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养地医用自然资源属于生态学范畴,随着我国生态资源环境研究的重视,人们不断关注医用自然资源研究
。不同类型的疗养资源具有不同的疗养价值,通常是疗养资源质量和医疗水平的反映
。近年来,高原人员到疗养地疗养不断增多
,考虑高原环境对机体影响的特殊性,本研究以检测海滨、矿泉、山地等不同海拔不同区域疗养地为代表,评价自然疗养价值,分析高原环境及高原人员赴不同区域疗养地疗养效果的相关问题,旨在为高原人员疗养科学选择提供依据。
1.1 资料 对我国2011—2021年大连、临潼、昆明不同疗养地区域疗养资源检测、评价,对地质构造、植被覆盖度特征、气溶胶、表面温度、土壤湿度等疗养地生态资源进行遥感分析,与高原阿里地区环境特点对比分析,分析西藏阿里地区高原人员赴疗养地疗养及脱习服效果影响。
1.2 不同区域环境资源检测方法选择2011—2021年大连、临潼和昆明三个不同海拔疗养地及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区域环境资源数据,采取地理空间数据云中Landsat 8 OLI_TIRS、MODIS 3 km AOD相关遥感影像,以ENVI和ArcGIS软件为数据处理平台,综合遥感影像、地质图等多种信息,对地质构造、植被种类、气溶胶、表面温度、土壤湿度等疗养地数据进行遥感解译,并对其疗养保健价值进行评价分析
。
1.2.1 LANDSAT、MODIS数据 在地理空间数据云(http://www.gscloud.cn/)网站获取Landsat 8 OLI_TIRS数据。使用高级检索功能,按行政区—省直辖市—地级市州—区县旗的划分,检索并下载所需区域相关遥感数据,获得后缀为.tar.gz或.tgz的压缩文件。每个地区所下载的遥感数据为1个(.tar)格式的压缩文件,解压后包括1个元数据文件/头文件(MLT.txt)、1 个投影信息文件(ANG.txt)、11 个 单 波 段 文 件(.tif)和1 个BQA波 段影像(.tif)。通过遥感影像表现出具有特征标志的信息进行分析。
排除标准:患者病例资料不完整;接受手术的结肠癌患者为急诊患者;患者有腹部手术史;患者具有家族性多发性息肉;患者合并有肠梗阻;患者具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合并有其它恶性疾病;患者具有克罗恩病史;对本手术药物过敏或者属于过敏体质的患者。
1.2.4 植被覆盖度(VCF)特征指标 VCF是指植被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所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遥感数据在研究区的VCF较高时,可快速准确的进行植被监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植被的生长势和生长量十分敏感,是衡量植被茂密程度的良好指标
。通过反演NDVI可对植物覆盖状况、优势物种进行统计分析。
使用ENVI 5.3将文件解压缩后读取数据,打开后缀为.txt文件。可见12个波段的5个数据集,目视排除云量过大的影像数据,减少结果误差。数据预处理流程图,见图1。之后进行辐射定标(Radiometric Calibration)和大气校正(FLAASH Atmospheric Correction)。辐射定标之后可以看到目标的目视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同一地物的光谱曲线也发生了变化。而大气校正后可减少大气分子和气溶胶的散射与吸收对地物反射率的影响。
1.2.3 特殊地质构造获取方法 地质构造是地壳中的岩块受到应力作用后产生的永久变形
。常见的地质构造包括水平、倾斜构造、褶皱、断裂和岩浆岩作用产生的构造等,通过地质图可获得研究地区的地质构造。
《NASA技术手册》提供的辐射定标和亮温公式是反演表面温度的常用方法。通过反演热红外波段,对所研究地区的地表温度和地表湿度进行分析
。
1.2.2 LANDSAT、MODIS数据读取与预处理方法
苏丹草株高和干鲜比分别于孕穗期测定,每个小区重复10次;每个小区随机取2 m×2 m的样方进行齐地刈割,风干至恒重用于测定干草产量。将干草粉碎过筛(孔径0.5 mm)用于测定粗蛋白(凯氏定氮法)和全磷(氢醌-亚硫酸钠法)。
甲洛洛跟踪嘎绒第一个晚上,天还没黑尽月亮就明晃晃的出来了,他守在嘎绒院坝外的墙角边,冷飕飕地下决心:今晚,我就揪出那个真正的小偷。
6)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实例:患者女性,56岁;诊断:中耳炎;处方用药: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注射用青霉素钠4.32 g qd 3 d,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 qd 3 d。用药分析: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说明书推荐溶媒为5%葡萄糖注射液,医师选用溶媒不适宜。
1.2.5 陆地表面温度(LST)、土壤湿度检测方法
3.1 不同疗养地区域自然资源检测分析获取LANDSAT、MODIS数据,对我国大连、临潼、昆明不同疗养地2011—2021年的区域疗养资源检测,以临潼疗养地为例,见图3~4。对不同疗养地与高原阿里地区环境气候特点对比分析,海滨、矿泉、山地疗养地环境资源丰富,植被种类多、气溶胶、表面温度、湿度适宜。10年间的区域疗养资源有不同程度改变,与高原地区有显著不同,见表1。气溶胶水平总体呈不断减少的趋势,其中昆明、大连疗养地空气质量相对更好。不同疗养地气溶胶水平随季节波动变化趋势大致一致,呈现出春夏季高、秋冬季水平低的变化特征,见图5。6、12月份季节地表温度昆明疗养地较其他疗养地变化幅度小,6、12月份季节地表湿度昆明、大连疗养地较其他疗养地变化小,6、12 月份季节地表温度、地表湿度西藏阿里地区变化显著大于疗养地,见图6~7。
