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新旧标准对比

2022-04-25 02:09:58陈珂刘猛
中国纤检 2022年4期
关键词:用品苯酚限量

文/陈珂 刘猛

1 引言

为应对“绿色壁垒”,我国开始关注生态纺织品相关标准,2002年首次颁布第一部有关生态纺织品检验的国家标准GB/T 18885—2002《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此后在2009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第2次和第3次修订。显然,相对于国外的法律法规,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推出时间明显滞后,且标准更新频率较小。故本文对2020版(以下简称“新标准”)和2009版(以下简称“旧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以便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2 主要修订内容

对于生态纺织品定义,新标准修改为采用对环境和人体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及生产过程所生产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害或少害的纺织品。该定义增加了所生产的纺织品对环境的危害性,其影响为:企业在研发生态纺织品时,不仅需对原材料进行管理和把控,还需对生产过程工艺及材料的使用进行管控,确保过程中无有害物质的引入,并保证终端产品符合标准。因此,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对所用原料需按新标准严格把控,且在加工过程也要注意材料的使用,避免引入原材料以外的有毒有害物质影响终点产品。

对于限量值,旧标准要求“≤”,而新标准要求“<”,即不可达到限量值,要求更严格。这些变化对企业影响较大,当前达到限量的产品已不合标准,需重新投入研发,降低有害物质含量,确保产品符合标准。为应对新要求,对企业而言,解决根源问题的方法便是从原材料入手,寻找符合标准的原料,可有效保证产品符合标准;对检测机构而言,跟进标准更新,在机构中做好新标准宣贯,完成新标准培训,依据新标准要求修改检测系统及相关文件,在新标准执行后依据新标准出具报告。

在甲醛含量中,新标准将非直接接触皮肤用品的要求从“300mg/kg”修改为“150mg/kg”,限量值减小。甲醛主要来源于免烫整理,但除此之外仍有较多的引入途径。因此为应对新标准,企业对甲醛含量超标的成品可通过水洗降低甲醛含量,但低甲醛、无甲醛原料的选择更是至关重要。

在重金属中,新标准增加了4类产品总铅<90.0mg/kg、4类产品总镉<40.0mg/kg、婴幼儿用品和直接接触皮肤用品镍释放<0.5μg/(cm·周)。这是因为,天然纤维在生长过程中的吸收和纤维加工过程虽会引入重金属,但其主要来源在于金属络合染料的使用,而过量重金属会被人体吸收危害健康且会破坏环境。因此为应对新标准,企业应提高对染料筛选的重视,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在杀虫剂中,新标准增加了10种且删除对五氯苯酚和四氯苯酚的要求。这是因为,植物纤维在生长过程常需使用杀虫剂来抵抗虫害,动物纤维在其生长过程也有部分使用杀虫药物,而杀虫剂在纺织品穿着过程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因此企业在应对新标准时,应着重注意含天然纤维的产品,对原料的杀虫剂残留必须严格把控,做好残留检测。

在有害染料中,致癌染料新增6种,致敏染料新增1种,其他禁用染料新增3种,且新增对苯胺的禁用要求(可分解的苯胺和可能以化学残留物形式存在的游离苯胺总量婴幼儿用品为20mg/kg,其他3类为50mg/kg)。这是因为,有害染料常规分类可包括致癌染料、致敏染料及其他有毒有害的染料,其中致癌染料包括在某些情况下还原裂解出致癌芳香胺的染料和本身与人体长期接触引起癌变的染料。为应对新标准,企业应重新筛选染料品种,确保产品符合新标准要求。此外,尽管新标准只强调有害染料,但考虑到纺织品后续的印花工艺,对颜料的选择也应予以重视。

在邻苯二甲酸酯中,新标准不仅增加了15种,而且将要求调整为“婴幼儿用品、直接接触皮肤用品和非直接接触皮肤用品的总量<0.1%,而装饰用品总量(DINP除外)<0.1%”。这是因为,邻苯二甲酸酯是常用增塑剂,广泛应用于纺织品中,作为一类环境激素,对人体危害巨大。为应对新标准,企业应着力寻找可替代的高效环保增塑剂。

