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濒危曲种传承发展平台建设研究

2022-04-29 11:56周歌
当代音乐 2022年12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发展

周歌

[摘要]河南地方曲艺的传统曲目从尧舜传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都有各不相同的曲目,纵贯几千年,其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思想内容之丰富,是其他民间艺术不可相提并论的。长时间以来,由于保护传统曲目工作不能有效持续进行,河南曲种正面临生存的危机。河南濒危曲种生态传承发展成为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势在必行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河南濒危曲种的成因及其生态传承的发展与保护措施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濒危曲种现状;发展;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2)12-0083-03

河南地处中原,物产丰富人杰地灵,从上古至现代的悠久岁月中,河南人民创造了优秀的音乐文化,河南的民间音乐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色彩绚丽,是中国音乐文化的一个小宝库。河南的音乐文化是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地反映了河南人民的生活,其民间音乐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东西被我们渐渐遗忘,成为了濒危曲种,保护濒危曲种势在必行。

一、河南濒危曲种的形成原因

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进展中,孕育了辉煌的传统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之外来艺术的冲击,我们的一些曲种正在渐渐没落,[1]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观众的流失

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曲艺繁荣的决定性因素,因为看的人少,所以演员也越来越少;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曲艺艺人主要的收入来源,观众少了,演员们没有足够的经济收入以维持生计,许多曲艺艺人都改行做了别的,这对地方性曲种的传承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二)题材单一

传统的曲艺题材比较单一,虽然也有新的内容出现,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依靠老的题材,当今年轻的一代人都接受的是新兴的事物,一些老旧的题材并不能足够吸引他们去探究和欣赏传统的曲艺。

(三)年轻一代消极的心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在电视或者一些平台看到传统戏剧表演,但是可能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去聆听欣赏我们传统的东西,认为这是“老年人的专利”,甚至觉得传统戏剧很“土”,这种消极的心理在年轻的一代人中是普遍存在的,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非常不利于濒危曲种的传承与发展。

(四)缺乏有力的宣传

众所周知,像京剧一样的传统戏剧得到了国家高度的重视和有力的保护宣传,在如今发展趋势非常的良好,也有了许多的小戏迷。而地方性的曲艺就算在其发源地也鲜为人知,成为了濒危曲种。如果我们的濒危曲种群众爱好者和当地的一些主流媒体和自媒体能够多多宣传这些传统的曲种,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这些地方曲艺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风格,也许这些濒危曲种在将来也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五)演出形式和唱腔方式比较独特

学习过程漫长,从入门到精通往往需要很多年的时间,相比之下,流行歌曲就比较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毕竟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真正愿意静下心来学习传统曲艺的年轻人少之又少,这无疑是使地方曲种逐渐凋零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六)审美观念的地方性特点

有些地方性曲种有着强烈的地方“土话”和地方性审美特点,这当然也是一种特别的美,但若从发展的长远来看,这种地方曲种的局限性就非常大,可能“它的一生都走不出这个县城”,这对传承与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有极大的局限性。

二、河南濒危曲种传承发展网络平台建设

濒危曲种要想发扬传承下去就必须要搭乘现代媒体的快车,传统的舞台表演方式虽然可以近距离接触欣赏到艺人的表演,但是其受到场地人员数量的限制,反观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和电视媒体就是很好的传播方式,一条短视频可能会被成千上万人看到,一个直播间里也可以从几人到几万人不等。政府文化部门或濒危曲种的传承人可以利用这些媒体平台,通过制作相关短视频、开直播或策划电视媒体专门的节目来大力宣传这些濒危曲种,让更多的人了解其艺术特色,能看懂、能听懂,这对于推动濒危曲种的传承与发展有很大的作用。[2]利用网络平台推广濒危曲种是非常高效的一种方法,网络平台推广主要分为三大类:一、短视频类,如抖音快手;二、网络视频类,如腾讯视频、哔哩哔哩等;三、广播类,如喜马拉雅、懒人听书等。

(一)短视频平台推广建设

现在最火的短视频平台莫过于抖音,把濒危曲种放在抖音平台进行宣传或许可以收获很大的效果。报告显示,濒危非遗项目在抖音获赞超过1亿次。用潮州方言演唱的古老地方戏曲潮剧、俗称“维扬戏”“扬州戏”的扬剧、流行于粤方言地区的粤剧,入选抖音最受欢迎十大濒危非遗项目。其中,潮剧在抖音获赞超过1589万次。这样的数字非常让人开心,如果有专业的演员把河南濒危曲种搬去诸如此类的短视频平台让更多的人看到,那我们的河南濒危曲种也可能有“火”的一天。

(二)网络视频平台推广建设

视频平台比短视频平台出现的时间更长,许多的软件都有大量的粉丝,比如哔哩哔哩,现在看电视的人很少,看这些网络视频的人很多,如果在网络视频平台推广濒危曲种专栏,由专门的演员和学者,来推广设计,在平台上发布一些采访或者演出记录。因为群众演员们的生活和学习的日常,会吸引更多的粉丝,让更多的人看到濒危曲种的另外一面,在哔哩哔哩上有个黄河影像创作传播中心,发布了一些关于濒危曲种武陟二股弦等,传承人的一些想法和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让我们更形象更真实地体验到濒危曲种的魅力。通过传承人自己的讲述,让我们对濒危曲种的了解更深刻和具体。

