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跃
(唐山协和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持续性加剧,髋关节病变发病例数也随之逐渐增多。目前,在临床上常采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髋关节相关病变类疾病进行治疗,而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常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患者进行麻醉,并采用此方法对患者术中麻醉效果进行维持。有研究报道证实,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效果稳定、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可提高患者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随着临床上对髋关节置换术效果以及术中用物骨粘固剂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近年来,丙烯酸骨粘固剂已逐渐在临床髋关节置换术中得以应用,且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有研究报道证实,丙烯酸骨粘固剂可影响患者血液循环系统,降低血压。因此,本研究选取在2019年3月~2020年8月期间到本医院骨科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髋关节病变患者52例,并对52例患者的手术情况、血液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比较,旨在研究丙烯酸骨粘固剂对髋关节置换术麻醉的影响。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髋关节置换手术者;(2)无丙烯酸骨粘固剂及腰-硬联合麻醉禁忌症者;(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1)合并心肌梗死、房颤、脑梗死者;(2)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3)电解质紊乱者;(4)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5)既往下肢神经损伤病史者;(6)伴有感染性疾病者;(7)术前使用抗凝药者。本研究在上述病例选取标准下选取了52例在2019年3月~2020年8月期间到本医院骨科进行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髋关节病变患者,并根据患者髋关节病变情况以及个人意愿将患者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各26例,40~85岁,均在入院期间及手术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各项与病情有关的检查,两组基线可比(>0.05)。与本研究相关的项目、操作以及内容均均获取了本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批准。
表1 两组基线资料对比Tab.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例/%
两组均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的麻醉方法为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则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的基础上,在术中使用丙烯酸骨粘固剂。麻醉后动态监测52例研究对象术中中心静脉压、体温、心电图、血液电解质、血氧饱和度、尿量、呼气末CO浓度、动脉血气分析等,术后均予以相应对症治疗,例如抗骨质疏松症治疗、抗感染治疗、常规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肌肉与关节活动训练以及双拐下地负重训练治疗。
腰-硬联合麻醉:麻醉前将包中含有硬膜外穿刺针(18 G)、笔尖式腰麻针(25 G)的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包以及与麻醉具有相关性的用物进行提前准备,后嘱患者在手术台上进行侧卧,然后由麻醉医生进行穿刺位置的选取,然后对选取的穿刺位置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待消毒完成后采用18G硬膜外穿刺针在患者的腰椎L~L或L~L的间隙处进行硬膜外穿刺,待脑脊液流出后,采用25G笔尖式腰麻针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穿刺成功后经蛛网膜下腔注入0.5%罗哌卡因[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20183151,规 格:10 mL∶50 mg(按CHNHCl计)]1.5~2.5 mL,并以0.2 mL/s的速率缓慢静推,麻醉药物静推注射结束后将穿刺针退出蛛网膜下腔,并向蛛网膜下腔的头端置入备用硬膜外导管3 cm,置入结束后协助患者平躺于手术台上,术中每间隔1 h静滴5 ml 2%利多卡因(吉林康乃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22020051,规格:10 mL∶0.2 g)进行麻醉平面的调整,但应控制麻醉最高阻滞平面位置在T以下。
丙烯酸骨粘固剂使用:经麻醉完成后协助患者侧躺于手术台上,选取手术位置,经确定后对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经消毒铺巾完成后在患者髋关节外侧切8~10 cm口,切口完成后紧贴股骨前缘进行解剖,然后对位于髋臼缘到股骨小转子中间的关节囊进行切开,一直持续到将股骨头颈以及髋臼完全露出为止,后在距离股骨小转子约1.5 cm上方的位置处切断股骨颈,并将关节中股骨头取出,然后对骨赘以及髋臼盂唇进行清除,使圆钿带窝得到充分性完全露出,后对残余的髋臼软骨进行清理、挑选髋臼杯、冲洗髓腔。冲洗结束后向骨髓腔内注入面团状,以2:1比例混合的20 g聚甲基丙烯酸甲脂和10 mL甲基丙烯酸甲脂液体进行调合、搅拌丙烯酸骨粘固剂,后置入股骨柄,待丙烯酸骨粘固剂固化后,挑选合适的丙烯酸骨粘固剂型股骨头假体进行复位。
(1)比较两组手术情况;(2)比较观察组中使用填充丙烯酸骨粘固剂前后患者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3)两组心功能情况比较。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与本研究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n(%)]表示,并对两组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0.05表示与本研究相关的数据具有差异。
