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民音乐素养需要再提升

2022-04-29 13:38韩健焦佳欣
当代音乐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五线谱

韩健 焦佳欣

[摘要]虽然我国当前的群众文化活动已丰富多彩,但是在音乐性、专业性方面仍表现不足。就拿合唱专业举例,除了专业合唱团体外,能够用五线谱排练的业余合唱团体少之又少。使得很多合唱团体都面临作品匮乏、风格单一的问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由于是五线谱,很多合唱团都望而却步,无法投入排练。就算是有人将五线谱“翻译”成简谱也因为多声部的原因而进行了简化。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五线谱、学习五线谱、用到五线谱,本文将主要针对简谱、五线谱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对学习五线谱的必要性加以阐述。

[关键词]国民音乐;五线谱;简谱;记谱方式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2)12-0196-03

进入21世纪的中国,不论在专业音乐文化领域还是群众音乐文化领域都踏入了全面繁荣发展的时代。人民群众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全民音乐素养不断提高,国际性的音乐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增加,这些显著的变化都使我国的音乐文化快速的走上新的高台。但在日益浓厚的全民艺术普及教育氛围的背后,音乐基础教育所暴露出的专业性问题尤为明显,例如在目前九年义务教育中,1-6年级音乐课教材还在继续运用简谱教学。从7年级开始虽然加入五线谱教学内容,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简谱的先入为主,固化了首调音高概念,以至于在接触五线谱后无法快速掌握,甚至出現厌学、抵触的情况。五线谱普及、使用的不充分性,导致了音乐基础教育发展受到局限。而在其他领域,尤其是国内声乐专业及合唱领域还有很多人和团体仍然使用简谱学习和排练。这种情况不仅限制了专业水准的提升,也大大增加了与国际音乐文化交流的局限性;五线谱在音乐基础教育中的普及率低随之带来的就是全民音乐素养提升缓慢。不仅使作品的艺术性受到了影响,还制约了合唱团队整体专业水平的发展。因此,五线谱普及是国内大众音乐文化进步的需要,是国民音乐素养提升的需要。

一、起源与发展

(一)简谱

简谱其实就是一种简易的记谱法,最初期分为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现在所称的简谱即数字简谱。[1]数字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17世纪由法国教士苏埃蒂改进后用来唱教会歌曲。18世纪中叶后,又有音乐家、医生、数学家等把数字简谱加以整理完善。

1904年,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家沈心工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简谱歌集——《学校唱歌集》。这也使沈心工成为了在中国最早的简谱传播者之一。在当时,对于学校乐歌课刚开始兴起、音乐教育及音乐水平属于启蒙状态的中国来说,简谱是最适合传播的音乐教育方式。而这一时期的乐歌又多用简谱写成,非常适应我国当时的音乐教育水平及发展,自此近代中国掀起了广泛学习和传播简谱的浪潮。

其次,在我国民族音乐领域,简谱的出现也对其有了深远的影响。因为简谱与当时较为广泛使用的工尺谱很接近,而简谱的记谱方式较工尺谱更为准确、简便,因此简谱在当时的民族音乐领域也广泛传播,这也使得简谱在中国的推广传播更加迅速。

(二)五线谱

五线谱的发展则有着更悠久的历史。其最早的发源地是希腊,它的历史要比数字形的简谱早得多。在古希腊,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声乐,歌词发音的高低长短用A、B、C等字母表示。到了罗马时代,开始用可以反映语音声调变化特点的符号来表示音的高低,这种符号被称为纽姆(neume),以一根线模糊的表示音的高低、长度,这就是五线谱的雏形。随着中世纪圣咏及各类复调音乐的发展,一线谱无法满足音乐的需要。[2]11世纪经阿雷佐的圭多逐步发展成4根线。此时已经可以较为准确的记录音的高低。而后,有量记谱法为13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使。[3]这种记谱法可表达单个音符时值以及各级音符之间的等比例时值关系,解决了记录音乐的节奏、时值的问题。在一步步的发展过程中,于15世纪形成了完备的五线谱,而到了16世纪,这种记谱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有了小节线、圆符头等,伴随着乐器制造的发展,也诞生出了许多为羽管键琴、古钢琴而创作的音乐作品。

五线谱在我国的传入大约于公元18世纪,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五线谱在我国逐步流传和使用则与19世纪中叶后随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有直接关系。由此可见,五线谱传入我国的时间略早于简谱,但由于普及的不广泛致使在时代发展中逐渐被替代。从简谱和五线谱的起源发展来看,五线谱出现时代更为久远,其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发展,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乐谱体系。这也是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五线谱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通过历史的发展可以看出,不论是五线谱还是简谱的传入,都是为了适应对外的文化交流而兴起的。

