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钰清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心血管内科,河南 郑州 450018)
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引发该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有多种,如母亲怀孕期间受病毒感染、母亲在妊娠期间抽烟、酗酒或吸食毒品、母亲患有苯丙酮尿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遗传因素(包含单一基因突变、多基因病变和先天性代谢紊乱、染色体易位与畸变等)。心脏手术的操作环境多为20~25℃左右深低温或28℃左右低温环境,再加上患儿基础体重低、发育落后、机体营养状况差、病情复杂、外界环境温度易影响其丘脑下部和大脑皮质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作用及手术侵袭操作等因素的影响,常易导致其围手术期发生低体温现象,低体温不仅会引发患儿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不良应激反应,从而影响其手术治疗效果,同时还会增加其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还需要临床在手术过程中采取有效的保温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既往,临床多采用调节手术室温度和给患儿暴露肢体加盖衣物等常规保温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常规保温护理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熊英等人指出,复合式保温护理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其采用的复合式保温护理为取体腔外保温联合体腔内直接加热,也即给患儿加盖外套或预热好的棉被进行体腔外保温,体腔内直接加热则是给患儿输注液体或使用冲洗液前,先对液体进行加热,使其接近患儿体温水平,这种复合保温模式虽有一定的应用效果,但是,它的保温效果仍有待提升,基于此,我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循环水毯对患儿行复合保温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临床还没有充分重视并广泛采用。为了推进其在临床的应用,现将复合式保温护理模式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入组后,采用随机双盲法对患儿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男女患儿比例为20:15,患者年龄分布:5个月~6岁,平均年龄(3.57±0.44)岁,心脏疾病类型:肺动脉闭锁16例、法洛四联症19例;研究组男女患儿比例为18:17,患者年龄分布:6个月~6岁,平均年龄(3.59±0.42)岁,心脏疾病类型:肺动脉闭锁15例、法洛四联症20例,上述一般资料对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小儿心脏病学-第5版》中关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标准者,即部分患儿行超声心电图检查可见其肺动脉导管趋于闭合,临床症状表现为心悸气短、紫钳重(肺动脉闭锁);部分患儿行超声心电图检查可见其心脏主动脉内径增宽,且骑跨于室间隔之上,造成室间隔中断,临床症状表现为神志障碍、突发呼吸困难、青紫加重,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晕厥等(法洛四联症);②符合相关手术治疗适应征者,且营养异常风险评估(STAMP)≥4分者,③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和同意者;④均具有齐全的病历资料;⑤家长均具有良好的依从性。
排除标准:①合并存在其他先天性疾病者;②入组前体温过低者;③有免疫系统疾病;④有血液系统疾病;⑤中途退出。
对照组干预方法为常规保温护理,患儿行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需将手术室内温度调节成适宜状态,一般将温度设置为22~24℃,同时在手术过程中还需注意给患儿暴露肢体保暖。
研究组干预方法为复合式保温护理,患儿行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同样先将手术室内温度调节成适宜状态,将温度设置为22~28℃,在手术过程中,采用体外循环变温水箱系统保温联合体腔内直接加热的复合式保温措施对患儿进行干预,行体外循环变温水箱系统保温前,先对变温水箱的水量、水循环管理出入口连接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水循环管理出入口连接无误,然后,打开变温水箱开关,对水箱工作状态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水压、流速和温度指示系统。再检查循环水毯工作状态,查看其是否漏水,若漏水,需及时更换,另外,还需检查探头是否正常工作和是否灵敏。完善上述检查工作后,依次在手术床上循环水毯、纯棉手术单,然后,将患儿放在手术单上,连接变温水箱和开启开关,将水箱温度设置为36~38℃,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定期监测患儿身体状况和体温变化情况,并评估其出现低体温的概率,若患儿出现低体温的概率较高,需将肛温探头置于其肛门处,对其肛温进行持续监测,并将其肛温作为机体核心温度,根据核心温度适当调节循环水毯温度,必要时可将温度调至36~40℃,若患儿已经出现低体温症状,除了要提高循环水毯温度,同时还需减少患儿肢体暴露,对其非手术区域的暴露肢体加裹棉手套或棉裤腿套等,以将暴露因素所致的体温散失降低,在保温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加强巡视,对变温水箱性能、循环水毯温度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和调整,防止温度过高灼伤患儿背部。由于心脏直视手术时间较长,且可引发患儿出现广泛组织损伤,再加上手术过程中应用麻醉剂、进行输血和体外循环等操作可引发其出现非感染发热,为预防患儿术后因高热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和生命体征变化,在手术即将结束时,护理人员还需将循环水毯温度调节为24~28℃,进行缓慢降温。体腔内直接加热方法为:术中,给患者输注液体和应用冲洗液前,需加热,使液体温度控制为36.5~37℃,冲洗液温度控制为32~34℃,并在1 h内将液体输注完毕。另外,护理人员还需密切监测患儿体位、肢体末端血运变化情况和全身状况,以确保患儿中心体温维持在36℃以上。
(1)观察和对比两组患儿手术开始时及结束即刻的肛温。(2)观察和对比两组患儿术前、术后患儿心率、舒张压、收缩压。(3)观察和对比两组患儿术后体温、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正常率,体温正常范围:36~37℃;心率正常范围:60~100 次/min;舒张压正常范围:60~89 mmHg;收缩压正常范围:90~139 mmHg。(4)观察和对比两组患儿术后寒战、出血、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
手术开始时,研究组患儿肛温(36.05±0.42)℃与对照组(36.07±0.3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27,=3.149),手术结束即刻,研究组患儿肛温(37.4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36.52±0.4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42,=0.012)。
手术开始时,两组患儿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手术结束即刻,研究组患儿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比较(± s)