采用监督分类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监督分类法是以明确类别的样本像元识别其他未知类型像元的过程。在分类之前通过先验知识和目视判读,对每一种类别选取一定数量的监督样本,并计算每种样本区的信息。随后对其他未分类数据用判决函数进行分类,和监督样本比较后将其划分至最相似的样本类别,由此对整个图像可进行分类分析。
1.3 区域自然疗养价值评价评价疗养资源的特性、分布的地域差异及气候、地形地貌特点,包括疗养资源的适宜性评价(气候的组成要素:气压、气温、空气干湿度、风力、降水、日照率等),采用舒适指数图和风效指数图获得。
孔子既然在《史记》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而且又使司马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他对于司马迁的影响一定也很大,而且是多方面。本文主要讨论“至圣”孔子对司马迁在价值标准及其表达方式上的影响。
有研究指出,植物叶片的N、P含量在不同时期往往展现出较大的差异[31]。胡耀升等[32]对长白山森林植物功能性状的研究表明,LNC与LPC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赵光伟[33]则发现烤烟叶片总氮含量随叶龄的增大逐渐降低,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长柄双花木的LNC和LPC在植株的不同发育阶段表现出显著的差异,LNC和LPC均随着植株的发育而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在幼苗时期叶片代谢频繁,需要较多的蛋白质和核酸来满足叶片生长的需求,提升了N、P浓度;而到了幼树和成树时期,植物获取的大部分养分被输送到其他器官用于开花等,相应地植物叶片中的N、P含量有所下降[32]。
1.2.6 气溶胶反演方法 通常用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这个参数来描述气溶胶的光学性质,它是气溶胶的消光系数在垂直方向上积分,可用于推算气溶胶含量及研究气溶胶气候效应
。利用MODIS 3 km AOD产品对研究地区AOD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见图2。
3.2 不同区域自然疗养价值评价结果采用舒适指数和风效指数获得结果,综合分析临潼矿泉疗养地的各项气候要素均位于三个疗养地的中位水平,但降水和日照率低于其他两个疗养地。大连海滨疗养地的年均气压高于临潼、昆明疗养地一个数量级。年均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规律,由高到低依次为昆明、临潼、大连疗养地。昆明山地疗养地的年均降水量显著多于临潼疗养地,且雨季明显长于大连、临潼疗养地。大连疗养地的年均日照率为62%,较其他两地充足。三个不同疗养地自然疗养价值有地域、气候要素的特点,对人体应用各有其特异性,评价结果见表2。
我国疗养地主要分布在东北沿海城市和风景秀丽的内陆城市,疗养地自然疗养因子丰富
,我国平均每向北增加一个纬度,气温递降1.5 ℃,南北跨纬度49°,南北端温差最高可达73℃。即使在同一季节,各地的气候也相差很大。我国有海洋、大陆、高原等各种不同的气候区,气候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强烈的大陆性、显著的季风性和气候类型的复杂性,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26.1%和45.6%。疗养地不同区域与高原地理环境有显著的差别。为了研究疗养地-自然疗养价值对高原人员疗养效果的重要作用
,我们选择海滨(大连)、矿泉(临潼)、山地(昆明)不同疗养地的区域疗养资源检测、评价,与西藏阿里地区环境气候特点对比,分析高原人员赴不同疗养地如何科学应用自然疗养价值。
不同疗养地区域疗养资源调查结果分析:一是大连、临潼、昆明不同疗养地较高原地区气候环境有显著的优势,表现在地质构造、植被覆盖度特征、温度、湿度等疗养地生态资源特征上显著不同,显示出西藏阿里地区气候环境条件较差,见表1。二是大连、临潼、昆明疗养地10年间的区域疗养资源有不同程度改变,见表1;例如:气温均有变暖、增幅的趋势,其中平均最低温度增幅最大;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
。降水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空气相对湿度降低,风速减小。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臭氧浓度逆势上升。整体可见疗养地自然资源丰富,有适宜疗养的环境特征。三是不同疗养地不同季节气溶胶分析有所不同,整体随季节变化而有变化,秋冬季昆明山地疗养地、大连海滨疗养地较低,显示出山地、海滨疗养地气候环境的特点,见图5。四是不同区域疗养地温度、湿度不同。6、12月份季节地表温度昆明较其他疗养地变化小,6、12月份季节地表湿度昆明、大连疗养地较其他疗养地变化小,6、12月份季节地表温度、湿度西藏阿里地区较疗养地有显著差异性