二、记谱方式的比较

(一)简谱的记谱特点

目前我们常用的简谱的记谱方式借鉴了很多五线谱的记谱方式和习惯,其中包括速度、表情、力度标记,等等。经过不断演变,简谱的记谱方式也趋于完善,总体上能够满足现今社会的音乐创作需要及传播推广的要求。但是简谱在记谱方式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其中较为明显的就是在多声部记谱中无法体现声部关系、高低音区,从谱面上也无法直观的反映旋律线走向及复调织体,和声、对位技法无法从视觉上观察横向及纵向关系。可见,简谱无法满足大型乐队的作品创作记谱需要。

(二)五线谱的记谱特点

五线谱发展的完善化、复杂化、精细化都是因音乐本体发展、乐器制造的发展需要而推进的。如:因为高、低音乐器音区的不同而发明的不同谱号(为中音乐器而发明的中音谱号或称“C”谱号,和为低音乐器而发明的低音谱号“F”谱号)。随着器乐音乐作品的创作发展,五线谱有了更丰富的表现能力——如演奏法的标记、力度表情的标记。如今常用的五线谱可分为三大类:

1.总谱:记载合奏或合唱的乐谱,由很多单行谱联合组成。总谱常用于合唱作品、西洋管弦乐作品、民族管弦乐作品等。一般的管弦乐作品谱面由多个代表不同乐器的五线谱表纵向排列而成,左侧为各乐器名,按照乐器的分组安排乐谱位置,从上至下顺序依次排列。音区清晰可辨,旋律走向线条明显,复调织体表现完整,音乐本身所含的全部要素都可直接表示于谱面。

2.分谱、独奏谱:分别记载每种乐器或每个声部的乐谱。

3.大谱表:由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联合组成,用于管风琴、钢琴、竖琴及混声合唱等。在大谱表中,音区更直观清晰,有助于演奏或演唱者对作品的宏观把握。例如:巴洛克时期著名作曲家,复调大师——巴赫的钢琴作品《法国组曲》。在这个复调织体交错的乐谱中,通过五线谱的直观表达,演奏者或理论分析人员都可清晰、直观地读取乐谱内容,并且声部层次明显,每个声部的旋律走向完全可以表达清楚。这说明在多声部音乐中,五线谱的记谱方式优势明显。

三、简谱与五线谱在当今我国音乐文化中的使用

随着我国音乐的逐步发展,简谱的使用已从过去的主流转为局限的境地,一般在专业音乐教育、专业音乐社团或音乐赛事中已经不再使用简谱。现在的简谱更多用于群众音乐活动,如歌曲的演唱和民乐的演奏,其中就包括群众性的合唱团、民乐团及其他形式的小乐队。

(一)简谱在合唱团中的使用(首调)

如今,简谱在我国的业余合唱团中使用较为广泛。在空间的排列、歌词的标记位置、节拍速度的记写上与五线谱相同,但由于简谱是首调唱名法,所以无法表示调号,而以1=G(字母代表所使用的调)记写在作品开头处。简谱已经较为详细地记写了音乐的各个要素,虽在力度上有所遗漏(这也是简谱常忽略的),但各声部的进入层次清晰,尤其是都以首调记写,对于音高的控制会更容易把握。

(二)简谱在民乐团中的使用(首调乐器)

简谱在民乐团中的使用与五线谱的总谱也较为相似。由多个不同的乐器分谱按照乐器组别顺序纵向排列而成,最左侧标记乐器名称。这种记谱方式与简谱中的合唱谱类似,将各乐器记写完备。但当遇到需双行谱记写的乐器则较为不便,例如:古筝,由于古筝音域宽,以双行谱表表示最佳。当遇到这种情况,简谱中需要在古筝谱表上方附带一条旋律谱,同时以上或下加点来表示左右手演奏内容,在进行到音符较为密集的部分,容易造成视觉混乱的效果。

(三)五线谱在音乐活动中的使用

如今五线谱作为标准乐谱在音乐学院的入学考核、业余器乐考级的考核、音乐类教师师资考核和国内权威赛事、国际赛事中使用,在本文中不再赘述。在国际上,五线谱更具有广泛、权威的特性,仍占据主流地位。因此,世界各国的音乐创作及国际交流均以五线谱为“通用语言”。

四、简谱与五线谱优劣势的具体比较

(一)简谱的优势

在简谱的优势上,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其快速、简单,简谱也是因此而得名。其门槛较低,以阿拉伯数字标记音名和音级,可在较短时间内被熟练掌握,让业余音乐爱好者更便捷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在调式调性上,简谱将所有不同的调都默认为“首调”——即数字1234567为所有调的首调唱名法,[4]即各调的主音均唱do,称之为“可动的do”。这一特点对于音乐爱好者学唱困难调(例如四个升降号以上的调式)十分有优势,只要唱熟了简谱的所有音高及其变化音,所有调就都可以运用起来。并且对于学习一些民族乐器(诸如琵琶)十分有用。因为许多民族乐器本身调弦带有调式(如琵琶1=D)。所以大部分民乐的教学方式仍为首调教学,这时便必须使用简谱的思维方式学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简谱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其简单的特性,这让不论是业余还是专业的音乐从事者都能快速地掌握并运用。在一定场合中使用简谱进行音乐活动的教学,效果更为立竿见影。

