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妇女扫盲运动

2022-04-28 08:00何晴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苏维埃政府中央苏区苏区

何晴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苏区农村在未建立革命根据地之前, 处在国民党和封建势力的势力范围, 为了加紧对农村地区的剥削,他们利用封建迷信思想控制农民,导致农村劳动人民的文化教育十分落后, 劳动妇女更是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几乎是文盲。 为了使妇女获得良好的教育,让妇女积极投身于革命当中,中央苏区决定对妇女进行扫盲。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指出:“工农劳苦群众,不论男子或女子,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上,完全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1]72会议表明,妇女可以享有同男子相同的教育。 中央苏区对妇女进行扫盲,帮助她们学习识字,同时还开展了反封建反迷信的运动,解放妇女守旧思想,保障妇女受教育的权利,为中国妇女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方向。

一、中央苏区妇女扫盲运动的背景

(一)中央苏区妇女扫盲运动发起的社会环境

鸦片战争以来, 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开始进行肆无忌惮地侵略,同时,封建势力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对农民任意妄为, 农民遭受巨大苦难。 为了改变这种社会现状,国共两党开始第一次合作。 在1927 年,虽然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捷报频传, 但是蒋介石和汪精卫统治的国民党已经背叛革命,与帝国主义暗中串通,实行“清党”和“分共”,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陷入困境,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共产党,但大批党员干部并没有因此屈服,仍然奋力战斗。 为此,中国共产党在汉口紧急召开“八七”会议,“党的工作重心才转移到乡村,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2]。 在这种政治背景下,全国文化教育事业严重受阻,十分落后。 在中央苏区成立之前,地处偏远且闭塞山区的闽赣群众,不仅同中国其他地区的群众一样受尽剥削, 而且就文化程度来说更加落后。 直到1927 年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各地发动了数十起武装起义, 并着手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后才逐渐有所改观。

(二) 中央苏区妇女扫盲运动的主体发动者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和人民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 (又称苏区)。 为了改变苏区妇女暗无天日的现状,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央苏区扫盲运动的主体发动者, 对妇女展开扫盲教育, 把识字任务落实到每一位妇女身上,为提高妇女对读书的积极性,作出了巨大努力。 不识字不仅阻碍了妇女接受多样化的教育,而且对解放妇女的思想也产生了阻挠, 所以要加大鼓动苏区妇女参加妇女扫盲运动。 其中加紧对妇女扫盲运动的宣传鼓动, 切实做到改善妇女的生活,大力鼓动识字妇女到女职校参加工作,引导十四岁以下的女子到列宁学校学习。 在中央苏区,妇女扫盲运动全面展开,妇女不论身份高低贵贱,大家地位一律平等,童养媳、等郎妹、隔山娶等全部妇女都可以识字上学, 以此来确保革新妇女的生活, 让中央苏区的妇女认识到读书识字的强大力量,提高妇女参加扫盲运动的积极性。 开展中央苏区妇女扫盲运动,妇女可以识字读书,为妇女接受其他方面的教育扫清障碍, 特别是中央苏区妇女在思想上也获得教育, 所以扫盲运动对妇女的影响十分深远。

(三)中央苏区妇女扫盲运动的阻力

在苏区成立之前,百姓穷苦,产生一些将妇女桎梏在旧社会的封建陋习, 农村随处可见贞节牌坊,妇女多数受缠足残害,困苦不堪,童养媳制度早已成为习惯,这些传统封建陋习屡见不鲜。 中央苏区成立之后,对妇女展开扫盲运动,但是一些具有浓厚封建思想的家长以及地主豪绅, 成为妇女扫盲运动的阻力。 妇女长期遭受封建压迫思想的残害,长期面对政权、神权、族权、夫权打压,这种逆来顺受早已成为习惯, 以至于妇女已经失去反抗的意识,并不能够对封建压迫直接加以反抗。 闽赣山区的妇女接受教育的人数几乎为零, 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表明:“女子可以说全部不识字。”[3]224由于教育的缺失,妇女思想受到禁锢,不能从苦难中解放出来。 所以在闽赣山区成立中央苏区之后,对妇女的教育势在必行,而教育的关键就是扫盲,不认识字是妇女接受教育的首要阻碍。

