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代向党,王赢,乔继红,刘俊启
1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郑州 450000
乳腺癌是一种以局部表现为主的全身系统性疾病,以40~60岁的女性较为多见,发病人数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亦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一大杀手[1-2]。因此,如何早期有效诊断乳腺癌,成为了临床治愈该病最重要的任务。目前临床多采用影像学检查诊断乳腺癌,包括X线、CT、超声及MRI等[3]。其中CT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因其操作简便、经济实惠等优势在临床上应用较多[4]。但既往研究显示,无论是CT检查还是CDFI均存在一定的漏诊和误诊现象[5]。为进一步观察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本研究对12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CDFI联合CT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现报道如下。
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且经病理活检或手术确诊的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均接受CT与CDFI检查,并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进行手术;②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抗氧化等治疗;③影像学资料和病历资料完整;④年龄>18岁,无精神疾病史;⑤术中进行腋窝淋巴结活检。排除标准:①过敏体质;②合并血液、神经等系统疾病;③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④二次手术;⑤CT检查禁忌证。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22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7~76岁,平均(44.82±9.05)岁;临床表现:乳腺疼痛34例,乳头溢液28例,乳头凹陷27例,乳腺肿块38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88例,浸润性小叶癌11例,乳头状癌9例,黏液腺癌7例,髓样癌7例;肿瘤直径:<1.0 cm 27例,1.0~2.0 cm 43例,>2.0 cm 52例;腋窝淋巴结转移59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检查设备:西门子16排螺旋CT,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①CT扫描范围:连续扫描肺尖至膈顶;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30 mA,扫描层厚为10 mm,间距为8 mm,重建间隔3 mm,扫描视野为24 cm。先行常规平扫,随后进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造影剂为碘海醇,注射剂量80 ml,注射速率2.0~2.5 ml/s。②CDFI选用线阵探头,频率为10 MHz。患者取仰卧位,双手上举至头上,充分暴露双侧乳腺及腋窝。根据病情情况和病灶部位随时调节图像灰阶及深浅度。首先利用二维超声扫查患者两侧乳腺的各个象限,通过横向、纵向、斜向多方位观察记录肿块大小、位置、性质、有无回声情况,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肿块内部和周边的血流情况。
诊断标准:①CT检查。直接征象:呈簇状排列的不规则的细沙型、颗粒型、混合型等钙化(≥5/cm2);边缘模糊、呈毛刺状,边界不规则的高密度结节影;密度不均匀,结构紊乱,有灶状致密影。间接征象:局部皮肤增厚或凹陷,乳头内陷或漏斗征等。②CDFI检查。肿块呈无规则性团块状、分叶状,无清晰边界,呈浸润性生长,无包膜,实质回声非均匀性分布,内部点状强回声,后方弱回声,内部可见血流信号,淋巴结血流紊乱,横径与纵径比值≥1.0即诊断为乳腺癌[6]。
CT与CDFI图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诊断医师在不知病理结果的情况下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意见出现分歧时,通过协商获取统一意见。重点观察肿瘤直径、位置、形态、血流情况等特征。比较CT、CDFI以及二者联合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直径乳腺癌的准确率。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2例乳腺癌患者经CT诊断102例,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总诊断准确率为83.61%;经CDFI诊断100例,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总诊断准确率为81.97%,略低于CT检查,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CDFI检查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总诊断准确率为92.62%,分别高于单一CT检查、CDFI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35、6.245,P=0.030、0.012)。(表1)
表1 CT、CDFI以及二者联合诊断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准确率[ n(%)]
CT检查诊断肿瘤直径<1.0 cm、1.0~2.0 cm、>2.0 cm乳腺癌的准确率与CDFI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CDFI检查诊断肿瘤直径1.0~2.0 cm、>2.0 cm乳腺癌的准确率分别高于单一CT和CDFI检查,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肿瘤直径<1.0 cm患者,CT联合CDFI诊断准确率高于单一CT、CDFI检查(χ2=7.477、6.171,P=0.006、0.013)。(表2)
表2 CT、CDFI以及二者联合诊断不同肿瘤直径乳腺癌的准确率[ n(%)]
CT检查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36%、71.43%,与CDFI检查的74.58%、66.6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CDFI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93.22%)、特异度(87.30%)分别高于单一CT、CDFI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灵敏度:χ2=3.886、7.591,P=0.049、0.006;特异度 :χ2=4.846、7.570,P=0.028、0.006)。(表3)
表3 CT、CDFI以及二者联合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结果的对照
左乳腺乳头状癌患者CT平扫图像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图1),CT增强扫描图像可见分叶改变,大小约30 mm×25 mm,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2)。超声图像显示左侧乳腺3点钟方向距乳头10 mm、距皮3 mm处可见一囊实性结节,边界尚可,形态欠规则(图3),CDFI图像显示内实性部分可见少量点、条状血流信号,呈动脉样频谱(图4)。
图1 左乳腺乳头状癌CT平扫图像
图2 左乳腺乳头状癌CT增强扫描图像
图3 左乳腺乳头状癌超声图像
图4 左乳腺乳头状癌CDFI图像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是因为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作用下发生了基因突变,致使细胞增生失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发生了改变,呈现无序、无限制的恶性增生。以更年期和绝经期前后女性多见。但近年来发现乳腺癌发病已开始出现低龄倾向[7]。相关研究报道显示,沿海城市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已经居女性全部恶性肿瘤第一位[8]。因此,如何快速、准确诊断乳腺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CT和CDFI是目前临床上诊断乳腺癌使用较多的影像学方法。但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CT和CDFI各存在优劣势[9]。CT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①检查时间快、操作简便,且对乳腺癌的临床检出率较高;②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患者整体乳腺的情况,漏诊率较低;③可有效显示退化的腺体组织,不会受患者体型和年龄的影响;④CT增强扫描时肿瘤组织有明显强化特点,可清晰显示致密型乳腺癌肿、腋窝淋巴结肿大及周围组织受侵情况[10-11]。CT的主要缺点在于对直径较小病灶的检出不佳,且不适用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而且存在碘试剂过敏可能。CDFI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①CDFI可适用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②可清晰显示致密型乳腺内肿块形态、位置和周边组织侵犯情况;③可显示肿瘤内部血流情况,经济实惠、操作简便且安全,属于无创检查,该优势是CT检查无法比拟的[12-13]。但CDFI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小病灶、微小病灶及脂肪丰富的乳腺病灶,图像显示往往不佳,易出现漏诊和误诊情况。故对于CT、CDFI,在诊断乳腺癌中均存在一定的优缺点,但二者又具有一定的互补性[14]。本研究就CDFI结合CT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较为多见的一种[15]。本研究122例乳腺癌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占72.13%。首先,本研究对比了CT、CDFI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显示,CT联合CDFI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分别高于单一CT与CDFI检查(P<0.05),表明二者联合检查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弥补了单一检查的不足。另外,本研究还分析了CT联合CDFI诊断不同肿瘤直径、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的价值。结果发现,与单一检查相比,CT联合CDFI诊断不同肿瘤直径的准确率更高,尤其是诊断直径<1.0 cm的微小病灶;且二者联合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优于单一CT与CDFI检查(P<0.05)。提示对于不同直径病灶,尤其是直径不超过1.0 cm的小病灶,二者联合诊断准确率更高,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亦更高,可作为早期筛查乳腺癌的手段。此外,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研究时间较短,因此尚未对乳腺癌影像学征象与其病理特征相关性进行分析,需后续加大样本量和延长研究时间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CT和CDFI检查均可有效诊断乳腺癌,但相对于单一CT或CDFI检查,二者联合可有效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