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
“高考成绩优异,能考上一所名校,整个家庭都会欢呼雀跃,学生也真正地实现了知识改变命运。社会普遍学历的提升,大学生的饱和,使得名校的学生优势更大。在名校的光环下,作为顶尖大学的大学生将来能更好地就业。”“985”“211”以及“双一流”,这些头衔是实力最好的证明,家长和学生对这样的高校也更加认可。
时隔5年,第二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终于公布,本轮共有山西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以及湘潭大学7所大学成功晋级,将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扩容”至147所大学。
相比上一轮,最新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而是统称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对于这一变化,官方解释——“双一流”重点在“建设”,学科为基础,不是人为划定身份、层次,派发“帽子”,更不是在中国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新增的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简介 ●
有志者,事竟成——
山西大学
这7所新增的“双一流”高校中,山西大學拥有哲学和物理学两个建设学科,展现了学校坚持走以学科为王的特色发展之路。其中,哲学学科是山西省最早的人文社科类一级学科博士点;物理学学科凝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堃墀牵头的一大批高水平学术人才,拥有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教学和科研平台。
·历史建设·
山西大学是中国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部省合建大学。
山西大学前身为创建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其悠远的文脉可以上溯至明清时期的晋阳书院、三立书院和令德堂书院。2014年,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山西大学,学校的学科结构进一步完善。2016年,学校成为国家中西部“一省一校”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山西省出台意见支持山西大学深入实施“1331工程”,对标“双一流”实现率先发展。
早期的山西大学堂中西合璧、文理并重,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近年来,山西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一所文理工并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发展成果·
山西大学设有本科专业87个,涵盖文、史、哲、理、工、经、管、法、教、艺等10大学科门类。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23个,省级一流专业19个。物理学专业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学校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3个,入选首批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ASC世界大学生超算竞赛等比赛中屡创佳绩,获得国家级奖项近130项。另外,学校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赛事中先后获得金银铜牌十余枚。
学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分别是科学技术哲学、光学;拥有18个省重点学科,分别是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西大学在科研平台的建设上取得不断突破。
2020年,山西大学同时拿下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斩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1项,又在2021年成功获批教育部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在上一个“双一流”建设周期内,山西大学承担多项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综合实力极强。
·砥砺前行·
从入选“Z14”,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到入选“拔尖计划2.0”,再到此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山西大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从一众地方高校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
默默蓄力,砥砺前行,山西大学终于重振百年前的辉煌,在120岁生日到来之际,再一次焕发青春。山西大学几代人初心如磐,步履铿锵,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从地方大学到高等教育“国家队”的历史性跨越。
最年轻的“双一流”大学 ——
上海科技大学
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上海共有15所学校入选,除了首轮入选的14所,上海科技大学首次“金榜题名”,入选学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
上海是我国的一线城市,经济发达,名校云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随便哪一所大学,都是大家的理想院校。然而,在上海的众多知名高校中,还“隐藏”着这样一所不为人所熟知的高校,它的建校时间不长,报考人数却很多;它的校园面积不算大,名师却很多;它的知名度不算太高,录取分数却很高。它就是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创建于2013年,到目前为止还不足10年,但它的录取分数线却高居上海市高校的前五名。据不完全统计,上海高校本地分数线前五强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科技大学。
我们来看看上海科技大学为什么那么厉害。
说到中科院,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这是我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和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科院曾经直属的唯一院校,而上海科技大学,则是中科院直属的第二所高等院校。
2013年,为国家转型发展提供科技解决方案、发挥思想库作用,建设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上海政府与中科院共同创建了上海科技大学。既然是小规模、高水平,那招生人数自然不会多。根据上海科技大学官网统计,学校每年面向全国招收的本科生只有430名,从2014年开始招生到现在,只有2884名本科毕业生,可谓小而精。
上海科技大学也确实践行了高水平、国际化的办学理念。2018年至今,学校共有4届1114名本科生毕业并获得上海科技大学学士学位。截至2021年9月,已毕业的本科生中,约34%的毕业生到国(境)外攻读研究生学位,其中进入全球TOP10高校深造的占比20%,进入全球TOP20高校深造的占比34%,进入全球TOP100高校深造的占比83%;约44%的毕业生到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约20%的毕业生到微软、特斯拉、通用电气、诺华、和辉光电、上证信息、上海银行、汉高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就业。
