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最后一天,由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重磅出炉。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稳投资促消费等政策、保粮食能源安全政策、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保基本民生政策……六方面33项措施彰显稳经济力度。同一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密集发声,释放稳经济决心。
6月2日,财政部召开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介绍了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相关情况,明确将在八个方面出台具体措施。
(1)
全国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来源:人民日报
5月30日下午,全国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国务院稳经济6方面33项一揽子政策中,有24项直接涉及财政部门的职责,涵盖税收、专项债券、政府采购、支出政策、民生社保等。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扛起责任,迎难而上,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以保就业保民生,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
一是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帮企业渡难关。研究将更多行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预计新增留抵退税1400多亿元,今年出台的各项留抵退税政策新增退税总额达到约1.64万亿元。加快退税进度,确保上半年基本完成小型企业以及制造业等行业中型、大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集中退还。加强库款资金保障,绝不能因为资金问题影响退税和基层“三保”。
二是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尽早发挥资金和政策效益。中央财政要推动有关转移支付尽快下达,各地要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把支出进度提上来。加紧推进已纳入年度计划安排的重大工程建设,用好已下达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
三是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着力促进稳增长、稳投资。截至5月27日,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8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36万亿元,占已下达限额的54%。要继续做好疫情期间地方债代操作工作,省级财政部门要抓紧调整专项债券发行计划,合理选择发行时间,加快支出进度,确保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
四是全力以赴稳住市场主体,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健康发展。指导督促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严格落实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不低于1万亿元的要求,下达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支持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费率。将面向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比例提高至10%—20%;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工程门槛,将预留采购份额由30%以上今年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餐饮、零售等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等三项保险费政策阶段性实施至今年底,并扩围至受疫情严重冲击、行业内大面积出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其他特困行业。将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30%提至50%;失业保险留工补助受益范围由中小微企业扩大至受疫情严重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所有参保企业;增加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等。
五是有效扩大投资和消费,释放内需潜力。财政部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进一步加快下达预算,扩大有效投资。将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进一步提振汽车消费。
六是坚持居安思危,确保粮食能源安全。已发放300亿元农资补贴,对实际承担农资价格上涨成本的实际种粮者进行补贴,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支持煤炭等能源资源增产增储。
七是支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畅通经济循环。加大对民航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的纾困支持力度,对国内客运航班运行实施阶段性财政补贴。中央财政安排约50亿元,择优支持全国性重点物流枢纽城市,降低综合货运成本。安排约63.6亿元资金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安排约50亿元支持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并已下达了部分资金。推动降低市场主体房屋租金、用水用电用网等成本。
八是完善政策措施,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配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印发通知,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尽力降低疫情对缴存人的影响。强化社会民生兜底保障。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预算1546.8亿元已全部下达。当物价涨幅达到规定条件时,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地方财政部门要做好资金保障。
会议强调,在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各地要统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和自有资金,加大对市县“三保”的转移支付支持力度,最大程度下沉财力,坚决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以有力有效的“三保”保障支撑经济大盘企稳回升。
(2)
一揽子政策护航 托稳经济大盘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记者 班娟娟 汪子旭
5月的最后一天,由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重磅出炉。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稳投资促消费等政策、保粮食能源安全政策、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保基本民生政策……六方面33项措施彰显稳经济力度。同一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密集发声,释放稳经济决心。
回望一個月前,4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做出新的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惊涛骇浪中掌舵领航,大战大考前镇定从容。“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站在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面对“三重压力”叠加“超预期变化”的复杂局面,中央审时度势,保持战略定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紧抓“三稳”核心,释放攻坚克难稳经济的强音。
