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设计分析

2022-04-29 06:22:38温清勤
运输经理世界 2022年18期
关键词:交叉口市政道路管线

温清勤

(厦门万路通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12)

0 引言

市政道路的升级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但涉及道路结构的改造,还包括给排水、电力通信、交安照明、燃气及附属设施、景观绿化等各种基础设施的更新完善。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早期建成的路网不论是道路功能性和景观性,都与城市的发展步伐不相匹配。因此,近年来各大城市都提出了主城区市政道路的升级改造计划。市政道路的提升改造,需要设计人员丰富的提升改造工程设计经验和科学的精细化设计理念,才能实现“高品质、美观、便民、经济实用”的改造目标。本文结合漳州市政道路提升改造的工程经验,分析市政道路提升改造的设计要点,从而促进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品质的提升。

1 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设计要点

1.1 重视前期资料的收集和现场精细的调查分析工作

基础资料的收集和现场的调查,是道路设计的重中之重和首要环节。通过对现场调查和基础资料的核实,分析出道路现状存在的问题,由此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改造策略以及改造目标。

基础资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设计方案合理性、经济性和科学性。提升改造项目是在旧路上进行,在开展资料收集时,各专业设计人员要根据项目的特性去收集相应基础资料,如地形地物测量、地质勘查报告、交通量数据、路面病害及路面弯沉检测报告、管线物探及CCTV 检测报告以及桥涵检测报告等等。

在资料收集时因旧路而容易忽视的一些资料,需设计人员特别注意,比如项目的上位规划、片区防洪排涝规划以及道路红线和周边用地红线等重要资料。

1.2 道路平纵横设计

1.2.1 道路平面设计

提升改造项目和新建项目的平面设计最大区别在于改造项目的道路两侧地块开发成熟建筑密集,控制因素较多,只能就现状地形地物去适当优化调整。改造项目平面设计应在符合路网规划、道路功能及红线的前提下,结合沿线地形地物等控制因素,尽量保证线形的连续、均衡。遵循利用和改造相结合,达到既满足相应道路等级的技术指标又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原有道路平面。对于征迁困难且技术指标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受控制路段,可适当考虑通过限速降低该段技术指标的方法来解决。

1.2.2 道路纵断面设计

提升改造市政道路的临街建筑物若不拆迁,则建筑物的高程基本是固定的,因此道路设计标高需结合路面改造方案、地下管线、地面排水、桥涵控制标高等主要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考虑,提出切合实际的纵断面设计;尽量满足平纵线形组合和技术参数指标的规范要求。设有非机动车道时,纵断面设计需按非机动车道规范要求进行控制,受控时需加强交通安全措施以保障交通安全。在纵断面设计时还需注意复核是否满足城市的防洪排涝规划要求;在缓坡段落需加密雨水口,加强路面排水;人行道高于店面段落,需适当调整横坡或断面布置形式并设置截水沟防止雨水倒灌进临街的建筑物内。

1.2.3 道路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设计其实就是根据交通组成以及交通量,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道路红线内空间的合理性分配和明确路权关系。横断面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道路改造后交通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舒适性。在道路横断面设计时需结合现状条件,重点根据交通量、交通组成、出行特征、设计速度以及交通组织方式进行合理布置。对于日常出行方式主要以电动车和电动自行车为主的城市,在横断面设计时需重点考虑非机动车因素并采用有效的隔离措施以保障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性。漳州是一个日常出行方式主要以电动车和电动自行车为主的典型城市,2020年以电动车为出行方式占比高达42.3%,且还处于增长期。丹霞路是漳州南北向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40m(见图1)。现状横断面布置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随着交通量的增长,双向四车道无法满足交通量增长需求,饱和度高达0.81,服务水平为四级(饱和流);二是高峰期非机动车交通量大,且因非机动车道停车位的设置,行车干扰严重,交通秩序紊乱,交通事故频发。改造方案:一是机动车双向四车道拓宽成双向六车道,提高通行能力,从交通量预测结果来看2040年饱和度为0.71,服务水平为三级(稳定流);二是取消侧向停车引导至沿线停车场,加大非机动车道宽度,机非采用分隔栏分隔,减少侧向干扰,路权分明(见图2)。

图1 丹霞路改造前横断面(单位:cm)

图2 丹霞路改造后横断面(单位:cm)

1.3 路面结构设计

市政道路提升改造设计,需充分调查和评估既有道路的状况,分析路面损坏的原因。根据既有路面的损坏程度和管线的开挖情况,结合经济和交通荷载考虑分段分区域提出针对性的改造方案。早期建设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基本为水泥路面,而水泥路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经长年的运营,存在或多或少的裂缝、破碎、断裂、断角等病害;第二,水泥路面存在纵缝、横缝和施工缝等众多接缝。经评估分析确定采用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层方案时,首先需对既有水泥路面出现的裂缝、破碎、断裂、断角等病害进行处理;其次为了避免接缝因应力集中后期出现反射裂缝,需提出防止出现反射裂缝的措施。目前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层方案中,比较常用的防止出现反射裂缝的措施是:一是增加沥青厚度;二是设置聚合物改性沥青或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三是增加玻纤格栅或高强度抗拉防水卷材(抗裂贴)加筋层;四是添加高黏度沥青改性剂RST,提高沥青性能。目前从漳州市政改造项目的效果来看,防止出现反射裂缝采用1cm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高强度抗拉防水卷材(抗裂贴)加筋层组合的效果优于单独设置应力吸收层或单独设置加筋层的效果,工程造价比较适中。

