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枇杷大棚设施栽培试验

2022-04-26 03:48徐春燕汪发达颜丽菊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4期
关键词:露地栽培白沙露地

蒋 芯 徐春燕 汪发达 颜丽菊

(1.台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浙江台州 318000;2.临海市发达水果专业合作社 浙江临海 317000;3.临海市特产技术推广总站 浙江临海 317000)

枇杷为蔷薇科枇杷属植物,原产于中国,为我国南方特色亚热带常绿果树[1-2]。 枇杷秋冬开花,初夏成熟,正处于一年间鲜果青黄不接时期,填补了水果的空档[3-4]。 枇杷果肉柔软多汁,甜酸适和,风味佳美,营养丰富, 深受消费者喜爱。 台州市地处浙东沿海地区,为传统的枇杷产区之一[5-7],目前全市枇杷面积有6 万多亩,其中临海市枇杷约1.5 万亩,种植品种主要以白沙枇杷和大红袍枇杷为主。 全市枇杷大多以露地栽培为主, 但枇杷在冬季花期和早春幼果期易受低温、霜冻天气影响,冻害严重影响其坐果率、产量和品质。 如2016年由于早春寒潮冻害影响,几乎造成白沙枇杷绝收。 低温冻害严重影响了枇杷的产量和品质,使枇杷收益极不稳定,直接影响果农的经济收益,制约了当地枇杷产业的发展。 通过开展枇杷大棚设施栽培试验研究, 利用大棚设施减轻冻害影响,以期为促进枇杷产业高效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临海市发达水果专业合作社枇杷生产基地,位于临海市永丰镇三益村(28°57′N、121°01′E),基地海拔约100 m,山坡地,土壤为酸性砂石黄壤土。当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年均降水量1 550 mm。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期间开展。试验枇杷品种为本地黄岩白沙枇杷,8~9年生, 株行距3.0 m×3.5 m。试验以大棚设施栽培枇杷为处理组,大棚外露地栽培枇杷为对照组。 枇杷大棚为连栋钢架结构,肩高 3 m,顶高4.5 m,建成于2017年9月。大棚于2017年12月18日开始覆盖单层聚乙烯薄膜保温。 接近零下低温时加内膜保温。

1.3 指标观测

覆膜后分别在大棚内外挂温湿度记录仪, 每隔1 h 记录棚内外温湿度变化。 分别在大棚和露地选取树体长势相近的枇杷20 株,进行物候期、叶片性状、果实品质的观测。 5月初,选取大棚和露地枇杷的成熟功能叶片进行叶片指标的测定。 大棚和露地枇杷果实成熟时,分别采样进行果实品质的测定。

用YH-1 厚度计测定叶片厚度,用游标卡尺测定叶片纵横径,用SPAD-502 叶绿素计测定叶片绿色度SPAD 值,用电子天平称量果实单果质量、种子质量,计算果实可食率, 用PAL-1 数显糖度计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CR-400 色差仪测定叶片色泽指标和果实色泽指标。

1.4 数据分析

采用 Excel 2007 和SPSS 21.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用Duncan 分析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棚设施栽培对白沙枇杷物候期的影响

大棚设施栽培对白沙枇杷物候期的影响见表1。因为大棚覆膜较晚,大棚内外枇杷花期基本一致,大棚内白沙枇杷幼果期为3月初, 果实成熟期为5月初, 露地白沙枇杷幼果期为4月初, 果实成熟期为5月中下旬, 棚内枇杷果实成熟期比棚外提早了约20 d。 大棚设施栽培明显减轻了枇杷第一、二批花的冻害影响,特别是第一批花,棚内几乎没有受冻,而棚外90%以上受冻害影响,萎蔫腐烂。 棚内第一批花未受冻害影响,幼果可正常发育生长,提早成熟。

表1 不同栽培方式对白沙枇杷物候期的影响

大棚内枇杷最早4月15日已有少量果实成熟,果实成熟采摘期持续至5月10日;露地枇杷成熟采摘期从5月15日持续至30日。 受大棚内温度影响,大棚内枇杷春梢生长较早, 部分树体3月初即出现新梢生长,而露地枇杷春梢生长期要到4月初。

2.2 大棚设施栽培对白沙枇杷叶片的影响

试验选取大棚和露地长势相近的枇杷树体的成熟功能叶进行叶片性状的测定,结果见表2。 大棚和露地枇杷叶片的厚度、纵横径及SPAD 值无显著差异,而色泽指标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色泽指标红绿色度a值露地叶片为-5.99,显著小于大棚栽培(-4.00),黄蓝色度b值露地叶片为9.07, 显著大于大棚栽培(5.95),表明露地叶片颜色更偏黄绿色一些。

表2 不同栽培方式对白沙枇杷叶片的影响

2.3 大棚设施栽培对白沙枇杷果实品质的影响

大棚枇杷果实品质和果皮色泽与露地枇杷差异见表3。 受膨大期雨水缺乏影响,基地枇杷整体果实偏小,其中棚内枇杷果实单果重为18.90 g,比露地栽培略小;棚内枇杷可食率为70.06%,显著高于露地栽培(62.91%);棚内枇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72%,显著高于露地栽培(9.87%)。果皮色泽指标明亮度L值露地果实为68.55,要显著大于大棚栽培,红绿色度a值和黄蓝色度b值露地果实分别为8.62 和48.74,也要显著大于大棚栽培。 从果实风味上看,大棚枇杷果实相对露地栽培肉质更为细腻。

