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娟
导读:初识“班本课程”源于绘本《好饿的小蛇》。整个课程从最初的生成到架构,是一个追随幼儿视角、遵循课程理念、预设与生成交织的动态发展过程。“好饿的小蛇”班本课程体现了“幼儿在心,课程随行”的教育理念,遵循了“一日活动皆课程”的宏观教育观。 教师在班本课程中并非主导者,而是引路人和圆梦者。
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提出:“在儿童兴趣和需求中,早已暗含着教育所要追求的东西。”观察和了解幼儿是教师发掘班本课程的基础,观察本身不是目的,观察的初衷在于获得信息。开发班本课程需要教师分析幼儿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分析背后原因,捕捉每个幼儿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和个体差异等。其实,观察就是“向幼儿学习”的过程。所以,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的随机事件或特定情节、在行为和言语上的表现、在生活学习领域的需求等都可能引发教学契机。教师对此认真观察、敏锐捕捉,进而进行各种课程决策。
一、班本课程的源由
(一)观察捕捉,分析切入
综合课程小班主题活动“图形宝宝”开展之前,我们按照常例,在班级阅读区内投放许多关于图形的绘本,《好饿的小蛇》也投放其中。
1.“抢书大战”
一天晨间活动时间,幼儿都在教室玩耍,突然传来喊叫声:“彤彤抢我的书!”两个幼儿在抢《好饿的小蛇》,琪琪拼命守护手里的书,彤彤也不甘示弱,两只小手紧紧地拽着书:“我也想看《好饿的小蛇》,可是琪琪不给我看!”
2.“偷偷藏书”
经过早晨的“抢书大战”,彤彤心心念念的还是这本图画书。午饭时她第一个吃完饭,就到书架上把《好饿的小蛇》捧起来认真阅读。午睡时他却没有把书送回,而是悄悄走到床前,快速掀开被子把书藏了进去。
绘本生动的画面和小蛇卡通形象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班里的幼儿很喜欢翻看,总爱拿着书找教师讲故事,这本书广受欢迎。但由于书本数量有限,幼儿的阅读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常发生“抢书”现象。基于幼儿的浓厚兴趣和需求,我们三位班级教师进行了头脑风暴。
(二)深层碰撞,判断定位
班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价值的判断过程。在观察、了解、顺应幼儿兴趣与需求的基础上,将其与教育目标融合,进行有效引导。进一步倾听幼儿的内在想法,精准判断并确定课程开展的着陆点。
1.观察幼儿,确定主题
观察记录三位幼儿在阅读区的言行。
幼儿1:拿起图画书,从后向前逐页翻讲给幼儿2听,好饿的小蛇变成三角形的肚子,他吃了什么?(诱发幼儿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
幼儿2:饭团。(社会人际交往初步建立。)
幼儿1:不对,是三角形饭团。(互动学习,听取、补充别人的信息,传达自己的信息。)
幼儿3:我昨天吃的披萨也是三角形的,我想画一条吃披萨的小蛇。(迁移生活经验,形成书面表达的初步愿望。)
幼儿3:我们现在变成好饿的小蛇出去找好吃的吧。(三个幼儿趴在地上学着小蛇扭来扭去的行走方式。科学认知,动作发展。)
在课程前期观察中发现,课程来源于我们班级幼儿的真实兴趣和需求,而且是大部分幼儿的共同兴趣,他们表现出继续探索的愿望。追随幼儿最近发展区需求,我们确定主题,以绘本《好饿的小蛇》中的教育资源切入“图形宝宝”主题,展开班本主题课程。
2.分析绘本,提取价值
繪本故事吸引着幼儿。仅靠开展一两节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无法逐一挖掘、体现一本绘本涵盖的多样化元素。为加深幼儿对绘本内容的深层理解,满足幼儿的认知和需求,我们班级三位教师在周一年级组课程审议中提出生成班级课程的想法,在讨论中希望集合大家的智慧,更全面地挖掘绘本的教育价值。
所谓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年级组教师集体研读绘本《好饿的小蛇》,发现这本书和其他绘本形式不同,是从后往前翻阅,而且属于科普类作品。绘本价值可以从图形认知(食物形状)、色彩认知(食物的颜色)、语言启蒙(啊呜咕嘟真好吃)、健康方面(小蛇走路+光盘+正确吃饭)等方面挖掘。通过汇总的绘本价值提取分析表,逐步厘清课程开展的初步架构。
(三)结合多方资源,共同推进班本课程开展
1.物质资源:绘本、区域游戏材料、教学用具是主题必备用品。
2.人力资源:幼儿、教师、家长等是课程实施者。
3.环境资源:主题墙、生活环境、区域环境等帮助教师及时反馈课程内容和幼儿学习轨迹。
4.社区资源:社区建筑、社区场所等帮助幼儿拓展知识,利用社会实践及亲子活动让幼儿学以致用。
(四)初定“好饿的小蛇”班本课程目标及实施架构图
班本课程总目标:乐意参与班本课程“好饿的小蛇”,在过程中产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乐于创造、勇于表现的积极情感态度。
班本课程子目标:好学好问、积极交往、乐于创造、勇于表现。
主题目标:
1.在体育活动中增强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2.乐意与同伴一起参与藏、找的游戏,感受游戏乐趣。
3.在阅读活动中大胆想象推测故事情节,喜欢用肢体语言表现绘本情节。
4.感知物体形状、颜色的多样性,目测物体的粗细并按照粗细进行配对。
5.乐于在涂涂画画、粘粘贴贴中表现小蛇的形象。
6.在熟悉的曲调中唱出绘本内容,体验歌唱的快乐。
二、课程实施过程
课程内容应由浅入深、逐步递进。绘本资源的挖掘在内容架构上要侧重语言方面。运用绘本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结合绘本的多样化内容,与各领域结合和渗透。把绘本给予幼儿的见闻、思想、感悟,随着幼儿的探究欲和故事的情感历程,逐一展开在各领域活动中。从绘本中来,到主题中去;从绘本中来,到领域中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帮助幼儿不断深入理解主题,更好地领悟主题内涵。
