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行边思

2022-04-29 00:44郭坤峰
中学生报 2022年31期
关键词:蒙台梭颜回孔子

作者介绍

郭坤峰

语文高级教师,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和学校德育,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八年,践行生活语文理念,努力建构语文“灵动课堂”,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灵动语文教学与评价研究”主持人。个人专著有《杏坛鸿影》《清颍东流去》,执教课例《沁园出·长沙》和《青玉案·元夕》被评为“一师一优课”广东省省级优课。喜爱文学,从教以来笔耕不辍,用诗歌、散文、小说的形式讴歌生命,记录生活。

谁圣不婴,谁婴不圣

《西游记》里面有一个“圣婴大王”,李卓吾先生的批注是“谁圣不婴,谁婴不圣”,意思是圣人就具有婴儿的特点,婴儿就是天然的圣人。这个见解很独特,也很有道理。儿童天真、纯粹、真诚、能分享,有内在的秩序,这些不就是圣人的品质吗?

李卓吾信奉阳明心学,提出了童心说,他的观点和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有相似之处。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里说:“儿童并不是一个成人只能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儿童成了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他是成人的开始,后来他成了成人。”她还谈到,说父母创造了他们的小孩,那是不对的,相反地,我们应该说“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有一种积极的心理生活。

儿童天然具有精神的胚胎,“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可看得见的设计方案,这个生殖细胞服从的只是它自身所带有的内在的指令”。基于此,我们就要改变在儿童面前自高自大的态度,应该尊重他们,“应该把最崇高的敬意献给儿童”,顺应他们内在发展的规律,我们的教育不是阻碍他们内在的成长,而应该是顺应他们内在的成长,为他们内在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对于孩子,我们的态度应该是谦虚和爱,要有方法,要顺应规律,不要觉得我是大人,就可以随意严厉批评孩子,甚至愤怒地大吼大叫。对于孩子,我们要慈悲、要爱。慈就是与之同乐,悲就是与之同哀。

蒙台梭利说:“爱不是冲动,而是一个结果。它像一颗行星,得到来自太阳的光芒。这种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力量。但是,它在创造的过程中产生了爱,所以,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通过爱,儿童实现了自我。”

圣婴大王是不好对付的,孙大圣与之斗力、斗智、斗勇,皆处于下风。不得已请来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使用三十六把天罡刀变化成莲台,引诱圣婴大王上当,又把五个金箍分别束住他的手足头,方才把他降服,令其入了佛门。这是神魔小说中降服妖怪的方法,如果把圣婴大王看成一个处在教育中的孩童,天罡刀和金箍圈的方法是否是好的教育方法呢?

如果是蒙台梭利,她是不会认可这些方法的,更不会采用这些方法。她会认为这些方法都是压抑,是强制,是没有顺应孩子内在的秩序和规律,是无法教育好孩子的。她会以儿童为中心,從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她会确定自己协助者的身份,会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她会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实施完全人格的培养。她会尊重孩子成长步调,提倡混龄教学,她会提供丰富的教材与教具,让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她会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她的教育也许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当然圣婴大王的教育问题,不是孙悟空和观音菩萨的问题,而是他的父亲牛魔王和母亲罗刹女的问题,是原始家庭的教育问题。牛魔王虽然神通广大,但是性格粗疏,和罗刹女长期分居,还另寻新欢,和玉面公主住在一起。罗刹女虽然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但是个人性格也比较暴躁,对于孩子的教育,估计也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希望每一个家庭,父亲都不要是牛魔王,母亲都不要是罗刹女。希望每一位父亲都学习卢梭,每一位母亲都学习蒙台梭利。爱孩子、尊重孩子,顺应孩子内在的规律,为孩子顺利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11月18日下午,走过一年级教室门前,正赶上孩子们去开展大课间活动,他们纷纷和我打招呼,我就和一个同学握了手,其他同学也纷纷上来和我握手,错过的同学又跑回来,要求必须握手。所以,我被一大批同学围着,不得不和他们一一握手。

我产生了一种幻觉,觉得站在我面前的不是一个个小学生,而是世界各国的元首,他们在接见我,一一和我握手;还幻想站在我面前的是从古至今的圣人们,孔子、孟子、诸葛亮、王阳明、曾国藩、特蕾莎修女、甘地、纳尔逊·曼德拉等等,我仿佛缩小了,变成了小朋友,他们抚摸着我的头,慈祥伟大。

孔颜乐处,为何乐?