表3 不同栽培方式对枇杷果实颜色和品质的影响

2.4 大棚设施栽培对温湿度的影响

大棚覆膜后, 通过温湿度记录仪每隔1 h 记录,统计大棚内外温湿度差异(表4)。大棚内1月平均气温7.37℃,比露地高1.81℃,平均湿度为91.47%,比露地高18.83%;2月棚内平均气温8.98℃,比露地高2.4℃,平均湿度为85.7%,比露地高 19.37%;3月棚内平均气温为14.64℃,比露地高1.42℃,平均湿度为92.29%,比露地高23.53%。

表4 不同栽培方式温湿度变化

冬季遇到冷空气时一般在凌晨4:00~7:00 时达到最低温,棚内外温湿度日变化以2018年2月4日为例(图1、图2),晚上低温时棚内温度比露地高1~2℃, 白天棚内温度要比露地高5~18℃, 早晨7:00~8:00,露地升温比棚内快,有时会出现棚外温度比棚内温度高的现象;低温时晚上棚膜闭合,棚内相对湿度极易长时间保持100%的高湿度状态,白天温度上升,揭膜通风,棚内相对湿度下降明显。

图1 低温期间大棚内外温度变化(2018年2月4日)

图2 低温期间大棚内外相对湿度变化(2018年2月4日)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研究发现, 白沙枇杷大棚设施栽培可显著减轻枇杷花和幼果的冻害影响, 可比露地栽培成熟期提前,提早上市,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2018年早春浙江临海地区整体气温较高, 露地枇杷第二批花和第三批花受冻害影响小,坐果率高,产量较往年增加0.5~1.0 倍, 因此大棚内产量优势并不明显,大棚内白沙枇杷产量和露地基本持平。 但因大棚内白沙枇杷成熟期提早,品质风味优于露地,价格优势较为明显,大棚白沙枇杷平均价格可达50~60元/kg,较露地枇杷价格提高20~30元/kg,经济效益较为显著。设施栽培枇杷果实生长期较露地枇杷生长期长,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 果肉口感更为细腻,果实品质整体优于露地栽培。

近年来, 台州市内有少量枇杷种植户建设大棚设施,开展了多年的枇杷大棚设施栽培,但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发现仍存在一些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是大棚设施投入成本高,建造标准化、智能化程度低。 台州枇杷大多种植在山坡地,大棚标准化建设难度大,建造成本高。 枇杷大棚设施建设的投入成本通常要比常规的葡萄、草莓大棚高。 因为枇杷植株树体较高, 根据其生长特点, 为保障更好地通风换气,参考陈俊伟等[8]的建议,枇杷大棚顶高宜达到5.0~5.2 m、肩高宜达 3.0~3.6 m,最好配置顶开窗、外遮阳、弥雾装置及智能化遥控装置等。 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大多枇杷大棚往往未达到足够的高度,也没有配置相应的遮阳及智能化装置。 过于简易的设施增加了大棚枇杷生产管理的难度。

二是温湿度调控困难。 设施大棚内温湿度和露天存在差异,在管理过程中须加强温湿度管理。 冬季枇杷设施栽培过程中遇零下低温时, 要及时加内膜保温;超低温时,需采取加温措施,通过熏烟、取暖器等加温。 大棚内最低温一般出现在凌晨4:00~7:00,遇到低温预警时, 有些管理人员在前半夜开始采取加温措施,反而到凌晨最低温时已停止了加温,依旧造成了冻害影响。 大棚管理过程中,白天要注意及时通风换气,特别是晴好天气,棚内温度很容易达到很高(超过25℃,甚至在30℃以上),造成果实日灼、皱果等。 本试验基地在2019年受天气等影响,果实转色期至成熟期棚内温度过高, 导致棚内大量果实出现皱果现象。 遇到高温天气,可通过遮阳网、弥雾喷水等方式降温。

三是水分管理影响大。 白沙枇杷果皮薄,肉质细嫩,果实生长发育阶段易受水分的影响。 如本试验期间3~4月降雨较少,试验地附近缺少充足水源,棚内缺水更为严重,果实膨大期缺水,导致果实整体个头较小,影响了果实的商品性。 此外,水分供应不均衡,也易造成皱缩果、裂果。

不同的气象条件和树体生长状况都会影响枇杷的设施栽培管理, 因此白沙枇杷的大棚设施栽培管理还需进一步深入探索研究, 积累更多的技术和经验。

猜你喜欢
露地栽培白沙露地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抗旱保水剂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露地甜樱桃雹灾前后的管理措施
白沙涧
被误会的白沙漠
游白沙坡温泉
露地荠菜有机栽培技术
不同栽培方式对太湖莼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张掖市无公害露地西瓜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