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仿华/编
中西方文化传承不同,思想性格不同,必然导致文化的差异性。这种差异表现在文学作品上,就有了表达方式上的含蓄与奔放、多角度与单一化之差,以及表达思想上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对待生命的态度之别。本期的《典藏小书坊》,就让我们从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这个角度出发,体会一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片段呈现
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断!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
——曹雪芹《红楼梦》
约翰·克利斯朵夫屏着气,想笑,想哭。他的心飘飘然了。他不知自己在哪儿,只觉得温情洋溢;他把小手臂绕着母亲的脖子,使劲儿抱着她。
她笑道:“你不要把我勒死吗?”
他把她搂得更紧了。他多爱她!爱一切!一切的人与物!一切都是好的,一切都是美的……他睡熟了。蟋蟀在灶肚里叫。祖父的故事,英雄的面貌,在快乐的夜里飘浮……要像他们那样做一个英雄才好呢!……是的,他将来是个英雄!……他现在已经是了……哦!活着多有意思!
——[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我整个灵魂都充满了奇妙的欢快,犹如我以整个身心欣赏的甜美的春晨……我是多么幸福啊,我完全沉浸在宁静生活的感受之中……要是能把这一切重现,要是能将心中如此丰富、如此温馨的情景写在纸上,使之成为心灵的镜子,那该多好!
——[德]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
解析导读
《红楼梦》选段中,宝玉的感情是含蓄内敛的,全文没有一句直白地表达爱与痛苦,我们却能从“恸倒”“心碎肠断”这样的词语体会到宝玉的心境。而《约翰·克利斯朵夫》和《少年维特的烦恼》中,我们可以从“我多爱她”“我是多么幸福啊”这样的话语中,明显地感受到作者的情绪。含蓄的意境美与奔放的感染力,形成了中西方在心理描写上表达方式的明显差异。
片段呈现
纸月爬上了大堤。桑桑回头说了一声“你快点过河去”,继续向前进。
纸月站在那儿没有动。她呆呆地望着桑桑的背影,担忧而恐惧地等待着将要发生的殴斗。她想叫桑桑别再往前走了。但她没有叫。因为她知道,桑桑是不肯回头的。
桑桑心里其实是害怕的。他不是板仓的人,他面对着的又是三个看上去都要比他大比他壮实的男孩。但桑桑很愿意当着纸月的面,好好地与人打一架。他在心里战栗地叫喊着:“你们来吧!你们来吧!”两条细腿却如寒风中的枝条,索索地抖。
——曹文轩《草房子》
一时间,安妮忘记了自己在什么地方,只是感到好像有什么好事儿发生过,有种说不出的激动、心跳。接着,可怕的记忆恢复了:这里是绿山墙农舍,而他们说过不要她,因为她不是男孩子。但不管怎样,清晨还是来临了。安妮走到窗边……瞪大眼睛环视着眼前的景色,多么美呀!这儿真是一处让人留恋的地方!尽管她最终不会留在这里,但还是可以任想象自由地驰骋!
——[加拿大]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绿山墙的安妮》
解析导读
《草房子》选段中,曹文轩对桑桑的心理刻画,不仅停留在直接心理描写上,还体现在“心里战栗地叫喊”“两条细腿却如寒风中的枝条,索索地抖”这样的动作描写中,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是多角度的、立体的。而《绿山墙的安妮》选段中,作者通过直接的、大量的心理描写,来表达安妮从激动到担忧,又从担忧到欣喜的心理变化,刻画方法单一而热烈。
片段呈现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余华《活着》
不管怎样,我已经杀死了袭击这条大鱼的家伙,他想。而且那是我见过的最大的灰鲭鲨。
太美好的事情无法长久,他想。我现在真希望这是一场梦,我从来没有钓到过这条鱼,我独自躺在铺着旧报纸的床上。
“不过,人可不是为失败而生,”他说,“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虽然我因为杀了那条鱼而难过,他想。现在又赶上艰难的时候了,我甚至连鱼叉都没有。那些灰鲭鲨残忍无比而又能力超群,既强壮又聪明。不过我还是比它更聪明。也许我不是比它聪明,而是武器更好。
“别想太多,老家伙,”他大声说,“保持这个航向,继续往前,来什么就对付什么吧。”
——海明威《老人与海》
解析导读
《活着》的主人公富贵与《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无疑都是乐观的,但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大不相同。富贵面对多舛的命运,态度是隐忍的、超然的,他并没有被痛苦的现实生活击倒,也没有放弃生活,他引导我们在艰难之中变得更加乐观和豁达。而圣地亚哥则是怀着不会对命运屈服的人生态度。面对鲨鱼的围攻,圣地亚哥没有选择束手就擒,而是像战士一样与鲨鱼正面搏斗,这是一种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的展现。
通过以上三组片段的对比,我们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学的心理描写在表达方式、刻画手法以及对待生命的态度方面的差异。但这也不是完全绝对的,尤其是现当代文学,随着中西方文学在创作方法上的相互影响,心理描写上的差异正逐渐缩小。
尽管如此,由于中西方在思想文化、民族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一直存在,因此,心理描写的差异性肯定也会长期存在。如果我们在阅读中能经常关注这些差异,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