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重点人群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2022-04-29 21:14魏义方
中国经贸导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人群人口群体

魏义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提低”兜住共同富裕的人群底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要求。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关键在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一、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现状

(一)中等收入群体界定与衡量

现有对中等收入群体的衡量既有从单一消费支出或收入的角度来衡量,也有通过收入和从事职业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多角度加以衡量。在收入标准确定上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采用绝对收入来衡量,如世界银行2007年提出的每人每天收入10—50美元,也有学者将每人每天收入10—100美元间的群体界定为中等收入群体;第二种是采用相对收入来衡量;第三种是采用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两者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加以衡量。绝对收入标准体现地区特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相对标准则更多体现收入分布情况。

考虑到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主要是基于收入水平,同时,绝对收入标准和相对收入标准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点,本文采用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相结合,借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界定中等收入群体上下限的做法,考虑到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将全球各国收入中位数的60%和220%分别作为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下限和上限衡量标准。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球各国人均GNI中位数约为11840国际元,按购买力平价指数换算约为49728元。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4.3%,据此估算当年全球各国人均GNI中位数。进一步测算得出2020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下限和上限,相当于三口之家家庭年可支配收入在9万元至32万元之间。

(二)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测算

采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以下简称“北京大学CFPS2018”)数据,假设居民收入分布结构不变,根据2019年和2020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估算2020年样本人群的收入水平,并根据2020年中等收入群体收入的年人均收入下限和上限标准,估算现阶段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测算结果如表1所示,2020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约4.17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9.5%。其中,城镇居民中的中等收入群体占比约为42.2%,农村居民中约有15.1%为中等收入者。

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着力点

通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着力点在于将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下限附近的农民工等人群、有较大潜力空间的产业工人以及新增劳动年龄人口等作为“扩中”重点群体。

(一)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中等收入边缘人群

根据“北京大学CFPS2018”数据推算,我国居民家庭年可支配收入6万元至中等收入标准下限之间人群,或者说是中等收入边缘人群约有2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4.7%。进一步考察中等收入标准下限附近的这部分人群的特征构成,在2亿中等收入边缘人群中,农村户籍人口1.3亿人,约占2/3比重,其中外出务工的农民接近9000万人,占农村中等收入边缘人群的2/3以上。也就是说,农民工是中等收入边缘群体中的主体人群。

从必要性来看,如果这部分中等收入边缘人群能够全部进入中等收入行列,那么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将从4亿人增加至6亿人左右,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从现在的30%左右增加至43%左右,接近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从可行性来看,中等收入边缘人群的收入水平与中等收入标准差距较小,促进这部分人群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难度也相对较小。因而,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中等收入边缘人群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首要瞄准群体,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主力军。

(二)制造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工人

从现有中等收入群体的行业分布来看,差别较大。一些行业如科學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中的中等收入人群比重达到了60%以上,此外还有不少行业中的中等收入人群占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于从业人员规模大且现有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低的行业,可以视为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一个重点途径。

现阶段,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建筑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以及教育业。在这四个行业中,后两个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接近4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建筑业和制造业就业人员中的中等收入群体占比分别为24.7%和35.8%,还有很大的潜在“扩中”空间。以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工人队伍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点人群。

(三)新增劳动年龄人口

2020年我国0—14岁人口为2.5亿人,这部分人群也是未来新增劳动年龄人口。新增劳动年龄人口中的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提高,将显著增加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同时,这部分群体规模庞大,如果在未来一段时期进入中等收入行列的比重过低,也会直接影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目标实现。现阶段的儿童群体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下促进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重要新生力量,如何让新增劳动年龄人口更多的进入中等收入行列,也是“扩中”的又一关键。

三、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对策建议

(一)以加快人口城镇化促进更多农业转移人口进入中等收入行列

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调整了户口迁移政策,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承载力的城市类型因地制宜提出了差别落户政策,但当前制约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的因素仍然存在。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应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以居住证积分制度改革的完善落实,促进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政策与户籍剥离,加强社会保险和基本社会服务等公共服务顶层设计和配套政策制定,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自由流转,扩大农业转移人口享受的服务内容,有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加强农民工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实施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促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二)以增强职业技能拓展第二产业工人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空间

当前我国制造业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短缺情况严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要求提高,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更为强劲。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尤其是制造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工人更多地进入中等收入群体,需要加快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加强职业培训,促进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等建设发展,提升劳动力劳动技能。通过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和培训,增加技能人才供给。

(三)以提升人力资本提高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一是着力提高教育素质。早期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未来劳动年龄人口素质的提升。一方面,要增加儿童照料服务有效供给,大力发展普惠学前教育和普惠托育服务。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人口变化因素,科学规划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资源区域及城乡布局和调整。提高新增劳动年龄人口教育素质,推动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转变。二是增强儿童健康水平。健康素质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儿童权利,改善儿童成长发展环境,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高儿童健康素养。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所)

猜你喜欢
人群人口群体
江苏海外新华商群体探秘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中间群体
人口最少的国家
我走进人群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财富焦虑人群
坐井观天石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