《论语》里面,多次写到孔子以及颜回处在困难的环境里面,依然安贫乐道。比如这一则:“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还有一则:“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在如此困难的环境里面,孔子和颜回为什么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呢?他们为何而乐呢?

第一为志而乐。

《论语》当中多次提到立志,孔子说:“吾十又五而志于学”,还说:“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有了志向就有了人生的方向,就不会迷惘。坚持自己的理想,执着地追求理想,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

第二为学而乐。

《论语》的首章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后面又说:“温故而知新”,应该说孔子从学习中得到了快乐,而且要把这种快乐传递给自己的学生。学而时习之,不仅仅是简单的复习,而且要做到知行合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是真正的学,那个“习”字,在古代是鸟学飞鸟、屡次飞的意思。所以这个里面就含有反复实践、反复模仿、反复锻炼的意思,这些就是“行”。温故知新是指从旧的内容里面获得新知。这会有发现了新知的快乐,也会有自我提升的欣喜。

学习的快乐还来自于和伙伴的合作,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为什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是朋友来了可以切磋研究。

老师传授的学问,要经常地温习和复习,要经常地实践,所以曾子说“传不习乎”,后来王阳明就将自己的书命名为《传习录》,就是来自于此。叫做《传习录》,而不叫做《传学录》,就是因为这里面包含了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做、实践,只有去做,才是真正的学。

第三为道而乐。

古人云,为学日增,为道日减。知识的求取方面可以追求一天一天的增加,但是在规律和道的追求方面要求的是一天一天的减少,减少的是多余的东西,减少的是欲望。

孔子和颜回坚守的是道,是儒家的道。儒道是对朋友讲诚信,对于别人讲仁义,追求这种道,坚守这种道,获得内在的生命秩序,会有一种快乐感和幸福感的。

四为义而乐。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不是否定富贵本身,而是否定用不义的手段获取。用不义的手段获得了富贵,他的内心会不安,他的灵魂会受到良心的谴责,这样一来,肯定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香,怎么能够获得快乐呢?反之,虽然吃着粗粮,喝着凉水,没有枕头,只能用胳膊放在头下面枕着睡,但是心底无私天地宽。粗茶淡饭、心态平和,快乐就在其中。

第五为仁而乐。

儒家讲究“仁”,仁者爱人。仁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践行仁的人,就能够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践行仁的人,就能获得内心的秩序感,就能获得幸福。

为什么能不知而不愠,不是说自己是神仙,即使是圣人也有人的感情,之所以不知不愠,是将不知作为自己修炼的一次契机,就像王阳明说的事上磨。这符合“情绪ABC理论”。

第六因专而乐。

粗粮也可以吃出幸福,凉水也可以喝出快乐,因为他们专注在上面,将所有的心思都专注在上面,体会每一次咀嚼的动作,感受每一口凉水的感觉,历历分明,沉浸其中,忘记了苦楚,忘记了艰难,或者说已经将别人认为的苦转化成自己的快乐。这种感觉叫心流,是一种最优心理体验,我敢说颜回和孔子之所以快乐,第一他们不以苦为苦,第二他们真的获得了乐,一点都不苦。

孔颜乐处,由学到道,仁义具备,乐乃心之本体。

猜你喜欢
蒙台梭颜回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颜回偷食
颜回之乐
蒙台梭利在日本
蒙台梭利教育是完美的吗
走“偏”了的蒙台梭利
冰与火之歌——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谁能在蒙台梭利的“铁王座”之上——蒙台梭利教育市场的“火”与“殇”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颜回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