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杰
在1月13日召开的2022年上海市商务工作会议上,上海晒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2021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1.8万亿元,增长约13%,规模稳居全国城市首位;商品销售总额预计16万亿元,增长15%以上;货物进出口总额预计达到4万亿元,增长15%以上,贸易规模进一步提高,继续保持全球最大口岸城市地位……
时间往前推,2020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9万亿元,居全国城市首位。消费品进口额占全国1/3,首发经济规模居全国首位,国际品牌集聚度居全球城市第二。
数据见证着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进程。2021年9月,上海发布《上海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指出,以规划引导、市场驱动、标准对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聚焦“国际”,紧扣“消费”,突出“中心”,进一步提升供给质量,打造消费地标,强化枢纽功能,优化消费环境,加快推动消费提质扩容,做大消费流量规模,吸引高端消费回流,全面提升上海的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和政策引领度,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全球消费目的地,全面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力争到“十四五”末率先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实现这个目标,上海正在提速。
繁茂多样的上海商圈各有千秋,囊括了高端奢侈、时尚潮流和大众消费等多层定位的商业项目,近乎覆盖了所有消费层级。
据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2022年元旦节日3天,上海市线下消费支付金额270.8亿元,同比增长12.8%。上海市36个商圈的线下客流总量达到2050万人次,客流规模已恢复至疫情前九成左右。消费金额排名前三的商圈分别为南京西路、南京东路和陆家嘴。外来消费次数高达551.3万人次,消费金额60.2亿元,较2021年同期分别同比增长11.0%和12.8%。
南京西路商圈是上海最高能级经济活动聚集地之一,是上海高端品牌密度最高的地区,也是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商业街区。这是上海首店数量最多的商圈,也是海外品牌多于国内品牌、零售品牌多于餐饮品牌的极少数商圈。
2021年前三季度,该商圈所在的静安区共引进各类品牌全球首店、亚洲首店、中国首店和上海首店合计151家,如设计生活品牌Wallpaper STORE全球首家实体店、高性能跑鞋品牌HOKA ONE ONE全球首家直营品牌体验店、帕尔玛之水旗舰店中国首店、英国腕表制造商Bremont中国大陆首家旗舰店等。其中,超七成分布在南京西路商圈。
今年元旦期间,南京西路商圈线下消费金额在上海市商圈中排名第一。
区域面积只有1.8平方公里的商圈为何能成为上海市首店数量最多的商圈?静安区商务委副主任王艳近期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独家专访,回应了相关问题。
“如果把整个南京西路比作自然界的植物群落,那么在垂直结构上,既有高大的‘乔木’——恒隆广场汇集LV、Hermes、Gucci等高端奢侈品及国际顶级商品;也有‘灌木’——久光百货、兴业太古汇、静安嘉里中心、芮欧百货等,集聚Coach等中高端一线品牌、轻奢品牌、设计师品牌、特色小众品牌;还有特色‘花卉’——南京西路沿线大量的旗舰店、概念店、便利店、品牌集合店、名特商店等,云集了优衣库、GAP等全球知名快时尚品牌;以及王家沙、绿杨村、雷允上、龙凤、蓝棠博步等老字号品牌。”王艳说。
商业繁荣带动了商务活动兴起,超20万白领和频繁的商务活动又构成南京西路商业兴盛的支撑。静安区商务委商贸科科长王燕华介绍说:“商业商务融合共生的产业生态群落是南京西路商圈自我强化、提升发展的动力基础,也是南京西路商圈区别于其他商圈的鲜明特征。”
记者注意到,《上海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提到,南京西路将被打造为“城市更新与品质消费的世界级标杆”。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静安区围绕三条休闲生活带(吴江路、梅泰恒后街和愚园路)和三条文化体验轴(陕西北路、铜仁路和江宁路),积极推进南京西路后街经济发展。这些特色商业后街与主街形成空间联动、功能互补、业态配套、客流贯通的良性互动,增强了南京西路的厚度,打造出商业形态更丰富、城市功能更完善、城市品位更精致的生态商圈。
王艳表示,国际消费中心已不只是以往单纯“买买买”的概念,静安区要建设成引领国际消费体验、集聚国际消费资源、融合国际消费创新、彰显国际商业文明,既能“买全球”,也能“卖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
南京路步行街是上海乃至中国商业街的“窗口”和“名片”。当前,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南京路步行街以此为契机,对标世界级商圈的建设目标,通过不断“优化商业业态、丰富街区形态、体现文化神态、构建消费生态”,塑造“中华商业第一街”的新形象。
新形象的亮点之一是把体验感升级到极致的沉浸式消费,这也是上海2021年商场的一大亮点。目前,南京路上的新世界城正进一步加大“会商旅文体”联动发展,计划拿出整层楼面用于打造“体验式”场景。而中国首家“未来零售空间”HAUS SHANGHAI则进入淮海路,利用3D打印、仿真科技等制造的沉浸式购物空间,构建未来零售空间,将商品以更加叙事性的方式呈现,最大限度地凸显零售空间的体验性。
戴德梁行华东区商业地产部高级助理董事陈云九表示,2021年火热的沉浸式消费逐步进入下一时代,2022年“元宇宙”商业将正式进入研发与发展阶段,在未来更多商业中心与品牌会选择通过“元宇宙”元素增加消费者体验感。
同时,上海夜间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引领新兴夜生活方式变革。比如,为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地,新世界休闲港湾U479项目以“高科技、二次元、街头文化”为经营理念,打造“沪上首家24小时全天候营业的核心商业体”。正在进行中的环世纪广场更新改造项目,将引入各具特色的酒吧、酒馆和各类潮流业态,打造具有地标性的夜间经济集聚地。
1月7日,由上海商业发展研究院、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研制的《上海商业发展报告》发布,该报告显示,围绕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秀、夜读等主题,文商旅跨界,线上联线下,在全市九大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上海推出了50余个特色集市,推出180余项特色活动。银联数据监测分析,上海夜间经济销售收入已经超过5000亿元,夜间休闲娱乐消费占全天休闲娱乐的40%以上。
此外,上文提到,繁荣的核心商圈是造就上海商业、消费繁荣的因素之一。现在,非核心商圈也迎来越来越多的机会。
记者注意到,在首店选址上,除了核心商圈的标杆项目外,很多新项目选择落户非核心商圈。例如,瑞虹天地太阳宫开出全国首家MUJI生鲜复合店,前滩太古里迎来了包括加拿大可持续时尚品牌Frank And Oak亚洲首店以及来自北欧的时装品牌TOTEME全国首店在内的多家首店。
据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统计,2021年,上海零售物业市场共有11个优质项目入市,主要项目包括前滩太古里、北外滩来福士、天安千树等商业体。上海零售物业市场2021年新增供应达125.5万平方米,已超过2016年至2018年供应高峰时期的年均水平。所有新项目均位于非核心商圈,包括大宁、北外滩和前滩等多个板块,新项目的入市,将激发商圈商业新活力。
世邦魏理仕华东区顾问及交易服务、商业部负责人希诺认为:“未来6个月,上海零售物业市场预计将迎来42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将进一步完善非核心板块商业布局,打造消费新地标,全面提升城市商业功能和消费环境。”
或许,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最权威、最生动的注解,就是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的这段话:加快形成万商云集的消费供给,加快培育独树一帜的首发经济,加快建设闻名遐迩的消费商圈,加快创新丰富多彩的消费模式,加快打造近悦远来的消费环境。
作为中国最大的消费中心城市,上海正在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