研究组患儿术后体温、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术后体温、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正常率比较[n(%)]
研究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类常见的心脏病,包含了肺动脉闭锁、法洛四联症、右室双出口,左室发育不良、右室发育不良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大动脉转位、完全型内心膜垫缺损,主动脉弓中断等多种复杂心血管畸形疾病,如相关数据表明,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约占活产新生儿的7‰~8‰。该类疾病可对患儿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需尽早采取有效方案对患儿进行治疗。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最快速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虽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易导致患儿围手术期发生低体温现象,围术期低体温指的是人体在麻醉和手术期出现的非控制性体温下降的情况,相关数据表明,约有50%~70%的患者在实施外科手术过程中发生轻度低体温反应,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而言,发生围术期低体温不仅会增加其机体耗氧量和减少其机体血流量,还会加重其心脏负荷及心律失常、出血发生风险,从而会增加其手术治疗难度和手术风险,进而会对患儿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就需要临床采取有效保温护理措施对患儿进行干预,才能改善其预后。
既往,临床多采用常规保温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保温,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常规保温护理只是从某一方面给患者提供保温护理,难以全面防控患者机体热量的流失。对此,现代不少学者提出要采取复合保温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如杨燕萍等人指出,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给患者使用复合保温措施干预,能使老年患者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能有效遏制低体温及寒战的发生。梁雪华研究中指出,复合保温措施能有效预防术中大量液体腹腔冲洗引起的体温下降,不仅能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疗效,还能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周璃等人指出,在ECMO辅助肺移植术中应用复合保温模式能使患者体温维持在稳定的正常范围内。王梦娜等人研究指出,在经T管窦道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胆管难取性残余结石术中给患者提供复合保温措施干预,不仅能有效降低其术后低体温和术后寒战等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提高其机体舒适度。尽管,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了复合保温模式能有效防范或降低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率,但是,关于复合式保温护理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低体温防范中应用的报道并不多见,而低体温又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基于此,探究复合式保温护理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应用效果,目的在于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找到一种高效的保温护理模式,最大限度地防范其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从而保障其手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本研究中,对两组进行手术治疗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别采用常规保温护理及复合式保温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发现,手术开始时,两组患儿体温对比无显著差异,手术结束即刻,研究组患儿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为常规保温护理措施对患儿进行干预,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其多注重环境预热,从而导致保温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临床多采用体外循环变温水箱系统保温联合体腔内直接加热的复合式保温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其中,体外循环变温水箱系统不仅能持续给患儿体表传递热量,还能根据患儿手术过程中的体温变化情况合理调节变温水毯中循环水温度,且变温水毯本身的面积较大,可与患儿皮肤紧密接触,从而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其体表热量散失,进而能防止其体温降低而发生低体温现象。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手术开始时,两组患儿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手术结束即刻,研究组患儿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原因为体腔内直接加热则是将术中给患儿输注的冲洗液及其他液体加热至接近人体温度,再输注到患儿机体中,这样可避免液体温度过低带走患儿机体温度,从而也能有效维持患儿机体热量,使其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从而使患儿生命体征保持稳定,能保证其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和安全性。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研究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复合式保温护理干预效果更佳,原因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围手术期极易发生低体温现象,而低体温又会加重患儿心脏负荷和机体耗氧量,从而会影响其手术治疗效果和增加其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而体外循环变温水箱系统保温联合体腔内直接加热的复合式保温护理措施则能够对患儿低体温的现象进行有效避免,从而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行手术治疗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施行复合式保温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维持患儿体温恒定和减轻其机体应激反应发生,还能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