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霞,崔博宇
(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指出了当前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依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党中央工作的重点。虽然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但其发展速度仍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城乡之间的发展差异不仅限制着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也影响着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是解决我国城乡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如何协调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是我国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梳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定量分析,根据测量结果提出了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
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张春玲等(2019)提出数字经济既是经济迅速发展的动力,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注入了新能量。刘遵峰和张春玲(2020)指出了坚持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两手抓,从产业、机制、治理三个着力点入手,做好了两者有效衔接。周敏等(2020)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提出了五个战略转向和六个实施路径。张蔚文等(2021)认为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两次现代化转型叠加期间,下个阶段的任务是把握好工作部署,处理好行动鸿沟。吕平和余思琪(2021)构建了四维协调发展系统,运用熵值法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进行研究,对我国双系统的发展现状有了更深的了解。刘双双和段进军(2021)明确了关于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机理,建立了有效的驱动机制,探索了相关实践路径,很好地促进了两者融合发展。
孙娜和司秋利(2015)从经济、环境、社会、人口、城乡五个方面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李燕娜(2020)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进行评价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各市区均衡发展,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李民梁和李祥(2021)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误差修正模型等分析方法,量化了广西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动态发展关系、耦合协调关系以及均衡变动关系,结果表明乡村振兴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果不太显著,需要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发展机制。贺杰(2021)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Tobit模型与耦合协调度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城乡协调发展、资源合理配置等建议。
综上所述,现有学者的文献主要聚焦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的理论研究以及对部分省市的两者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鲜少有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关系的实证研究。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将河北省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关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两个系统和综合水平进行量化,并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推动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进程。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图1)。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联动,且具有一定的耦合性。通过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系统的深入剖析,更好地了解二者的关系,明确其内在机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图1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
从人口要素上看,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发展,入城的农村人员学到了更多先进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更好地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下乡的技术人才也带动了乡村的发展,贯彻了“带进来、走出去”的新理念;从资本要素上看,新型城镇化带动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应加大支持力度,建立有效的融资机制,引导资本合理配置;从土地要素上看,新型城镇化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遵循高效原则,合理划定和管控开发边界,防止对耕地的破坏,从而有效保障农业、生态、城镇等多重功能。但当建设过程中涉及对农村土地的必要占用时,应以保障农民的利益为主。
从人口要素上看,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逐年增加,剩余的乡村廉价劳动力开始转向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工作,有效推动了现代化进程;从资本要素上看,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了大量资本,农民生活有了基础保障,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多元融资机构,适度增加银行贷款,切实满足农村的需要;从土地要素上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开了农村大门,使得现代生产技术与设备在农村大范围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多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开发,优化了乡村空间布局,为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提供了土地资源。
通过分析农村人口、资本力量、土地资源等要素的双向流动,进一步厘清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最后形成了城镇推动乡村发展。乡村促进城镇发展的新局面,缩小了城乡差距。
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要满足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不能遗漏重要指标,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入手,全面地反映评价对象特征。
2.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应能准确反映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的要求,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差距。
3.可操作性原则。选择评价指标要从实际出发,所选择的数据要易于收集处理和量化计算。
4.前瞻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能反映当前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现状,而且要客观反映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
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实状况,并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前瞻性等原则,构建了一个较全面反映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指标体系(表1)。该体系主要有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设施城镇化、环境城镇化5 个一级指标以及城镇化率、人口密度、自然增长率、人均GDP 等15 个二级指标。
表1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国家关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包含的内容及河北省乡村振兴发展的现状,构建了一个较全面反映河北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表2)。该体系主要有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一级指标,以及农业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总产值等15个二级指标。
表2 河北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1.数据标准化。考虑到各评价指标的计量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进行运算,因此运用极差法对基础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分别采用非负化统一处理:
2.熵值法确定权重。
第一,计算第j 个指标下第i 年占该指标的比重,公式如下:
第二,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值,公式如下:
第三,计算信息熵冗余度,公式如下:
第四,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公式如下:
3.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公式如下:
在计算公式中,Ui(i=1,2)是各个系统的综合指数,取值位于[0,1]之间,值越大,表明系统发展水平越高;Wij是指第i 个系统下第j 项指标的权重,由熵值法获得;xi为各个指标的标准值,通过极差标准化的方法获得。