二、中央苏区妇女扫盲运动的开展

中国共产党力图冲破劳动妇女在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前遭受的旧社会的束缚, 在中央苏区开展妇女扫盲运动,妇女扫盲运动是妇女解放的关键,也是苏维埃政府解决妇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中央苏区通过制定政策、设立学校等机构、发挥宣传作用和实行引导教育的方法对劳动妇女进行扫盲工作。

(一)制定政策,筹建机构

中央苏区妇女由于不识字带来许多困扰,苏维埃政府加大了对妇女扫盲识字的投入力度,并根据中央苏区妇女发展形势的需要, 切合实际制定一些关于妇女扫盲的政策, 以及筹建从中央到地方领导妇女扫盲的机构, 得到了妇女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促成。

1.制定与男子受同等教育的政策

政策是指导实践的导向塔, 合理的政策对于妇女扫盲运动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1932 年5 月,江西省召开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并通过《文化教育工作决议》(简称《决议》):“对于青年女工农妇,应使与男子受同等的文化教育。 对于成年妇女也要设法劝其入俱乐部夜学及识字运动。”[4]586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经过会议讨论, 要求各级政府以及群众共同贯彻和执行《决议》。 通过《决议》鲜明的权威性和极强的约束力对妇女扫盲工作给予支持,各级政府和群众必须遵守履行、禁止变更,必须坚持以《决议》为指导,使女子与男子有同样接受教育的权利,扫除女子的文盲现象,积极促进妇女识字运动的展开。

妇女识字运动的展开, 使妇女获得识字的权利,妇女通过读书识字解放自身思想,并踊跃投身于革命斗争中,为革命斗争贡献自身力量。1933 年11 月26 日,各区苏维埃政府的教育部长、团区委宣传科长和区儿童局书记在江西省瑞金县参加并召开文化教育建设会议,“在这次大会上, 订立了团对教育部的‘协助条约’”[5]86,协助条约规定,妇女和同龄男子一样享有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权利,对妇女是否受封建摧残而造成小脚一概不论,并且从各个方面促进妇女识字的积极性, 在补习学校为了加强妇女识字能力,还组织与男子竞赛,多数识字学校妇女人数超过了男子。 此次会议在妇女扫盲运动中体现了男女平等的重要观念, 对妇女高度重视, 大脚小脚的妇女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 和同龄男子一样可以进入学校, 接受扫盲教育。 通过苏维埃政府制定的与男子受同等教育的政策,妇女不仅提高了自身政治地位,而且获得了识字读书的权利, 为以后妇女解放提供了重要文化前提。 妇女识字,还促进了家庭经济发展,同时提高了孩子受教育的水平,因此,妇女扫盲运动的作用是全面促进苏区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前提。

2.筹建从中央到地方领导妇女扫盲的机构

苏维埃政府为了保障妇女扫盲运动的顺利进行,设立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1932 年6 月20 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出 《关于保护妇女权利与建立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的组织和工作的训令》:“各级政府现在应根据这一训令建立各级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 ”[6]49以保证妇女的权利。 各级政府在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的协助下,设立妇女学校,在农村组织妇女识字班。 同时,为了方便妇女的识字, 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组建家庭临时识字班以及田间流动识字班。 妇女学校和妇女识字班的教员, 由苏维埃政府委派政府干部和一些识字的群众担任,更好地促进妇女识字运动,妇女通过识字提高自身政治文化水平, 积极参加苏维埃革命运动。 妇女扫盲运动在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的推动下顺利展开, 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人员为了能够真正地为妇女群众服务, 亲自深入到广大妇女群众的中间, 坚决保护妇女群众扫盲权益。 通过对妇女情况的实际调查,认识到妇女群众对扫盲的急需, 并确切地领导广大劳动妇女积极参加扫盲运动。

