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对东北地区音乐文化入侵的影响

2022-04-29 14:38董健
当代音乐 2022年12期
关键词:伪满洲国

董健

[摘要]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日俄战争[1]结束后,日本将旅顺和大连划入其永久殖民地,作为全面入侵东北的跳板。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1932年3月1日扶持满清政权为傀儡,力图追求在东北地区统治政权的“正统性”建立了伪满洲国,从经济、文化、行政制度等方面实施日本法西斯帝国主义的完全殖民统治。在此背景下以日本为加强其政权“合法性”在东北地区实施的音乐文化入侵政策和音乐活动为研究重点,分析其政策实施的过程与目的,进而探讨其殖民统治对东北地区音乐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再现东北地区近代音乐发展的脉络,进一步佐证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对中国实施的暴行与侵略是全方位的。

[关键词]东北沦陷;伪满洲国;民俗音乐;音乐文化入侵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2)12-0209-03

日本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说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他在《通俗国权论》中写道:“百卷国际公法不如数门大炮,几册和亲条约不如一筐弹药。”[2]对于各国的交涉关系福泽谕吉的观点也只有两条:消灭他国,或是被他国所灭[3]。当时日本国内矛盾紧张,作为保皇派,他主张对外侵略,转移矛盾,“促使一国民心奋起,感动全体的最好办法,莫如对外一战。”而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福泽谕吉提出了:“要以武保护之,以文诱导之,使其速效我例,进入近代文明,在迫不得已的场合,以武力迫其进步[4]。”受到福泽谕吉思想影响的杉浦重刚,作为昭和天皇裕仁的老师,也将这一思想和价值观树立给了裕仁,这无疑推动了日本进一步走向了侵略和军国主义道路。在这种政策和观点的支持下,1927年6月27日,日本内阁就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召开了所谓的“东方会议”作为建立“大东亚殖民帝国”的跳板。1931年6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陆军省又制定了“满蒙问题解决方案”确定武力解决东北问题的具体步骤,即“九·一八事变”。入侵我国东北后,建立伪满洲国政权。

此后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将自己的殖民体系披上了冠冕堂皇的外衣,力图通过文化思想导向美化其侵略,通过音乐文化入侵政策,巩固殖民统治。

一、东北地区音乐文化原貌

中国东北地区地大物博,在清朝初期就被作为“龙兴之地”,与沙皇俄国和朝鲜半岛接壤,成为了集: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等多民族聚集地区(图1)[5]。并且从明清到民国,以山东,直隶为主的山海关以内的关里人兴起的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口大迁移“闯关东”,更加丰富了东北地区的文化多样性,这就使得多地区、多民族的本土音乐文化在东北地区碰撞、融合与发展。例如:汉族民歌:《绣荷包》《五更调》、民俗音乐二人转:《小拜年》、满族民歌:《悠摇曲》、蒙古民歌:《乌伦花》、朝鲜族民歌:《阿里郎》、秧歌、萨满调、京剧,评剧等等。由于东北地区冬季较为寒冷,持续时间较长,基本無法进行农耕活动,从而娱乐活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19世纪中叶,仅二人转的曲牌就达到了300-400首左右。19世纪后期,京剧与评剧占据了大城市的音乐娱乐生活,仅仅在长春、公主岭、四平,表演京剧和评剧的茶馆、剧场就超过百所。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沙皇俄国和日本殖民者入侵东北,又带来了大量的西方音乐、俄罗斯民歌与日本音乐(演歌、和洋乐、邦乐),在东北形成了:中、西洋、东洋音乐并存的情况。

