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学武
2022年3月2日,美軍增派士兵前往德国,以加强对北约盟国的支持
刚刚结束欧洲之行的美国总统拜登应该有满满的获得感。如今的欧洲终于又像冷战时期的欧洲一样,把安全的希望寄托在美国和她领导的北约身上,对美国充满了依赖感。看到这一点,拜登想必一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在启程来欧洲之前,拜登的团队还给外界造成一个印象,担心美国不能抓住普京进军乌克兰带来的机遇和势头,彻底将欧洲重新拉回传统的跨大西洋关系的轨道,现在看来,华盛顿是多虑了。
老总统这次以近八十的高龄来布鲁塞尔连轴转似地密集参加北约峰会、七国集团峰会和欧美峰会并亲临乌波边境,造访乌克兰难民营,行程之紧凑,活动之密集,心机之深,实属少见。
在乌俄战争的浓浓枪炮声中,在安全感遭受重挫的欧洲大陆,欧洲的人们似乎忘却了特朗普和他的民粹主义团队的轻视与傲慢,拜登的一句话,“欧洲的安全稳定与美国的根本利益紧紧相连”让许多欧洲人唏嘘不已。
俄军一个多月前对乌克兰发动的特别军事行动可以说是对欧洲的一记重拳。按照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话来讲是一次“电击”。它触动了欧罗巴的灵魂,亲俄人士销声匿迹,民意一边倒。
战前和平幻想最高,斡旋俄罗斯最积极的国家,在枪声响起之后,成为了转变最大的国家。战争打响的第二天,德国就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总理朔尔茨放弃了战后德国70多年来的和平防卫政策,开始大规模地整军备战,誓言重建国防。
多少年以来,美国一直批评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在国防军费开支上与美国离心离德,只想搭美国防务保护的便车,不愿拿出钱来建设自己的武装力量,使北约整体的防卫力量不断下降。
奥巴马的呼吁、特朗普的威胁和拜登的警告都不如一声炮响来得有效。一夜之间,德国的政治精英集团就像换了个人似的。争吵了多年的安全政策突然有了共识,不断遭受财政削减的国防部一下子钱多得不知如何花了。
欧洲人不仅开始迎合美国增加防务开支的要求,而且还纷纷支持美国提出的关于加强北约东部战线的防御力量的建议。这次北约峰会上,把四个新的战斗群部署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和匈牙利。
即使一向觉得这个部署计划有违1997年“北约-俄罗斯协定”的德国政府也放弃了反对。该协定规定北约在原华沙条约国集团的军事部署不能超过一定的界限,而北约在波罗的海三国的兵力已经达到了这个极限。
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的军事打击结束了北约内部的这场争论。盟友们不由自主地又回到了美国的怀抱。
重新大踏步地跟着美国走,给乌克兰送枪送炮也是欧洲重回美国怀抱的一种表现。几年来,美国一直主张并要求盟友们为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辅佐乌克兰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武装力量。但在普京动武之前,真正大力军援乌克兰的只有美国和英国两家。
然而,事情发生了变化。欧洲人发现,在北约不愿出兵正面对抗俄罗斯的情况下,乌克兰的抵抗力量离不开欧洲国家的支持。要想乌克兰不输,俄罗斯不赢,北约也不被拖下水,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武器装备帮助乌克兰人,让莫斯科知难而退。
现在的事实是,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听从了美国的要求,为乌克兰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武器装备。
在军援乌克兰方面,德国人先是以德国黑暗历史的局限为由拒绝提供武器,然后小心翼翼地提供了5000顶头盔,在遭到乌克兰和盟友的耻笑之后,柏林才慢慢开始改弦易辙,不断提升军援水平。
德国军援质的飞跃是在俄军全面进攻乌克兰之后,成为了目前向乌克兰提供杀伤性武器最多的几个国家之一。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在德国议会坦承,“我们并不为此(向冲突地区提供武器)而感到骄傲,但我们目前必须做这些事情来帮助乌克兰”。她的绿党同僚哈贝克是负责审批武器出口的经济部长兼副总理,只要国防部军援乌克兰的申请一到,他的官员们立即核实,往往在一天内便可完成审批程序。
现任德国政府看来是铁了心要强化同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这对于社会民主党人朔尔茨来讲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思想解放”。他所在的党是德国中左政治势力中反美主义的大本营,其中不乏亲俄疏美人士,他本人就发迹于这个派别。
苦口婆心劝说普京放弃军事行动不成之后,孤立无援的朔尔茨只得改变政策,回到美国“以实力说话”的对俄政策,走上了强军备战之路。在3月27日晚德国电视一台的专访中,这位德国总理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把我们建设得如此之强大以至于无人敢侵略我们。”