在妇女识字运动中, 出现为学习提供照明的灯油问题时, 妇女生活委员会为了大力支持妇女扫盲运动,发动妇女去打木子榨油。 各级苏维埃政府妇女生活委员会为妇女扫盲扫除各种障碍,使妇女在进行扫盲运动时, 能够学习与娱乐同时进行。 妇女生活委员会大力加紧妇女扫盲运动,提高妇女的政治水平,启发劳动妇女的阶级觉悟。 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离不开广大妇女, 中央苏区的劳动妇女是中央苏区革命战争和建设的直接责任人, 进行劳动妇女扫盲运动可以使劳动妇女掌握更多文化知识以及明确政治觉悟, 对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为革命战争获得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二)注重宣传,加强动员

宣传工作在苏区是十分重要的, 也是苏区十分需要的。 在老苏区中,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压迫着妇女群众, 但是人们反对封建的意识还不够充分, 对于一些男子欺压妇女、 家婆打骂媳妇的现象,大家不以为然,认为是天经地义,这种可怕的思想必须铲除, 还妇女群众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7]169。 所以,对苏区进行宣传鼓动的扫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努力做到深入每一家、每一户。苏维埃政府大力支持妇女扫盲运动开展, 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其中个别宣传是最普遍的方式。1929年7 月20 日,中共闽西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在关于妇女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应加紧对妇女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 开办的学校应使妇女得到求学的机会。”[8]28-29中共闽西党代表对妇女扫盲运动大力宣传,让更多的妇女群众获得识字求学的机会,动员妇女群众参加识字扫盲运动,开办妇女识字学校。

加强苏区文化教育以及扫盲识字的宣传鼓动,提高妇女读书识字的积极性,做到每个妇女都能够通过宣传得到解放, 并能够通过识字获得更好的教育,鼓励劳动妇女自动去女校学习,然后去谋一份职业, 这样就能够极大地改善妇女的生活状况。 李坚真回忆:“通过宣传,使妇女们敢于反对封建包办婚姻,不少妇女还参加了革命,参加了红军。 ”[9]165在加强宣传和鼓动妇女扫盲过程中,墙报发挥了强大作用。 墙报通过记录广大群众的生活,达到政治宣传的功效, 让妇女群众对识字扫盲有更清楚的认识,促进了妇女扫盲运动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劳动妇女的扫盲教育卓有成效,在苏区,大多数的妇女成功地摆脱了文盲的困境, 认识的字愈来愈多, 一些识字多的妇女能够独立地看书读报,还能够时刻关心政治时局,劳动妇女们再也不是不问世事的人,也可以同男子一样,讨论家事和国家大事。

(三)开展妇女扫盲运动的主要方法

1.设立学校

中央苏区为方便妇女识字学习, 设立一些夜校和半日学校,由此不耽误白天妇女在田间劳作。1993 年3 月18 日,经历过土地革命战争的杰出女性李友秀,在接受采访时表明:“当时有夜校,组织妇女学文化,我是夜校班主任。 ”[10]46-47在夜校中,一般没有校长,教员是日校的教员兼任,学生超过半数都是妇女,夜校的办公费由群众招募,因此不用担心识字的费用问题。 并且在开设识字学校的地方,大多是人口集中的地方,这样使妇女识字学习更加方便。1929 年6 月,毛泽东在连城县新泉区指示张瑞明和张育文创办一所工农妇女夜校,让妇女摆脱封建的束缚,通过在夜校学习识字,实现思想上的独立,从而争取政治地位的独立。 新泉工农妇女夜校, 是中国红色苏区第一所工农妇女夜校。 在教学内容上,传播了马列主义,为妇女摆脱封建压迫作出了贡献, 促进了中央苏区的妇女解放;在教学方式上,运用新颖且生动教学方法,结合新编的课本,比如《看图识字》教材进行教学,使妇女更加容易理解,更容易记住字。 “龙岩县各区、乡共办平民夜校、 青年夜校、 工人补习夜校140所,290 个教学组, 学员 1.1 万多人。 到 1930 年 6月,单是龙池区就有平民夜校23 所,学员803 人。平民夜校初级班毕业413 人, 全区识字的人达总人口的 67%。 ”[11]563“1933 年,新泉区办起 18 所妇女夜校,学员 700 余人。 ”[12]14-15由此可见,妇女扫盲运动是成功的。

