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辽宁”,作为建设文化强省、推进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民生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连续11年举办全民读书节活动,坚持不懈持续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全省各级各类全民阅读活动蓬勃开展,全民阅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 做到“六个坚持”,推动全民阅读工作走深走实
坚持党的领导。在全国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出台《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成立全民读书节组委会,由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长担任主任,分管副省长担任副主任,组委会由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辽宁报业集团等28家单位组成。全省14市均建立健全了由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的读书节活动组织工作机构,形成省、市两级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企业媒体支持的长效工作机制。
坚持内容引领。强化顶层设计,每年结合时代主题和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实际,推出读书节主题,精心策划出版了《长子的告白》《发现辽宁之美》《感受辽宁之好》《我在辽宁等你》《世纪芳华·辽宁颂》等读书节主题图书,每年向读者分类推荐100种优秀图书,形成优质阅读推荐机制。加强精品力作创作生产,推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100卷)、《战国红》、《寻找张展》、《天晓——1921》、《锦绣》等一批精品力作,做强小布老虎系列、大白鲸系列优秀少儿品牌图书,不断提高优质阅读内容供给水平。
坚持融合创新。每年的读书节都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组建策划专班,负责活动的创意策划和推广,将重大主题融入活动全程,将融合创意注入活动内容,形式各异,精彩纷呈。特别是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读书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创新采用网络、电视、广播全媒体同步直播形式,快手、抖音、学习强国等平台以及辽宁各级各类新媒体、融媒体同频共振,形成了强大的传播声势。
坚持广泛参与。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活动下沉、接地气,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推出“课本中的辽宁”“诗词中的辽宁”“美文中的辽宁”“封面中的辽宁”等主题诵读活动,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文化自觉。推出“打卡辽宁红色地图”活动,网友通过手机点击小程序了解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访问量超过1300万人次。各类线上阅读活动覆盖面逐年扩大,社会参与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仅2021年就组织开展了线上阅读推广活动1000多项、网络直播600多场次、文化讲座100余场,累计超2000万人次参与活动;读书节开闭幕式直播的次日,全网观看量均超过1000万人次,相关信息全网访问量均超过1亿人次。
坚持公益普惠。组织发起“希望之星”活动,连续10年向全省偏远地区、困难地区的中、小学捐助援建“书香辽宁·希望之星”图书室120余所,捐赠图书累计超1200万码洋。开展全省农村中小学爱心图书捐赠活动,累计捐助农村中小学2909所,捐赠图书累计3000余万码洋。向省内援鄂医务人员捐赠读书卡2054张,价值约75万元。组织举办惠民书展,每年组织十万余种图书、千余款文创百货、近500万码洋的文化商品进行惠民销售。
坚持典型示范。树立全民阅读先进典型,连续开展八届“四佳人物”推选活动,连续三届开展“优秀阅读推广人”“最美阅读空间”推选活动。积极参与“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主题活动,连续三年荣获省级优秀组织单位奖。书香家庭顾伟一家,建立了“顾伟文化书屋”,藏书万余本,30年如一日免费向社会开放,获评“全国书香之家”“全国优秀阅读家庭”“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 叫响“书香辽宁”品牌,打造“永不落幕”的读书节
随着时代发展与时俱进,辽宁省全民读书节从形式到内容,从广度到深度不断拓展。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经过辽宁省委宣传部精心筹备,计划今年4月至6月以“书香辽宁——阅读新时代 喜迎二十大”为主题,举办第十一届全民读书节(以下简称“读书节”)。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工作主线,进一步突出“创新”“融合”的特色,统筹疫情防控要求,大力倡导居家阅读,完善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叫响“书香辽宁”阅读品牌,打造“永不落幕”的读书节。
主题阅读引领推介。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工作主线,推动优秀主题出版物和原创精品出版物的创作、出版、传播,加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推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与发展》《百年党史中的红色辽宁》《抗联一师》《国家砝码》等重点主题出版物和《中国题画诗发展史配图新著》《铜行里》《云端小学》《白熊回家》等辽版精品图书;召开新书发布会、作品研讨会、作家创作分享会,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以及抖音、快手等商业平台进行宣传推介,扩大“辽字号”优秀出版物的社会影响。推出本届读书节主题图书《精彩辽宁》,充分展示辽宁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蓬勃的发展活力,使民众深度感受辽宁魅力,增进文化自信。
