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 小余
在今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46周年前夕,本刊编辑部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担任过原湖南省委接待处处长的肖根如。毛泽东主席从1954年至1974年,50次回家乡湖南,他大部分都参与了接待和安全保卫工作,可以说是和在湘期间的毛泽东主席相处时间最长的人。88岁高龄的他,回忆起和毛主席在一起的那段难忘岁月,记忆犹新,恍如昨天。
陪主席看木偶戏
肖根如1934年8月12日出生于长沙县石门乡团田村(今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喜雨村)。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当过工人,烧制过红砖,修过洞庭湖。1954年,他调到湖南省政府交际处任通信员,后提干相继任办事员、股长。
1959年6月,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第15次来湖南视察,住在省委接待处的九所宾馆6号楼。有一天晚上,毛主席来到蓉园宾馆会议厅观看湖南的木偶戏《追鱼记》,肖根如作为省政府交际处的工作人员,随同毛主席一起来到了蓉园,陪主席看戏。当木偶戏开演的时候,他就站在聚光灯旁边进行保卫工作。那天和主席一起来看戏的还有时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的周小舟。当《追鱼记》上演到一半的时候,忽然舞台上的聚光灯“叭”的一声爆炸了,灯光灭了,会议厅内顿时一片漆黑。当时的警卫人员都很紧张,担心主席的安全,一边赶紧围过去保护主席,一边派人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安排工作人员赶紧把聚光灯的玻璃碎片扫起来,迅速清理现场。这时候会议厅内的灯光也都全部打开了,主席一下子站了起来,他点燃一支香烟不慌不忙地吸了几口,慢慢地走到会议厅外面散了一下步,然后往回走。
毛主席一进会议厅看见大家都神色紧张地站在那里,马上讲:“嘿,怎么不演啦,继续演吧!”见主席不但没有责怪大家,还要大家把木偶戏继续演下去,在场的人都深受感动。原来毛主席如此平易近人,对工作人员是如此的宽容与大度。
1960年9月由于工作的需要,肖根如从湖南省政府交际处调到省委招待所(1966年后改为湖南省委接待处)工作了,从这段时间起肖根如就负责毛主席在湖南的衣食住行、生活方面的接待工作。
为主席补拖鞋
“主席生活上特别简朴,内衣是打了补丁的,盖的毛巾被打了几十个补丁,鞋子也是修了再修。”一想起毛主席的朴素作风,肖根如感到既心疼又敬佩。
1964年7月毛主席第35次回湖南时,随身携带的物品中有一双拖鞋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双鞋面鞋底均为深棕色的牛皮拖鞋,鞋长28厘米、宽11.5 厘米,鞋边缝线多处脱断,鞋面开口破损,看上去穿着行走已极不方便。这双拖鞋是1949年毛主席第一次去莫斯科乘坐专列时开始穿的,毛主席对它非常满意,以后便一直随身带用。毛主席到长沙后,工作人员周福明就拿着这双有些破损的拖鞋交给肖根如,要他拿去补一补。
当时肖根如见拖鞋太破旧了,便建议主席换双新鞋,毛主席看了看鞋子还是摇了摇头说:“鞋暂不换,但请你帮我拿去给补鞋匠补补。”肖根如只好照办,当天上午拿着拖鞋来到省委大院的门口,看见有两个补鞋的老师傅,便径直走过去讲:“老师傅,请给补一下鞋子。”谁知,其中一个鞋匠接过拖鞋一看,见半截鞋面已有过几次修补的补痕,鞋底也快磨穿了,于是顺手把鞋子往旁边地上一扔,说:“同志,你不要浪费,这样破的鞋实在不好再补,还是买双新的吧!”
