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温禾90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2-04-26 03:49胡俊敏焦竹青崔黎艳刘爱青宋晓旭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4期
关键词:周麦区域试验株高

胡俊敏 焦竹青 崔黎艳 刘爱青 宋晓旭

(焦作市种子站 河南焦作 454000)

温县地处豫北平原西部, 生态区域属于河南省冬小麦种植区。 温县常年作为河南省的区域(生产)试验点, 主要是由于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种子产业化现状决定。 温县南滨黄河,北临沁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基础设施完善,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是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粮食高产县, 是国家区域性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有着“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温县”的美誉。 近年来,温县持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积极推进小麦种子育繁推一体化,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县累计培育豫麦49-198、平安6号、平安7号等20 多个温麦系列品种,已经成为焦作乃至河南农业的一张名片[1]。

温禾902 是以04 中70 作母本,以高产、广适品种周麦22号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基于河南省冬小麦种植区域气候生态条件, 选育出的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 2017-2019年参加河南省冬小麦区域试验,2019年参加河南省冬小麦生产试验。 2020年5月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200010)。本文作者从选育过程、 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等方面介绍小麦新品种温禾902,并阐述其栽培技术要点。

1 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按照亲本选择原则,选择血缘关系较远、遗传基础丰富的04 中70 为母本, 以及符合育种目标性状的周麦22 为父本。

04 中70 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用核不育轮回群体Ⅱ选育而成,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叶片细卷,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较好。 冬前分蘖较多,成穗率一般。春季起身拔节较快,两极分化快,耐倒春寒能力较好。后期耐高温能力较好,熟相好。株高80 cm,茎秆弹性中等,抗倒性较好。 株型稍松散,旗叶窄长、上冲,穗层整齐。 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椭圆形,半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偏高。亩穗数36.4 万穗,穗粒数34.4 粒,千粒重45.1 g;经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

周麦22号是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以周麦12/温麦6号//周麦13号选育而成的小麦品种[2],幼苗半匍匐,叶长卷、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成穗率中等。 株高80 cm 左右,株型较紧凑,穗层较整齐,旗叶短小、上举,植株蜡质厚,株行间透光较好,长相清秀,灌浆较快。 穗近长方形,穗较大,均匀,结实性较好,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中等。 平均亩穗数36.5 万穗,穗粒数36.0 粒,千粒重45.4 g。苗期长势壮,冬季抗寒性较好,抗倒春寒能力中等。春季起身拔节迟,两极分化快,抽穗迟。 耐后期高温,耐旱性较好,熟相较好。 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3]。经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抗叶锈病,中感白粉病、纹枯病,高感赤霉病、秆锈病。

温禾902 的选育系谱见图1。

图1 温禾902 选育系谱

1.2 选育过程

2009年用04 中70 作母本,以高产、广适品种周麦22号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组合号为(09)02,收获种子52 粒。 当年进行加代,2010年F2分离类型丰富,株高、穗大小、株叶型、抗病性等外在表现差异大。 田间对F2苗期繁茂性、生长势、株高、单株成穗数、穗大小、结实性、抗病性、落黄等性状进行严格选择,共入选68个单株;室内考种把籽粒饱满度差的严格淘汰, 保留35个单株, 2010年秋播种植35个双行区, 行长 2 m。 2011年F3代中以 0902-0-26 表现突出,田间严格选择,中选 32 株。 2012年F4中以0902-0-26-15 表现最优,苗期繁茂性好,株高适中,中晚熟,穗大,结实性好,落黄好。 单株全部收获,共选 39个单株,考种后保留 36个单株;2013年F5中以0902-0-26-15-11 表现最优, 从中选取31个单株;2014年F6代中以 0902-0-26-15-11-4 表现最优,单株全部选择,共21 株,考种后保留18 株;2015年F7代表现稳定一致, 其中0902-0-26-15-11-4-3 表现最优异。 2015-2016年进入公司新品系鉴定试验,定名为温禾902,2016-2017年参加河南省品种比较试验,2017-2018年和2018-2019年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并同步参加2018-2019年河南省生产试验。 温禾902 的选育过程见图2。