有机锡化合物中,新标准增加了6种且每种要求均与DBT一致,即婴幼儿用品限量:1.0mg/kg,其余3类限量:2.0mg/kg。这是因为有机锡化合物也属于环境激素之一,对人体荷尔蒙干扰较大,对生长、发育和生殖危害颇多,且对水生物的毒性较大,会造成海洋污染。有机锡化合物主要作为防霉杀菌剂和增塑剂应用于纺织行业,企业在应对新标准时,应重点关注相关原料的选择。

新标准将“氯苯和氯化甲苯”的表述修改为“氯化苯和氯化甲苯总量”,并明确列出22种考核物质。这是因为,氯化苯和氯化甲苯常作为聚酯纤维染色过程中的染料载体使用,也属于环境激素之一,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且有潜在致畸和致癌性。当前,新型环保染色载体正不断研发,原材料的选择也正不断拓宽,企业在应对新标准时应根据产品需要选择环保型原料。

新标准将“苯酚化合物”的表述修改为“含氯苯酚”,且增加三氯(TrCP)、二氯(DCP)、一氯(MCP)苯酚总量。其中要求婴幼儿用品中的TrCP应<0.2mg/kg,其余3项<2.0mg/kg;婴幼儿用品中DCP和MCP皆要求<0.5mg/kg,其余3项<3.0mg/kg。新标准将邻苯基苯酚(OPP)调整到“其他化学残余”当中,且修改了限量要求,将婴幼儿用品的限量从“50mg/kg”调整为“10mg/kg”,其余3项从“100mg/kg”调整为“25mg/kg”。含氯苯酚和邻苯基苯酚常作为杀菌防腐剂,对人体和环境危害颇多,且长期稳定难降解。因此企业应对相关原料选择要严格把控,确保产品符合新标准。

多环芳烃作为新标准的增加项目,其中的䓛、苯并[a]芘、苯并[e]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j]荧蒽、苯并[k]荧蒽和二苯并[a,h]蒽等8项的单项限量要求为婴幼儿用品<0.5 mg/kg,其余3项<1.0 mg/kg;并要求婴幼儿用品中24种总量<5.0 mg/kg,其余3项<10.0 mg/kg。多环芳烃主要由煤、石油、木材及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烧而产生,在纺织行业主要存在于油剂和炭黑当中,具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对神经中枢和血液毒性强。因此,企业应对该类原料做好检测,确保产品符合新标准。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也是新标准增加项目,具体要求见表1。

表1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技术要求

从表1中可以看出,全氟及多氟化合物的考核品种较多且要求不尽相同,在实际应用中应仔细把控,确保产品符合。全氟及多氟化合物是纺织品三防整理剂的重要原料,但对人体毒害作用明显,且具有持久的生物积蓄性和远距离迁移特性,已有多项法律法规出台禁限用。为应对国际含氟化合物的禁限用要求,C6和C4等氟碳化合物应运而生,但其毒理性仍在研究。此外,无氟整理剂的研发也成新热点。因此根据产品需求选择原料可有效应对新标准。

新标准在增加残余溶剂项目中要求DMF /DMAc/NMP等3种溶剂在每种产品中的单项限量为“<0.05%”,甲酰胺每种产品中的限量为“<0.02%”。溶剂是纺织行业的常用原料,但随着人类对生态性能要求的提升以及毒理学研究的深入,不同溶剂的毒性及危害性已逐步证实。因此,企业应向低危害溶剂及水性产品转型,确保产品符合新标准。

新标准还增加了残余表面活性剂、润湿剂项目要求。其中,4类产品中的NP/OP/HpP/PeP(总量)应“<10.0 mg/kg”,NP/OP/HpP/PeP/OP(EO)/NP(EO)(总量)应“<100.0 mg/k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化合物是公认的环境激素,具有致癌性和致变异性,因此对相关产品的使用应慎之又慎。