另外,2020年学校研究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Nature、Science上发表了23篇重大科研成果,其中16篇以上海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单位。学校全力推进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参与中科院牵头的国家级科研项目,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全面科研合作。2017年10月,超强激光光源联合实验室实现10拍瓦(1拍瓦=1000万亿瓦)激光脉冲输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1年6月,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暨活细胞成像等线站装置研制成功并取得首批实验数据,当年12月,生物成像实验站、表面化学实验站和超导转变边X射线探测器完成工艺测试,性能指标全面达标,标志着我国在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光束线站研制和使用方面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学校积极推动科教与产业的融合,与多家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取得一系列进展。
上海科技大学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充满挑战、潜力巨大、前途无量。
“双一流”最低调的“黑马”——
广州医科大学
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广州有7所高校上榜,分别为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其中,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首次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同时也标志着广州市属高校首次上榜。
·学科发展·
以呼吸病学学科“高峰”带动形成广医学科“高原”,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领衔,是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广东省高等教育“沖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首批“冲一流”学科。
临床医学学科团队近六年来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其中,呼吸病学是国内领先的龙头学科,连续12年排名全国第一。呼吸病学集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等于一体。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广州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被评为B-,进入全国前40%,基础医学、药学、护理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均上榜,获得C-及以上等级。可见,广州医科大学的医学实力是非常不错的。另外,学校的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免疫学等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实力突出·
在2022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广州医科大学排名第144名;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广州医科大学排名第114名。综合来看,广州医科大学的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名前150强,位居大多数本科院校前列。
在2022年校友会华南地区大学排名中,广州医科大学排名第13名,排名仅次于海南大学、广西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高于广州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多数高校。在2022年校友会广东省内大学排名中,广州医科大学排名第11名,排名仅次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10所高校。
2017—2021年,广州医科大学承担了市(厅)级以上各类纵向科研课题2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5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在世界知名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1项科技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科技成果入选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半个多世纪的薪火相传,学校逐渐形成了“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广医人精神,确立了“德术兼修、医文相融、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科研医疗等方面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互动,并在抗击“非典”、亚运医疗服务、埃博拉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公共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科技三大奖“大满贯”——
华南农业大学
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华南农业大学的作物学科入选。
·百年名校·
作为一所以农立校的综合性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9年成立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及附设农业讲习所。1952年,中山大学农学院、岭南大学农学院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的一部分合并组建成华南农学院,1984年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至今已有113年的历史。
今天,华南农业大学俨然已是一所历史悠久、功成名就的百年名校。
·“一门三院士”·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学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我国“稻作科学之父”、华南农学院首任院长丁颖,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率先开始了水稻育种与光温生态研究,在我国稻作史上第一个利用野生稻杂交培育出水稻新品种,奠定了作物学科发展的基础。百余年来,学科先后培养了包括丁颖、卢永根、黄耀祥、林鸿宣、刘耀光5名院士在内的一万多名农业专门人才,涌现出丁颖、卢永根、刘耀光“一门三院士”,以“丁颖精神”“卢永根先进事迹”为核心的学科文化一脉相承。