抢抓时间窗口,努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强化系统思维、加强统筹协调、打通堵点卡点,形成政策叠加放大效应,稳经济的强大合力加快汇聚。
——稳住经济大盘,宏观政策靠前发力、适当加力。
全国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视频会议聚焦八项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等;货币政策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5月5年期以上LPR下降15BP的历史最高降幅。
——稳驭“三驾马车”,合理扩大有效需求。
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投资将发挥更加关键性的作用。
以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为例,包括高速公路大通道联通工程、“四好农村路”等在内的11项交通运输重大工程包也将加快落地。
“这些重大工程项目,聚焦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重点,将对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牵引带动作用,也将对当前促投资、稳增长、稳就业形成有力支撑。”交通运输部副部长赵冲久说。
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组织家电、绿色建材下乡等活动,进一步促进大宗商品消费……发挥消费的“压舱石”作用,一揽子新举措蓄势加力。
——托住就业大局,稳岗扩岗“组合拳”持续加码。
從提高企业稳岗返还比例,到发放一次性留工补助激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全力稳住市场主体容纳就业的存量;从向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到将符合条件的新市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支持“扩岗”举措频频上新。
——树立底线思维,保粮食能源安全。
健全完善粮食收益保障等政策、在确保安全清洁高效利用的前提下有序释放煤炭优质产能、抓紧推动实施一批能源项目、提高煤炭储备能力和水平、加强原油等能源资源储备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随着各项能源保供增供措施逐步落实,能源供给能力将持续提升,能够有效保障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同时,我国用电用气价格总体平稳,和一些国家能源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甚至频频停电形成鲜明对比,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政策工具箱已经打开,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方能显效。
赵辰昕指出,下一步,要全力推动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靠前发力、适当加力,着力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合理扩大有效需求,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重点领域加快复工达产,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以推动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措施为契机,坚定信心、下定决心、锚定恒心,扎实做好防疫情、促畅通、保主体、扩需求、稳预期各项工作,全力提振工业经济企稳回升,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坚实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说。
能用尽用、能出尽出、速享尽享。近段时间,从深圳连发四个稳经济“30条”措施,到浙江稳经济38条措施……一揽子稳经济举措在全国各地加快落地。
降低市场主体用水用电用网等成本、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加大对民航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的纾困支持力度……加减之间,为市场主体重焕活力注入动能。
“能出台的政策应出尽出,已出台的政策要尽快落实到位,让政策应享尽享。相关政策有利于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提振信心,进而稳定经济基本盘和发展大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马晓白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明大势、辨走势。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中国经济发展信心不减。
“虽然当前经济形势压力较大,但5月以来中央和地方稳增长政策持续加力,局部疫情也开始好转。”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据测算,如果全国整体复工达产的状况能够在6月达到2020年二季度的水平,那么5-6月份的潜在GDP增速会逐步向上、转正。
“国内经济大盘在疫情防控逐步取得成效、经济循环稳步恢复和政策加大支持力度的共同作用下,已出现了探底企稳迹象;PMI、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消费、出口等一系列方面已经或将进一步释放积极信号。宏观政策力度加大和有效落地,将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态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3)
财政政策发力,稳经济保民生
来源:人民网 记者: 曲哲涵
5月31日,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正式发布,推出六方面33项措施,其中有24项直接涉及财政职能,涵盖税收、专项债券、政府采购、支出政策、民生社保等。财政部门如何将这些政策落实落细?近日,财政部举行新闻发布会,解答社会关切。
“退、缓、补、购、奖”,多措并举保主体
4月至5月31日,已退还留抵税额约1.34万亿元
稳经济,要让市场主体真解渴、早受益。财政政策聚焦市场主体实际困难,通过“退、缓、补、购、奖”等多种方式,精准发力,纾困解难。
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在实施好前期已出台政策的基础上,扩大留抵退税政策适用范围,将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等7个行业企业新纳入政策范围,预计新增留抵退税1420亿元。年内各项留抵退税政策新增退税总额达到约1.64万亿元。
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表示,今年4月至5月31日,已退还留抵税额约1.34万亿元。下一步将加快退税进度,小微企业以及制造业等行业中型、大型企业存量留抵退税集中退还上半年基本完成。
中小微企业是稳经济的重要基础、稳就业的主力支撑。财税政策通过多种方式,给予中小微企业更多帮扶——
缓:将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3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以及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餐饮、零售等5个特困行业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限,延长到今年年底;同时,将上述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失业、工伤3项保险费政策,扩围至受疫情严重冲击、行业内大面积出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其他特困行业。
补:将失业保险留工培训补助扩大至所有困难参保企业。对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加大扩岗补助等支持,全力支持企业稳岗发展。
购: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门槛,调整小微企业的价格评审优惠。为中小企业添订单、增动力、稳预期。