2.设立读报团和俱乐部

读报团在当时的扫盲运动中也是一种群众组织,在政府和报社的积极推动下,在农村、工厂和军队组织许多读报团、读报班以及读报小组。1931年4 月21 日,闽西苏维埃政府文化建设委员会举行补充委员后的第一次会议,会议通过《决议案》规定:“‘红五月’ 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计划,要求各地在‘红五月’中举行识字运动,建立读报团,健全文化团体,建立机关读报团,做好各项文化工作。 ”[5]43读报团一般设立在俱乐部内,这样能够与俱乐部相辅相成,为识字扫盲起到积极作用。 在读报团,教学者为大家讲读《红色中华》《斗争》等报纸, 不仅妇女以及广大工农群众通过此活动扫除文盲,还树立了政治意识和增强了政治觉悟。

俱乐部在中央苏区乃至整个苏区都是十分重要的,是苏区人民用来进行文化活动的基地。 俱乐部从1929 年至1934 年间在苏区迅猛发展起来,“每个俱乐部下,有‘体育’‘墙报’‘晚会’等很多的委员会”[3]309。 为更好地教育苏区工农群众,开展运动、戏剧、集会、墙报、展览等一些活动,丰富苏区工农群众的艺术生活, 同时也为扫盲工作作出了贡献。1987 年,朱征根据胡德兰回忆写道:“我们开办了列宁俱乐部,成立了戏剧团,打开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在毕业后能胜任每一份工作。 ”[9]76俱乐部为妇女群众扫盲教育提供了多种方法, 采取多种形式动员妇女群众加入到扫盲运动中, 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法对妇女群众进行扫盲识字。 在俱乐部中,让妇女群众接受身边人的熏陶,感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妇女群众学习更多文化知识,思想获得解放。 俱乐部的设立,采用多种形式动员中央苏区广大妇女同志, 为妇女扫盲运动创造更多机会,所以,在妇女扫盲运动中占重要地位。

3.设立问字所和识字班

问字所是群众性的组织,一个问字所由10 户家庭所组成,并且第10 户家庭就要成为这个问字所的负责人。 “1930 年2 月,闽西苏区龙岩县开始设立农民问字所。农民问字所,按照农村每10 户1所,街道每10 铺1 所来设立。”[8]41问字所中的教学者,是由比较识字的半文盲、当地的一些有文化的人以及苏维埃政府专门委派的指导人员组成。 问字所一般都设立在公共场所和交通枢纽处, 在此处放一个识字牌,在识字牌上写上字,并且在字旁边画上图画,让群众通过图画的描述来识字,使识字更加生动有趣。 “各村的识字运动委员会或消灭文盲协会组织夜校老师及识字班组长负责这一工作。”[13]65由于识字牌的灵活便捷性,让妇女扫盲识字的热情更加高涨,识字效率也不断提升。

识字班则不同,是以村为单位。 在一个村内,以相互联系密切和文化程度高低为准则, 最少3个人,最多10 个人为一班。 在中央苏区由于自身年纪大、或者有其他工作不方便、或者家里需要照顾小孩子,导致不能正常在学校学习的,都必须加入识字班。 在识字班里,夜学教员五天发五个新字让学员学习。 对教学者的要求也不同,识字班的教学者是一些政府干部和学校的教员。 针对妇女的识字班,设立家庭临时训练班和田间流动识字班,这样教学方式更加灵活, 使妇女能够随时随地的识字认字,同时也加快了识字的效率。 中央苏区问字所和识字班的设立,通过简单便捷的教学方式,对妇女扫盲识字起了重要促进作用。

(四)对妇女扫盲运动进行正确引导

“1929 年7 月,连城县新泉妇女夜校在毛泽东亲自指导下,冲破重重阻力创办起来,妇女第一次享有学习文化的权利。 ”[11]563起初, 在新泉工农妇女夜校接受教育的妇女只有十几个人, 是因为遭受家庭的阻碍。 由于封建社会的思想根深蒂固,不容易清除, 许多家庭并不清楚工农妇女夜校的作用,一方面担心妇女在夜晚出来学习识字,会遇到危险;另一方面担心妇女识字有文化之后,思想会产生变化,对家庭产生异心;还有的家庭对女性就是淡然置之,一些童养媳和等郎妹更是不被重视,更不要谈及识字受教育。 这种社会状态是苏维埃政府必须突破改变的, 必须让妇女有识字接受教育的权利,对妇女的扫盲只是妇女解放的第一步,所以扫盲识字绝不能马虎,轻易罢休。

