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功能科普手册

2022-04-26 15:44
关键词:通信卫星北斗基站

据报道,2021年我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达55次,再创新高并稳居世界第一。这一年,天和核心舱一飞冲天,中国正式迈入空间站时代,“羲和号”实现中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总数超过400次……中国航天完成多项壮举。

2022年,中国航天依然“繁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表示,2022年计划安排40余次发射任务。放眼全球,拥有这种发射能力的国家屈指可数。那么,发射如此多的卫星有什么作用呢?本期,小编姐姐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沟通万物 永不失联

在我国约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分布着将近650万个地面通信基站,覆盖超过我国50%的国土面积,它们支持着人们日常的通信往来。若地面通信基站失灵或被毁,对应的地面区域瞬间会成为信息孤岛。此时,不受地面状况限制的通信卫星作用非凡。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通信中断,几经周折,救援队才在震后31小时通过国外海事卫星接通了灾区第一个电话。此后,我国意识到卫星通信系统的薄弱,快速开展了中国移动通信卫星项目,并于2016年8月6日,发射了我国首颗移动通信卫星——天通一号。

2019年入汛期,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严重的洪涝灾害,广西多地通信电力中断,卫星电话作为唯一对外联络的工具,在抗洪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卫星通信网络只是初具雏形,应用范围和场景较为有限。不过,“虹云工程”“鸿雁星座”两大移动通信卫星系统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渐成形,届时,我们不仅可以在飞机、高铁、邮轮上使用卫星WIFI,还可以在户外随时进行地面基站网络与卫星网络之间的切换。从此以后,“信号不好”“您拨打的用户不在服务区”都将成为历史。

精准定位 时刻导航

导航不止GPS,北斗已经来到大家的身边。北斗芯片被植入到手机、手环、学生卡、老人卡等终端设备中,让每个人都可以时刻知晓自己的位置。从2000年第一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始,相关应用便不断开发。

617万辆道路运营车辆,3.56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中心城市,8万辆公交车都安装了北斗的终端系统,未来,这些数字仍会不断增加,交通运输信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电力、燃气等行业也利用北斗的定位功能,开发出了适合各自的监测系统。例如,北京超过2万公里的燃气管线,数万个调压站、闸井都在北斗的定位监测之下,后台能精确查出问题管线、阀门,并随时监测燃气是否能安全平稳地到达每一户家庭。

北斗在农业领域也有所建树。根据精确导航定位功能,农业部门开发出了自动化精细耕作系统,能够加快耕种效率,减少土地浪费,更能增加产量。

在渔业领域,我国现有4万余艘渔船装有北斗接收机,渔民不仅可以通过卫星知晓位置方向,还可以使用北斗的短报文通信功能(用卫星发短信)向家人报平安。

预报预警 便民利民

人类研制卫星的初衷有相当大的原因是国防安全,通过数十年来的积累,我国在航天领域已拥有丰富的经验。除传统的国防需求,民生也是卫星系统关注的重点领域,“风云”“高分”“资源”“环境”“海洋”等众多系列卫星的升空印证了这一点。例如,结合“风云”卫星探测器与云图,我国实现了天气预报10分钟内更新一次。

出行安全预报、灾害监测与评估、环境安全、污染发现与应对,根据日趋准确的预报和预警,民众的生產、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点燃了国人探索太空的热情。几十年来,航天人在发展航天事业中孜孜以求,为的就是咱们人民的幸福生活。关于卫星,同学们还有哪些了解呢?快快来稿分享一下吧。

(图文来自:共青团中央、地图会说话)

猜你喜欢
通信卫星北斗基站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基于NETMAX的基站网络优化
北斗导航卫星助我去旅行
广东宣布2020年将新建4.8万个5G基站
一步之遥
5G基站辐射对人体有害?
5G辐射比4G小
“北斗港”再发两星
JCSAT 14等两项通信卫星合同签订
俄成功发射一通信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