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丽娴
每当到了炎夏酷暑之季,我就容易因暑热引发膀胱炎,奇痛难忍,曾吃过一些抗生素,但收效甚微,还有便秘等诸多副作用。我告诉老伴,我要吃具有清热祛湿功效的车前草。他得知后,跑遍我们当时居住的院子四周,扯回了一大袋车前草。将车前草煎水服用后,我的痼疾竟奇迹般好了。自此,老伴将车前草视若珍宝,并在自家的阳台上种了数钵。
近年我们迁入新居,老伴在小区一些尚未开发的空地上种了蔬菜,同时还特地种上数十棵车前草,夏季一到,我就拿它煎水当凉茶喝。可去年夏天,这片土地被开发了,老伴种的车前草也被清除了。
偏偏此时我的旧病复发了,老伴遍觅小区的土坡、草地,竟找不到一棵车前草。朋友提醒他何不到远处农民的菜地里看看。年近八旬的老伴竟不顾酷暑烈日,立即拿着锄头外出了。他在烈日下足足晒了大半个上午,终于找到了车前草。
他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一迈入家门,就兴致勃勃地向我报喜:“农民的菜地里有好多车前草,我挖了两大袋,这一袋我已洗干净了可以煎水喝,另一袋我是连泥带根挖出来的,我马上将它种到屋前的空地里。”我接过他手里那袋带泥的车前草,沉甸甸的,埋怨他“为什么不打电话叫我来接你一下”。
他没有搭理我,仍继续摆弄挖来的那些车前草。他选出一些洗过的车前草,再次清洗干净,放在灶上煎水,叮嘱我煎好后马上喝掉,随即提上一个小桶和那袋带泥的车前草准备去种。我担心他弯腰蹲久了太累,提醒他下楼时带个小板凳,累了可以歇歇,可他却置若罔闻,头也不回径直朝楼下走去。头顶着烈日,他一口气种下了三四十棵车前草。为了防止新栽下的车前草被暴晒,他像呵护珍贵的植物标本一样,摘来一些宽阔的树叶,轻轻地盖在每一棵刚栽的车前草上面,随后提着小桶到水塘边汲水。
我一直坐在楼上注视着他。当看着他向前倾的背影,迈着不太灵活的步子缓慢地朝水塘边走去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心一阵隐痛。平日粗心的我出门时丢三落四,他总是反复提醒我“钥匙带了吗?手机、老年证带了吗”,而我却嫌他太啰嗦了。“我又不是小孩,用得着你这么唠叨。”在家里,有时他做事的节拍赶不上我,我老是埋三怨四地数落他。此刻,我真为自己对他的傲慢而自责,为自己的霸道而羞愧,内疚与悔恨如潮水般袭上心头。
在我们将近六十年的婚姻生活中,性格内向的老伴,虽不曾用甜言蜜语来哄我,也难以启齿说出“我爱你”之类的表白,可是今天的这一幕,却演绎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温馨和浪漫。老伴对我的爱是那种含而不露的真挚的深情,藏匿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宛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滋润着历久弥新的情爱。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他也不乏浪漫风趣。有时我说话,他竟接着唱句歌词,作为“歇后语”诠释。有一次,我急于出门去参加一个文友会,老伴问我到哪儿去,我有意调侃他“我们不是一路人”,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幽默地引用了那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曲的一句歌词回敬我,“我们都是地球村的人”,随即唱起“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使我忍俊不禁。像这种夫妻调侃的有趣画面,一幕幕如播放电影般在我脑中浮现。
老伴退休后,重拾起年轻时跳舞的爱好。他年轻时练就了跳舞的“童子功”,步入舞池后风采不减当年,竟有很多女士邀他同舞。每次他回到家后,仍沉浸在舞场的氛围中,情不自禁地哼着舞曲,甚至引吭高歌。
我为此写过一首小诗调侃他:“夫婿离岗情趣盎,舞池游刃乐融融。翩翩风度春光灿,唱唱疯疯老顽童。”
歌声给老伴带来了快乐,歌声也增添了我们的生活情趣。
清晨,被小鸟唤醒,他拉开嗓子就唱起了《勘探队员之歌》:“是那林中的鸟,向我们报告了黎明,我们有火热般的热情……”伴着歌声他披衣起床。见我准备去老干部大学上学时,他又唱起了一首儿歌:“‘老呀么‘老二郎呀,背着那书包上学堂……”我不禁嗔骂他“疯疯癫癫,老顽童”。
中午我从学校回来,他窝在厨房里准备中餐,正在为菜的搭配犯难。我说:“你走吧,我来。”他如释重负,高兴地说:“我解放了!”随即像小孩一样手舞足蹈唱起来:“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下午我们俩偶尔会玩玩扑克。有次,我趁他不备,将他的牌偷换了一张,他不动声色,假装没看见。正在我得意窃喜之时,他忽然唱起了《沙家浜》的选段:“这个女人不寻常,竟敢在‘老夫面前耍花枪……”
他那即兴而起的歌声,驱赶了我们老年的孤寂,使我们忘却了疲劳和烦恼,歌声唤回了我们的童心,为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
追忆我们近六十年一路走来的画面,我感慨赋诗一首:“牵手六旬风雨共,老来衣食上层楼。相期再驻童心在,借得春光染白头。”
现在,我从外面回来,在老伴种的车前草前经过时,总会驻足沉思。那一棵棵车前草,凝聚的是老伴对我的一片深情,见证了我们风风雨雨一路走来的爱情。小小车前草,让我悟出一个道理:夫妻的爱不只是花前月下的浪漫,卿卿我我的热烈,而更是蕴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点点滴滴,如一坛老酒,愈陈愈香,亦像一束丁香花,持久散发着淡淡花香。
屋前的车前草呀,你见证了我们的爱情,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懂得了什么是真爱。
插图/陈自罡
编辑/赵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