1.4 管线工程设计

市政道路管线类型众多,早期建设时缺乏规划,各产权部门结合沿线需求量逐步增加,导致地上地下管线敷设杂乱无章且净距及覆土等技术指标不满足规范要求。各类管线又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提升改造时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居民的影响,需把握以下七个重要的环节。其一,收集上位专项规划,了解片区管线规划情况;其二,认真充分调查现状管线的分布情况;其三,重视与产权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其四,结合现有管线的路由,合理布置管综断面;其五,结合居民生活需求,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尽可能降低影响;其六,合理布置雨水口,保障路面排水通畅;其七,漳州区域结合本地区降雨强度与频率,对路面排水地提高标准。路段雨水口布置间距8~12m,并在交叉口、斑马线、小区出入口、公交站及低洼处加密布置。

1.5 路口交通组织

路口交通组织设计是市政道路提升改造项目设计的重点,也是提升改造效果的直接呈现。市政道路改造项目沿线地块开发较为成熟且沿线交叉口和单位、居住小区开口较多,做好路口的交通组织设计,可有效提高路口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路口的交通组织设计需与工程技术措施和交通管理措施相结合,应根据路网结构、交通组成、交通流量和流向以及现状用地条件,进行合理优化设计。对于现状路口的交通组织优化设计:一是需要对现状路口地进行详细的调查并邀请执勤民警、交警进行讨论,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技术和交通管理措施;二是根据道路的功能,交通流量以及用地空间条件确定交叉形式;三是根据交通组成,科学明确路权关系;四是根据交通流量和流向,合理分配车道数,并配合相应的交通安全管理措施;五是信号灯控制交叉口,需分时分段分方向配置相应的信号灯相位。

结合漳州丹霞路与新浦路交叉口的改造方案,论述该类交叉口改造设计的相应优化措施。漳州丹霞路与新浦路交叉口为主干路与次干路相交的交叉路口,现状为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其中主干路丹霞路进出口道有压缩展宽右转车道,新浦路次干路无展宽(见图3)。随着近年来电动车、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交叉口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主要存在问题:一是既有交叉口空间有限,仅西北象限和东南象限尚余拓宽一个车道的空间;二是既有的交叉口慢行的驻足空间严重不足,在高峰期等信号相位时,存在严重溢出,直接影响直行以及右转车流,导致交叉口的交通拥堵;三是交叉口交通引导管理措施不完善,导致非机动车行驶无序,与机动车互相干扰严重,容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的相应措施:一是根据交通流量、流向和交通组成,新浦路利用西北象限和东南象限尚余空间拓宽车道,进出口由进出道1 车道+1 个非机动车道拓宽成进出口道2 个车道+1个非机动车道;二是利用4 个象限的剩余空间,尽量加大慢行过街的驻足空间,并加强交通管理,避免高峰期溢出影响通行效率;三是考虑当地出行特征主要以电动车为主,人流量较少,在交叉口50m 范围人行道采用加设障碍墩处理,高峰期出现溢出时右转电动车可灵活通过人行道富余空间右转,合理有效地利用通行空间;四是交通管理上,明确非机动车的路权,有序通行减少干扰。

图3 丹霞路与新浦路改造前后对比

1.6 品质的提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市政道路的建设更加注重品质化、精细化的要求。早期建设的道路注重车行功能性要求,慢行空间被挤占得所剩无几,慢行空间的设施冗杂缺少管理,布局杂乱影响通行。工程改造设计中,对慢行空间精细化的设计,能够更好地体现城市道路的品质。结合漳州改造工程经验对新时代道路的品质提升提出以下八点建议:一是实行共杆共箱,节约道路空间;二是杆件、箱体、消防栓等设施集约规整设置,与行道树并列,保持道路整齐、舒适;三是箱体、围墙艺术性美化;四是人行道铺砖防滑美观耐用,井盖采用下沉式隐形井盖,整齐、美观;五是绿化科学规范修剪,避免遮挡,树池加篦子与人行道平顺;六是科学设置车阻石,可按净距1.3m,距路缘石0.5m 设置并贴反光警示条;七是道路要素多样化,艺术化提升,打造融合空间环境关系。

2 结语

市政道路提升改造现状制约因素较多,空间条件受限,设计人员需要对现状细致全面调查分析,综合各控制因素考虑,提出科学合理、经济实用、便于施工、品质保障的工程方案。提升改造项目实现“高品质、美观、便民、经济实用”的改造目标,重点在于对道路空间的合理分配、科学的交通组织、精细化的设计施工以及空间环境关系的融洽处理。

猜你喜欢
交叉口市政道路管线
市政道路维修与养护措施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夹套管线预制安装
信号交叉口延误参数获取综述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电子制作(2017年10期)2017-04-18 07:23:00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电子制作(2017年9期)2017-04-17 03:01:06
一种Y型交叉口设计方案的选取过程
某市政道路照明设计
低锰管线钢的相变行为
上海金属(2015年4期)2015-11-29 01:12:24
考虑黄灯驾驶行为的城市交叉口微观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