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琴 李勇霞
学生曾向我提过“扶老难”的问题,当时,我给他们讲了3个故事。
故事一
那年,家族微信群里突然蹦出一条消息:患老年痴呆症多年的叔叔从家中走失!叔叔走失当天,堂姐家几乎乱套了,报警、张贴寻人启事、在公交站和地铁口打探信息……亲戚朋友也在朋友圈转发寻人启事。那时正值秋季,早晚温差大,表姐家的监控器拍到,叔叔走时只穿了一件短袖T恤和短裤。第一天寻找无果,到了晚上,我们就担心他吃什么、冷不冷、睡在哪里,祈祷有好心人帮帮他。第二天,一位公交车司机提供线索,说是印象中叔叔曾搭乘过他的公交车到了光谷某站。这条信息让我们很欣喜,因为至少有了寻找的方向。第三天,表姐一家人集中到光谷寻找,但依然没找到。第四天,就在我们都快绝望的时候,收到了好消息:一位陌生人看到叔叔后拨打了110,警察根据报案信息联系到了表姐。表姐说,在派出所看到叔叔时,叔叔手里提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几个馒头和一瓶水,他说是别人给的。
我们感恩,感谢一个个陌生人的举手之劳,让我们和亲人团聚。
故事二
一年深冬的某天,我们接到六舅的电话,告知六家家去世了。听说六家家去世前失踪了两天,后来被六舅舅在一块田里找到,发现时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六舅舅悲痛地向我们描述当时的情景:六家家双脚陷在淤泥里,两手扶着腿,整个面部都泡在泥里,远远望去,只能看到弯曲的背。寥寥几句话,我们就能想象六家家去世前的经历:陷入淤泥后,她想用力提脚走出,但失败了,只好用手去拉腿,一不小心,就一头栽倒在泥里,也不知是窒息而亡,还是因天冷而死。
没有埋怨,但我们有遗憾,遗憾当时竟没出现一个好心人去拉六家家一把,如此,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故事三
又一年寒冬。晚饭后,我陪母亲在小区附近散步。返回的路上,我们看见一位老爷爷上身穿一件大羽绒袄,下身只穿一条秋裤,光脚穿一双拖鞋,走路很困难。我们不敢管,因为我们怕他倒下,到时有嘴也说不清。但我们也不忍离去。犹豫再三,我们还是上前询问,但老人没有回复我们,只是艰难地向前挪动着步子,我们发现,他的目标是路旁的石墩,可能体力不支,想在石墩上休息一下。母亲赶紧到附近的驾校借来一把靠背椅,不曾想,老人连落座的力气都没有了,我们只好两手架着他坐上椅子。
在老人休息时,我找来小区商铺一位熟识的老板见证整个事件过程。面对我们的询问,老人依旧无法回答。我只好将老人的照片发到小区群,看看是否是小区内的老人。等了一会儿,群内无人应答,于是,我拨打了110。在等待的过程中,老人的家人根据小区群内发的位置找到了我们,皆大欢喜。
都说“扶老难”,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不扶老”也许更难。所以,“扶还是不扶”真不是问题,“怎样扶”才是真正的問题。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用自己的爱温暖别人。就像那个好心人给了叔叔馒头和水,就像司机提供了叔叔的乘车线索,就像陌生人拿起电话拨打了110,就像警察及时联系到了表姐……正是这些零星的温暖,汇聚了扶助之光。
孩子,你们的能力确实有限,但只要有了助人之心,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我们仍然可以微光聚热,比如寻求大人帮助、向社区或警察汇报情况等。善心,是不分大小和形式的。更何况,一句温暖的话、一个问候、一点力所能及的支持都是无须承担任何风险的。
万一不幸,你的善良被人利用,你也不要对助人望而却步,因为我们害怕的不是小损失,而是害怕错过弱者真正的需求。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