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晓空
实验材料
一大块硬纸板、毛巾和浴巾、橡胶手套(左手)、两根羽毛(或小刷子)、废报纸、小锤子、一位不明真相的小伙伴。
在橡胶手套里塞报纸和毛巾,做成一只假手。
如图所示,让小伙伴披一条浴巾,把双手放在桌子上。把纸板和橡胶手套摆在他面前,纸板要刚好挡住他的视线,使他看不到左手,只能看到假手和右手。
边和小伙伴聊天,边用羽毛轻刷假手和他左手的同一根手指,刷的动作要保持同步,并让小伙伴一直看着假手。
持续刷约1分钟,等待小伙伴放松警惕。接着,拿起锤子突然砸向假手。观察小伙伴的反应,他会不会被吓到?
这局游戏,你捡到了狙击步枪,准备在制高点瞄准其他玩家。你全神贯注地盯着手机屏幕,操控游戏角色走到一栋楼的楼顶,却不小心“手滑”了一下,角色从楼上掉了下来。在快速下坠的画面里,你居然有一种乘坐电梯般的失重感,好像自己真的在下坠。可你明明坐在椅子上!
其实,人的大脑很容易被欺骗,在一些诱导下,我们甚至会把自己的身体认错。不信的话,就来试试下面的实验。
和小伙伴A一前一后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请另一个小伙伴B把你的手拉到A的鼻子前。你伸手摸A的鼻子,而B摸你的鼻子,动作与你同步。你是否感觉自己的鼻子变长了?
曾有科学家找来志愿者,对他们进行橡胶手实验。结果,在橡胶手受到攻击时,志愿者都惊慌失措,甚至忍不住缩回了自己的真手;用仪器检测他们大脑的活动,发现与疼痛相关的脑区被激活了,好像他们相信假手长在自己身上。这是怎么回事?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感知外部世界,还要感知自己的身体,这就是本体感觉。闭上眼睛,你不一定正常走路,但肯定能摸到自己的眼睛、鼻子、膝盖等等,本体感觉就像刻在脑海里的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才能快速区分哪些是外部的物体,哪些属于自己,从而避开危险。
然而,这张地图有时也会出错。人们的本体感觉发生漂移,把其他东西当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被称为“身体转移错觉”。
有科学家认为,在一些刺激下,大脑会被欺骗,使人产生身体转移错觉。
通常,我们的不同感官是统一的,比如你摔了一跤,你在感觉痛的同时,也能看见膝盖上的淤青;而在橡胶手实验中,科学家同时轻刷志愿者的真手和假手,志愿者感觉到被轻刷,看到的却是“假手被轻刷”。于是,大脑就“自作聪明”,把触觉、视觉信息联系起来,认为触觉来自假手。当科学家再次轻刷假手时,大脑已经把假手当成身体的一部分,接着就产生了被触碰的错觉。
看起来,我们的大脑不太靠谱,但正因如此,我们有了拓展自己感官的机会。在游戏中从高处坠落时,飞逝的画面诱导了你的大脑,大脑根据你坐电梯的经验,创造了失重的错觉。
而未来,在VR(虚拟现实)设备的帮助下,我们或许能将身体转移错觉发挥到极致,体验更丰富的感觉,像科幻电影《头号玩家》的主人公那样,待在狭窄的车厢内,虚拟身体却能畅游于无限广阔的游戏世界。
VR游戏《超热》中,玩家通过真实的运动控制游戏角色,这会使玩家把游戏里的虚拟身体当成自己的身体,在被敌人击中虚拟头部时,玩家真正的头部也产生了麻痹感。
在一块木板上走有什么难的——但如果木板悬在一座摩天大廈上呢?在VR头盔的辅助下,玩家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在高空走独木桥的紧张感,而摔下来时的失重感也非常强烈,甚至有玩家以为自己真的摔倒了,身体非常配合地飞扑,砸碎了自家的电视。
VR游戏《半衰期:艾莉克丝》中,玩家会获得一副重力手套,其可以控制周围的物体,将它们隔空拉到自己手中。一些玩家完全习惯了这种能力,哪怕回到现实中,他们也下意识地想要隔空拉取物品。
身体转移错觉的应用远不止游戏领域。一些人在失去手脚后会出现“幻肢痛”,他们觉得缺失的肢体仍然存在,并且疼痛难忍。这时,将镜子放在完整的手或脚旁边,看起来就像患者另一侧缺失的手或脚还存在,这种镜像疗法利用身体转移错觉,可以减轻幻肢痛。
在一些橡胶手实验中,研究人员撤掉挡板,让志愿者同时看见假手和两只真手,但志愿者还是产生了身体转移错觉——他们相信自己有三条手臂!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安装机械臂,获得更强的体能,甚至能通过VR技术,远程遥控机器人,让机器代替我们奔赴战场、深海、外星球等各种各样的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