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口喜剧中的“娱乐式反思”

2022-04-28 12:41万倩倩
关键词:喜剧话语个体

万倩倩

单口喜剧(stand-upcomedy)起源于欧美,最早出现在18至19世纪的英国,被引入我国后,以“脱口秀”这个名字为大众所熟知,并区分于欧美語境中的“talkshow”。欧美的“talk show”指的是电视谈话类节目,而我国的一些脱口秀节目例如《今晚80后》《吐槽大会》等对应的则是欧美的单口喜剧表演形式。2017年推出的单口喜剧类脱口秀综艺《脱口秀大会》到目前已播出三季,其中第三季平均每期播放量超1.1亿,已经成为一档现象级综艺。

《脱口秀大会》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有赖于其与生俱来的喜剧色彩,这与大众娱乐综艺节目所具有的娱乐化叙事风格不谋而合。除此之外,单口喜剧还注重观点表达和价值观输出,思辨色彩较浓,并多以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作为话题展开表演。喜剧、思辨、关注社会问题,这三个特点让观众在观看娱乐综艺时,以娱乐为起点走向反思,即走向一种“娱乐式反思”。

那么,以《脱口秀大会》为代表的单口喜剧脱口秀综艺节目通过什么样的话语实践和意义建构实现这种独特的“娱乐式反思”?这种“娱乐式反思”有着怎样的社会意义?

一、娱乐式的话语实践

《脱口秀大会》中,单口喜剧脱口秀演员在进行表演时,在表演目的和表演形式上都具有娱乐性的特点。

《脱口秀大会》的直接目的就是为观众带来快乐。以娱乐为目的体现在每个脱口秀演员的表演中,也得益于节目的整体设置和细节。节目虽以比赛形式进行,却没有比赛的严肃氛围,在出场顺序、PK对手选择方面给予了参赛者们极大的自主选择空间,评委也很少对参赛者进行说教式评价。这种节目设置为单口喜剧脱口秀演员们最大限度实现表演的娱乐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娱乐表现是《脱口秀大会》节目的目的,同时也以一种形式贯穿节目始终。调侃、冒犯、颠覆、解构、狂欢等可以被概括为这档节目中单口喜剧脱口秀表演的精神内核,脱口秀演员们在这样的精神内核下实现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娱乐式话语实践。首先,体现为在表演中冒犯现有的传统秩序。例如脱口秀演员呼兰现场调侃评委罗永浩“欠债6亿”,颠覆了对传统礼教秩序中“身居高位者”与晚辈之间的等级观念。其次,单口喜剧脱口秀演员们不再讨好观众,而是冒犯观众,表演本身的姿态具有了颠覆性。例如脱口秀演员李雪琴在表演中回复网络评论时对“不喜欢李雪琴”的网友说“我也不喜欢你”。

二、反思性的意义建构

后现代主义的娱乐式话语实践意味着一种敢于批判的精神,所以在娱乐的同时也能够带来反思,并进一步形成意义建构。这种反思性的意义建构主要体现为反思外部环境和反思个体命运两方面。

《脱口秀大会》节目中,单口喜剧脱口秀演员们的表演文本中有大量反思外部社会环境的内容,其中包括对当代青年所处的宏观社会环境的思考。这体现在对房价高不可攀、加班文化“996”、教育内卷等话题的讨论上,也包括对社会文化环境变迁、新旧文化环境冲突的讨论。

外部环境与个体命运是紧密相连的,脱口秀演员们的表演文本多取材于个体的生活经验,所以相对于反思外部环境,反思个体命运在脱口秀演员们的表演中有着更大的占比。“北漂”“租房”“挤地铁”“加班”“工作不稳定”等成为高频话题,有着不同经济条件、学历、性别的脱口秀演员们在反思个体命运时呈现出某种一致的“漂泊感”。但脱口秀演员们的表演并不止于描述一种“漂泊感”,同时也呈现出具有积极进取意义的“抗争感”。“漂泊感”与“抗争感”并存,体现了这群脱口秀演员们所代表的青年群体在面对现实中的困难时不退缩,敢于为了实现梦想而持续奋斗。这种坚韧乐观的精神在脱口秀表演中是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

猜你喜欢
喜剧话语个体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画与理
“初创”杯喜剧大赛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杯具们的喜剧
爆笑喜剧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