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锁芬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壶是中国紫砂制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中国传统陶制茗器中最为珍贵的一种,在茶道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凝聚着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与文化之精髓,呈现出浓厚的中国古典气质,故而能在百年历史中得以传承发展。紫砂壶自明朝诞生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无论是造型装饰还是工艺技术等皆得到了极大地扩充,从而使各种各样的紫砂壶汇聚为紫砂艺术与文化中源源不竭的生命力。
本文所选择的这件紫砂作品《三足狮球壶》是在经典壶型“狮球”的基础上改良设计而来的,虽然外表看似简单,但是制作工艺难度极高,其造型结构有着紫砂圆器独有的器型美,其工艺更是集合了紫砂工艺之特征,细腻而温润。
“狮球”是中国传统紫砂壶中重要的经典器型之一,其最早见于清末民初,多做葵瓣式,以壶钮为狮子戏球而得此名,其造型兼具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时代美感,成型难度极高,有虚实有度的风范。随后的几百年时间中,众多紫砂艺人都围绕“狮球”这一造型进行模仿与二次设计,于是,这一传统造型的生命力在一次又一次的模仿中得到延续,其造型意义自然不言而喻。本文聚焦于艺人创作的《三足狮球壶》上,在赏析其造型结构美感与工艺特征的同时,揭示其个性之所在与“狮球”这一壶型在当代的文化寓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狮子象征了吉祥如意、权利和勇敢、事事如意的多重意义,人们将狮子用于多种器物中,以物寄情,比如玉石、铜器、翡翠和石头,无非是对美好生活给予最美好的祝福。狮子其实并不是中国本土的动物,而是东汉时期西域番邦小国向当朝皇室献贡的奇珍异兽之一。因为来自朝贡,这种动物当时只有皇室才得见,普通百姓基本只能闻狮子之威名,而不能见到活的真物,狮子自然在百姓心中就有了一定的神秘地位。因为宫中的狮子多数都会狮子舞,在表演时还会被打扮一番,所以民间的狮子形象也多饰有绣球 、铃铛等。于是民间很多艺术创作中都能窥见“狮子戏球”的身影,虽然狮子多以方口阔鼻的夸张形象出现,但这种形象反而让老百姓感到亲切,因为其包含了中国人千百年来对于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作品《三足狮球壶》充满想象,三足鼎立,将平整的壶身牢牢托起,平和的壶身上以砂泥显示出壶的整体韵味,狮子戏球于壶钮之上,将满眼春色一览无遗。《三足狮球》壶身呈扁圆状,周正而敦实,与古代石柱的形状相似。周身曲面光滑流畅,肩颈宽阔有力,壶底三足稳重挺拔,线条流畅,富有韵味。壶嘴造型颇具特色,有如飞天的神鸟凤凰,形态优美,线条一波三折,风格显著,出水一泻千里,断水更是利落。壶把处的造型犹如浪花,勾勒出的线条颇具动感,端握舒适,符合人体工学特点。平滑的壶盖处与壶肩制作严丝合缝,壶钮为狮球状,形式优美。此壶最值得夸赞的一属造型,二属工艺。造型的秀美的是有目共睹的,作品形制简单,极为质朴,壶身表面无任何装饰,算的上是一件光器作品。光器也是紫砂壶中最精致的一种,以造型与泥料来彰显艺术气质,对于表面质感要求极高,不能有一点瑕疵。此壶表面呈红褐色,低调温和,然而光泽度却比以往紫砂壶更加亮丽饱满。壶表面呈现出偏光质感,如同覆盖一层水膜,柔和而清晰。再说工艺,紫砂的制作工艺一直是以纯手工为主,这也是紫砂能传承千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壶的壶身两端对称镶嵌有三弯嘴与耳状环形飞把,二者与壶身镶嵌部分极为自然,丝毫看不出连接痕迹,由此可见手工艺人制壶技艺的高超与对泥料特性的充分掌握。壶底部清晰可见三角形壶脚,使较为宽厚的壶身增添一些灵巧,从而更符合紫砂壶所具有的实用特征。
宜兴紫砂名扬天下,其特有制壶工艺与中国茶文化相结合更具有强大生命力,同时在发展制作过程中与传统文化的接轨,使得紫砂的文化内涵更加丰盈。紫砂器的发展,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从时代背景中,它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气息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茶具给人的关注点,不仅仅是用具本身的性格特点,还在于其蕴藏文化上的一种沉淀。狮子文化,虽然在中国并没有龙凤之类的神兽那样久远,但是从东汉在现在,几千年的文化沉淀足够它成为民间祥瑞文化中的一部分而受到百姓的喜爱。艺人将茶壶与狮子形态结合在一起,也就是将紫砂文化与传统祥瑞文化进行结合,从而焕发出紫砂艺术的第二次生命,提供以茶具实用性之外的精神价值。这种精神价值在当今社会难能可贵,作品也因此更显生命厚度。
对于紫砂艺人来说,想要制作一把紫砂壶其实很简单,但要制作一把有型有神有韵的茶壶却绝非易事。紫砂的本质特征是紫砂原料的纯正性与紫砂成型的艺术性。徒手捏一把紫砂壶并不困难,但想要紫砂壶成为艺术品,需要制作者有强大的艺术修养,深厚的文化功底,特别是文学底蕴,造型设计能力要强,还得要有静得下心来的创作状态。在此基础上无数佳作诞生,《三足狮球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设计独特出众、奇趣无穷。可以说,《三足狮球壶》的成功绝非偶然的,这是紫砂泥料的优秀和紫砂艺人的努力共同作用下的必然性。在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这样优秀的作品出现,他们将标志着紫砂艺术的崛起与成熟,成为“东方美”中最朴实最有韵味的一串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