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又上热搜了。据报道,日前网传“中科院因近千万的续订费用不堪重负,停用中国知网数据库”。4月17日,中科院相关负责人证实,网传的近“千万级别”续订费用和停用知网访问一事属实。但次日,知网方面回应称,该消息“不属实”。
中科院到底有無停用知网,目前仍待查证。但在知网一再被舆论聚焦的背景下,此事再度击中了舆论燃点——要知道,这些年来,知网收费高的问题已饱受诟病。据媒体梳理,从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间,至少有6所高校曾发布公告表示暂停使用知网,原因均为知网价格涨幅过高。
就在去年12月,因“九旬老教授怒告知网”事件深陷舆论危机的知网,曾将论文下载价格进行下调,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下载费用相比之前分别下降了50%和62%。但从眼下这起风波看,其订购费标准是否合理,仍有讨论空间。
应看到,知网有两个鲜明标签:一是政策扶持下的“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二是国内最大的“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平台。这就使得,知网从诞生起,就承载着扩大学术传播、助力学术交流、助推学术创新的期许,背负着增进学术知识产权保护的冀望。
但时至今日,从助益知识传播的角度看,知网非但没能降低知识获取门槛,反而将门槛抬高了;从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维度看,知网也没能建立起实现知识产权权利人、用户与平台共赢的价值共创机制。
试想一下,若连中科院都“用不起”知网,若很多高校都因收费问题而对知网停用,那知网对知识创造和科研突破的助推作用又在哪里?
面对知网引发的一波又一波的争议,以及对中国科研学术形成的负面影响,教育、科技主管部门及市场监管部门不能等闲视之。如何评估知网的收费行为,知网是否涉嫌行业垄断,相关问题如何整改,这些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必须得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