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莲 潘建东
很多青少年都面临人际交往的困惑,他们需要朋友和长辈开导和指引,提升交往能力,进而形成自我同一性,健全人格。
我认为,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重点就是形成正确的友谊观,不正确的友谊观可能导致青少年厌学、社会性退缩,甚至会影响成年后的人际关系适应。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双向付出,关系平等
小芳很苦恼,因为自己长得较胖,也不漂亮,被班上很多男生取笑排挤,并被评选为“班花”,再加上自己性格比较内向,所以,她在班上没有朋友。这个时候,一个女生开始走近她,和她交朋友。刚开始,小芳很感动,可是,后来经常被那个女生使唤,常常被要礼物,更过分的是,那个女生用小芳的饭卡,花小芳的钱,小芳多次想拒绝,可是,她害怕失去唯一的朋友,又不敢开口,这让她很苦恼。
这是真正的友谊吗?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友谊是一种来自双向(交互)关系的情感,以亲密性为核心要素。案例中,小芳为了维持这段友谊,不断打破自己的底线,和好友的关系变得不再平等。小芳可以怎么做?
1. 了解友谊的内涵,学会适当拒绝
心理学家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中提到,一个人在亲密关系中可能扮演三种角色:牺牲者、放纵者、拯救者,这三者形成一个铁三角,并力求平衡,这就是友谊的“钟摆效应”。在一段友谊中,如果一方不断付出、牺牲,对方就会不断地放纵,可能逐渐将付出方的好当作理所当然。友谊是双向的,双方关系是平等的,为了平衡,每个人在亲密关系中都应该扮演三种角色,而不是一种。
2. 认清自己的内在感受和需要
小芳从最初的感动开心到后来的委屈害怕,是因为她一再退让,并压抑自己的感受,从一味迁就变成了讨好,逐渐放低了自己的位置,但她除了有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有被尊重接纳的需要。
3. 学会表达和沟通
沟通在友谊中非常重要,只有和对方沟通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对方才能了解你的感受和需要,从而调整相处的方式。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中提到,表达感受可以加深友谊,有助于消除冲突。沟通可以按照这样4个步骤进行:第一,不加评论地说出观察到的客观事实,比如:你向我提出了很多要求,我不能拒绝。第二,表达自己的内在感受,比如:你能主动走近我,我很感动,我也很珍惜你这个朋友,但是我没有感受到你对我的尊重,这让我很委屈。第三,考虑自己和对方的需要,比如:我希望和你关系平等,真正地被你接纳,我想你可能是希望通过我的付出让你感受到我对你的爱。第四,提出具体的请求,比如:我希望下次你提出要求时能够听听我的声音,考虑我的感受,给我拒绝的机会,可以吗?
允许矛盾,慢慢磨合
小晨在高一时结交了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她们无话不谈,小晨也一度为拥有一个如此合拍的朋友感到幸运。可是,相处一段时间后,小晨慢慢发现她们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不一致,有时还会发生争执。上周,朋友将小晨的书转手借给了其他人,小晨想要回时才知道书借出去了。虽然每次矛盾都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可是,矛盾渐渐堆积,小晨觉得内心的“火山”要爆发了,想要和朋友就此淡下去,但又舍不得,可是,如果维持关系,小晨又觉得委屈、失望。朋友也主动沟通过,可是,小晨选择冷战。
案例中,小晨和朋友慢慢进入了磨合期,接下来,小晨应该怎么做?
1. 了解友谊的各个阶段,顺利从理想期到幻灭期
克里斯多福·孟提到,亲密关系将经历4个阶段——理想、幻灭、内省和启示。小晨最初与朋友一拍即合,由于晕轮效应,她在相处过程中自动忽视了让自己不舒服的那部分,只在感受里保留了快乐的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晨发现,现实中的朋友和自己理想的朋友不同,于是,关系到了幻灭阶段,她开始重视自己的消极体验,甚至将不满放大,这是友谊发展的必经阶段,重要的是,在幻灭期时应如何调整自己的认知,以适应变化。
2. 评估矛盾的性质是否有关原则问题
如果矛盾无关原则问题,可以试着小事化了,因为冷战会让关系变得疏远。要适当给对方台阶,共同商议解决办法。如果矛盾性质比较严重,或触及了自己的底线,这就需要考虑友谊是否要继续。
3. 調节认知:友谊中的磨合很重要
没有两个人天生就像两块完全契合的拼图,在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分歧,这就需要双方在冲突中反思自己,在沟通中反馈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共同思考接下来怎么做,在磨合中共同成长。
树立边界,戒断依赖??
小雨最近陷入了一个“三角友谊”。她说出了自己的故事:“数学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但我认为,三角形的友谊却让我患得患失。我的占有欲很强,看见她们嬉笑打闹,我就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最开始,我和小雪的关系很好,因为和小阳同桌,所以,关系也很亲近。我为了不冷落任何一方,给她们创造了在一起的机会。最初,我们三个人形影不离,我可以随时和她们倾诉烦恼,但是,渐渐地,我总有一种被忽视的感觉。我认为,因为我,她们才会成为朋友,现在,她们的关系甚至比我和她们的关系还亲密,这让我有一种被背叛的感觉。我非常愤怒,一度想要退出这两段友谊,但是转念一想:凭什么是我退出,难道我不是那个最重要的人吗?”
案例中,小雨在三个人的友谊中感受到背叛和不安。如何疏导她?
1. 友谊的核心是亲密,不是依赖
心理学家罗杰斯对友谊中“亲密”的定义是:能够向朋友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心秘密;对朋友充分信任,确信其自我表白不会被轻易泄露或用以反对自己;限于少数密友或知己之间。而小雨希望和朋友形影不离,随时随地分享喜怒哀乐,这不是亲密,而是依赖。依赖对友谊有负面影响,依赖会让我们“靠”向朋友,然后变成“压力”,对方也会因为要时刻考虑你的感受,接收你的负能量而疲惫不堪。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需要时间和空间。
2. 树立边界,保持距离
曾经看到过一则故事:两只刺猬在冬天互相取暖,但是离得近了会刺伤对方,离得远了又无法取暖,所以,它们不断调整距离,保证既不伤害对方又能互相取暖,这种距离就类似于友谊中的边界感。心理学家认为,边界感就是我们要承认并尊重彼此的独立性,彼此为自己的生命负责,绝不轻易越界。小雨将两个朋友视为己有,强烈的占有欲让她无法忍受两个朋友的关系变得亲近,这便是没有边界感的表现。
3. 克服不安,增强信心
很多青少年认为新朋友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因为他们认为友谊是一个“零和游戏”,感情总量有限,朋友对其他人友好就会削弱和自己的友谊。但是,没有研究证明这一点。小雨之所以和小雪、小阳成为好朋友,她身上一定有吸引人的特质。小雨需要克服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强化对自己和对友谊的信心。
友谊需要双向付出,双方关系平等;朋友之间难免发生矛盾,要慢慢磨合;友谊需要边界感,发展亲密关系而不是依赖关系。只有了解友谊的内涵,解开心结,才能在良好的友谊中成为更好的自己。(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科技高中)
责任编辑 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