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三农”图书,助力乡村振兴

2022-04-27 00:44陈冬磊
出版参考 2022年2期
关键词:三农乡村振兴图书

陈冬磊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为实现这一重大战略,关键在于把握好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作为从事“三农”图书出版的编辑,可以根据自己的作者资源、地域特点、潜在市场等,着重围绕主题出版、生态建设、产业提质增效、新型职业农民素养提升、乡村文化与旅游等方向策划助力乡村振兴的选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 “三农”图书 选题创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对民众的综合素质、思想观念、经营理念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策划助力乡村振兴的优秀选题,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精神食粮,是摆在“三农”出版工作者面前的思考题。

一、“三农”图书出版现状

2010年以来,我国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由52.3%提升至58.4%。全民阅读的目标关键在“全民”,重点在“农民”。2007年3月,为了解决农民的“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原新闻出版总署、中央文明办等多个部委印发了《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农家书屋工程,要求每个农家书屋按照2万元的标准建设,配备图书不少于1500册,品种不少于500种,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自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后,出版行业也积极配合,更加重视“三农”图书的出版。可以说,农家书屋为农家所造、为农民所用,强有力地保障了这一群体的阅读需求,初步实现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从历年农家书屋推荐书目来看,图书题材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给广大的农民朋友提供了学习知识、提升自身素质的文化平台。早期的“三农”图书是以科技类为主,据统计,2007—2008年,入选原新闻出版总署第一批、第二批的《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该推荐目录是农家书屋采购图书的重要来源)的图书品种分别是4400种和5707种,其中农业技术类为3263种,占全部图书的32.1%。但是到了2009年以后,各个出版社开始重视农民的精神文化和生活需求,加强了医疗卫生类、权益保障类、农村文化类、少儿教育类图书的出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2015年的《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中大幅度提高了少儿类图书的比重,从2008年的10.2%提升至32.3%,成为推荐目录中数量最多的一个大类。

同时,2008年至2012年是农家书屋的快速增长期;2013年至2017年,农家书屋工程的重点转移到了书屋的管理与使用上,使得图书品种数有所降低;2018年至2020年,由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及精准扶贫力度的加大,农家书屋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图书品种数又缓慢增加起来。

二、“三农”图书出版中存在的问题

图书出版服务“三农”的效果毋庸置疑,但服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当前“三农”图书仍存在选题、品种、内容、形式、销售等诸多缺憾,还不能做到真正与时俱进。

(一)品种不足,选题不接地气

“三农”图书的出版应该根据农村读者的阅读层次,实现知识的普及化与均等化。但是在实践中,很多“三农”图书的策划缺少“三农”相关人员的参与,一些编辑坐在办公室里拍脑门想选题,没走进“三农”部门、没下基层,对现代新农村了解较少,缺乏对农村读者图书需求的了解与调研。虽说近年的“三农”图书质量有所提升,但是仍然存在着内容不接地气、供需错位、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等现象,如部分农业种植养殖图书不适合当地的生产需求;现有图书中依然偏重农村致富类图书,但是农民文化素质提高和少年儿童教育相关的图书品种、数量均不足;有20%—30%的“三农”图书或者是专业性、理论性太强,或者脱离了当地农民的实际生产生活,农民看不懂。总之,“三农”图书选题缺乏对设施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林下经济等现代农业的引导、指导。

(二)形式单一,未能与时俱进

目前各种移动终端、多媒体等传播媒介在“三农”图书中的应用仍不足,出版形式仍显单一。我國农村目前长期存在着的一个现实情况,就是留守农民的阅读能力与阅读意愿相对不高,没有形成阅读习惯,他们更乐于将空闲的时间用在看电视、打牌、打麻将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智能手机的大范围普及,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阅读趋势,因此应将其应用于“三农”图书的质量提升与激发农民阅读需求中,即将“三农”图书的出版与手机、新媒介相结合。

(三)定价较高,读者难以承受

根据《2018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农业科技类图书的单本定价约38.2元,推荐目录中平均定价最低的科技类图书也要31.1元。一本定价高于30元的图书对于农村读者来说是不便宜的。另据《2020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与2019年相比,农业科技类图书定价总金额增长了3.21%。可以说,相较于当前的农民收入水平而言,当前的“三农”图书的定价仍然偏高。

(四)市场疲软,实体店面萎缩

近些年,许多图书地面店卖场受各种原因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更严重),销售下滑。为保证经济效益,不少卖场转租经营,除教育、少儿、时政类图书阵地尚存外,科技类尤其是“三农”类图书卖场大幅缩减,“三农”图书地面店卖场销售几乎断档。