《人民委员会训令 第六号》:“苏维埃政府之下男女是一律平等的。 ”[14]465所以苏维埃政府积极引导妇女参加妇女扫盲识字运动。 规定凡是16 岁以下者都必须在学校学习;凡是16 岁以上的妇女都必须到夜校去上学;凡是遇到不去学习者,妇女干部和积极分子就到家庭中去动员。 如果去家庭动员过程中有家庭成员阻挠, 就先对家庭成员进行教育, 首先是对家庭成员进行耐心讲解妇女识字教育的好处, 如果家庭成员还是冥顽不灵,“就捉去戴高帽子游乡”,使在农村的妇女只要听到一打锣,就出来上学和开会,这使农村妇女扫盲运动更加有秩序。 有些农村为了能够使妇女更好的扫盲,在村口、交通枢纽和主干道设立识字牌,经过此路段者,必须要认识识字牌上面的字才可通过。通过这种手段强迫妇女识字,因此,妇女上夜校的人数不断增多,到后来发展到700 多人。 中央苏区占人口一半数量的妇女, 必须通过扫盲运动来冲破受压迫的状况, 妇女作为决定革命胜败的一支力量,要加强对妇女的引导教育,引导妇女主动参加扫盲运动,提高妇女经济地位,改善生活现状,为革命胜利作出努力。

三、中央苏区实施妇女扫盲教育成效

(一)巩固妇女的政治地位,实现了教育对象向教育者的转变

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中央苏区, 工农劳动群众在政治上推翻了地主豪绅阶级的统治, 妇女也从中获得了解放。 但是处在偏远封闭山区的中央苏区, 一直以来遭受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和近百年来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央苏区的妇女以及工农劳动群众都是不识字的文盲状态。 “过去女子的一般政治文化水平比男子要低些。”[15]281妇女如果是文盲,就很难再接受其他方面的教育, 这样一来就使得妇女的政治地位很难长久地巩固。 中央苏区的妇女占总人数的一半, 对革命战争的胜利和中央苏区的建设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力量。 妇女群众通过参加扫盲运动,摆脱文盲的身份,接受政治、文化、军事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其认识到无产阶级领导的正确性,剔除封建思想,自觉参加革命斗争,为革命胜利贡献一份力量。 所以通过对中央苏区妇女的扫盲,让妇女们认识更多的字,使其接受更多其他方面教育, 来促进妇女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 这样苏维埃政权的妇女就可以知道,过去遭受地主的压迫,没有土地的耕种,是旧封建社会的陋习。 现在,通过扫盲识字,妇女可以从理论上和思想上理解到,每个人都应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认识到通过掌握文化来提高政治觉悟, 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从而来巩固政治地位,使政治地位更长久。 苏区妇女通过扫盲接受教育的人数日益增加,并且妇女群众对参加扫盲运动也十分热情, 具体数据见表1[16]149。

表1 1934 年江西省兴国县接受教育人数情况

由表1 可见,通过参加扫盲运动,妇女识得的字越来越多,在此过程中,妇女的地位逐渐增高,积极参加苏区活动。 妇女群众在自己接受教育的同时, 也开始对苏区教育占主导地位。 1934 年1月,毛泽东在《苏维埃的文化教育》中指出:“妇女不但自己受教育,而且已在主持教育。 许多妇女是在作小学与夜学的校长, 作教育委员会与识字委员会的委员。”[17]82“妇女从被教育者向教育者的地位转换,为妇女解放运动良性发展作出了贡献”[18]977。同时,在1931 年6 月,在新泉和儒畲两区,工农妇女夜校新增了扩大红军的课文来教授学员, 使广大妇女逐渐懂得了扩大红军的道理, 并且运用课文中的内容来付诸实践,积极宣传鼓动扩红工作,动员大批青壮年男子报名参军。