奖:指导督促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落实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不低于1万亿元的要求,下达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30亿元,支持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费率,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这些政策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及时‘止血‘补血;加上金融政策的支持,助力企业渡过经济下行难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说。
稳投资、促消费、畅循环,靠前发力稳增长
今年新增专项债券要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财政政策稳字当头、靠前发力,在稳投资、促消费、畅循环方面,增量措施分量足。
有效投资对稳增长具有关键作用。今年以来,财政部门持续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发挥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引导社会投资方形成稳定预期。截至5月27日,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85万亿元,占已下达限额的54%,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36万亿元。国务院要求,今年新增专项债券要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并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
欧文汉表示,为完成好这项任务,已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纳入重点支持范围。同时,中央财政将按月做好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通报预警等工作,地方财政将及时拨付资金到项目单位,优先支持在建和前期工作充分的成熟项目。
出台措施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做好能源保供。欧文汉表示,在前期农资补贴已发放200亿元基础上,再次下达100亿元,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支持建立健全煤炭产量激励约束政策机制,推动煤炭等能源资源增产增储。
为支持促进居民消费持续恢复,释放内需潜力,财政部下发通知,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预计将减征车购税600亿元。
为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财政部积极采取措施,支持打通产业链“断点”和供应链“堵点”,畅通经济循环。
一是加大对重点产业链稳定运行的支持力度。包括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制造业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
二是加大对民航等行业企业纾困发展的支持力度。暂停航空企业分支机构预缴增值税,退还航空运输业企业留抵税额,对国内客运航班实施阶段性财政补贴等措施,进一步促进民航业安全稳定和纾困发展。对其他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也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
三是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安排约50亿元,择优支持全国性重点枢纽城市,加快推进多式联运融合发展;安排63.6亿元资金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安排约50亿元资金支持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
四是加大对降低市场主体运营成本的支持力度。今年国务院已经明确,鼓励各地对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给予减免;对减免租金的房屋业主,按规定减免今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欧文汉表示,财政部已部署各地细化完善本地区税收减免政策,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沟通,推动降低市场主体用水用电用网等成本。
“这些举措精准、务实、及时,政策力度和节奏超预期,稳经济的政策效应将逐步显现。”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石英华认为,提升财政政策效能,须统筹好财政资源,及时纾解预算执行和政策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阻滞。“接下来,相关部门要关注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尽可能减少政策时滞。”
强化保障、压实责任,兜牢“底线”保民生
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预算1546.8亿元已全部下达
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关注民生。此次一揽子政策中,明确要完善农业转移人口支持政策。完善对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
据介绍,目前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预算1546.8亿元已全部下达,当物价涨幅达到规定条件时,将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当前,部分地区基层财政比较困难,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三保”问题备受关注。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表示,为落实“三保”硬任务,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近9.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约1.5万亿元,具备条件的5月底前已全部下达。目前地方财政运行平稳有序,基层“三保”支出得到有效保障。财政部将“三保”支出作为预算支出重点,首先保障教师等重点群体工资、养老金等按时发放,并将疫苗接种、患者救治、防疫物资及必要生活物资保供等疫情防控必要支出,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保障。
欧文汉表示,目前财政部门充分运用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保障民生补助资金精准直达受益对象。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强化直达资金监控管理,严格执行台账制度,对资金分配、下达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控,实现资金下达和监控同步“一竿子插到底”,防止资金挤占挪用,确保资金精准用于基本民生。
(4)
全力稳经济大盘 多项举措本月集中发力
来源:中新经纬 记者: 孙韶华 张莫
进入6月,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大盘,财政、货币多项增量新政悉数亮相,包括留抵退税、新增专项债、延期还本付息等举措都将在本月集中发力。业内指出,财政货币政策加力升级,纾困市场主体、提振投资和消费等成为重要发力方向。财政货币政策“四两拨千斤”的稳经济效应将愈加显现。
紧部署 加大力度纾困市场主体
聚焦纾困市场主体,财政货币政策全面发力、力度升级,突出表现在政策力度更大、支持范围更广、政策实施节奏更提前。
财政政策方面,在原计划1.5万亿元留抵退税的规模上预计再新增1420亿元,新增退税总额达到约1.64万亿元,覆盖行业增加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等7个行业。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将缓缴养老等三项保险费政策阶段性实施至今年底,并扩围至有受疫情严重冲击等情况的行业。
“下一步,要加快退税进度,确保上半年基本完成小微企业以及制造业等行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集中退还。”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表示。