“十三五”以来,作物学科在团队、平台、项目、成果等方面齐头并进,为生物育种、现代种业发展与粮食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撑。作为作物学科重要支撑的植物学与动物学进入ESI全球排名1‰,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级重点人才10人、省级重点人才12人;建有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教育部农科教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
学科带头人刘耀光院士团隊在杂交稻育性控制的分子机制等研究领域优势明显,相关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团队创建出的高效的植物多基因叠加系统和多基因编辑体系,被全球上千个实验室使用。同时,作物学科在水稻分子设计与籼粳杂交稻育种、航天育种、南方大豆品种选育、新型四倍体水稻创制等方面特色明显,近年来在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search等刊物上发表一批高水平论文,并培育作物新品种56个,在华南地区被大面积推广。
·国家三大奖全覆盖·
作为国家科技三大奖“大满贯”的硬实力高校,在错失首批“双一流”建设名额之后,华南农业大学不抛弃、不放弃,终于凭借硬实力跻身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
2018—2020年,华南农业大学接连斩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项,成为实现国家三大奖全覆盖的高校。一鸣惊人的华南农业大学,开始了它的爆发。
在实现国家三大奖全覆盖后,华南农业大学再接再厉,又捧回3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跃成为2017年来全国获国家奖最多的非“双一流”高校,位居农业类院校第2位、全国高校第22位(并列)。
行业领域内,华南农业大学同样如鱼得水。2017年至今,它一共斩获7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17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主持的项目共计9项。
如果要在数千所中国高校中选出近年来进步最快的一批,毫无疑问,华南农业大学会是其中的一所。
深圳本土第一所“双一流”——
南方科技大学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微言教育发布了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三部门联合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南方科技大学首次入围“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入围的学科是数学。
作为这个榜单当中比较年轻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估计很多人对南方科技大学都不太熟悉,甚至有很多网友以为这是一所民办大学。但熟悉南方科技大学的人都知道,这所大学可不是普通的大学,它的实力甚至比一些老牌的“985”高校还要厉害。
我们来看看南方科技大学的历史和成就。
·建校只有11年·
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比全国大多数地区的都领先一步,但也更早地遇到了发展中的新问题。再单靠引入外来人才,已不能满足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而要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先机,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学这一创新“源头活水”必不可少。
“低起点创办的高校在未来转型升级时,会面临诸多历史包袱。更重要的是,深圳高等教育发展需求已在全国超前一步地转为质量为先。我们不但要当好打鸣者,更要率先用行动顺应中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深圳市有关负责人强调,虽然当时一步到位地创办高水平本科高校看似不可能,但深圳努力用足用好国家的改革红利,想方设法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怎样建这所高校呢?深圳市决定一步到位,举全市之力创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虽然深圳寸土寸金,但市里从300多平方公里的原关内宝贵土地资源中,拿出近2平方公里建设南方科技大学。市领导及市政府各直属部门都成了南方科技大学筹备办的“义务队员”。深圳市政府系统几乎所有的部门都按职责分工,承担了南方科技大学筹办的具体工作。
2010年12月20日,教育部正式下文,同意筹建南方科技大学,俗称“批筹”,“身份证号”是14325。900多个日日夜夜的筹建工作,终于换来“出生证”。
“南方科技大学是一个城市的梦想,每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艰辛。”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郭雨蓉说,从筹建伊始,南科大人就都体现出一种顽强的使命感。
迄今,南方科技大学建校已有11年。
·以教改成名·
★“书院制”和“双导师制”
社会给予了南方科技大学极大的关注。当中科院院士唐叔贤给南方科技大学教改班上第一堂课时,他没想到国际著名期刊《科学》杂志的记者居然坐在了下面,后来还登出了一篇长篇通讯。2010年底,“南方科大”入选当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另外,南方科技大学提出的“先行先试,自主招生,自授学位,自颁文凭”突破式理念,也使得南方科技大学当年成为全国舆论关注的焦点。
“誉满天下,谤亦随之。”与此同时,关于南方科技大学改革的“易碎性”讨论不断,关于“南科一梦”的争议不辍。风暴眼中,南方科技大学专心治学育人,努力用成就来释疑止争。
南方科技大学在全校学生中实行“书院制”和“双导师制”,即学生进校后可以自由选择书院,四年中将有生活和学术两位导师全程“陪伴”。从校长、院士到普通教师,都必须担任导师,教授给本科生授课率为100%。
★“631”模式
南方科技大学既然是试验田,那选种子便至关重要。南方科技大学11年,“每一颗种子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这种“精挑细选”是指从2012年的186名学生,到如今的约7500名在校生,每一名学生都是通过自主招生招进来的。
2012年4月,南方科技大学提出了“631”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即高考成绩占60%,南方科技大学机考和面试占30%,高中学考等占10%。讨论期间,有人提出高考占比是不是应该降低一些,但广东省教育厅时任厅长罗伟其坚持说,“6”代表国家高考占主体,这是原则。最后该方案报送教育部,很快获批。
高考关乎社会公义,每一次微调都考验勇气和智慧。“631”中的“6”是对高考制度作为主导的遵从,这是原则;“3”是学校获得的招生自主权;“1”是对“一考定终身”的回应。
南方科技大学“631”模式推出后,被国内多所高校“复制”。2019年,广东已有11所高校试点“631”招生模式。
作为党的十八大以后快速成長起来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建校11年来以“敢闯敢试”之姿、“改革创新”之态,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率先探索。
·十年磨一剑·