(二)为革命事业贡献妇女力量,推动大批妇女踊跃参军

土地革命时期, 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战争是无法避免的。 为了能够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占苏维埃半边天的妇女的作用不可小觑。 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苏区的文化教育, 对识字扫盲工作抓得很紧。 凡是建立了苏维埃的地方,都开办了工农补习夜校和工农识字班,开展识字扫育运动。 中央苏区组织妇女通过识字扫盲来学习文化, 各级妇女组织都发动妇女群众积极参加。 通过识字学习,广大苏区劳动妇女思想觉悟大大提高, 推动大批妇女踊跃参军。 妇女群众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因为妇女群众受压迫的时间太久远, 妇女急需通过扫盲运动求得思想的解放。 对妇女开展识字运动,通过识字运动增强妇女文化素质, 有力地促进革命战争的胜利。

妇女群众接受扫盲教育之后, 政治意识逐步提高,对参军作战的信念越发强烈,而且在学校识字后还学习了许多技能,因此,妇女从学校毕业后加入革命战场,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投入战斗。“在少年先锋队、赤卫队等组织中,妇女的比例都相当的高。 例如兴国县长冈乡,在赤卫队中,妇女120 人,编成一连,占全队的75%,班长、排长、连长和政治指导员都是妇女;在少年先锋队中,女子占了80%。 她们担任放哨侦探检查运输,作防御,还有的留守报警,有的率领着游击队向敌人袭击,协助红军作战。 ”[18]977-978约克大学教授陈志让先生在《1927—1937 年的共产主义运动》中表示:“为了动员妇女,苏维埃共和国通过了婚姻法,妇女的活动范围从锅台扩大到田间和战场。红军从中央苏区撤离提高了妇女在残存的游击区中的作用。”[19]201-202这是肯定了中央苏区妇女参军作战的积极主动性。 新泉的妇女通过扫盲运动也解放了思想,一共有120 名妇女加入到游击队当中,在战争中,妇女群众从不畏惧,涌现了大批令人敬佩的妇女英雄,与敌人拼死抗争。 最具代表性的女英雄,游击队宣传员杨凤英同志,1930 年秋被捕,敌人对她施行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来逼她招供, 但是她依然宁死不屈,最后为革命事业捐躯。 “杨凤英面对狡猾而凶残的敌人,临危不惧,英勇捐躯,表现了革命者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20]55

(三)培养了大批优秀妇女干部和积极分子

在中央苏区, 广大劳动妇女积极参加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许多妇女快速成为各级领导干部。但是,作为领导干部的妇女,由于不识字给工作开展带来很多困难: 担任领导工作的同志不能看公文、书报、信件,耽误了许多重要的事情,在工作中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损失。 中央苏区的一些妇女干部由于不识字,导致政治意识不强烈,不能更深入地去处理问题,不仅会对工作造成损失,而且还不能更好地接受其他教育, 为其他劳动群众作出榜样。 并且,妇女干部不识字,就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 思想上与共产党脱节的可能性增大, 工作能力会遇到瓶颈, 工作中出现问题,只会简单处理,不能与政治思想很好地结合。甚至一些略微识字的基层干部, 只能肤浅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对党传达的指示理解有偏差,造成工作失误。 所以对妇女干部的培养十分紧迫。 1929年,毛泽东等率领部队转战到闽西苏区,在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的同时, 还为有效提高闽西苏区干部的素质,开办干部培训班,训练包括妇女干部在内的所有干部。 在训练班里,毛泽东即使在患有疟疾的情况下,还亲自为干部培训讲课,鼓励干部树立革命信心。 自此以后,苏区干部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状态,发展各类干部教育培训班,妇女干部教育培训班也蒸蒸日上。 为妇女干部扫盲、识字,使妇女干部能够接受各类教育,妇女干部从而更加优秀。