货币金融政策方面,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货车车贷、暂时遇到困难的个人房贷消费贷,支持银行年内延期还本付息。与此前的延期政策相比,支持对象明确增加了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货车司机等人群。“对备受关注的货车司机,只要他们提出贷款延期申请,且无违约记录,具备行驶证等基础证明材料,银行就可以按照市场化原则,给予延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汽车央企发放的900亿元商用货车贷款,要银企联动延期半年还本付息,对合格银行支持央企货车贷款延期的,人民银行将纳入1000亿元的交通物流再贷款支持范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
再如,从2022年二季度起,人民银行通过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提供的激励资金比例由1%提高到2%。“进一步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同时明确对延期贷款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不单独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征信记录。”邹澜表示。
密落地 抓住关键提振投资消费
聚焦有效投资,财政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发挥杠杆撬动作用,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
作为提振投资的重要抓手,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将进一步提速并扩大支持范围。今年1-5月,各地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03万亿元。欧文汉表示,下一步,确保今年新增专项债券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同时,将新基建、新能源项目纳入专项债券重点支持范围,更好发挥稳增长、稳投资的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提振消费,出台阶段性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新政,进一步提振汽车消费,释放内需潜力。财政部税政司司长贾荣鄂说,与2009年、2015年的减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相比,此次政策的实施范围更广,受益面更大,将有大约870多万辆乘用车可以享受政策优惠,重点鼓励大众消费。
货币金融政策方面,据邹澜介绍,围绕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科技、物流、城市、农业农村、国家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人民银行将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相关部委,梳理重点项目清单,为金融机构发放中长期贷款提供有效需求。
另外,调增政策性开发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指导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加快项目储备,抓好任务分解,强化考核激励,优化贷款流程,提高基础设施领域的贷款投放能力。发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自身优势,通过银团贷款等方式加大信贷投放。支持金融机构通过购买专项债券、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与地方政府、社会资金协力并进,共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邮储银行(5.220, -0.02, -0.38%)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在稳基建投资过程中,各类金融机构需要认识到稳基建投资是实现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从贷款规模分配、贷款定价等方面综合考虑,增加对基建投资领域的贷款投放。
筑合力 “四两拨千斤”效应将愈显
专家表示,面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超预期变化,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产生的不利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稳字当头,加大力度、靠前发力。财政、货币增量政策将形成合力,“四两拨千斤”带动经济加快企稳复苏。
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政策空间较大,财政和货币政策可对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这是应对挑战的主要手段。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财政和货币政策继续强调靠前发力,并在前期准备的政策组合基础上,研究增量政策工具,综合施策、精准施策。
业内指出,货币金融政策全力以赴稳大盘,效应将加快显现:纾困市场主体,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力度更大、支持范围更广;加大对基建支持力度,将指导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和各类机构发挥合力;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将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效能。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财政政策见效快、政策传导时间短,财政能够通过基建投资等直接带动经济总需求扩大。此外,与其他政策配合的杠杆效应强,比如通过贴息、担保补贴等能撬动更大的社会资本。
中国财科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英华说,针对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近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6方面33项措施。其中,财政相关政策措施有24项,强调准、实、快,政策含金量高。与此前已实施的政策形成叠加效应,着眼于对冲供给、需求、预期方面的压力。“稳经济政策效应将逐步显现,预计下半年经济逐步企稳回升。”
(5)
多地积极部署落实“稳经济大盘”政策 未来经济增长或更加倚重投资
来源:中国网 作者:王晨曦
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随后,多地地方政府纷纷跟进出台稳增长政策。
中国网财经梳理发现,多地稳增长政策在“有效投资”方面着墨颇多。专家也指出,此次会议后,未来经济增长或对投资的倚重性有所提高。
8省市部署“稳经济大盘”具体措施 经济增长或更加倚重投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北京、江苏、浙江、海南、湖北、山东、河南、江西8省市部署落实“稳经济大盘”的具体政策。
针对当前经济情况,上述地方政府均根据各地实际做出不同表态。北京、湖北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稳住经济基本面、稳住经济基本盘。浙江指出“当前既是经济发展的窗口期、关键期,更是攻坚期、考验期。” 海南则提出“五月转正,六月完全恢复”的季度经济目标。山东、河南则要全力以赴攻坚二季度,确保二季度经济稳定向好。
具体来看,多地地方政府在“有效投资”方面着墨颇多。北京要“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扩大生产性投资,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浙江明确“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扩大有效投资。抓紧谋划实施一批多年想干而没有干的重大项目。” 湖北称“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实施,更好发挥压舱顶梁的关键作用。”江西则要“抓紧谋划和推进一批水利、交通等项目,深入实施招大引强‘五大专项行动,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
业内普遍认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上海证券分析师胡月晓、陈彦利也指出,投资的重要性已是年初就得到了提升,此次5月25日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会议后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也将更加倚重投资。
