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my 编辑:缤纷
我们对待儿女的方式,决定了儿女今后会如何对待我们。
过长假,带女儿回了一次老家。这是女儿出生以来第一次跟我回到我长大的地方,也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多亲戚。
亲戚家的小侄女,和女儿同龄。虽然同龄,但两个孩子的差别还是很大的。亲戚家的孩子活泼可爱,大大咧咧,一点不怕生。相比之下,女儿就显得有点娇气,见到生人有点放不开,总是害怕要抱抱。而我自己的社交活动,依然会以女儿为中心开展,我依然会像在上海一样,尽量陪她午睡,给她做专属饭食,给她讲故事,在她害怕时抱她安慰她,并满足她的所有好奇心,她想玩的东西、想去的地方,一应允许。
人在老家,每个人都相处甚欢。待我回到上海,无意间听我妈说起,老家的亲戚都说我太惯孩子了。我这才意识到,在我看来一个妈妈应尽的本分,在许多人看来,就是在惯孩子啊!
于是,我仔细回忆了一下亲戚是怎样“不惯着”孩子的——小侄女的爸爸抽烟随心所欲,从不避让孩子;孩子需要陪伴,大人有空就逗弄一下,没空就斥责,对孩子不耐烦是常态。最重要的一点是,小侄女的生活节奏基本取决于大人的生活安排,即大人有空孩子就能按时吃饭睡觉,否则不然。相比之下,他们果然“不惯着”孩子。
当然,我也不敢说他们这样对待孩子就一定不好,事实上小侄女一样健康开朗。我也并不能肯定哪种方式养大的孩子会更优秀、更快乐。我只知道,我对待女儿,仅是遵从我作为母亲的本能——当女儿还小,我的生活节奏会顺应女儿的节奏,在她生命的最初,我希望她能够养成良好的睡眠、饮食习惯,这是在为她一生的健康打基础。某种意义上,这也需要妈妈足够自律。
当女儿向我伸出双手要抱抱,我从来都满足,不论她当时是害怕、是难过、是开心,还是仅仅只是想撒个娇。母亲的臂弯就是孩子的港湾,我只想让她知道,只要她需要,妈妈随时会向她敞开怀抱。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是一个母亲的本分。
当我的孩子需要妈妈的陪伴,我一般都会立刻放下手中的事,全心全意去陪伴。在别人看来,也许这已是“溺爱”,可我知道,我的孩子需要我陪伴的时日并不多,一眨眼,她就会松开我的手,走向她的朋友,走进自己的世界。当她的世界里只有妈妈一个“好朋友”时,我有什么理由拒绝?我们还有很多很多时间和自己的朋友聚会、看自己喜欢的电影、看手机、听音乐,可孩子并没有很多时间去长大。假如让孩子总是处于期盼中,这样的孩子,先不说心理发育是否健康,那也太可怜了!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在父母的打骂中、在各种不满足中长大。因为,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我们父母那个年代的人,当然也会尊崇他们当年流行的育儿理念——孩子不可为所欲为,生活中随处是规章制度,作为小孩也得有个界限,否则有可能挨骂或挨打。
我们被这么“不惯着”长大,我们幸福吗?实际上我们这一代人里,很多人哪怕生活已然富足,也神经紧绷,我们不会真正彻底放松自我,很在意别人的看法,还有很重的生活危机感,总为明天担忧;我们也不见得和父母关系多融洽,或许至今,我们都处理不好和父母的关系。这可能和我们从小就没得到过足够的爱和尊重有关,长大后,我们当然会活得战战兢兢,从不敢舒展羽翼和世界平等相处。
谁说当一个孩子在幼年时期得到了足够的爱和尊重,长大了就会“变坏”?这是什么鬼逻辑?
孩子是“惯”不坏的。一个自幼得到充分母爱的孩子,在他们眼中,世界不是危险的,而是善良且友好的,如此,他们才能长成一个善良友好之人。进而,他们才会懂得如何去爱父母、爱朋友、爱这个世界。
所以,在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情况下,大胆去“惯”孩子吧!当亲戚对你品头论足,当别人对你指指点点,请你对他们翻个大白眼——我就是要“惯”孩子,这,与你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