(二)简谱的劣势

简谱的劣势也是很显而易见的。最直接的劣势体现于其标记的局限性,有一定的自相矛盾之处。例如许多在五线谱中可以标记的演奏法,在简谱上不能奏效。

1.跳音记号:前文提到的高一个八度使用黑色圆点标记在数(音)上方的方法,在遇到跳音时,便“自相矛盾”了——因为调音记号与简谱的高八度记号一样,无法同时标记。同时由于在电脑打印时字体上产生的差异,这种记号极容易产生误判。

2.音符时值:简谱的音符时值(除附点外)仅有一种,一个数字代表一拍,只能通过加附点或加横线表示时长,在较长的时值中较为麻烦,容易造成视觉上的错乱和干扰。

3.休止音符:与音符时值类似,休止符仅有一种——数字0,空拍多的时候需要很多0来体现,造成视觉干扰。

4.简谱是首调唱名法,快速的将所有困难的调式转化成1=C的首调思维,快捷但固化,体现不出不同调的色彩和变化音等音转换。

5.合唱或合奏作品中无法体现钢琴声部。在大型的合唱或合奏比赛中,五线谱仍为通用语言。

6.无法适应国际交流、无法参与专业或国际赛事。

(三)五线谱的优劣势

五线谱由于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改良,科学性、全面性已无需过多赘述。虽在入门学习时需要反复练习和适应,一旦掌握则在今后使用中都极其方便,许多细节都可在谱面上一一体现,不仅便于演出演奏,更便于交流使用。

相对于简谱,五线谱也有一定的普及难度。那就是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才能熟练掌握五线谱的读谱方法并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而读谱者如果是习惯首调唱名法的话,就会极不适应。这也是目前还有很多从事音乐工作的人员及爱好者还在继续使用简谱的主要原因。

五、五线谱普及的必要性

(一)民族音乐需要走向世界

民间音乐是我国最引以为傲的财富瑰宝,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每个民族最独特的民间歌曲、说唱艺术、民间器乐曲经过千年的锤炼流传至今,每种音乐都有着其自身固有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如何宣传中华文化,让民族音乐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每一个音乐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民间音乐也逐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民乐与交响乐的融合也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多年来,我国音乐院校的民乐专业学科已改用五线谱;专业民乐团体也把五线谱作为专用乐谱,这足以说明使用五线谱的必要性及其专业性。

(二)群众文化领域发展的需要

目前,在群众文化领域尤其是合唱专业存在作品匮乏,专业性训练不够,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音乐语言交流问题,制约了群众文化领域的发展。因此,群众文化领域大力推广五线谱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这项工作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需要很多音乐工作者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也正是笔者在文章开头处提到的,加快义务教育阶段五线谱普及速度的直接原因。那么,如何普及?怎样加快?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本文不在此展开论述。

其实,在我国能够熟练掌握并使用五线谱的非专业合唱团体还是很多的,而这些团体在国际交流方面也走在了前面。他们将国外优秀的合唱作品引入到国内,也将国内优秀的原创作品带到国际舞台。例如近些年在国际合唱赛事屡获佳绩的中国合唱团队就是很优秀的代表。然而这些团队还不足以带动国内合唱事业的全面发展,由于读谱方式的落后,导致我国合唱作品的创作、演唱水准较国外还存在差距。读谱方式的落后,制约了国民音乐素养提升的脚步。

结语

我国著名指挥家、音乐教育家郑小瑛老师曾经说过:“世界在向前走,我们不能慢下来。”世界上大量的优秀作品需要我们接受、学习、研究,不学习就无法发展,而不懂“世界通用语言”又如何学习呢?

注释:

[1]

陆晓燕.简谱、五线谱漫谈[J].艺术教育,2009(07):16—17.

[2][3]齐易,赵剑.五线谱、简谱的产生、发展及向中国的传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02):27—28.

[4]卞祖善.五线谱与固定唱名法及其它[J].人民音乐,2005(01):52—54.

(责任编辑:韩莹莹)

猜你喜欢
五线谱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中小学五线谱教学中的应用
嘻哈音乐课
绘好高考物理临考冲刺阶段的“五线谱”
河面上的五线谱
天然的五线谱
跑道·五线谱
燕子五线谱
曼妙地走在五线谱上
——访女指挥家、作曲家朱婕
孩子们的五线谱
秋的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