德国与美国联手强军抗俄将成为北约未来的一个新趋势。朔尔茨清楚地表明,未来的欧洲国土防卫部队的主要任务将由美国和德国来承担。他补充说:“只有美国和德国具有这种能力。”其他北约成员国要相信“我们”,“任何对你们的侵犯,就是对我们的侵犯”。
德国军事上回归美国怀抱的第一个大动作是迅速采购35架美国最先进的F-35战机,以取代正在服役的40架 “旋风”式战机。“旋风”战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履行德国参与执行的北约核威慑义务。
换句话来讲,在战争情况下,如果美国总统决定对敌国使用核武器,德军F-35战机的任务是,装上核弹头,飞临战区上空并将核弹扔下去。德国虽然本身不拥有核武器,但它是北约核威慑战略的一部分, 用北约的术语来讲就是“核参与”。
由“旋风”向“F-35”转型,意味着德国战略空中打击力量将全面按照美国的标准重组升级。只要是部署了“F-35”战机的机场必须重新改建以适应该战机的特别要求。仅就这一个项目,未来的美德军事合作将空前紧密。
其实,德国应否该走美国“F-35”的道路,一直是德国内部争论不休的问题,赞成者和反对者不相上下。尤其是绿党一直是德国空军美国化的强烈批评者。但俄罗斯的炸弹一扔,地理上炸的是乌克兰,心理上炸的是德国和欧洲。“F-35”反对者集体失声,绿党的部长也不例外。
不仅在军事上,在能源安全问题上,欧洲也开始投入美国的怀抱。现在的趋势是,俄罗斯在欧洲的能源市场在未来的几年里可能将被美国取代。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欧洲这是“刚出虎口,又入狼窝”,因为欧洲即便如此也还是不能摆脱对外部能源的依赖。
然而,时下的欧洲人似乎并不这么看。
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供给具有非常强烈的依赖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也是长期以来全球能源市场整合的结果。对欧洲来讲,俄罗斯能源质量高,价格便宜,运输也方便,没想到现在被地缘政治的恶化所困扰。
以天然气为例,欧洲每年从俄罗斯进口1550亿立方米,约占欧洲总需求40%。德国的依赖性更严重,高达55%。可以这样说,德国要是没有俄罗斯的“气”,基本上每两户人家就有一户得挨冻,大部分企业都得停产。意大利和奥地利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美国长期以来就警告欧洲和德国,不要和俄罗斯走得太近,赶紧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这也是北溪2号一直是美国眼中钉、肉中刺的主要原因。
反美者认为美国动机不纯,想误导欧洲放弃俄罗斯物美价廉的天然气去购买美国既贵又不环保的页岩气。
现在北溪2号在俄军进军乌克兰的当天就被冻结,估计很难起死回生。除非哪天俄罗斯政府重新与西方和好,否则埋在海底的天然气管道会慢慢成为一堆废铁。
现在北溪2号没了,欧洲各国也发誓一定要在短期内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一眼望去,只有三家能帮助欧洲实现这个梦想:挪威、卡塔尔和美国。
挪威和卡塔尔特别热心,积极表态要增加产量帮助欧洲能源“脱俄”。但他们也直言,他们无法取代俄罗斯的产能。卡塔尔能源部长的话说得更加直白,填补俄罗斯的空缺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需要计划投资和生产还有基础设施的建造,没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是做不到的。
拜登这次来欧洲,皮包里的一件“礼物”是同欧盟的天然气协定。这次美欧峰会的共同宣言,除了前言部分基本谈的都是如何保证美国向欧洲“供气”,“帮助”欧洲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
华盛顿承诺,从今年开始,美国向欧洲每年额外提供1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除此之外, 拜登还保证逐年增加供应量直至2030年。这期间,美国将每年向欧洲市场额外供给不少于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细读美欧峰会天然气共同声明的人会发现,美国的承诺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欧洲必须承诺长期按国际市场价购买美国的天然气。“长期”意味着欧盟必须鼓励欧洲的能源企业与美国的天然气生产商签订20年乃至30年的协定,使美国的投资者能放心扩大产能。
“国际市场价”则意味着欧洲必须接受比俄罗斯天然气价格高得多的美国天然气价格。 同时欧盟还要承诺及时打造好能够迎接美国天然气上岸的基础设施。以保证“美气”顺利登陆欧洲。
如果这次美欧天然气协定能顺利实施,歐洲进入美国的能源怀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到2030年时,欧洲约40%的天然气市场归属美国也是可以预见的。这个比例正好是俄罗斯目前在欧洲的天然气市场份额。
好一个狡猾的交易,既让欧洲脱离了俄罗斯的能源市场,也极大地动摇了俄罗斯的国库收入,更让美国的能源企业拿到了一个天大的订单,赚得盆满钵满。
欧洲当然知道这是美国多少年以来梦寐以求的目标。但在战争的阴影下,美国的怀抱虽然昂贵,但欧盟国家自己觉得是温暖的,多年梦寐以求的“自主”暂时是顾不上了。
这就是当下欧洲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