苏区妇女在苏维埃政府的扫盲教育下, 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骨干人员和积极分子。 他们组织了“慰劳队”,“上杭才溪工农群众热烈慰劳红十九军,并且一般劳动妇女,也自动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零星钱也拿出来,慰劳红军,下才溪乡黄东连同志在一月中还自动做了二十一双布草鞋, 王太永姑同志做了十九双布草鞋慰劳红军, 这是拥护红军的两个女模范”[21]1217。1993 年 3 月 18 日,经历土地革命战争的杰出女性李友秀,在接受采访时说,作为慰劳队队长, 需要组织妇女随时准备迎接来兴国的红军,为红军打扫房子以及准备食物,还为红军做草鞋、洗衣服[10]46-47。她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方面, 以及在和敌人作斗争的战场上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并且妇女通过扫盲识字,获得各种形式的教育,装束打扮和神态举止都和以往大不相同,变得更加自信、更加美丽。 许多妇女离开家庭,在政府、教育、文艺和社会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在劳动和生产领域, 已经开始影响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 在中央苏区,妇女群众的重要地位在革命斗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在一些群众斗争中,妇女群众首当其冲,比如长岗乡查田运动,妇女群众在经济斗争中占主要地位;其次,妇女群众对乡村的教育,通过妇女识字运动,摆脱文盲身份,主持乡村教育;再次,妇女群众在识字后,懂得革命战争胜利的重要性, 动员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参加红军,同时在后方慰劳红军;最后,主动参加苏维埃,成为乡苏女代表,发挥重大作用[3]314。

四、中央苏区妇女扫盲的经验

(一)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土地革命时期, 毛泽东同志和中央苏区各级领导对妇女扫盲工作高度重视。 中央苏区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十分信任, 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妇女扫盲的根本保证。 毛泽东同志亲自到苏区各个地方调查, 力争让苏区妇女识字受教育,把扫除妇女文盲作为妇女教育的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创办各种形式的扫盲识字组织——学校、识字班、问字所、读报团、俱乐部。同时对妇女教育还实行五年义务教育, 并且是免费的教育。 对一些受家庭因素制约的不能上学的妇女,采取引导识字扫盲的政策。 1930 年2 月28日,中共闽西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通过《妇女运动问题决议案》,“规定了妇女的要求纲领,普遍发动妇女参加斗争,提出妇女要读书,16 岁以下者入日学,16 岁以上者入夜学”[8]40。 中国共产党在苏维埃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宣传鼓动, 领导妇女扫盲识字运动。 在识字和受教育的过程中,妇女群众提高了觉悟,使妇女树立了正确的政治意识,从而为苏区革命而战斗,为苏维埃政府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贡献自身力量。

(二)促进妇女多方面发展

中央苏区的妇女经过扫盲之后, 就可以接受其他方面的教育,实现妇女多方面发展。 根据当时革命战争的需要, 妇女群众的教育出现了实用性的教育方式。 在苏区创办了多所女子职业技术学校,在学习期间,学费和伙食费免收,其他费用自备。 通过苏区的妇女扫盲运动, 妇女群众可以识字,进入职业学校学习专业技术,女子职业技术学校为苏区提供了多种专业型人才。“1933 年永新县举办了赤色女子职业学校,学习缝衣、织布、织袜、织毛巾等技术。 为指导办好女子职业学校,湘赣省苏维埃文化部还专门颁发了 《女子职业学校暂行简章》,编制规定:设缝纫、纺织、染色三科。”[7]163“为了开办女子职业中学, 永新县苏维埃政府通知各乡政府将没收的缝衣机器、 洋袜机器、 织脸巾机器、织布高级机器等一律送到区政府。 如有私人机器无人使用时,亦可卖给政府。 ”[8]120苏维埃政府为了支持妇女学习更多技能,大力提供物质基础,为了能够使妇女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学习相结合, 把理论知识带入实践中,“女子职业中学实行半工半读,旨在造就女子职业人才,发展苏维埃经济,并使每个女子有一种职业,达到经济与职业独立”[8]120,这些都有力地证明了妇女实用性教育的发展。