另外,消费于民生而言是“压舱石”,北京提出要结合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新型消费、文旅消费,释放消费潜力、恢复消费活力。浙江表示要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承接好疫情之后消费“回补”,提升平台消费创造能力。湖北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餐饮、零售、文旅等行业加快恢复,推动县乡消费提质扩容,促进线上线下消费多种模式融合发展。江西提出要开展好“大宗商品消费季”等活动,推动餐饮、住宿、文旅等线下消费全面复苏。
“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会议”凸显稳增长决心 强调政策执行落地
5月25日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会议指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地方肩负着促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的重任,要守土尽责抓落实。并向12个省派出督查组,对政策落实和配套开展专项督查。对各地二季度经济主要指标,将由国家统计部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分省公布,国务院对相关工作情况予以通报。
民生證券分析师周君芝指出,“稳增长”贯穿于开年以来诸多会议以及政策之中。5月23日国常会”给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5月25日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会议虽具体的稳增长细则并未超越33项措施,但会议难得一见地强调具体落实机制。
“这是一场强调政策落地的务实大会。”周君芝分析称,“5·23 国常会”是在回应市场对“增量政策”的期待,5月25日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会议重点不在于增量稳增长政策工具,而在于政策执行落地。并且,市场也一直在期待稳增长措施能够尽快落地。
华泰期货报告则指出,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凸显当下稳增长的决心,随后不少地方政府纷纷跟进出台稳增长政策,包括鼓励汽车消费、扩大消费电子市场规模、推动家电消费、松绑地产市场等政策,短期有助于支撑A股情绪。
(6)
助企纾困稳住经济大盘,银行业在这些领域发力
来源:新华社 记者姚均芳、张千千
成本上升、资金链紧张、生产阶段性停顿……今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对此,银行业在多领域发力,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
多措并举 银行业积极纾困市场主体
前段时间,苏州恒旺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彭先生遇到了资金难题。“疫情之下,公司70多辆物流大卡车无法运货,每天的仓储费用、工资开支不小。疫情最严重时也无法出门申请贷款。”作为中国银行苏州分行老客户,彭先生在中行工作人员指导下以线上方式成功申请300万元信用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今年以来,面对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助企纾困政策密集出台。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部署针对市场主体的纾困举措,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相关部门发文要求进一步做好受疫情影响困难行业企业等金融服务,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
从创新线上金融产品到开辟绿色业务通道,从减税降费到降低贷款利率……银行业助企纾困措施全面发力。
中国银行提出,用好用足各类、各项资源,全力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工商银行表示,持续加大贷款投放,对合理融资需求,应贷尽贷、快贷早贷。进出口银行出台28项政策举措,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和外贸外资基本盘……
数据显示,企业贷款利率继续下降。一季度末,新发放企业类贷款年化利率较年初下降0.2个百分点;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年初下降0.25个百分点。
创新方式 缓解小微企业科创企业融资难
针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特点,今年以来各银行创新方式,加大支持力度。
进出口银行创新推出小微外贸企业风险共担转贷款,通过与转贷行风险共担方式,实现对小微外贸企业的精准支持。主营海产品进口的小型外贸公司上海百峰食品有限公司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及时获得300万元贷款,缓解了资金链压力。
为保障抗疫期间金融服务不中断,中国银行持续丰富线上产品品类。截至4月末,中行已累计投放1800亿元线上贷款,支持超10万户小微企业。
为鼓励对小微企业敢贷、愿贷,银行纷纷优化调整考核机制。光大银行规定,对因疫情影响发生不良的小微企业贷款,有充分证据证明且及时采取措施的,落实尽职免责条款。
兴业银行积极打造金融服务云平台,通过大数据从多维度对科创企业“精准画像”,给予“技术流”评级,让银行敢贷、愿贷。
数据显示,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6%,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11.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贷款余额超7万亿元。
聚焦重点领域 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近日,新能源企业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中行线上供应链产品,为其遍布多地的供应商提供核心企业信用支持。公司负责人说,通过帮助产业链上企业获得纾困资金,天合光能进一步巩固了产业链的良性运转。
进出口银行今年也推动核心企业信用向上下游小微企业传导。宁波分行利用新推出的电商贷,为其客户遨森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的小微供应商提供贷款,共支持与该公司具有稳定合作关系、经营业绩较好的小微供应商4家,贷款金额合计3000万元。
今年以来,银行业努力提升供应链金融发展水平,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积极支持粮食、能源生产保供和物流畅通等领域资金需求。
进出口银行明确,对民航、机场、港口、物流、中欧班列等相关企业,以及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在助企纾困取得成效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当前中小企业供需两端持续承压,生产经营困难加大,企业贷款有效需求不足,发展信心有待提振。同时,与庞大的中小微企业数量相比,普惠金融的惠及面还不足。
专家表示,包括金融政策在内,多方面政策需要协同发力,共同助力企业平稳运营。通过物流保通保畅、推动企业复工达产等政策帮助企业减轻疫情影响;通过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加强生产要素保障打通企业生产环节堵点。同时,需要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出更多精细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让金融活水惠及更多市场主体。
(7)
“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省市合力施策稳住经济大盘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 程景伟
连日来,从广东省到佛山、珠海、东莞等各地市,有关稳住经济增长的文件密集出台,有望形成政策合力,以稳住经济大盘。
2021年广东经济总量达12.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继续领跑全国。今年一季度广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新冠疫情持续两年多,客观上也对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当前,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广东,对稳住全国经济大盘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广东通过一系列行动,向各类市场主体传递了发展信心。近日,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强调,广东要全力以赴推动国家和省一揽子政策措施及早落地见效,尽早对稳住经济和助企纾困产生更大政策效应。