新标准还增加了对其他化学残余的要求,其中,富马酸二甲酯应“<0.1mg/kg”,双酚A应“<0.1%”,禁用致癌芳香胺(每种可分解的致癌芳香胺和可能以化学残留物形式存在的致癌芳香胺总量为20 mg/kg)和苯胺(可分解的苯胺和可能以化学残留物形式存在的游离苯胺总量婴幼儿用品为20 mg/kg,其他3类为50 mg/kg)。富马酸二甲酯是常用的纺织品防霉防腐处理剂,但具有微毒性和慢积累性。双酚A广泛应用于涂层和染整助剂,却有一定的胚胎毒性和致畸性,且有致癌风险。因此,企业在对原材料进行选择时,在考虑主体成分的同时更需对其中的残留组分予以关注,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引入。

新标准增加了4类紫外光稳定剂要求,U V 320/327/328/350单项在每种产品中限量要求皆是“<0.1%”。纺织品易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老化而缩短使用寿命,且随着环境污染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使纺织品光老化不断加剧,紫外光稳定剂的使用也日益增多。现有研究表明紫外光稳定剂具有环境危害性,同时因纺织品与人体接触使其进入人体,增加危害。因此,为应对新标准企业应注意紫外光稳定剂种类的选择。

新标准将婴幼儿用品的色牢度从“3级”改为“3~4级”,并新增耐湿摩擦色牢度,婴幼儿用品限量≥3级,直接接触皮肤用品限量≥2~3级。这是因为,色牢度本身虽非无毒,但在实际应用中纺织品易受各种因素影响使染料分解进而危害人体。因此,为应对新标准色牢度也应予以重视。

虽然新标准删除对有机挥发性物质的考核要求,但国家对相关行业的监管却从未间断,如印花用油墨挥发性有机物限值强制性标准GB 38507—2020《油墨中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量的限值》。这是因为,挥发性物质易刺激感官,伤害眼黏膜、鼻黏膜、呼吸道和皮肤等,并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因此,虽然新标准删掉对有机挥发性物质的考核,但企业在进行原材料筛选时,仍应予以重视。

上述变化表明,生态环保的要求不再只是针对生态纺织品而正逐步扩大到常规纺织品,且致力于更源头把控而不仅仅是针对终端产品,这也符合生态纺织品的定义。新标准还删除了附录G“异常气味的测定 嗅辨法”,按照GB 18401—2010中6.7执行。这表明我国纺织标准正在逐步完善和统一。

3 对策及建议

新旧标准生态纺织品标准差异较大,新标准从定义中便提高了生态纺织品的要求,限量值发生修改,考核项目增多,技术要求更为严格,也更符合当今生态环保的主题。纺织企业应加大研发力度,开发对人体和环境有益的生态性纺织品,在原有技术水平上更着力于无/低甲醛化、无/低环境激素、无PFOS/PFOA、无/低溶剂化等技术要求,同时注重化学品残留组分,确保产品符合标准,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环保的纺织品。

猜你喜欢
用品苯酚限量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3-氟-4-溴苯酚
云南化工(2020年11期)2021-01-14 00:50:54
日化用品中防腐剂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葡萄籽在日化用品中的应用
为创造之心 开启无限视野凯迪拉克XT5周年庆版 限量呈现
Ontex将在法国新建成人失禁用品生产厂
生活用纸(2016年5期)2017-01-19 07:36:03
Green Fade里约限量系列全球限量10万支
负载型催化剂(CuO/TUD-1,CuO/MCM-41)的制备及其在一步法氧化苯合成苯酚中的应用
合成化学(2015年4期)2016-01-17 09:01:27
GB 2763-2014《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发布
4-(2,4-二氟苯基)苯酚的合成新工艺
上海建苯酚丙酮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