4.耦合协调度模型。耦合度指的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系统互相促进的程度,而耦合协调度指的是双系统协调发展的程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度模型来计算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系统间的耦合度,公式如下:
其中,C 为双系统的耦合度,且C 处于[0,1]之间,U1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U2为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数。
为了更好地反映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水平,只构建双系统的耦合度模型还是不够,还需要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指数模型,更好地比较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协调水平,公式如下:
D为双系统的协调耦合协调度,取值在[0,1]之间;T 为双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a 和b 则为待定系数,考虑到双系统在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将系数a和b均赋值为0.5。
为了方便比较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系统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差异,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度和协调度划分为10档(表3)。
表3 耦合协调度等级评判标准
根据前文建立的耦合协调模型,运用2015-2019 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数据(表4和表5),得到了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U1、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数U2(表6和图2)以及双系统的耦合度C、耦合协调度D和综合发展水平T(表7)。
图2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数
表6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数计算结果
1.综合评价指数。总体来看,2015-2019 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综合评价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在新型城镇化方面,2015-2019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一直在快速增长,从0.0646 增加到0.8009,由表4 可以看出这主要是因为河北省转变了城市发展方式,着重提升城市品质,保护城市生活环境,从而使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也得到了保障。在乡村振兴方面,2015-2016年,河北省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数增长较为缓慢,从0.4763 增长到0.5204。2016-2017 年,河北省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数从0.5204 下降到0.3616。2018-2019 年,河北省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数继续从0.4393增长到0.6011。这些年来,河北省全面打造乡村振兴典范,大力推动乡村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效果不是很显著。由表5对乡村振兴指标的选取,可以看到河北省农村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社会保障资金不够,文化教育较为滞后,农村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表4 2015-2019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标源数据
表5 2015-2019年河北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指标源数据
综上所述,2015-2019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增长较快,而河北省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数不太稳定,增长较慢,这与河北省当下城乡发展不均衡的情况相一致。
2.综合发展水平。运用表6 数据,对2015-2019 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具体计算结果如表7所示。
从表7 中的综合发展水平(T)可以看出,2015-2019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综合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从0.2705增加到0.7010。分段来看,2015-2016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有所增强,从0.2705 提高到0.4204,增幅达到55%;2016-2017 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增幅较小,由0.4204 提高到0.4646,增幅达到11%;2017-2019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从0.4646增强到0.7010,增幅达到51%,发展态势良好。综上所述,2015-2019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综合水平发展势头强劲,增幅比较明显。
表7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
3.耦合协调等级。从表7 中的耦合协调度(D)可以看出,2015 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为0.4189,处于濒临失调的阶段;2016-2017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从0.6390增长到0.6731,处于初级协调阶段;2018-2019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从0.7224增长到0.8330,耦合协调等级也从中级协调转变为良好协调的阶段。在这五年时间里,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等级从濒临失调变为良好协调。这充分说明了河北省政府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个战略协调发展的重视,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很好地促进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进一步发展。
2015-2019年,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综合评价指数呈现上升趋势,虽然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态势较快,但河北省乡村振兴发展较为平缓,两个系统具有差异性。近年来,河北省非常重视乡村一体化工作,将其纳进民生工程,把河北省作为示范区创建试点,致力于建设美丽新农村。此外,河北省大力发展农村产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全面发展,稳步提升,紧跟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脚步,从而使双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持续上涨,耦合协调度逐渐增加,从濒临失调发展为良好协调。经过分析河北省双系统三个维度,发现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总体发展较好,但乡村振兴发展落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型城镇化的持续发展。所以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将会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向高耦合协调等级过渡。
基于上述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的探讨和研究,旨在分析河北省在城乡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带动新型城镇发展。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只有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才能持续发展的新阶段,而转变城市经济建设是关键。因此我们要完善地方经济发展政策,加大对资金的引入,以企业带动战略,战略推动经济增长,激发市场活力。提供优质的城市服务,落实人口转移的就业和居住问题,保证进城务工人员的相关利益,提升城镇公共服务的质量。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大力度防治土壤污染、水质污染等。在抓好环境整治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城镇绿化,改善城乡总体面貌,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彰显社会主义生态美、主体美。
2.补齐乡村建设短板,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对于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必须落实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现在农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但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亟待加快补上。乡村振兴的建设是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的需要,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农民消费已经形成了新市场和新产业,要学会引进人才技术和方法,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农民生产质量,同时,要建立乡村社会保障机制,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让技术人才流入农村。同时乡村文化教育也必不可少,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
3.创建战略协调机制,统筹城乡融合规划。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结合能很好地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来看,制度的不均衡是主要问题。为了打破制度壁垒,要构建一套完整的体系,有条理地推进改革。当然,我们也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使资源要素流动起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城镇要保障农村的人才、市场、资金的需求,增加对农村的投资,提升农民的幸福感。而农村为城镇提供劳动力、土地等资源,要科学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