二、旅大殖民地时期的东北地区音乐活动

1905年旅顺和大连成为日本租界(日本人称为关东州),伴随着在“关东州”居住的日本人越来越多,以进一步扩大侵略范围为目的,增加其在租界的控制力与影响力,随即开展了一系列音乐活动。1907年组建洋乐研究会,1908年西本派本愿寺的布教使——福田行诚在大连幼儿园举办提琴、管风琴、钢琴的教学课与演奏会[6]。1915年在大连成立村冈管弦乐团,1921在关东州居住的日本人达到了5万人,为了安定人心,1922年又成立了带有浓重军国色彩的“满铁”[7]音乐会,通过音乐文化娱乐活动减少满铁工作人员及其家属的思乡之情。并在之后又相继组建了例如:大连音乐练习所、大连少女歌会、大连歌剧协会等带有强烈政治目的性的音乐团体,1924年满铁在大连举办16场西洋音乐会,1929年日本交响协会支部在大连成立,至此有9个由日本人组成的乐团在东北地区活动,虽然这一系列的音乐活动间接的推动了西洋音乐在东北地区的发展,但是必要说明的是,各团体的核心人员与演奏员均为日本人,初衷是为了安抚和服务在东北地区的满铁工作人员[8],对东北人民宣传其文化的“先进性”,并没有主动推动东北地区西洋音乐发展的意愿。

三、伪满洲国时期的东北地区音乐活动

国歌可以强化国家内部团结,又可在国际上表现其独立性。由于伪满洲国并未得到国际的认可,而且考虑到东北地区民族众多,所以在创作国歌时期既要照顾对内情绪还要满足其政治目的,对于国歌的创作就显得格外用心。在13年零5个月的时间里,前后更换了三首国歌,第一首《大满洲国国歌》于伪满洲国建国后的夏天制作完成,日方声称歌词内容不恰当所以在1933年建国一周年后,发布了第二版国歌,修改了歌词内容,这两首国歌的歌词儒家意味较重,强调满洲国与日本是友邦,是平等的关系。在1942年,建国十周年时发布了第三首国歌,内容上强调了日本对满洲国的殖民关系,极力宣传天皇神权、王道乐土,在创作内容上更为缜密,但也间接表现出日本受太平洋战争和中国战场的影响,在当时的东北地区的统治力已经下降,在加强其殖民统治方面已经不遗余力。而且日伪满洲政权深知文化宣传与舆论影响的重要性,创建了伪满州国三大艺术团体:新京大同剧团、奉天协和剧团、哈尔滨剧团、还抢占了当时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后更名哈尔滨放送局,播放大量日伪满州歌曲,在这其中由服部富子演唱,石松秋二作词,铃木哲夫作曲,具有典型的日本的演歌风格的《满洲娘》最具有代表性,是现存为数不多的伪满洲歌曲之一,歌词大意为一名十六岁“满洲国”的日本姑娘出嫁的喜悦场景,政治目的非常浓烈,不仅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同时也增加在东北地区生活的日本人对“满洲国”的归属与认同。为扩大其宣传影响力还组织新建了大量音乐基础设施和剧场,例如长春的丰乐剧场(图2)。[9]

而在教育方面,新建和整合了大量学校,并引进了德国的教育模式,加强了以西洋乐器和西式音乐教育为主的授课内容,用来培养为其殖民统治服务的音乐人才,例如:“宫内府乐队”:为伪满洲国的宫廷御用乐团,在各大城市招收15岁以下学员进行培训,学习一年就参加乐队合奏,短期内迅速提高,为其伪满洲国宫廷进行服务。满洲乐部与乐员养成所:是以民族音乐与民族文化为外衣,以民族学的视角佐证伪满洲国的合法性,融入殖民思想进行奴化宣传。男子师道大学[10]和女子师道大学[11]音乐班:是以培养音乐师范类音乐人才为主,培养师资,作为侵略工具,进一步对学生实行奴化教育。1941年3月23日,《芸文指導要綱》发布,同年在日本国内以协同战争为目的创建了“日本音乐文化协会”,提出音乐“一元化”,限制文化多样性,加强在满洲的集权控制,庞大的宣传机器为宣扬“圣战”而全力运转。由于当时东北地区的原生音乐不符合日伪满政府的殖民统治,所以其专门部署了民间音乐部门对民间音乐进行收集和整理,扼杀和打击民俗文化的发展。许多的艺人遭到迫害或放弃职业回乡务农,少数艺人为了生计不得不表演一些带有迷幻、色情、恐怖等内容的节目。就在如此不利的环境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东北抗日联军为反抗殖民统治,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歌曲,但是队伍内缺乏音乐创作的人才,并考虑到受众群体等因素,最初只是将一些民间音乐保留旋律重新填词,这一举措既保护了民间音乐的发展传承,又激起了东北人民抗日的热情,此时的音乐也被推到了战争的最前沿,在文化阵地上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四、殖民政策对东北地区音乐的影响