在广东省政府官网发布的《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中,广东逐项对标对表国务院部署的6个方面33项政策措施进行细化延伸,特别是结合今年以来该省出台的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进一步梳理形成6个方面131项具体政策。
在财政政策方面,广东提出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落实力度、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等七个方面工作,明确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办理进度,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6月30日前集中退还微型企业、小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
在货币金融方面,广东鼓励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
此外,广东将全面落实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水、用电、用气“欠费不停供”政策,设立6个月的费用缓缴期;对工业企业涉疫地区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应申尽申”“应发尽发”,保证重点物资物流通畅。
广东各市纷纷及时落实政策措施。佛山市政府6月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最新出台的《佛山市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涉及财税、金融、投资、消费、外贸外资等九大方面73条具体措施。
作为珠三角制造业重镇、民营经济大市,佛山将对2022年4月1日至6月30日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首次申请贷款的小微企业给予不高于1%的贴息补助,并力争2022年全市各类政策性金融工具帮助企业获得贷款超过900亿元。
佛山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罗庆晓称,今年1月至4月,佛山已帮助6719家企业办理贷款本金延期338.2亿元,帮助1100家企业实现转贷“过桥”156.61亿元。该市将建立纾困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白名单制度,下沉金融服务力量。
珠海市政府也发布相关方案,推出143条实招。其中,通过实施“工业投资倍增”计划,珠海将按照全年工业投资总量700亿元的目标,推进一批重点在建项目全面提速。
东莞市制定推出了26条促消费相关措施,涵盖购、居、行、游等方面,以期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持续回暖;此外,中山市提出了稳经济增长的138项具体举措,包括市财政投入6000万元发放消费券,市财政投入1亿元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汽车给予优惠补贴,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
广东经济具有韧性强、成色足的特点。当前,广东在经济发展基础、市场主体规模、市场潜力、人才资源等方面,也均具有显著优势。外界观察认为,在省市共同发力下,广东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就不会改变。
可喜的是,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中,广东汽车、文化旅游、餐饮等市场正呈现逐步复苏回暖态势。
(8)
聚焦稳经济一揽子政策 科技部力促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刘垠
近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出6个方面33项措施,其中提到,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平台经济的稳就业作用,稳定平台企业及其共生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预期,以平台企业发展带动中小微企业纾困。
“平台经济是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协同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司长陈家昌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科技部通过布局技术研发、信息基础设施创新示范等,支持平台企业科技创新,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向创新要动能 力促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5月17日,全国政协召开“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刘鹤副总理指出,企业家是最重要的创新主体,要支持平台经济、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研究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具体措施,鼓励平台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我们积极鼓励平台企业加快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操作系统、处理器等领域技术研发。”陈家昌介绍,科技部正在推进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任务实施,持续推动形成我国自主可控、开源开放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生态。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任务强化支持基础理论、算法模型、基础软硬件、创新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记者了解到,按照“十四五”创新任务部署,科技部已经发布的“区块链”“微纳电子技术”“先进计算与新兴软件”“工业软件”等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在高端芯片、先进计算、工业软件、区块链等领域布局了前沿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科研任务。
“在这些任务中,积极鼓励平台企业、民营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参与承担国家研发任务,充分发挥企业研发端与应用端紧密结合的优势,带动产业竞争力提升。”陈家昌说,同时,通过建设开源社区和先进算力网络,积极构建开放共享的、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研发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助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各国家高新区也竞相亮出了硬核举措。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举例说,中关村支持平台经济龙头企业京东开展便民“数字化社区”应用场景建设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开展共建共治社区治理模式探索与实践,形成便民数字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成都高新区则鼓励数字贸易平台企业与海关、税务等监管部门实现业务联动,建设“跨境电商平台”“国际贸易结算平台”“跨境数字贸易营销平台”,助推本土数字产品与服务“走出去”,今年1~4月出口总额达745.4亿元。
杭州高新区加快数字经济强区建设方面的表现同样亮眼。如迭代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大数据等重点产业,引进一批高水平的重大项目,建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初步预测,202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力争突破1800亿元。
逆势而上 国家高新区交出稳经济成绩单
聚集全国1/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占全国比重9.2%的169家高新区,在助力稳经济方面表现如何?