2018年5月,南方科技大学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快速完成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成为内地新办高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时间最短的学校。2019年6月,南方科技大学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联合建设医学院,进一步探索建设“新医科”体系。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南方科技大学的科研成果都被评为“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21年,南方科技大学科研成果产出创历年新高,学校教师共发表论文4809篇,其中SCI论文3483篇,教师在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5篇。
此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的南方科技大学数学学科,正是南方科技大学培育的优势学科之一。南方科技大学数学系成立于2015年6月,拥有一支国际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3位院士、17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目前有基础数学、计算与应用数学、概率论与金融数学3个学科方向及12 个主要研究领域。此前,数学学科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获批教育部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数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以创知推动创新,正在国内外的学术领域发挥越来越突出的影响力,以一流学术成果推动一流大学建设。2021年9月,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网发布了最新的“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南方科技大学首次进入世界排名200强,位列第162位,在中国内地高校排名第9位。这是南方科技大学自2018年以来第四次进入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榜单,并连续四年位列中国内地高校前十名。
建校11年,取得世界知名榜单中国内地高校前十名的成绩,也可告慰深圳当年的“教改”先行者了。
学科实力,首屈一指 ——
南京医科大学
“双一流”建设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首轮于2016年启动。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南京大学有16个学科入选,增加了理论经济学;东南大学增加了机械工程,共有12个学科入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增加了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2个学科;南京医科大学的建设学科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历史建设·
南京医科大学是首批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医学院校,为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抗战时期更名为国立江苏医学院。1957年,学校由镇江迁至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196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
·学科实力·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学位授权点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文学7个学科门类。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9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三期)6个。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南京医科大学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获评A+等级,全国只有两所大学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获得A+,另一所大学为华中科技大学。另外,南京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获评B+等级,药学获评B等级。9个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
·人才与发展·
南京医科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离不开强大的人才支持。在新增院士中,南京医科大学就有2名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含双聘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78人次。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其中,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拥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个。
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部级重点实验室、2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项目承接能力不断增强,项目数连续6年位居独立设置医科大学第1位。
2021年,学校获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和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项,其中重点、重大项目10项;获批“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7项;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
顶尖的学科实力,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今天的南京医科大学,站在全新的发展平台上,发展目标愈发清晰,道路愈发坚定,定可成长为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一流的医科大学。
“计算湘军”,重回“国家队” ——
湘潭大学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湘潭大学的数学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
湘潭大学的创办,源于一位伟人,始于一纸校名,兴于一句嘱托。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笔写下“湘潭大学”四个遒劲大字,并亲切嘱托“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开启了学校办学的光辉历程。1974年,在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学校复校重建,并确立为文理工综合性大学;1978年,学校成为16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之一;2005年,学校成为湖南省唯一与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2013年,学校成为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2022年,学校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计算湘军”·