在文化优劣观点的支持下,日本自认其本身文化的先进性,不断对“落后性”文化进行压制,这对东北地区的文化伤害是巨大的,音乐体系和文化形态是必然会发生改变的,虽然加快了西方音乐在东北地区的发展,但是脱离了地理因素与民俗文化的情况下,在强制推动其发展。从音乐传播和娱乐的角度来讲,在打压东北民俗文化的同时,这所谓先进性的“外来音乐”在民间并没有起到替代作用,无论是音乐形式还是音乐传播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只是服务日本人和少数上层阶级的中国人,使得民间文化交流基本陷入停滞,对东北人民的心理精神上造成了侵害,而且这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出也都来源于对东北劳动人民的压榨与剥削,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而在音乐教育方面虽然为后续的东北地区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其施行的教育制度还有教育成果都非常单一,带有较强的政治目的性,教育投入也只占据了伪满洲国财政支出的百分之一左右,且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使得中国学生因战乱、贫困、死亡导致的失学率高达百分之七十,加之音乐产业本身受众阶级、群体的局限性,受教育的中国学生更是少之又少,无论从什么方面看,“日本使东北地区的音乐文化发展变得一片欣欣向荣”这一观点都是没有说服力的。

总结

音乐的功能在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环境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日本在东北地区的音乐活动其本质就是文化入侵,奉天收回教育权委员会曾发表宣言说:“日本对我中国之侵略政策我同胞早已了然于心,而其政策之最恶毒者莫如文化侵略”[12]。其麻痹东北人民的民族性,为其帝国主义歌功颂德,文化侵略就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而对于文化推动之说确实也不可成立,首先纵观战后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并没有其主观意识上积极推动东北文化发展的意愿,多为建立其实施侵略统治附加下的“正面”作用,其次在脱离事实和背景的情况下去谈所谓的历史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是对被侵略国家的不尊重,不否认侵略者在无意中带来的正面影响,但是其对东北人民的人身安全和东北地区主权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

注释:

[1]

1904-1905年日本和沙皇俄国为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而进行的战争。日方称为“日露戦争”。

[2]《通俗国権論》福沢諭吉出版,国立国会図書館オンラインへのリンク,1868年,第52页18列。

[3]《通俗国権論》福沢諭吉出版,国立国会図書館オンラインへのリンク,1868年,第53页16列。

[4]《時事小言》山中市兵衛等出版会,国立国会図書館オンラインへのリンク,1881年,第23页20列。

[5]兼橋正人,安冨あゆみ:雑誌《アジア経済》3ページ,論文1940年国勢調査にみる「満州国」の実相—2021年2月,第2页。

[6]此事件在「满洲日々新聞」(1909年12月13日)上记载相关内容。

[7]全称为“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03-1945)是一个以收集军事、文化、经济等重要情报的军事调查机构,也是日本在“满洲”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方面侵略活动的指挥中心。

[8]日本在“关东州”实行军民一体的殖民政策,多数来东北日本移民与员工都有军方背景。

[9]丰乐剧场于1935年10月竣工,日伪称为“世界一流”“东亚最佳”,1124个坐席,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现位于长春市重庆路与文化街交汇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来源:作者2022年6月9日拍摄于伪满皇宫博物院。

[10]原吉林市高等师范学校,后更名为吉林师道高等学校男子部。

[11]女子师道大学由吉林市高等师范学校和长春市吉林师道高等学校女子部组成。

[12]吉林省图书馆伪满洲国史料编委会.伪满洲国史料[M].北京:全国图书馆文

献缩微复制中心,2002:782.

(责任编辑:张洪全)

猜你喜欢
伪满洲国
伪满洲国语境中东亚连带的正题与反题
铁蹄下的东北——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侵占东北罪行纪实
《伪满洲国政府公报》与伪满洲国的统治
从伪满洲国影像资料看东北地区的经济基础与风土人情
谈谈书稿中有关伪满洲国表述的几个问题
伪满中医文献旨要与特色探析
伪满洲国时期农产品价格变化及其影响
浅谈日本对东北能源工业的掠夺
浅析伪满洲国傀儡帝制的原因
浅析伪满洲国工业统制政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