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骨切开术对正畸牙齿矢状方向移动方式及幅度的影响

2022-04-24 09:31侍泉华宫佳羽顾小华杨慧慧
安徽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角化上颌皮质

侍泉华 宫佳羽 顾小华 杨慧慧

越来越多的错颌畸形患者为改善牙颌面的美观、功能,通过正畸手术进行治疗[1-2]。传统正畸治疗牙齿移动距离一般为每月0.8~1.2 mm,治疗疗程一般持续2年左右,疗程较长、正畸治疗牙齿移动速度较慢[3-4],如何加速牙齿移动速度、缩短治疗时间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5-6]表明,皮质骨切开术是外科辅助治疗手段的主要手段,通过使局部组织受损后唇线暂时性的代谢反应,促进缺损组织的修复,可缩短正畸治疗周期。目前皮质骨切开术对正畸辅助的治疗效果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对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收治的错颌畸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探讨皮质骨切开术对正畸牙齿矢状方向移动方式及幅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进行治疗的82例错颌畸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

纳入标准:符合正畸手术治疗指征[7]并拟行正畸-治疗者;上颌拥挤度≤4 mm者;上齿槽坐点-鼻根点-下齿槽坐点构成角≤-5°;正畸治疗前,拔出上颌牙列双侧第一前磨牙;无缺失牙、颌面部外伤手术史或正畸治疗史者;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019-KY013)。排除标准:因外伤、系统性疾病或肿瘤导致的颌面部发育畸形者;先天性唇腭裂或牙颌发育异常者;有颞下颌关节病史者;合并代谢或系统疾病者;口腔颌面部伴有急性或严重炎症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清洁口腔,取牙印模型、照面相、拍X光定位片、化验肝功能等常规术前检测。

对照组采用常规正畸治疗:正畸减数上颌牙列双侧第一磨牙,使用黏结直丝弓托槽(0.6 mm×0.7 mm),再分别选择镍钛圆丝、方丝排列整齐,安装矫治器后,每隔一个月左右就要复诊一次,依据患者情况逐渐为矫治器加力。矫治期间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研究组行皮质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于牙列排齐后行皮质骨切开术,局部麻醉,常规消毒铺巾,翻开上颌左侧第二前磨牙与右侧第二前磨牙骨膜瓣,采用超声骨刀在牙根尖牙槽骨上方距牙槽嵴顶端约3 mm处切开骨皮质,使用磷酸三钙骨粉于皮质切开处进行均匀填充,完全覆盖牙槽骨,唇侧瓣复位,并将牙龈乳头悬吊联合间断缝合。患者术后口服抗生素1周以预防感染,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国药准字H09200104,深圳南粤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00 mL)1 500 毫升/次,2次/天,含漱2周。术后1周拆线,术后2周加力关闭拔牙间隙并进行正畸,正畸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术前1周正畸时间,主要包括排齐时间(排齐上牙列所用时间)、关闭间隙时间(上牙列排齐至关闭拔牙间隙所用时间)及总时间(上颌黏结直丝弓托槽至上颌关闭间隙所用时间)。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4周牙齿位置有关指标,主要包括上颌中切牙切缘中点至水平面距离(简称U1I-HP距)、上颌中切牙切缘中点至冠状面距离(简称U1I-CP距)、上颌中切牙牙根尖点至水平面距离减少量(简称U1R-HP距)、上颌中切牙牙根尖点至冠状面距离减少量(简称U1R-CP距)。③对比两组患者矢状方向牙齿移动距离:主要包括上颌中切牙、上颌第一磨牙矢状方向移动距离,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型号:R700 3Shape,丹麦)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关闭上颌间隙后石膏模型的进行扫描,并对模型进行测量。④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4周、8周采用Williams牙周探针测量患者牙冠唇颊面沿牙体长轴龈缘至膜龈联合的距离,该距离即为角化龈宽度。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正畸时间对比 两组患者排齐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关闭间隙时间及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正畸时间对比月)

2.2 两组患者牙齿位置有关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U1I-HP距、U1R-HP距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U1I-CP距、U1R-CP距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矢状方向牙齿移动距离对比 两组患者上颌中切牙、上颌第一磨牙矢状方向移动距离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牙齿位置有关指标对比

表4 两组患者矢状方向牙齿移动距离对比

2.4 两组患者不同时刻角化龈宽度对比 两组患者角化龈宽度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角化龈宽度均增加(P<0.05);术后4、8周角化龈宽度与术前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角化龈宽度组间及交互效应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同时刻角化龈宽度对比

3 讨论

错颌畸形患者通常需要通过正畸治疗改善面型、调整咬合,但成年患者的骨改建较为困难,牙齿移动缓慢,传统正畸治疗周期较长[8]。皮质骨切开术是近年新出现的一种新型技术,相关研究[9]表明,应用皮质骨切开术治疗可缩短正畸治疗1/3~1/2的,由于该项技术开展时间较短,其有效性、安全性需进一步进行证实。探讨皮质骨切开术对正畸牙齿矢状方向移动方式及幅度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排齐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关闭间隙时间及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提示皮质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可缩短正畸治疗术前正畸时间,与张娟[10]的研究结果相近。患者皮质骨被切开后,由于局部刺激骨质代谢,增加了骨改建速度,缩短了进而缩短了正畸治疗术前正畸时间[11]。本研究表明,两组患者U1I-HP距、U1R-HP距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U1I-CP距、U1R-CP距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皮质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可促进畸牙移动,进而缩短治疗周期。骨质皮切开术可增加牙槽骨中破骨、成骨细胞活性,并通过利用骨损伤后自身愈合机制加速牙齿的移动速度,近而可有效缩短治疗周期[12-13]。随着扫描的发展,数字化三维模型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在正畸过程中牙齿和牙槽均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应用三维重叠的方法能够实现腭部稳定结构的区域重叠,近而避免人工测量的误差[14-15]。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上颌中切牙、上颌第一磨牙矢状方向移动距离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皮质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对术前正畸过程中牙齿矢状方向移动模式无明显影响,不会增加后期正畸治疗的难度。为进一步评估发现皮质骨切开术的安全性,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化龈宽度,发现两组患者角化龈宽度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角化龈宽度均增加;随后逐渐降低,术后4周和术后8周恢复至术前水平,该结果可能是由于皮质骨切开术后患者牙龈伴有肿胀,故而在术后1周时角化龈宽度达到峰值,此后逐渐降低至术前水平,建议在临床对正畸治疗患者术后观察6~8周以判断牙龈缘位置,避免由于肿胀、出血致使位置判断出现较大误差。

综上所述,相比常规正畸治疗,皮质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可缩短正畸治疗术前正畸时间,促进畸牙移动,且对术前正畸过程中牙齿矢状方向移动模式及术区角化龈宽度无明显影响。

猜你喜欢
角化上颌皮质
牙源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多个线性算子可同时对角化的充要条件
单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上颌后牙与上颌窦底关系的研究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基于CBCT的昆明地区人群上颌磨牙MB2根管特征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不可判定性
皮质褶皱
迎秋
暗香浮动
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