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冲突行为及其干预策略研究

2022-04-24 15:46:57戚安扬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同伴冲突幼儿园

戚安扬

一、幼儿冲突行为的概念界定

(一)冲突的含义

冲突是指个体或群体发觉其他人已经或即将做出与他们自己利益不相符的行动的过程。具体指幼儿在互动过程中,因为幼儿双方的各个方面产生不同反应引起双方在行为、言语或者情绪等矛盾的对立,幼儿会表现出明显的对立行为。

(二)幼儿冲突行为的含义

幼儿冲突行为是指幼儿在与同伴玩耍或交往的过程中发生的相互对立的行为。平常生活中幼儿发生冲突行为大多为幼儿同伴冲突,幼儿在与同伴戏耍玩闹或相处过程中出现了对立行为,那么会出现双方在行为、言语或情绪等方面的对立,记住冲突不等同于攻击性行为。

二、影响幼儿冲突行为的因素

(一)幼儿自身发展因素

幼儿自身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概念:以自我为中心,参照自己才能理解事物,无法理解他人的想法。这些思维特点存在导致幼儿之间发生冲突的频率增加。

(二)幼儿生活环境因素

因为幼儿的年龄较小,自身缺乏社交技巧,在碰到问题时无法采用合理有效的解决之道,最后往往都会采取暴力方式来解决问题。并且儿童本身非常喜欢看动画片,如果平时经常看武打类的动画片,那么这些动画片中的暴力场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行为和日常生活。

(三)幼儿角色转变

幼儿到了幼儿园,幼儿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家里人人宠的宝贝了,幼儿想要的东西不能满足幼儿心理需求,还有幼儿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当幼儿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幼儿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幼儿不喜欢自己的东西被其他幼儿抢走或者拿走。

(四)家庭环境因素

在家里的时候幼儿想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什么事都亲自操办,却不知家长这种做法不仅会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甚至会阻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家长既要教会幼儿明辨是非,也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去做大胆去挑战。

(五)幼兒园环境因素

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到幼儿园里培养生活习惯、基础知识。若幼儿园的游戏设备或玩具欠缺,无法使每个幼儿同时参与其中或保证人手一份,不仅会使他们产生不平衡心理,甚至会增加他们在玩乐过程中出现肢体碰撞现象的机率。因此,幼儿园游戏设施不完全,也会导致幼儿产生冲突性行为。

(六)教师自身因素

在一些肢体冲突中,教师考虑到幼儿的安全问题,往往干预时间较早。对强度较小的,老师往往会静观其变,让幼儿尝试自己解决。 给幼儿足够的思考时间以及自行解决的机会,实在解决不了的,教师选择适当的时机介入,来引导幼儿解决冲突行为。

三、幼儿冲突行为及分析

(一)物品分配不均引发幼儿冲突

幼儿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涉及物品的分配,无论是学习用具还是玩具,数量都是有限的,类型也有所不同。在选择学习用具和玩具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部分幼儿看中同一个玩具的现象,在幼儿心里是“我喜欢的就是我的”,不愿意给别的小朋友共享,甚至还会出现相互之间抢玩具的现象。

(二)常规问题引发幼儿冲突

在集体环境中学习与生活,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按照秩序进行。但是有一些幼儿主要以自我为中心,事事争第一,比如在平时常规中的喝水、如厕的时候都会挤着要插队,不顾及其他幼儿的想法。

(三)言语交流不当引发幼儿冲突

在课堂里以及活动中, 幼儿之间开展学习与活动环节,在活动环节中要进行言语交流,有极个别幼儿因为没有注意用语文明,在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时引起其他幼儿的不满,最终导致发生冲突。

(四)游戏活动组织混乱引发幼儿冲突

游戏是幼儿园活动中最常见的形式,因为教师需要通过游戏来引导幼儿学习知识、培养技能、陶冶情操等。在游戏实施过程中,幼儿往往会因为游戏活动的竞争性、游戏活动的先后顺序等方面原因,导致相互之间出现冲突。

(五)观点分歧引发幼儿冲突

为了幼儿思维发展,教师经常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思维。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们经常会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当意见不一致时,不少幼儿坚持自己的观点,进而与其他幼儿进行争论。一些幼儿脾气较为急躁,争论变成了争吵,甚至急起来走下座位近距离争吵,也有情绪暴躁而直接动手的。所以要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让幼儿收获更多的肯定与鼓励,才能够促使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四、 冲突性行为的干预措施

(一)教师要关爱关心每一位幼儿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幼儿只为自己考虑,不会为他人考虑,不会采纳他人的意见,也很容易模仿其他幼儿做同样的事,在幼儿交往过程中难免产生误会引起争吵甚至打架。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位幼儿,了解幼儿的性格特征、家庭状况等,可以从多方面了解幼儿冲突原因,要对他们的冲突采取辨证的方法,学会客观的看待孩子之间的冲突,不能简单粗暴的解决了事。

(二)教给幼儿一些基本技巧,鼓励和教会幼儿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

幼儿在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时容易出偏差,这就要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幼儿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通过老师的引导,幼儿逐渐学会了关心和爱护他人,学会了为别人着想,会自己解决问题,避免很多冲突。

(三)恰当有效控制冲突

在幼儿园的活动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防范幼儿之间冲突行为的发生,如果幼儿在相处过程中发生了冲突,尤其是肢体冲突,教师应在第一时间控制双方,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力争和平解决。

(四)培养幼儿合作共处的能力

教师在幼儿学习成长的过程中,要对幼儿成长的各方面细致观察,并给予正确引导,面对幼儿之间的冲突,教师要恰当有效地处理,为幼儿做出示范,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状况,以便冲突行为发生时,教师要适当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五)、家长对幼儿冲突行为的干预措施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让幼儿为所欲为,不能次次满足幼儿,会让幼儿养成不好的习惯,进而成为幼儿冲突导火索。还有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惩罚”,让幼儿明辨是非,学会尊重他人,也能与同伴和谐相处。

综上所述,幼儿的冲突行为产生的原因涉及很多方面,想减少幼儿的冲突性行为,必须从根本问题出发,家长要从自身做起,转变幼儿教育观念;幼儿园也应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更要以身作则,耐心地引导、教育幼儿,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幼儿,善于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幼儿,使幼儿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减少冲突行为。

猜你喜欢
同伴冲突幼儿园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环球时报(2022-04-16)2022-04-16 14:38:15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井冈教育(2020年6期)2020-12-14 03:04:32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爱“上”幼儿园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