(三)广播平台推广建设

相比于以上两种平台的建设,广播类的平台建设有好处,也有一些弊端。好处是对于濒危曲种而言,它的制作成本较低。一般每个人都可以作为主播去传播建设濒危曲种的内容,现在的生活处处都需要我们盯着屏幕或手机,对眼睛的损伤非常的大,广播类平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想听什么内容都可以搜索得到。比如喜马拉雅中就有很多濒危曲种的演唱实录。

如果个人或者是平台推广濒危曲种专栏,就会有很多人能听到濒危曲种的演唱,对于濒危曲种的推广有很大的好处。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不能看到演唱者的表演服装和舞台布置。但音乐主要是听觉的艺术,所以在广播平台推广濒危曲种也是很好的办法。

三、河南濒危曲种传承发展实践平台建设

除网络平台的建设以外还需要政府和传承人等的共同努力。面对如何发展濒危曲种的问题,首先最重要的是依靠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加强濒危曲种政策的实施。在近年来的曲艺发展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十分明显。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成就都与政府的领导作用密切相关。政府应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保持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对曲艺类型的支持,提高人们的关注度和保护意识。在采取一些实质性措施之后,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除政府的大力扶持外,曲艺传承人本身也要形成良性的曲艺生态文化,在创新和继承上继续发展创作,积极依靠相关政策,要通过各种渠道改良规范,提高大众欣赏能力,选用新型题材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让年轻人了解他们祖辈的智慧,体会其中传达给我们的快乐,让其有新的继承人。

(一)定制实地采风计划

实地考察对濒危曲种实施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搜集一线资料,一些音乐学者可以从原滋原味的地方风格中吸取营养汲取素材,制定专门有针对性的发展计划或者为个人创作所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使地方性曲种在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更具有真实性、权威性和精确性。冷门小众的濒危曲种其实更需要专门人士来评价整理与开发,更需要他们的呼吁与倡导,让大家知道其存在并唤醒人们的保护意识。

(二)鼓励原创创新

政府要支持鼓励各种艺人学者对濒危曲种的深加工、再创作,尤其是要鼓励素材创新手段革新,在保持本曲种特点的情况下进行具有新的价值观和呈现国人事迹的创作,对其寓意进行新的提炼,探索符合当代审美观念的音乐风格。除此之外,政府要支持地方性艺人取得合法的知识产权,既要鼓励创作开发,又保护艺人的文化产权,有了完善的法律保障,不至于因一些特殊原因而挫伤作者的积极性。政府还可以设立一些开发创作基金与奖励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对濒危曲种的开发进行风险投资,并对有积极贡献的人给予实质性奖励。

(三)组织专业演艺团体

政府部门要支持鼓励民间艺人组成专业的演出团体,或主导、鼓励民间组织在一些文艺演出场合,如元旦晚会、建党百年文艺汇演等场合多请出他们的身影,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可以接触了解到这些艺术形式,这对于濒危曲种的传承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四)教育部门的积极推广

学校作为传播文化的专门场所,在其中传播河南濒危曲种的方法无疑是有效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从小学到大学都可以组织学生去学习和了解我们的地方濒危曲种,但在此基础上需要学习的引导者,也就是教师队伍。教师对濒危曲种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学生对濒危曲种的态度。在当代的音乐课程中,例如小学生的音乐课堂,大部分都是学习简单的儿童歌曲,因为这种歌曲好听而且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容易懂容易唱,反观地方濒危剧种,一般都涉及特殊的唱腔和不是很好理解的背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很少把这些内容放在重要的位置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需要不断积极地学习民间艺术文化知识,丰富文化视野和知识底蕴,主动探索濒危艺术,创新课程模式,把民间艺术与学生喜欢的情境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理解多元的文化,而不仅仅局限于流行歌曲。把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从根本上培养传承人和未来发展潜在观众,这虽说是个漫长的过程,但可以收获好的效果。政府要推动濒危曲种进校园方案,让藝人流动在各大中小学和高校演出讲解传授相关文化,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濒危曲种的保护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心,传承经典。

(五)加强对传承人的切实保障

民间音乐来源于民间的真实生活,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凝结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倾向、风土人情。我们把时间往前推个50年,说不定现在被列入濒危曲种的民间艺术在当时是非常受人欢迎的。民间音乐的教学大部分都是口传心授,父传子、师带徒等。所以要想濒危曲种继续发展下去不至于失传,继承人就非常关键。保护好继承人就是在保护濒危曲种,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传承这样的艺术形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收入少、学习过程漫长等,关于这些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高传承人的收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并鼓励学习濒危曲种设立一些荣誉奖项等来保护传承人。

结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音乐文化以铺天盖地的气势滚滚而来,我们要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面临的发展困境,许多的濒危曲种,虽然可能在唱腔或者一些故事情节上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但其真正的内在价值是现代音乐无法企及的。我们要从自己做起,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爱好,才能有利于创作与时俱进的新的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是关系到民族意识、民族兴旺的重要因素,我们不能看着其逐渐消亡,我们需着力于民族音乐的复兴和保护,竭尽全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不能让濒危曲种最后变成了课本上的文字和再也没有传承人的历史,我们要让人类这一宝贵的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注释:

[1]杨冬梅.河南濒危曲种声腔艺术传承保护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2—3.

[2]武鲁宁.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56.

(责任编辑:庄唯)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