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福
“有德行,懂感恩;有智慧,懂情趣”,云南省镇雄县第五小学(以下简称五小)的校训简单而实际,这所创建仅有七年时间的学校,是镇雄县保障性住房的配套学校。从招收第一批学生起,学校便处于家长的一片质疑声中,现如今,学校不论是校舍建设还是学生的品德修养、学习成绩,都已跻身镇雄县各小学前列,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家长的质疑,更给来到学校的每一位师生,带去最好的成长体验。
五小的主体颜色是黄色,无论是教学楼还是操场围挡,皆以黄色涂抹,就连学生的校服也都是黄颜色,蓝天下,操场上一抹抹晃动的黄,如阳光般耀眼。
用爱注脚,彼此成就
“教育的本质是服务,对象就是学生。关爱每一个孩子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学校校长冯玉表示。建校七年来,该校广大教师以校为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让走进学校的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暖暖的爱意。
一位名叫刘原的学生,读三年级时,其母亲因患重病病逝,班主任得知学生情况后,主动联系刘原的父亲,征得同意后,主动承担起该生在学校的所有费用,并承诺初高中甚至大学的所有费用都由他负责。
一位姓申的残疾女孩,读完一年级后转到五小,前三次语文测试均分20分左右,对于一年级的知识近乎一片空白,孤僻、自卑的性格在她身上集中体现。经过班主任课堂上的鼓励、课后的帮扶甚至一对一的家教,现今已经升到六年级,每次都能考80分以上,其书写的速度和认真程度,让人不敢相信出自一位残疾女孩。她在一次作文中曾写到:老师,我好想叫你一声“爸爸”!
冯玉介绍,诸如此类的教师事迹在学校数不胜数。而学校,也把关心关爱每位教师作为管理的出发点。“管理就是服务,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为教师服务。”这是冯玉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平实而朴素,真挚而醇郁。
学校与家长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办家长放心的教育。七年来,该校一直推崇的理念是“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只要是老师能完成的,绝不会麻烦家长。”凡是有家长需要的时候,学校班子成员带领其他教师尽其所能,认真服务。尤其是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学校都要专门成立一支由党员教师担纲的服务团队,针对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到校接送学生的家长,党员教师直接一对一服务上门,切实兑现“父母不在家、学校是我家”的承诺。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七年来,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发挥党员教师示范带动作用,倾心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多次组织开展“做一次家庭小主人”“帮长辈洗脚”“记录父母工作的时间、感受父母辛苦”等活动。专门组织学生代表开展慰问敬老院老人、环卫工人等活动,让学生“当一次小交警”,切身感受“只有勤奋努力、才能服务社会、履行自己责任”的道理。学校还通过组织亲子阅读、运动会等其他活动,真诚邀请家长参与,通过活动,缩短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取得可喜的成绩,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环境育人,润物无声
“我们很早就意识到环境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意义。”冯玉表示。学校积极响应号召并确定了创建 “绿色学校”的工作目标,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以学校新建为契机,优化育人环境,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和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学校的发展,切实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创建高水准的绿色学校,首先要创造优雅亮丽、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此,学校在新建落成之后,就请专家多方论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学校绿化方案。整个校园绿草如茵,花木掩映,四季常青,季季有花,月月飘香。目前,学校占地总面积有31667平方米,绿化面积约达3629平方米。
在此基础上,对学校环境布置进行整体构思、精心設计。“我校的环境文化建设主要分为校园文化环境、班队文化环境、专用教室环境三个板块。”冯玉介绍。
校园环境建设在三个联廊和外围环境上做足文章。阅读文化廊、草坪、树林里的爱绿护绿提示牌,都体现着浓郁的文化育人气息,对学生的视野和情操形成强烈的震撼力。班队文化建设板报、评比栏、文化墙,形成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专用教室环境做到主题明朗,彰显特色。“‘人文、特色、和谐的学校环境文化是学校师生汗水与智慧的结晶,是学校素质教育成果的展示,它熏陶、感染着五小的每一位师生。”冯玉说道。
为了让环保教育深入人心,学校从环保宣传与学科渗透两个方面进行多维辐射,对学生开展扎实有效的环保教育。组织教师开展环境教育大家谈沙龙,引导教师提高开展环境教育的思想认识;由少先队牵头,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校会和班会对全校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教育;由各中队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各班每周利用一次自主队会时间进行“环保大家谈”。孩子们有时制作环保宣传海报张贴在学校的环境教育宣传栏内,有时开展环境教育宣传板报评比,有时开展生动活泼的班队主题观摩活动,形成了良好的环保氛围。
实践活动是实施环境教育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学校坚持创新活动形式,拓宽活动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系列活动,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实践平台,使环境知识与环保行为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得到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