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高俊,陈 珏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6)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总部一期工程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建筑面积30.65万m2,开放床位1 500余张,设计门诊量8 000人次/d,机动车位2 400余个。浙大一院总部项目定位为智能医院的全球标杆,医教研深度融合的临床研究中心,为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标准打造的一家真正引领行业业态革新的“未来智慧医院”。
项目的核心设计理念是以病人为中心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合理高效地分配,满足患者温馨而高效的就诊体验。本文从“高效便捷、自然生态、以人为本、安全应急”4个方面进行剖析,展现本项目的主要设计理念。院区鸟瞰图见图1。
图1 浙一余杭院区鸟瞰图
国内超过1 000床的超大型医院越来越多,随着规模的扩大,传统医院的王字型、环型、网格型布局造成医院有多条交叉的水平流线,患者行走距离过长且容易迷失方向(图2)。通过减少交通流线转折,提高目的地的视觉可见性及区域的标识性均可极大提升空间的可识别性。
图2 传统医院布局模式
本工程整体布局以医技为核心,各功能分区明确,内外流线简洁明了,可确保流线的高效便捷。医技的南北侧为住院楼,西侧为门诊,东侧为急诊,充分实现医技共享,保证医疗流程最短。医院相对集中式的总体布局,兼顾了传统水平医院和绝对集中医院的主要优点,既缩短了病人与工作人员行走距离,降低了能耗,也在水平部门的虚实空间组合中结合自然景观,创造出令人愉悦的就医环境。见图3。
图3 本案布局模式
项目以南北向贯通的4层通高医疗主街为主干,串联起各门诊、医技、病房、VIP国际医疗中心等医疗区块。东、南、北各向人流均可便捷进入医疗主街,供患者开放使用的垂直交通均结合医疗主街布置,辅以高大宽敞的公共空间,交通流线简单直接并有极高的可识别性,即使是第一次来到医院的患者,在医疗主街的各个位置都能直接看到自己要去的科室,确保了就诊流线的高效。
各诊疗区均有员工电梯,尤其是病房、急诊和医技的联系均设置专用电梯及内部联系通道,确保员工的快速协作。
地下1层物品供应中心和地下2层污物处理中心分层布置,有专用洁污通道和装卸区,并设置独立洁污电梯通达各功能区,避免洁污流线的交叉。各类电梯再搭配气动、小车、AGV物流的综合调配,确保了医院后勤保障的高效运行。
公共空间的设计应力求改善患者体验,增强与自然的接触,让其保持舒适温馨的感觉。建筑的裙房采用红色清水砖墙,与室内医疗街的陶板相呼应,并关联了浙江大学老校区的红砖,结合景观花园与洁白的塔楼共同营造出稳重而自然的医院形象。
医院的医疗组团在用地中部靠北侧布置,在用地西侧留出完整的景观中心,与浙大医学研究中心的景观一并形成总面积超过3万m2的景观公园,与西南侧的远期发展用地建筑形成完整的围绕景观中心的建筑布局。再结合院前广场的序列景观,共同提升医院自然环境。见图4。
图4 医疗街中心景观区规划
主医疗区以主医疗街和庭院为间隔分开各门诊、医技科室,所有公共通道和候诊区均宽敞明亮,并贴临医疗主街或庭院花园布置,确保自然采光及通风,保证就诊公共空间的舒适环境。让阳光、空气、绿树时刻伴随诊疗过程,舒缓患者心情。见图5。
图5 医疗街实景
项目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块化设计,力争减少患者移动距离,保护患者隐私,提供相对独立的等候及诊疗空间。
门诊药房、一站式服务中心、入院服务中心、商业等公共服务功能均在1层主街集中布置,宽敞的公共空间缓解患者就诊压力,营造出一个服务患者的全天候的医疗综合体。
门诊单元采用以器官系统主导的“中心制”就诊模式,便于患者识别并确保员工间的协作,各单元均设置卫生间、采血、预检、小医技及治疗间,辅以自助挂号收费及自动物流系统,实现门诊诊疗的“一站式服务”,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移动。见图6。
图6 门诊单元“中心制”就诊模式
门诊患者的就诊空间限定在主医疗区的1~3层,结合主医疗街的移动确保了温暖的阳光和开阔的视野,伴随护士站员工的关爱,让患者在温馨而宽松的等待中完成诊疗流程。
病房的病床均靠进门左侧布置,同一方向确保抢救效率。全单间的ICU避免患者交叉感染并保护隐私。除去出入院时间,住院患者的诊疗均通过内部电梯及通道实现,不需要出现在主医疗街,病房楼的医患经内部电梯下到裙房后可直接进入放射科和手术室,极大提高了诊疗运行效率并充分保护了患者隐私。
各功能区的员工区均相对独立并配置卫生间、开水间、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区等空间,区别于公共通道的独立电梯和员工通道,加上4层宽敞明亮的员工交流廊及活动中心,充分体现对员工的关爱,让员工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医院作为救治患者的功能性建筑,快速反应的急救应急通道十分必要:屋顶直升机停机坪受外界干扰少,患者可经专用电梯直达手术中心和EICU抢救;急诊在东侧面向城市道路布置,可快速到达,并预留有宽阔广场作为突发事件的应急拓展空间;急救入口和抢救区独立设置,并有专用通道快速到达放射科、手术室、EICU,确保抢救的高效。
医院内功能分区明确,且各功能区均设置相对独立的员工通道、员工区及洁污库房,内外区分区明确;4层作为联系空间以员工办公、活动、交流、集中设备区、药库、血库、供应室等后勤和医疗保障为主,便捷串联起院内各建筑;患者的门诊流线、急诊流线、病房流线均相对独立,避免相互干扰;院内垂直交通按公共、住院、员工物品、污物分设。清晰的分区、独立的交通和内外通道既保证了消防快速疏散,也有利于院感管控。见图7。
至2021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总部一期工程实际最高日门急诊量为5 500人次,已开放床位800余张。项目竣工至今的半年时间,院方已接待了全国各地几百余家医疗机构的参观交流,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理念得到广泛认可。项目从城市、人文、场地、医疗流程及医患体验等多方面,进行了多层级、多维度的思考及实践,必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追求的需要。见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