,见图7~8。显示出疗养地为人体健康提供有益的环境优势。
区域疗养地疗养价值评价结果分析:大连、临潼、昆明地处不同海拔疗养地,区域疗养资源均十分优越,自然环境宜人,有适宜的自然疗养因子,有特异性的自然疗养价值,见表2。2011—2021年,自然疗养资源安全得到了保护和提升。如:大连疗养地空气清新,是多种疗养因子组成的海滨疗养地;临潼疗养地气候温和,空气清新,是含有多种矿物质的矿泉疗养地,植被覆盖度逐年增加
;昆明疗养地风景秀美,空气质量良好,自然资源富集,属于中低山地森林温泉疗养地
;以上三个疗养地自然资源对人体健康维护均有益处。而西藏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 500 m以上,医学上属于特高高原区域,生物学效应显著。人员进入特高海拔地区时,缺氧症状加重,动脉血氧饱和度一般低于80%,运动和夜间睡眠期间会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高原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很高,不仅是生理上的影响,对人体心理也会产生相应的损害,从而对高原军事作业能力和脑力作业效能产生影响
。以上三个疗养地均适合高原各种职业人员保健疗养、慢性病矫治、高原性脱习服,以及高原性疾病的康复。定期组织高原人员赴疗养地疗养,可以改善高原人员机体综合体适能,以适应高原低氧环境,促进提升高原军事作业能力。
综上分析,结合疗养地疗养价值的优势作用,对于高原人员疗养要科学选择疗养地,注意疗养地环境、气候、季节因素,对提高疗养效果有一定帮助:一是预防气候病理反应(气象病理反应)。高原人员机体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是靠机体的适应性反应机制调节实现的
。如果外界气候-气象因素对机体的影响超出机体的适应范围,机体就会出现不良反应或病理过程,甚至发生疾病。当高原人员赴疗养地疗养,从海拔4 000 m以上西藏阿里地区转移到平原区,由于长期居住的高海拔地区,即已经适应了高原气候条件转到具有另一气候特性的地区时,必须适应新的气象条件给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增加新的负荷,此时体质较差或患有某些疾病的患者即可因适应障碍而产生不良反应,甚至病理过程,所以,疗养期间,注意疗养地气候变化,及时调整疗养计划,预防和减轻气候病理反应症状。二是注意季节的变化。许多疾病的发生或慢性病急性发作与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特点有直接关系。在冬季海滨疗养地,气候因素如光线、紫外线、空气负离子等的不足,再加之冬季寒冷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且人在室内活动较多,空气流通不够,以致使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增多。夏季临潼矿泉疗养地炎热,在阳光下逗留、散步或游泳时间过长,会使机体的消耗过多,神经功能活动不稳定,出现疲乏无力,睡眠惊觉和食欲不振。因此,当高原人员赴疗养地疗养,可选择性避免季节变化。例如:昆明疗养地四季气候温和湿润,地处低山山地疗养区,四季易于适应均可选择;大连盛夏海风清新,是人们向往的避暑胜地;临潼疗养地春、秋、冬季温泉水质的主要理化性质对人体提高免疫力、治疗骨关节疾病作用显著。三是选择舒适气候的疗养地。医学气候学分为保护性气候和刺激性气候。保护性气候的特征是气温平稳、昼夜变化幅度小、相对湿度变化小、少风或轻风、不增加机体的热调节负荷
;刺激性气候的特征是气温和湿度经常显著的波动、气温昼夜变化大、多风且为强风,需要热调节以适应气候条件。对高原人员最舒适的疗养气候条件推荐:在夏季气温25~27 ℃、相对湿度50%~69%;在冬季气温16~22 ℃、相对湿度30%~40%。2011—2021年间,大连、临潼和昆明疗养地的气温、湿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幅,降水量呈波动变化,按照舒适的基本气候条件范围,科学选择不同舒适气候疗养地疗养,对提高高原人员疗养效果会产生有益影响。四是减轻高原脱适应习服反应。高原人员赴疗养地疗养,首先要脱适应习服。从高原返回平原不同区域,海拔越低,与高原地域差距越大,脱习服症状越明显;在高原时间越长,脱习服时间越长,症状亦重。因此,赴疗养地路途要阶梯性适应
,逐步过渡到低海拔地区,则可减少脱习服时间。研究报道:一般3~7 d减退,严重者10~15 d或更长,所以赴平原疗养地可以缓慢下山
。本研究中大连疗养地海拔高度为0~50 m,临潼疗养地海拔400 ~1 000 m,昆明疗养地海拔1 000~2 500 m。对于高原人员赴疗养地疗养,可以考虑昆明、临潼、大连的区域特点,进行阶梯性适应,降低高原脱习服带来的不良反应及适应时间。最后,疗养结束后,高原人员返回高原地域,由中纬度地区转移至高纬度极端寒冷地区的气候条件下工作,在冬季常发生病理反应综合征,表现为中枢神经活动、呼吸、循环、温度调节等功能下降。所以,疗养结束前3~5 d,可采取高原预缺氧、耐寒适应性训练,返回高原途中,也需要缓慢阶梯返回高原,促进高原适应。
一个区域疗养资源的丰富程度、分布状况和地域组合会直接影响到区域疗养价值
。自然疗养价值的评价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疗养资源的评价。此次,我们经过对大连、临潼、昆明疗养地不同海拔区域疗养资源检测,研究定性分析其疗养价值,为高原人员疗养科学合理选择疗养地、制定疗养计划提供依据,使自然资源广泛地为高原人员的健康服务。此外,对于疗养地近10年的回顾性分析,疗养地疗养价值是经过长久的沉积积淀形成的,其储备也是有使用限度的;多种自然疗养因子之间形成生态平衡,要防止不恰当的使用造成疗养资源的耗竭,使疗养价值减低
