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伟 蔡俊杰
特高压入冀、14项主网工程相继建成,清洁能源外送工程投运……自2015年申办成功至今,北京冬奥会为冀北电网带来诸多新变化。“冬奥效应”的万千气象,让冀北电网发展充分享受冬奥机遇,汇聚起建设冀北电网的磅礴力量。眼下,建设坚强、可靠冀北电网的动力强劲澎湃。
让电网更加坚强可靠
2016年7月31日,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其中1000千伏北京东变电站是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的重要枢纽变电站,锡盟的电力经由此站中转南送的同时,也为支撑京津冀地区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了不竭动力。
2020年6月29日,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投入运行。工程拥有680万千瓦的可再生能源汇集能力,是世界首个输送大规模风能、太阳能、抽水蓄能等多种形态能源的四端柔性直流电网。经由它,张北无限“风光”顺利进京。
2020年8月29日投运的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为雄安新区实现100%清洁能源供电提供了坚强保障,让张北的“风光”成为生态雄安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靓丽底色。
7年来,在“赶早不赶晚”的不懈努力中,冀北电网一项项重大工程陆续投产,实现跨越式发展。特高压入冀的历史性突破,东部地区“三横三纵”骨干网架基本形成,电网技术装备、资源配置能力、安全运行水平显著提升。充沛可靠的绿色电能成就了冰雪冬奥梦想,完成了一场责任接力与使命传承,凝聚起一起向未来的蓬勃力量。
冬奥会刚刚结束,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就投入了紧张的工程建设中。3月21日,冀北公司克服疫情影响,承德丰宁抽水蓄能电厂二期500千伏送出工程顺利复工。同一时间,地处廊坊的北京东100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也做好复工准备工作。
冀北公司始终坚持电力先行,宁让电等发展、不让发展等电。全体干部员工坚决扛起“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2022年,冀北公司力争年内500千伏牌楼等34项工程获得核准,年内投运1000千伏北京东特高压变电站扩建等41项工程,开工500千伏白土窑等19项工程,完成500千伏霸州站配电装置改造等25项重点技改及1957项配电网建设改造和农网巩固提升工程。
为经济发展赋能
在筹办北京冬奥会的强有力牵引下,京津冀协同发展跑出“加速度”,居民生产生活有了更多欣喜的变化。以冬奥为媒,京冀两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等方面水平全面提升。“冬奥效应”已逐步释放。
着眼“可持续”,冀北公司将服务保障冬奥会各项工作融入城市发展脉搏,注重与地方发展长期目标相契合,不断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城市基础设施“硬件”更新和城市品质“软实力”提升中贡献冀北力量。
在崇礼,曾经大雪封山、发展缓慢。如今,乘上冰雪产业的东风,崇礼坐拥7家大型雪场,每5个当地人就有1人捧起了“雪饭碗”,这些都离不开“电”的支撑。
冰雪经济腾飞,坚强电力先行。冀北公司不断织密坚强电网,张家口赛区形成“双环网+联络环网单元”的供电结构。张家口市是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主赛区,也是我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北京冬奥会给张家口市乃至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张北柔性直流工程投产后,张北新能源基地、丰宁储能基地与北京负荷中心隔空“牵手”,每年将14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送至京津冀地区,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该工程及其配套项目拉动投资达600亿元,在稳就业、稳投资、惠民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冬奥会举办以来,张家口乃至整个京津冀区域迎来了更长久的冬奥蓝。冬奥会期间兴建的滑雪小镇、滑雪赛场、奥运村等场馆和城市基础设施,也将在今后几年发挥更大的效应。
区域协同交融,绿色效应不止在赛场内。用上了“电采暖”,崇礼下四杆旗村村民郝月花感叹:“好使,干净又暖和!”如今,村民家里环境好了,煤灰少了,寒冬时节不再难熬。
让“风光”服务远方
冀北地区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国家可再生清洁能源发展规划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去年10月30日21时50分,随着禾润阿拉素风电场并网投产,冀北电网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3000万千瓦,达到3002.8万千瓦。当前,冀北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在全国省级电网中位居第五,河北省成为我国新能源装机第一大省。
十年冀北,七年冬奥。冀北公司自2012年独立运行以来,全力服务国家新能源发展,相继投产500千伏“三站四线”、张北—雄安特高压、张北柔性直流示范工程等一批大容量新能源外送通道,建成新能源送出变电容量2238万千伏安,接网和送出线路5053千米,努力满足新能源送出需求。
新能源的快速增长使冀北地区在新能源上“风光”无限,作为国务院批复的唯一可再生能源示范区,预计到2030年,河北张家口地区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000万千瓦。“十四五”期间,冀北电网规划建设2项1000千伏特高压、11项500千伏工程,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外送能力,全力满足张家口和承德新能源外送需求。
“绿色办奥”理念的影响也将继续延伸。“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的变电站,将来都会作为绿色清洁能源的汇集站、消纳站。我们在规划和建设之初,就已经在考虑‘后奥运时期的问题了。”在冀北公司冬奥办副主任李国武眼中,冬奥供电工作并非简单的工程建设,更关乎区域经济形态与未来发展。
或许奥运精神正在于此,竞技的速度与激情,参与的快乐与体验,都将归于勇敢尝新、挑战极限、实现突破的满足感,转为成果共享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