“在国务院作出部署后,各地国家高新区均纷纷行动起来,召开稳经济促发展工作会议,研判分析经济运行形势,安排部署经济稳增长工作。”李有平说,高新区结合实际出台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切实稳住市场主体、稳定和扩大就业。
比如,杭州高新区制定出台财政、金融、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本民生、产业创新发展八大类56项具体举措;无锡高新区深入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促发展”大走访活动,“一企一策”协同解决企业难题,确保各项政策应享尽享、精准落地,促进企业开足马力、达产满产。
石家庄高新区则加强科技专项资金拨付工作,今年已拨付各类科技专项资金6000余万元,惠及区内企业300余家,主要涉及科技合作、科学技术奖励、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奖励等项目,以“真金白银”帮扶企业纾危解困,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据初步预测,今年1~4月,全国高新区(上海张江、上海紫竹除外)实现工业总产值9.0万亿元,同比增长8.5%,营业收入13.7万亿元,同比增长7.8%。与此同时,1~4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5万亿元,同比增长11.0%,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率4.2个百分点;新注册企业数21.2万家,同比增长10.8%。
“数据显示,国家高新区企业生产经营保持持续稳定,彰显出高新区经济运行韧性较大。”李有平表示,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和投资热度也彰显了市场对国家高新区的信心,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化。
“按照科技部党组统一部署,科技部火炬中心在做好科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科技政策扎实落地等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围绕做好当前形势下国家高新区、科技创业、科技企业相关工作提出3方面10项具体安排。”李有平说,前不久,科技部火炬中心還印发了《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国家高新区发展 加快科技企业政策扎实落地的通知》,指导有关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和国家高新区统筹好疫情科学精准防控、科技政策扎实落实、维护安全稳定和生产等相关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9)
稳投资、促消费 央地携手派发政策“红包”
来源:人民网 记者 乔雪峰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越是形势严峻,越要坚定信心、果断应对,在稳经济和助企纾困上发挥更大政策效应。日前,国务院发布了《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部署实施6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国家层面的稳经济理念正在各行业、各地区形成共识,政策正从“纸上”落到“地上”,成为稳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此,人民网财经策划了“稳经济举措‘政在落地”系列报道,解读政策部署,反映相关举措的落地成效。
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个经济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对带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显著作用。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推动经济增长,最根本的还是要拉动内需。作为拉动内需的根本动力,稳定投资和促进消费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
近日,国务院研究出台了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就贯彻落实一揽子政策措施作出全面部署。
5月31日,《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正式对全社会发布,提出了六个方面33项具体政策措施。其中就提出了稳投资、促消费等政策,包括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因地制宜继续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等6项具体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全力推动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靠前发力、适当加力,合理扩大有效需求,推动重点领域加快复工达产,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多部委出台“政策包”推动基础设施投资
当前形势下,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进一步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
“盘活存量是方式方法,扩大有效投资才是工作目的。”赵辰昕指出,盘活存量资产,就要把回收资金用于重点领域建设,形成新的有效投资,实现良性循环,为稳定经济增长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近期,我国水利工程尤其是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有力推进,充分发挥了水利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作用。6月10日,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表示,今年前5月,我国水利建设全面提速,新开工项目10644个,投资规模4144亿元;其中投资规模超过1亿元的项目609个。
魏山忠指出,吴淞江整治、福建木兰溪下游水生态修复与治理、雄安新区防洪治理、江西大坳灌区、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等14项重大水利项目开工建设,投资规模达869亿元。
“今年前4月,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9100亿元,同比增长5.7%。”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我们正在加快川藏铁路及公路配套工程,出疆入藏大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工程、小洋山北侧集装箱码头、宁波舟山港航设施及综合交通枢纽等一大批战略性重大工程项目,为稳投资、扩内需、带就业、保民生,筑牢国民经济宏观大盘提供支撑保障。”
此外,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交通运输重大工程项目实施的工作方案》,提到了11项交通运输重大工程包,每项工程包由若干具体工程项目组成,特别是国家102项重大工程项目中,由交通运输部牵头落实的交通项目均纳入各工程包予以优先推进。比如国家高速公路大通道联通工程,重点聚焦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优先打通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和省际衔接路段,推进京沪、京港澳、长深、沪昆、连霍等建设年代较早、车流量大、交通繁忙拥堵的国家高速公路主线扩容改造,确保“十四五”时期完成新改建高速公路达到2.5万公里。
