:一是规划的前瞻性。要把“最江南”的城市意象在规划中充分体现出来且不可随意更改。二是规划的科学性。居住区、工业区,农业区、旅游发展区等,都要结合“最江南”的城市意象进行科学合理布局。三是规划的可持续性。对“最江南”意象的体现,要在坚持规划大写意的前提下,持续画好“最江南”品质的工笔画。四是规划的务实性。要充分结合青浦本地的历史与人文特点开展规划,不能脱离本地实际、好高骛远。
2.优化产业布局,完善青浦新城“最江南”的经济发展内涵。随着科技进步和智能化的应运而生,新城的产业布局要紧跟时代步伐,尤其是要突出创新理念在青浦产业发展布局中的引领地位。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把“最江南”意象中的经济内涵,通过不断优化产业布局随之充分体现出来,形成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和“最江南”经济内涵提升的良性互动。例如,青浦正在着力打造的“长三角数字干线”,已为新城如何打造“最江南”经济意象作出了很好的探索和表率。
3.精心市域治理,提升青浦新城“最江南”的科学管理水平。要站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角度,去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新城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特别是随着国家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推进,相比以前的城市治理而言,其内涵更立体,也更丰富。因此,要进一步拓展青浦城运中心的“城市大脑”功能,突破数据孤岛,继续优化场景应用板块,让更多的智慧应用叠加在城市治理中,持续下好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青浦新城“最江南”的科学管理水平。
4.深挖历史文化,厚植青浦新城“最江南”的城市人文底蕴。要注重深挖青浦文化历史,并布局在新城建设的画卷中:一是要大力推进关于青浦文化研究的智库建设,充分发挥已成立的“江南文化研究院”作用,持续做好对青浦历史文化的研究并形成一批有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二是要最大限度地把“最江南”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通过建筑设计、街景塑造、公园布置等多形式对外展示;三是要充分结合青浦的本地风土人情和历史人文,着力打造一批反映青浦“最江南”的文化艺术精品;四是着力打造几个“最江南”城市意向的代表性精品项目,形成功能复合、活力四射的“最江南”城市发展样板。
5.演绎灵动水韵,凸显青浦新城“最江南”的诗意水乡风貌。水是青浦的亮点和特色,要进一步拓展、扩大青浦的“水乡效应”,重点做好:一是持续开展“洁净工程”,持续开展好水质监测与提升,进一步改善青浦河湖水质;二是大力推进“盘活工程”,彻底排摸青浦新城所有河道状况,并通过清淤、疏浚、开挖等工程,让新城的水串起来、动起来、活起来,成为一张流动的河网;三是持续开展“美化工程”,通过美化,把“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绿水相融”的规划目标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人与水的亲密链接,体现还水于民的理念;四是着力推进“水旅工程”,要让广大市民或游客通过“水旅工程”真正走进新城的河湖深处,真切感受江南水乡的历史过往与摩登现代,体味灵动水韵的美好。总之,要让“诗意江南、乐居青浦”不止是停留在新城宣传词上的一句口号,而是真正成为一个“宜居宜业、近悦远来”的温暖之家。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党校)【责任编辑: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