。总之,不断加强疗养地区域自然资源的保护并科学选择应用,是促进发展疗养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1] STIERJARMER MARITA,THRONER VERONIKA,KIRSCHNECK MICHAELA,et al.Th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Effects of Forests on Human Health:A Systematic Re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Journ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1,18(4):1770.
[2] GRILLI GIANLUCA,SACCHELLI SANDRO.Health Benefits Derived from Forest:A Review,Journal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Volume,2020,17(17):6125.
[3] 陈少聪.多功能经营理念下森林疗养的探索与实践[J].林业科技情报,2020,52(3):48-50.
[4] 龚胜生,王无为.近30 年中国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的成就与展望[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0,35 (4):108-121,131.
[5] 徐莉,黄学文.高原人员疗养与康复[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21:6-13.
[6] 谢忠林,王新全,尧梦媛,等.高原脱适应症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20,63(10):957-960.
[8] 邓珊珊,田卫明.岩石变形特性研究进展与趋势[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1,23(2):107-111.
[9] 李微,宋鑫,刘伟男,等.大连市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2(1):93-98.
[10] 段四波,茹晨,李召良,等.Landsat 卫星热红外数据地表温度遥感反演研究进展[J].遥感学报,2021,25(8):1591-1617.
[11] 王浩天,汪源,袁强强.2008—2016 年MODIS 多角度大气校正气溶胶产品在中国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J].遥感技术与应用,2021,36(1):217-228.
[12] KIM JINGUN,SHIN WONSOP.Forest Therapy Alone or with a Guide:Is There a Difference between Self-Guided Forest Therapy and Guided Forest Therapy Progra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1,18(13):6957.
[14] 任杭,邓扬,张琛.景观疗养对亚健康军人疲劳状态的 改 善 作 用[J]. 中 国 疗 养 医 学,2020,29 (12):1265-1266.
[15] 张妤,曹福存,黄磊昌,等.基于植被覆盖率的城市开放空间格局分异特征研究:以大连市核心城区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2):252-259.
[16] 杨胜勇,史雯雨,高剑飞,等. 昆明市1951—2019 年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预测分析[J]. 江西科学,2020,38(3):6.
[17] 王君,杨晓梅,隋立春,等.西安市1995—2016 年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监测及景观格局分析[J].生态科学,2019,38(6):81-91.
[18] 周晰溪,田径,黄连顺,等.昆明特勤疗养中心腾冲疗养区四项优势自然疗养因子的调查和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9,28(4):355-357.
[19] 胡冰冰,裴志刚.高原部队康复疗养员健康状况调查及康复疗养措施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21,30(7):734-737.
[20] 张卫花,姜钊.高原脱适应症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21,30(3):242-245.
[21] 岳利群,汤林宁.军队疗养院建设发展的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9,28(4):37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