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上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那么海洋中呢?答案是珊瑚礁。珊瑚礁的面积仅占整个海洋的不到0.2%,却为超过25%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正因如此,珊瑚礁又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海洋生命发动机”。
珊瑚礁由无数珊瑚虫在数百年至数万年的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石灰质遗骸和石灰质藻类堆积而成,因其充满无数的洞穴和孔隙,而成为众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为它们提供产卵、繁殖和躲避敌害的场所;珊瑚礁也是天然的海岸屏障,具有消散波浪能量、减少海岸侵蚀、保护亚热带海岸线的潜力;绚烂多姿的珊瑚,还具有极高的审美和人文价值。与此同时,珊瑚礁也是敏感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环境指示物之一。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以东的大堡礁,其绵延超过2000公里,范围超过3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世界珊瑚礁的40%,于198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然而据证实,大堡礁正在遭遇第六次大规模珊瑚白化,此前自1998年以来发生的五次大规模白化事件已导致50%的珊瑚礁白化。所谓珊瑚白化(coral bleaching),是指珊瑚颜色变白的现象,这是由于共生藻离开或死亡而导致——珊瑚最主要的营养来源是共生藻光合作用的产物,缺乏共生藻营养供给的珊瑚最终将死去。研究表明,珊瑚白化的罪魁祸首是海水酸化和海水温度的升高,这与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碳排放密切相关。
本期封面图片上呈现的,就是大海里一株白化的珊瑚,它犹如一座枯骨,沉寂在海里,放射出令人不寒而栗的白光。据研究统计,全球约20%的珊瑚已经灭绝,全球1/3的造礁石珊瑚种类面临灭绝的威胁。预计到2030年,全球接近60%的珊瑚将会死亡。4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所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珊瑚礁可能在本世纪末消失”的警告,并启动保护珊瑚礁世界遗产的紧急计划。我国沿海及海南岛沿岸珊瑚覆盖率在近30年下降了80%以上,生存状况也十分堪忧。
珊瑚白化正在为人类敲响警钟,尽管国内外科学家经过努力已经突破了人工修复受损珊瑚礁的技术方法,甚至實现了规模化人工繁育珊瑚,但如果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继续增加,海洋持续酸化与升温将不可避免,珊瑚的生境恶化就无法逆转。拯救珊瑚,改善海洋环境,需要更多有针对性的保护计划和行动,也需要更多人了解和重视减碳对保护珊瑚与海洋的意义,真正转向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