(三)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和方法

符合实际的政策和方法, 对中央苏区妇女扫盲运动具有导向作用。 苏维埃政府制定的关于妇女扫盲的政策,具有法律和行政效力,所以,中央苏区的劳动群众必须强制执行妇女扫盲政策。1932 年5 月, 江西省召开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文化教育工作决议》:“对青年女工农妇,应使其与男子受同等的文化教育。 对于成年妇女也要劝其加入俱乐部、夜学及识字运动。 ”[1]108“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方法”[22], 苏维埃政府通过从实际出发制定政策, 使妇女群众有更好参加扫盲运动的机会,同男子一样可以深入俱乐部、夜学等组织,使扫盲运动变得轻松愉快, 让妇女群众识字的同时,还能使其接受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从而引导妇女群众懂得革命道理。 苏维埃政府是苏区妇女扫盲运动的主要执行者, 不仅要承担妇女扫盲工作,还需要通过政策将妇女扫盲精神传递下去,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无的放矢和缺乏保障的妇女扫盲,使对妇女扫盲运动具有更强的影响力。 中央苏区的妇女扫盲运动还需要劳动群众的大力支持,制定的政策也是对劳动群众进行妇女扫盲实践活动的指导方向。 通过苏维埃政府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和方法, 让中央苏区妇女扫盲运动得以顺利进行。

(四)以人民利益为中心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曾志回忆:“毛泽东要求所有的干部都要做群众工作……我们工农运动委员会的任务就是做群众工作。”[9]27苏维埃政府在妇女扫盲工作中遵循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路线, 提高了妇女参加扫盲运动的积极性。1930 年2 月7 日,闽西苏区永定县召开第二次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 为了领导全县的文化教育和建设工作顺利展开,会议历时四天并决定:“城市设工人、贫民补习学校一所,经费由市政府供给。 县政府酌量津贴。 县政府在最短时间内,应开办政治训练班、 宣传训练班及政府工作人员训练班,造就革命人才。 学校设置的科目及课本,由县文化建设委员会速即编定颁发。 全县应举办识字运动。 各区乡政府应保护学校。 ”[5]25此时中央苏区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十分落后, 财力极度贫乏,但是毛泽东同志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苏维埃政府通过贯彻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路线, 力图为扫盲运动打造最优条件, 为扫盲运动提供经费和保护。1930 年7 月1 日,中共闽西特委召开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 省委代表卢哇利在报告中强调指出:“应注意加强群众的共产主义教育, 使群众在正确路线下前进。”[5]301930 年 7 月 24 日《闽西苏维埃政府文化部教育计划委员会决议》:“学校经费问题:各级苏维埃政府,要照闽西工农兵代表会将土地税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充教育经费的决议案执行。 ”[23]37中央苏区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为了保障妇女群众扫盲运动的顺利进行, 不仅将土地税的一小部分纳入到教育经费中, 还为妇女群众制定符合妇女自身的课本,供妇女群众识字学习。 中央苏区内,各级政府为妇女扫盲运动,努力协调并发展妇女群众文化教育, 将扫盲运动和革命斗争联系起来, 使文化教育和革命斗争中劳动和知识相联系,苏维埃政府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协调群众团体进行扫盲运动,获得妇女的认可,使妇女踊跃参与扫盲运动。

五、结语

土地革命时期, 中央苏区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妇女扫盲运动,冲破封建势力的束缚,解放思想,巩固妇女的政治地位,实现了妇女由教育对象向教育者的转变, 大批妇女在经过苏维埃政府的扫盲工作之后,踊跃参军,为中央苏区革命事业贡献妇女力量,同时,劳动妇女群众识字后,成为了优秀的妇女干部,积极为苏区事业而奋斗。 在中央苏区,对妇女进行政治教育的前提就是要消灭文盲, 所以在整个中央苏区的建设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妇女扫盲运动的展开。 中央苏区妇女扫盲运动是苏维埃政府的一次执政预演, 为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范围内的扫盲积累了经验。 苏维埃政府推行妇女扫盲运动过程中, 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奠定基础;促进妇女多方面发展, 以使妇女为今后的革命事业贡献实用性力量;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和方法,用实事求是的方法以及正确指导来推动妇女扫盲的成功;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时刻牢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由此获得民心,为以后的革命赢得群众基础。

猜你喜欢
苏维埃政府中央苏区苏区
赣州市审计局组织干部职工参观《中央苏区青年运动史》图文展
苏区精神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从抑制到相对宽松:苏维埃政府对富农政策的转变
广东原中央苏区参照西部政策的来由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全线出击,积极进攻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倾尽全力抓好振兴发展广东原中央苏区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