在日常观察及与幼儿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幼儿对《好饿的小蛇》的具体情节具有旺盛的好奇心。我们用该绘本开展了一节语言教学活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很高,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后还愿意主动复述,并表现故事中的一些拟声词和动作。
《好饿的小蛇》作为一本经典绘本,蕴含的教育资源不可能靠一节教学活动挖掘完全。当天晚上,我们在班级群里发布了一则通知,利用网络资源向家长推送了这本绘本,引导家长和幼儿共读。家长十分配合,在群里分享了很多幼儿讲故事的视频。大多数幼儿都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每次读到小蛇吃东西发出“啊呜——咕嘟”的声音时,幼儿都很高兴,乐意用肢体动作来表达,但往往只表达出食物的名称,忽视食物的形状、颜色等特征,需要在家长的提示下才能说出来。第二天晨谈时,很多幼儿主动分享和父母共读的经历,我也将记录视频和他们分享了一遍。看着视频中出现自己的身影,幼儿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在分享视频的同时,我提醒幼儿:“苹果是什么形状的呢?”幼儿淘宝立即反应过来:“是圆圆的。”我继续引导幼儿注意食物和形状的对应。在每天的餐前安静活动中,幼儿都想听《好饿的小蛇》这个故事,渐渐他们对这个故事越来越熟悉,一边听一边跟读。一次区域游戏中,轩轩和骏恩两个幼儿来到阅读区,各自拿起一本书认真阅读。我用视频静静记录,惊奇地发现两个幼儿能通过语言和肢体,将对应的绘本完整地讲述出来。幼儿每次看书时总会有新发现:“小蛇把大树都吞下去了,你看这还有它的小尾巴呢!”“小蛇吃了这么多东西,它是不是要回家了呢?”“我知道小蛇的家就在这个大石头后面!”一天下午,幼儿对“小蛇的家”讨论个不停,各有各的想法。于是,我交给幼儿一个任务,回家后请爸爸妈妈帮忙,一起调查小蛇的家在哪里。幼儿兴致盎然,在家人的帮助下在群里竞相分享自己的发现:小蛇的家在森林里、在水里、在洞穴里……
绘本资源的价值不尽于此。在讲述绘本故事时,幼儿逐渐加深了对不同形状和实物匹配,再通过亲子活动“寻找身边的图形食物”,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认知。通过投票,他们选出了最喜欢的图形,还学了一首《圆圆圆》的儿歌。在“图形食品品尝会”中,幼儿学到了分享、垃圾分类等,不知不觉获得语言、数学、社会等领域的发展。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可爱的卡通小蛇成了幼儿的玩伴:在益智区里,幼儿和小蛇玩接龙的游戏,把图形宝宝放在小蛇身体上排队,还发现磁力片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用这些拼搭出不同的图形,还拼出了长长的小蛇,用圆形做小蛇的肚子,喂小蛇吃圆圆的蛋糕;在美工区里,幼儿通过涂色、粘贴等方式给小蛇穿上漂亮的衣服,利用橡皮泥搓出小蛇长长的身体,再绕着粘在瓶子上,做出“盘在瓶子上的小蛇”;在生活区里,幼儿用勺子、夹子喂肚子饿的小蛇吃东西,进行“小蛇夹夹乐”的游戏,在锻炼手部肌肉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形状认知;在语言区里,幼儿认真看书,开心地和同伴分享故事,还用故事盒子进行表演;在户外,幼儿开心地游戏,学着小蛇扭来扭去,钻过长长的“山洞”。
三、课程实施反思及评价
幼儿园课程应从幼儿的生活入手,追随幼儿的兴趣,选择适宜的主题活动。我们的主题教学应在幼儿不断提出的各种问题中由问题生成教学,让幼儿更好地探究学习。要尝试打破预设活动内容的束缚,生成新内容。在开展活动的同时,我们要积极挖掘利用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让幼儿学习的地点不限于教室、幼儿园,而延展到更广阔的空间。记录和分享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儿的点滴成长逐渐丰富了我们的主题墙,幼儿惊喜于主题墙上的变化,寻找自己和同伴的精彩瞬间,并为之高兴。课程故事记录的是幼儿的成长,是幼儿真正从中学到的经验,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
初尝班本课程至今,作为一名直接参与者,我获益匪浅。可以用PDCA四个字母说明我在班本课程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P-plan(课程计划)建立在幼儿的特点及兴趣点上。
D.do(课程实施)体现幼儿是课程主体的理念。在整个班本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共同参与、共同策划,教师和其他资源只是助推者。
C-check(反思与调整)小结前一个活动中的优势和不足,及时反思和调整。
A-action(活动推进)根据活动中幼儿的需要,和他们共同商议,继续推进。
通过“好饿的小蛇”的班本课程,我们欣喜地发现:幼儿进步了、成长了。更让我们快乐的是活动中他们始终不变的兴趣和热情。“好饿的小蛇”是一次对班本课程生成和开发的实践与努力,行进在这条路上,也许并非一帆风顺,但我坚信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爱坚持,精彩必定在不遠处等待着我们。
“好饿的小蛇”不仅带动、激励了班内的师生和家长,还影响了园内的许多人,甚至感染、带动了一部分教师开展绘本资源在主题活动的班本实践。“好饿的小蛇”班本课程唤醒了幼儿内心的种子,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并悄然形成一种文化风潮,正影响着身边的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