图2 温禾902 选育过程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特征

温禾902 属于半冬性品种, 全生育期217.1~231.7 d,平均熟期比对照品种周麦18 晚熟0.1 d。 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苗势壮,分蘖力弱。 春季返青晚,拔节快,两极分化快,抽穗偏晚,耐倒春寒能力一般。 株高 78.1~83.0 cm,株型松紧适中,抗倒性中等。 旗叶较长,穗层不整齐,熟相一般。 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一般。 亩穗数35.1 万~40.0 万穗,穗粒数 33.7~37.4 粒,千粒重 43.2~48.0 g。

2.2 品质检测

2018年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结果:蛋白质含量15.1%,容重760 g/L,湿面筋含量30.7%,降落数值279 s,吸水量每100 g为 52.7 mL,形成时间 3.7 min,稳定时间 3.7 min,弱化度110 F.U.,出粉率71.7%,硬度69 HI,沉淀指数69 mL,恒定变形拉伸阻力190 E.U.,延伸性172 mm,最大拉伸阻力244 E.U.。

2019年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结果:蛋白质含量14.5%,容重786 g/L,湿面筋29.8%,降落数值 417 s, 沉淀指数 59 mL,吸水量每 100 g 为 54.4 mL, 形成时间 3.8 min, 稳定时间 3.5 min, 弱化度 122 F.U., 延伸性 152 mm, 最大拉伸阻力 216 E.U., 硬度 72 HI, 出粉率 73%。

2.3 抗性鉴定

中感条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

3 产量表现

3.1 区域试验

2017-2018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D 组区域试验,由于气候特殊, 播期推迟, 春季冻害, 灌浆期光照、 温度不适宜, 产量构成三要素均减少, 小麦产量减产幅度较大。 15 点汇总,增产点率93.3%,平均亩产443.8 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 增产5.5%,增产极显著。

2018-2019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A 组区域试验,气温较平稳、光热时空分布较均衡,自然灾害发生较少, 对小麦生产利大于弊, 有利于鉴定品种的丰产性。14 点汇总,增产点率100.0%,平均亩产610.0 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 增产5.8%,增产极显著。

3.2 生产试验

2018-2019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C 组生产试验,16 点汇总,14 点增产,平均亩产 586.6 kg,增产点率87.5%,比对照品种周麦18 增产4.6%。倒伏程度≥4 级且倒伏面积≥30.0%的试点率为6.6%。

4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

4.1 播前管理

精细整地, 耕翻深度在25 cm 以上, 且耕深一致;施足底肥,多施有机肥,一般亩施肥量为纯N 12~14 kg、P2O57.5 kg、K2O 7.5 kg, 根据土壤墒情浇好底墒水。

4.2 播期和播量

适宜播期为10月8~25日,最佳播期为10月8~15日,高肥水亩播量控制在3.5~4.5 kg,中低肥力亩播量控制在8~10 kg,晚播适当加大播量。 播种时建议用27%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200~600 mL 拌 100 kg 麦种,防治小麦金针虫、蛴螬、蚜虫、散黑穗病、纹枯病。

4.3 田间管理

(1)查苗补种,疏密补稀。

(2)浇好三水(越冬水、返青水、灌浆水)。

(3)化学除草。 分蘖到拔节期可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苯磺隆可湿性粉剂30~40 g 兑水30 kg 均匀喷雾防治小麦田阔叶杂草。 如有野燕麦、 节节草发生的田块可以每亩混用20%甲基二磺隆·异丙隆可分散油悬浮剂180~240 m 兑水30 kg 均匀喷雾进行防治。

(4)科学施肥。 拔节后,每亩追施尿素 5~10 kg。灌浆期每亩用400 g 磷酸二氢钾兑水50 kg 进行叶面喷洒,延长旗叶功能,增加粒重。

(5)注意防治病虫害。4~5月用 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30~40 mL/亩,预防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后期注意结合天气情况及时防虫治病, 建议用15%联苯菊酯·呋虫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0~50 mL/亩预防蚜虫、吸浆虫、红蜘蛛。

4.4 适期收获

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

猜你喜欢
周麦区域试验株高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Unidirectional Identity-Based Proxy Re-Signature with Key Insulation in EHR Sharing System
2021河南省审定小麦新品种(一)
小麦品种周麦16的遗传构成分析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小麦品种“周麦27号”创出高产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