当时这种情况,肖根如又不好说这双鞋是毛主席的,要保密,只好对两个补鞋师傅说:“这双鞋子是我家老爷子的,他老人家最喜欢这双皮拖鞋,硬是舍不得丢,还是请你们多费些神,帮忙给我补补吧!”肖根如一边掏出随身带来的香烟,客气地递给两个鞋匠师傅,再坐下来和他们讲:“你们硬要帮帮忙,我家老爷子穿了这双鞋心情格外好,不舍得丢掉,那硬要请你们想想办法。”
好说歹说,花了几十分钟的时间,最后两个鞋匠被肖根如的诚意打动,终于设法把这双拖鞋补好了。主席见鞋修好了,还很满意。
1966 年毛主席回韶山就一直穿着这双修补好的拖鞋,临走时又叫工作人员收起来,走到哪里就穿到哪里。有一次,毛主席也是在长沙,肖根如见南方潮湿,待主席休息后马上把这鞋拿到阳台上吹吹风,晒晒太阳,等到主席快要起床时,肖根如去为他拿鞋,结果发现鞋子没有了,他很着急,赶快询问住地值勤人员,值勤员一听,二话没说飞快跑出去把拖鞋捡了回来。原来值勤人员在巡逻时,发现了阳台上的这双鞋,心想,谁把这样破的鞋放在主席住房附近,太不雅观,于是把鞋扔到垃圾箱里,哪里知道这竟是毛主席穿的鞋!
为主席订制瓷器
1974年10月,毛主席最后一次回湖南,在省委九所宾馆6号楼住了114天。当时毛主席年事已高,手拿东西有些抖,宾馆里的餐具、茶杯等瓷器有些重,不再适合他使用。肖根如建议,由醴陵群力瓷厂烧制轻而薄又比较耐用的瓷器供毛主席使用。
肖根如说,他提出让主席用家乡瓷器有两个理由:一是人到暮年最思乡,晚年的毛主席常常思念故乡,故乡的一花一草都能勾起他浓浓的思乡之情。用湖南家乡的泥土烧造瓷器,十分适合主席的心意。二是醴陵群力瓷厂精心设计的主席专用瓷器,毛主席最满意瓷碗上的花卉图案,因为它是代表湖南的芙蓉花和象征高贵品格的红梅花。
肖根如的建议被采纳后,有关部门对这批专用瓷器的要求是:釉下五彩,内外双面有花;重量轻而结实耐用;保温效果好;无铅毒,不含镉,确保用者健康;永不褪色。醴陵群力瓷厂接到任务后,马上成立研究小组,多次进行试制。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毛主席用瓷”终于在1974年11月烧制成功。那批薄胎釉下双面五彩花卉瓷器晶莹剔透,各项指标皆符合要求。
釉下彩双面有花,这在当时的制瓷业尚无先例。据肖根如回忆,这建议是他先提出来的,为了让毛主席吃饭时心情愉快。没想到他这一提,竟促成了中国陶瓷彩绘工艺史上的一大工艺创新。
据原中南海中央警卫局副科长吴连登(曾担任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员,陪毛主席度过了人生最后12年)回忆:毛主席他老人家逝世前就是用湖南家乡的这种瓷碗喝了最后一口汤,吃了最后一碗饭。
主席最后一次游泳
“毛主席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游泳的照片,是我拍的。”肖根如激动地说。1974年12月5日下午2 点多钟,住在湖南省委九所宾馆6号楼的毛主席突然提出来要游泳,当时就在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的陪同下,体育馆的游泳教练以及几个警卫战士和肖根如,一起来到了湖南省体育馆游泳池中。
肖根如随身带着一部海鸥120型黑白照相机。由于游泳池的水是恒温的,室内的热气很大,照相机的镜头被雾气罩住,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楚,根本不能拍摄照片,等到游泳池内雾气慢慢消散后,肖根如才开始给毛主席拍照。
为了给主席拍摄在水里游泳的镜头,肖根如在游泳池中双脚不停地踩水,两手紧握着照相机,站在毛主席的右边,对着正在自由自在尽兴游泳的毛主席,心情激动地按下了快门,拍摄了这张在水中的主席像。
“那天,毛主席他老人家上下游泳池的梯子全都是自己走的,走得又稳当又利索,游泳时显得十分的轻松自如,时而仰泳,时而侧泳,时而踩踩水,有时像天真的孩子一样在水里打圈圈,非常快活。”肖根如欣慰地说。也正是由于肖根如等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主席在湖南的那段日子体重略微增加了。
在毛主席回湖南的几百个日日夜夜里,毛主席勤俭的生活作风,平易近人的品格,浓郁的故园情怀,给肖根如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让他内心生发起一种学习毛主席崇高品格的情怀。有一年,湖南修建机场和高速公路,他到北京筹资3.7亿元,有关方面要给他重奖,他却称“不做对不起毛主席的事”,坚持不要一分钱。
采访结束,肖根如赠送了一张1974年他与毛主席在湖南的合影照给记者,并签上了他的名字和日期,最后还与记者一起合影留念。
编辑/徐炯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