三、新时期“三农”图书出版策划思路

近年来,助力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关的“三农”图书陆续出版不少。随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为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更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也迎来了“三农”图书出版的新机遇。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刚刚发布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这一重大战略,关键在于把握好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因此作为从事“三农”图书出版的编辑可以根据自己的作者资源、地域特点、潜在市场等,着重围绕生态建设、产业提质增效、新型职业农民素养提升、乡村文化与旅游等方向,策划助力乡村振兴的选题,具体选题思路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主题出版类图书展示时代新成就

在唱响主旋律、积聚正能量的同时,聆听时代新声音,展示时代新成就,体现时代新风貌,主题出版被赋予了多种身份和含义。从“双效”角度剖析,主题出版图书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凸显,不仅市场表现抢眼,而且社会效益不断提高,从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获奖名单看,主题出版类图书也占据了很大比例。

从内容切入点看,主题出版的内容从宏观向微观拓展,实现“既有长镜头也有小切口,既接天线也接地气,既有意义也有意思”的特点转变。2021年正逢“十四五”开局之年,从2021年的农家书屋重点图书推荐目录中不难发现,涉及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的主题出版物正不断涌现,乡村振兴将是主题出版的重要选题方向。未来,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情况、重要性和紧迫性、内涵要义、政策要求、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打造让农民能够全面系统了解最新中央农业农村政策的重要读物。

福建是全国较早实施扶贫开发战略的省份,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有组织的开发式扶贫,践行“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精神,创造出许多引领全国扶贫开发的宝贵经验,基于此,宁夏人民出版社与福建人民出版社,携手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共同打造《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一书,对闽宁扶贫协作20多年来的重要事件进行梳理,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回顾总结了闽宁扶贫的成功经验,呈现出中国有典型意义的扶贫脱贫经验,也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该书入选了2021年5月“中国好书”榜单、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在开卷数据上,该书更是有近4万本的监控销量。

(二)以生态建设类图书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抓的建设。”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念好“山海经”,种好“摇钱树”,做好“水文章”,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策划、出版,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红壤侵蚀区水土保持-循环农业耦合技术模式与应用》一书,就是依托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福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等研究课题,针对红壤侵蚀区山地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系统脆弱等重大问题,在系统总结南方水土保持经验,尤其是“长汀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水土保持-循环农业耦合理论体系,书中所提出的系列新观点、生产新模式,以及科研過程中的创业新实践,都将对水土保持与循环农业学科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把“菌草之父”林占熺教授率领的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30多年来的菌草技术研究成果和菌草生态治理技术要点进行总结整理,出版了《黄河菌草生态治理》一书,展示了在黄河两岸筑起千里菌草生态安全屏障,以及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生态治理所取得的成就,出版后引起了较大反响。

乡村振兴就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好生态环境宜居,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守住绿色生态保护“红线”,坚持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创新农村发展新形势,让生态美起来。出版社可由点及面、层层覆盖,引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导向,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三)以产业发展类图书助力农业产业化发展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乡村振兴的选题应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探索新思路,寻求、挖掘农业产业发展的切入点、突破口、增长点,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福建气候适宜、茶资源优势明显,茶文化历史久远,又有科技支撑,生机勃勃的茶产业成为福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过去茶产业是福建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福建以“绿色发展,质量兴茶”为工作主线,将茶产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持续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了一套“八闽茶韵”丛书,涵盖武夷岩茶、正山小种、福鼎白茶、坦洋工夫、安溪铁观音、福州茉莉花茶、漳平水仙、永春佛手、平和白芽奇兰等福建特色茶叶品类,系统展示福建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作技艺、品鉴要领、典故传说、历史文化,既反映出近年福建茶叶生产重质量、创新品、闯新路的新变化,也反映出福建茶文化在“一带一路”中重要的历史地位。

(四)以规划设计类图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不再是过去民居的提升改造建设,也不仅仅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理念的落实,而是要以“三农”发展的新起点、新高度、新平台为新目标,进而使乡村发展充满活力,使我国走上新型城镇化道路。这就要求我们以高效的农业产业为支撑,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依托,树立守护宜居乡村生活的愿望;以耕读文化传家的精神为动力,实现农业文明的创新,融入我国现代化的进程。通过“三农”发展推动乡村振兴,通过乡村振兴进一步促进城乡更好地融合发展,形成城乡共存共荣、互补互依的美好图景。因此,有关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设计类选题也是热点。