云端分享扩大覆盖。充分利用互联网组织开展大型融媒体直播分享活动,将优质阅读内容及活动引入网络平台,打造“直播+阅读+互动”新模式。读书节启动仪式采取现场直播与慢直播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发布本届读书节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同屏同频展示各地各行业的特色活动,形成网络传播矩阵,实现全民参与、全域覆盖、全景呈现、全网互动。读书节闭幕式通过网络直播、精品短视频展播,集中展示本届读书节的丰硕成果。发布H5打卡小程序,开展打卡辽宁最美阅读空间活动。组织“百名主播荐好书”活动,对读书节重点推荐图书进行直播领读。加大数字阅读内容供给,打造线上阅读平台,搭建线上阅读专区,充分利用辽宁日报新闻客户端、北斗融媒新闻客户端、人民网辽宁频道、“学习强国”辽宁学习平台等开展数字阅读,打造“云”发布、“云”阅读、“云”分享的阅读新生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阅读需求。
特色活动常态长效。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阅读互动共享平台,不断丰富群众的阅读体验。实施“漂流书屋——辽宁省全民阅读共享计划”,实现百万好书漂流共享。开展“品读我们这十年”全民共写一本书、打卡最美阅读空间、乡村阅读季、书香会客厅之辽宁“六地”党史荐读访谈等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强素质·作表率”主题读书活动。组织全省离退休干部开展“喜迎二十大·筑梦新征程”主题活动。组织企业职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主题阅读活动、“悦读·乐学”系列活动、职工读书读报活动和智慧空间阅读体验活动。组织广大青少年开展“少先队员学党史 走进辽宁红色六地”主题征集、中华经典诵读、一起来阅读、“书香校园·青少年阅读”、“红色e站”百站百场——“美丽中国”主题少儿阅读推广下基层等活动。组织广大女性开展“永远跟党走 奋斗新征程”女性读书活动、“书香润德·红色经典”诵读、“书香‘悦’读·巾帼典型”领读、书香万里阅读分享活动。组织驻辽部队官兵开展“理论引领成长·阅读浸润心灵”活动。
互动竞赛评先选优。通过举办各类竞赛、评先选优活动,发挥典型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提升阅读活动的群众参与度、平台辐射面和品牌号召力,引领“以赛促读、以评助学”新风尚。举办第九届最佳写书人、最佳出书人、最佳读书人、最佳藏书人“四佳人物”和第四屆“最美阅读空间”“优秀阅读推广人”“乡村阅读榜样”推选活动。举办“喜迎二十大,书香伴成长”主题征文活动和少年儿童学英雄“少儿说”语音征集活动。举办第六届全省农民工读书征文大赛、全省第十一届阅读表情摄影大赛、全省第五届少年儿童书法绘画大赛、全省版权保护宣传海报设计大赛、职工诗歌征文大赛、全省红领巾讲故事大赛活动。组织全省残障人士开展“最佳领读人”评选活动。
深入基层春风惠民。组织开展各项惠民阅读活动,充分体现读书节的公益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着力满足各行业各领域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实施辽宁省图书馆资源共建互通建设项目,实现优质阅读资源共享。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新华书店春季惠民书展、第九届“书香辽宁·希望之星”图书室捐建、“情暖辽宁 志愿有我”文化进万家基层行、“文化惠民·送知识下乡”、“书香辽宁·邮传万家”惠民图书巡展、“阅读零距离”社区惠民图书巡展、阅读点亮辽宁等活动。
大力宣传营造氛围。组织省内各主要新闻媒体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开设专题专栏,深入报道本届读书节的重点活动和特色亮点,深入宣传典型人物事迹和各地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展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全民阅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生动场景。制作推出一批短视频、图解新闻、H5、微动漫等融媒体产品,在辽宁日报新闻客户端、北斗融媒新闻客户端和“学习强国”辽宁学习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各平台以及重点商业平台传播推广,提高宣传报道的到达率、阅读率、点赞率。充分利用城市广场、机场、火车站、楼宇的广告大屏和高铁、公交、地铁的移动电视屏等进行广泛宣传。统筹省内各级各类新闻资源,坚持同部署、同报道、同推进,在报、台、网、端、微、屏各平台协同发力,构建立体宣传矩阵,实现全媒体差异化、分众化传播,扩大读书节的社会影响力和覆盖面,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结合实际省市联动。组织协调各市、各单位相互配合,认真落实工作任务,深挖本地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设计谋划特色品牌活动,丰富活动形式、创新活动内容,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按照“谁组织、谁把关、谁负责”原则,对组织举办的各项活动严格把关,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严格遵章守纪,厉行勤俭节约,确保活动安全有序。
全民阅读工作已经上升为国家文化战略,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辽宁”、办好每年一届的全民读书节放在与其他民生工程同等重要的位置,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不断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随着辽宁省全民读书节活动融合创新理念的持续强化,内涵、外延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常态化、长效化、品牌化效应的日渐形成,必将为助力书香中国建设、服务地方振兴发展贡献更强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