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原题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電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破题之钥
三个关键词,“选择”是前提性的,是基础;“创造”是关键性的,是核心;“未来”是成果性的,是目的。写作时,可以以讨论一点为主,其余两点为辅,亦可综合阐述。
立意分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作文题由材料、导语、写作要求三部分构成,共四段。材料第一段,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并引入了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命题指向的是青年身份、青年立场。“青年”与“青春”不仅仅是一种称谓,在新时代里,青春更是一种创造精神、一种实干态度、一种革新思想、一种担当姿态……青春是大写的中国人!“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这句话直接指向了作文的主题,包含了下文提出的三个主题关键词。
材料的第二段列举了三个正面人物材料。科学家强调“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致力于科技攻关、科普教育、培养青少年,这是她的选择;摄影家认为“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增强中国文化认同感,这是他的选择;建筑家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格局,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这是他的选择。作文材料正是要求考生用征文的形式来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青年的风貌塑造着未来的面貌。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青年用智慧的、创造的、实干的、革新的、担当的姿态,播下了一颗颗执着奋进、创新包容、开放多元的种子,绽放出绚丽的青春之花。
作文题的导语部分结合特定的时间节点,明确了写作任务:参加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的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它交代了考生的写作身份为“中学生”,文章主题是“选择、创造、未来”,文章内容是“认识与思考”。
这篇作文审题立意的最佳途径,就是先从三位先进人物的事迹和言论当中提取具体的精神内涵,再分别与“选择、创造、未来”这三个关键词相融合,从而得出文章立意:
第一,每个青年都必须选择既适合自己、又有益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事业,让自己的选择能够在成就自己的同时,推进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为国家带来美好的前途。
第二,每个青年要有创造性地工作,运用新知识,采取新方法,体现新思维;要重视民族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注重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打造有创意有个性的产品。
第三,每个青年都应当立足未来,注重对下一代的培养,极力打造有民族血脉的、永不过时的精神和物质产品,通过我们的努力创造,给我们的后代留下宝贵的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