徐成光表示,这些重大工程项目,聚焦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将对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牵引带动作用,也将对当前促投资、稳增长、稳就业形成有力支撑。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关系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综合性大战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今年加强基建投资,是应对需求收缩的关键举措,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扩大内需方面效果比较明显。
基建投资成地方稳经济重要抓手
随着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发布,各地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一系列稳经济举措逐步落地生效。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1日,共有20多个省市区出台了稳经济、保增长的一揽子具体措施。
5月27日,浙江省出台了38项稳经济政策措施,在扩投资、促消费方面,重点推进一批水利重大项目、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推进城市市政建设基础设施投资,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等。
5月2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布了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的7方面50条举措,其中明确了稳投资、促消费方面9条举措。包括加快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因地制宜推进城市更新建设、稳定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等。
6月1日,广东省公布稳经济的6方面131项具体政策,在扩投资、促消费方面,提出了加快推进省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因地制宜继续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各领域消费等多方面措施。
6月2日,北京市发布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共6个方面45项措施,着力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提出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有效投资力度,包括加快推进重点功能区和城市副中心项目建设进度、制定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持续激发民间投资等扩投资举措。
6月9日,甘肃省发布了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内容包括11个方面53条政策措施,对于国家提出6个方面33条措施做了全面贯彻和细化落实。并在此基础上,新增了强工业、加大招商引资、促消费稳外贸、科学疫情防控、抓政策落地5个方面20条措施。
记者梳理发现,在各地出台的具体措施中,稳投资、促消费被地方政府普遍视为扩内需、稳增长的主要抓手,基建投资更是重中之重。今年多省份基建的重点都集中在水利、交通运输(新增农村公路建设目标)、地下综合管廊、能源项目建设等领域,并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到以工代赈、促进农民工就业等作用。此外新能源、数字新基建等新产业也被多地纳入方案中。
华泰期货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指出,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以及对出口生产转移的担忧,制造业投资预计维持韧性,而地产、基建和消费将成为稳增长政策的主要目标。其中,由于地产和消费受居民信心及购买力影响较大,因此基建成为今年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则指出,地方全面落实国家稳经济政策,因地制宜实施本地化举措,更全面更贴合实际。“稳经济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尽快发挥政策合力,地方要在发挥能动性的同时,注重跨区域联通。”
各地促消费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汽车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汽车消费增长空间大,带动效应强,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关键领域。《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中就提出要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
“稳定增加汽车消费,对推动消费复苏回升、带动汽车全产业链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细化落实举措,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确保有关措施尽快落地见效,促进汽车市场持续稳定发展。重点是两方面:一是稳住增量,增加新车消费;二是盘活存量,扩大二手车流通。
近期,各地积极落实国家稳定增加汽车消费的部署,部分汽车限购地区如上海、深圳等城市增加了号牌指标数量,吉林、重庆等地出台了新车购置补贴、汽车以旧换新、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便利皮卡车进城等举措。随着各项相关措施落地见效,汽车消费将持续回稳复苏,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积极作用。
各地出台的促消费政策中,还通过发放消费券、举办各类促销活动、减少限购、税费优惠等方式来提振当地线下消费,大多涵盖受疫情影响的大型商超、餐飲、旅游等领域。比如北京市发放绿色节能消费券,可用于购买电视机、空调、电冰箱等21类产品。山东省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可用于抵扣景区门票、酒店住宿消费等。贵州发放1.4亿元零售文体和餐饮消费券,力促消费回暖。
北京市商务局二级巡视员丁剑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市民消费信心。
“面临复杂的国内国际的情况,拉动内需非常关键,而消费券是目前启动消费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消费券的发放提升了疫情背景下的消费市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许云霄指出,政府通过发放消费券,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同时也能激发中小企业的信心。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国内疫情形势逐渐好转,财政政策的大力度落实,各项稳增长政策陆续实施,再加上以汽车为主要抓手的促消费政策落地,都将支撑中国经济的发展。
(来源:根据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中国新闻网、科技日报、中新经纬等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