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筑梦,圆梦:共话乡村振兴,共建美丽乡村》从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和典型案例两个方面全面解读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实践经验,将中国梦、乡村梦、美丽乡村有机联系起来,将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方面的学术语言转换成群众语言,深入展开对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问题的科普描述。出版社可以把能够借鉴的振兴模式、振兴经验、振兴特色、振兴启示呈现出来,系统总结出乡村振兴的典型成功经验。这些都将是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类图书的优秀选题思路。

(五)以文旅融合类图书挖掘特色乡村文化

“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乡村振兴更要重塑乡村文化价值品格和价值追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中优秀的农耕文明,培育乡风文明,从根本上提高乡村地区精、气、神。要清晰表达出新时代条件下农民应该崇尚什么、乡村应该提倡什么、未来乡村应该是怎样的一幅蓝图,以正确方向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每个乡村都有其个性化的文化积淀、风土人情,挖掘特色文化、旅游資源,既可让乡村培根铸魂、传承文脉,更可以带动乡村振兴。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与福建省福鼎市赤溪村民的视频连线,让世人了解了“中国扶贫第一村”的“输血—换血—造血”脱贫历程,现如今的赤溪村青山作伴、绿树环绕,早已焕然一新,成为闽浙边界独具特色的旅游热点和亮点。赤溪村把“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作为重要抓手,把村子建设为“畲族旅游小康明星村”,成为农村发展的“创新第一村”“小康第一村”“文明第一村”。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赤溪——“中国扶贫第一村”纪实》全面、客观记录了赤溪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录着从“输血”式扶贫收效甚微,到“换血”式扶贫拔掉穷根,再到“造血”式扶贫自强不息的整个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精准扶贫的经验做法,深刻诠释了扶贫开发宁德模式的丰富内涵。该书出版后,赤溪村也成为贫困乡村致富的典型样板,全国各地来参观、学习的游客络绎不绝。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经济发展,也需要文化底蕴。朱子文化遗存遍布福建乡村,以朱子文化遗存为媒,赋予“忠孝廉节”新时代意义、释放正能量,促进社会道德诚信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为朱子文化遗存保护和发展营造良好氛围。通过策划、出版朱子文化读物,开展各式各样的朱子文化活动,将不断激发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保护发展朱子文化遗存的动力,扩大朱子文化的影响力,既可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也能为广大村民创造显著的经济实惠。

(六)以融合出版类项目服务新型职业农民

随着市场需求、销售渠道的变化,实体书店压缩甚至已经不再售卖科技类图书,“三农”图书发行、销售陷入窘境。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使得传统出版迎来了新的机遇,网络化、数字化对知识服务行业的渗透,农业科技知识服务的载体,从单一的传统化、近距离可视的纸质图书读本形式,逐步演变成为依托大数据背景、按需整合信息技术后形成的更加丰富、多元化的融媒体载体。

现代的新型职业农民对于智能手机、互联网也有着相较于传统农民的更深的依赖,而且农业种植养殖技术知识、病虫害防治知识、农产品加工知识等本身专业性较强,因此在做好传统出版的基础上若能辅助二维码、AR技术等融媒体内容,将更易被现代农民所接受。扫描二维码观看微视频,技术大咖“手把手”教农民学技术,把可视化的技术放进书本里,架起了专家与农民之间知识和技术传播的桥梁。通过多媒体技术,更多农民收获了“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农业生产知识与技术。

“天下农书”农业数字图书馆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的专业聚集全国“三农”出版数字资源的农业数字图书馆,它几乎把全国“三农”类出版内容资源集中在一起,使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在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等方面共享融通。“天下农书”首先定位服务农民,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且其数字图书馆手机端APP是农民最便捷的使用方式。一个APP可以把成千上万种“天下农书”装进口袋,并随时更新书目,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使用。但是光有一个“天下农书”是远远不够的,未来还需持续规划此类融合型图书平台,以满足我国近6亿农民的阅读需求。

作为“三农”出版从业者,要深刻领悟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承担起时代责任与使命,把握时代机遇,关注乡村、深入乡村、服务乡村,发挥现代出版在内容资源、知识传播方面的优势,竭力满足新时代农村读者对“三农”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乡村民众提供优质、及时的精神食粮,为服务乡村振兴这一国家战略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许雪亚.做“三农”出版的“领航者”——中国农业出版社60年为农服务纪实[J].农村工作通讯,2018(2):15-18.

[2]张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农”出版的转型机遇及发展路径[J].科技与出版,2021(6).

[3]闫红果.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学类图书出版探析[J].图书馆建设,2020(S1):62-66.

[4]徐定娜.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科技图书的知识服务研究[J].知识文库,2019(24):25-26.

[5]李景文.“十三五”时期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探究——基于农村阅读的视角[J].出版广角,2016(12):17-19.

(作者单位系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三农乡村振兴图书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