本研究手术相关情况结果比较,观察组中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手术用时不具有差异性(>0.05),但观察组中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显著,且不同时间段内的出血量均存在显著差异(<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surgical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本研究对观察组中填充丙烯酸骨粘固剂使用前后患者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填充后1、3、5 min的收缩压(SBP)均较填充前SBP水平下降明显,填充后10 min的SBP水平较填充后1、3、5 min SBP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填充前水平相当,填充后5 min较填充后3 min显著升高,且与填充后1 min水平相当(<0.05);舒张压(DBP)在填充后1、3、5 min的水平均与填充前具有显著性差异,且下降较为明显,填充后3、5、10 min的DBP水平均与填充前1 min比较,其水平显著升高,填充后5、10 min的DBP水平均显著高于填充前3 min,填充后10 min DBP水平高于填充后5 min的DBP水平,且其水平值与填充前较为接近(<0.05);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pO),其填充后(1、3、5 min)与填充前、填充后(3、10 min)与填充后1 min、填充后(5、10 min)与填充后3 min、填充后10 min与填充后5 min均具有较为显著性的差异(<0.05);填充后(1、3、5、10 min)的心率(HR)与填充前比较加快明显,填充后(3、5、10 min)的HR快于填充后1 min,填充后10 min的HR较填充后1 min增快显著(<0.05),如表3所示。
表3 填充丙烯酸骨粘固剂前后血液动力学变化的情况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hemodynamic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filling with acrylic bone cement
注:<0.05,表示与本组研究中填充前相关指标数据比较有差异;<0.05,表示与本组填充后1 min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表示与本组填充后3 min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表示与本组填充后5 min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两组麻醉前、中、30 min后心博出量(CO)以及心脏指数(CI)的数据水平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CO、CI水平在麻醉前、中、30 min后均未见差异性,且在组内麻醉前、中、30 min后的CO、CI水平比较中,不同麻醉时间段内的CI水平均无任何差异(>0.05),而CO在本组之内数据水平的比较中,麻醉中、麻醉30 min后的CO均与麻醉前具有显著性差异(<0.05),如表4所示。
表4 两组心功能情况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cardiac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髋关节置换术是近年临床上较为常用的髋关节病变治疗方案,术中常用丙烯酸骨粘固剂对置入物进行固定,有研究证实,丙烯酸骨粘固剂的填充可对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导致术中患者血压下降、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脏骤停或者死亡,对手术及麻醉方案的选择及制定具有严重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52例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术中相应出血量的平均水平为(201.35±12.13)mL、术后出血量的平均水平数值为(124.21±20.24)mL以及总出血量的平均水平数值(333.57±35.13)mL均与对照组中术中出血量(218.34±15.15)mL、术后出血量(138.63±22.09)mL以及总出血量(355.08±41.31)mL有差异,且相对应时间段内出血量减少值均较为明显,同时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中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25±0.51)d较对照组(7.12±0.86)d缩短显著(<0.05)。与崔冬等研究结果相似。提示,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填充丙烯酸骨粘固剂有利于髋关节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同时可降低患者手术出血量,因此,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填充丙烯酸骨粘固剂对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在上述基础上,本研究还对观察组术中使用填充丙烯酸骨粘固剂前后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患者SBP在填充丙烯酸骨粘固剂后1、3、5 min的水平均较填充前SBP水平下降明显,填充后10 min的SBP水平较填充后1、3、5 min SBP水平升高显著,且与填充前水平相当,填充后5 min较填充后3 min显著升高,且与填充后1 min水平相当(<0.05);患者DBP水平在填充后1、3、5 min的水平均与填充前具有差异性,且下降较为明显,填充后3、5、10 min的水平均与填充前1 min比较,其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填充后5、10 min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填充前3 min,填充后10 min高于填充后5 min,但填充后10min水平值与填充前接近(<0.05);比较不同时间段患者的SpO,填充后(1、3、5 min)与填充前、填充后(3、10 min)与填充后1 min、填充后(5、10 min)与填充后3 min、填充后10 min与填充后5 min均具有较为显著性差异(<0.05);填充后(1、3、5、10 min)的HR与填充前比较加快明显,填充后(3、5、10 min)的HR快于填充后1 min,填充后10 min的HR较填充后1 min增快显著(<0.05)。与刘克剑等研究结果相似。提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填充丙烯酸骨粘固剂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变化具有影响。此外,本研究还对两组心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麻醉中、麻醉30 min后的CO均与麻醉前具有显著性差异(<0.05),与赵卫兵等研究结果相似。提示,腰-硬联合麻醉可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新功能情况具有影响,但无法对丙烯酸骨粘固剂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效果进行确切表示。
综上可知,在经麻醉后的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丙烯酸骨粘固剂有助于手术成功的顺利进行,但丙烯酸骨粘固剂对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具有影响,同时也对术中的麻醉用药及麻醉效果观察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