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江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点开视频软件,主页上推荐的都是你爱看的视频,你一个接一个点开,看得津津有味。你在这些视频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却是否想过,软件怎么知道你喜欢什么?
在你第一次登陆视频软件时,软件通常会让你填写个人信息,然后会出现许多标签让你选择,你根据喜好选择了一些标签,如“搞笑”“科学”“运动”。此时,你的特征就被平台记录了下来,而视频也有标签,其中与你的标签重合的视频就会被推荐给你。
但你也会发现,推荐的视频中有你所选标签之外的视频。这是因为一个视频有多个标签,你在许多“搞笑”视频里看了含有“动漫”标签的视频,那么平台也会默认你喜欢动漫,随即给你加上“动漫”标签。随着你看的视频越多,你的标签也越丰富。
视频平台上的视频多如牛毛,含有“搞笑”标签的视频可能就有成千上万个,但并非每一个都能让你喜欢。平台为了能精准找到你感兴趣的视频,就会寻找在这一标签下,哪些视频喜欢的人更多。点击率高且点赞、评论、分享等互动情况好的视频,平台就会认为它们更能迎合大众喜好,更容易让你喜欢,也就会优先将它们推荐给你。
你有时可能会惊奇地发现,视频平台猜出了你的想法。你无意中向同学提起了《哈利·波特》,甚至可能并没有向人说起,仅仅是在脑海中想起了这部电影,之后,你进入视频平台,《哈利·波特》就出现在了你的推荐页面上。
这是平台的另一种个性化推荐方式。视频平台里有海量的用户,其中一些用户和你标签相同,还经常和你观看一样的视频,平台就认为你们是偏好相似的“邻居”用户。一天,你观看了《美国队长》,而你的“邻居”观看了《美国队长》和《哈利·波特》,平台就推断你可能也喜欢《哈利·波特》,从而将它推荐给你。
随着你在平台的时间越来越长,你的每一项操作都会被记录下来,你搜索了什么、收藏了哪些视频、屏蔽了哪些、哪些从头到尾看完了……这些行为都会被平台转变为数据,用于反映你的特点。这些数据会被带入更复杂的计算里,通过算出的结果找到更符合你特点的视频。
不仅仅是视频平台,购物网站、社交平台都有这样的大数据计算机制,你渐渐变成了由大数据组成的“虚拟人”,它能拥有你所有的特点,能“告诉”平台你的想法。
各种平台的大数据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你能毫不费力地在推荐页面看到你喜欢的内容,但这也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被困在了大数据制造的房间里。
你在房間里等着大数据找到你喜欢的信息,然后向你“投喂”,你沉浸其中,再也不主动思考了。这就像你喜欢吃零食,平台就只给你零食;而你不去尝试蔬菜水果,也就不会发现蔬果对自己更有益。
因此,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不要沉溺在大数据的推荐里,成为被大数据圈养的“虚拟人”,而是要保持好奇心,主动搜索能帮助你学习的信息,这样你才能看到更多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