湘潭大学的数学学科创建于1974年。几十年来,几代数学人扎根伟人故里,薪火相传,开拓创新,闯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科建设之路。
学科建有全国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还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拥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等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奖励,培养了以袁亚湘院士、周向宇院士以及10余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为代表的一大批数学领域杰出人才。
据相关统计资料,自恢复高考以来的湘潭大学毕业生中,已走出5位院士或会士、20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位大学正校长。在众多杰出校友中,有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主席袁亚湘,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向宇,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终身教授、计算数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许进超,世界“SLS(选择性激光烧结)之父”许小曙,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黄云清,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所所长曹道民,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所长周爱辉……威名赫赫的“计算湘军”让湘潭大学四个字在中国、在全世界得以传扬。
湘潭大学的建设发展,沐浴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得到了教育部、湖南省委省政府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的关心关注。湘潭大学负责人表示,学校将牢记伟人嘱托,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扎根伟人故里,弘扬优良传统,坚持立德树人,勇于改革创新,努力把学校办得更好更有特色。
学校录取分数
从原本的普通高校,摇身一变有了“双一流”的加持,学生最关注的录取分数也可能会水涨船高,学生应做好关于这方面的工作准备。现提供这7所高校往年的分数供大家参考,正式填报时请与学校官网数据进行核对,以确保准确无误。
山西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
注:综合分相同的考生根据学校“2021年招生章程”的“录取规则”中的规定进行录取。福建省根据首选物理、次选不限的选考科目组公布录取最低分。
从上海科技大学2021年的高考数据来看,最高分可以碰到“华东五校”的投档线,最低分也很高,大概是中等偏上的“985”高校的最低投档线。
广州医科大学2021年在广西的理科录取最低分为611分,超省控线124分。广州医科大学2021年在湖北的物理类录取最低分为609分,超省控线212分;历史类录取最低分为585分,超省控线122分。(其余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可上院校官网查询)
·非农科类·
物理类:非农科类物理大组214最低投档分571分,最低排位47064,同比2020年进步15395位;历史类:非农科类专业组最低投档分560分,最低排位14254,同比2020年进步359位。
·农科类·
物理类:农科类专业组最低投档分563分,最低排位55863,同比2020年进步8689位;历史类:农科类专业组最低投档分562分,最低排位13257。
2021年,南方科技大学面向23个省份招收本科生1160人,较2020年增加63人,增幅5.7%。所录新生高考成绩大幅度跃升,高考平均分整体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投档线中排第16名,能力测试表现优秀,创新潜质突出,平时成绩优异,综合素质全面,生源质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南方科技大学连续第十年采用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开展本科招生,即按高考成绩占60%,学校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机试占25%、面试占5%;上海的面试成绩占30%;浙江的面试成绩占27%,综合素质评价占3%),高中学业成绩占10%(3%为综合素质评价、7%由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折算;浙江的高中学业成绩均由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折算),形成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高考成绩方面,综合评价录取新生的高考成绩大幅度跃进,除了海南省首年招生,22个省份录取新生的高考最低分省排名位次全部取得提升,14個省份较2020年提升500名以上;21个省份高考平均分省排名位次取得提升(2个省份基本持平),11个省份较2020年提升500名以上。
海南首届招生录取10位新生,有9人高考成绩达到全省前1000名以内。
广东综合评价录取205人,新生最低高考成绩633分,省排位比2020年提升1191名,全部新生最低高考成绩连续三年居广东省内高校第一;同时,高考成绩高于录取最低分,但因能力测试成绩欠佳而落选的考生99人,占招生计划的48%,在浙江、山东、辽宁、四川、江苏等省份均有类似情况。
能力测试机试方面,20个省份进行了统一机试,机试侧重考查学生的数理基础,命题难度较大,所录新生平均成绩为71.1分。能力测试面试方面,除了广东、湖北、北京因疫情未举行面试,其余20个省份全部举行了线下面试,大部分新生得分集中在85-95分(百分制)。上海、浙江举行综合面试,录取新生平均分都在90分以上(百分制)。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方面,新生平均得分率约为98.7%。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新生平均得分达到2.46分(满分为3分)。
体育科目测试方面,约8900名考生参加线下体育测试。
南京医科大学2021年在广西的理科录取最低分为501分,超省控线14分。南京医科大学2021年在江苏的物理类录取最低分为537分,超省控线120分;历史类录取最低分为545分,超省控线69分。南京医科大学2021年在北京的录取最低分为505分,超省控线105分。(其余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可上院校官网查询)
放眼世界,我国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仍需要大量的艰苦工作才能弥补差距。人才是国家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根本,成果及其转化是知识外化的社会体现,其基础逻辑是知识生产。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为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和产出一流的研究成果,着眼于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的“双一流”建设,意味着我们要将知识生产及其转化作为追求目标。
“国家的竞争力不是始于工厂或工程实验室,而是始于教室。”这句话之所以被广泛传播,源于它道出了触及本质的内容。在当下的国际竞争环境中,我国“双一流”建设承担着更多、更大的责任,也值得寄予更多、更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