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斯文(首都师范大学)
我的支教梦源于我的初中老师,她出生于贫困地区,老师艰难的求学经历让我第一次知道,人们常说的,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是多么的真实。她曾跟我讲,作为一名贫困地区的女孩子,想要走出大山只能靠读书,可大部分人很难坚持到完成学业,但她最终以当地第一名的成绩考到了首都师范大学。她很庆幸有选择的权利,很感谢父母的鼓励,也很骄傲于自己没有向命运低头。至今我还记得她说到大山孩子艰难求学时的落寞与勇往直前时的欣慰与自豪,那时这位老师在我眼里光芒万丈。
中学时,通过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的帮助,我从高三起,便持续资助一名贫困学生,时间长达三年半,最后帮助他顺利升入高中接受教育。亲身接触这样一位贫困地区的同学,并且陪他一同成长的经历深深触动了我。
资助结束后,学生家长很真诚地表示说最开始没有抱很大期望,但没想到现在中学生也能坚持做公益,而且一做就是三年半,他们全家人都非常感激,这样的经历让孩子学到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更有社会担当。家长说:“每月收到资助款和温馨的留言,孩子都非常高兴,总说要去北京看姐姐,也想去北京上大学。”
后来,听到被资助的学生顺利升学的消息我非常开心,虽然只是每月20块钱,但确实为他的人生带去了不一样的风景。我想,新时代最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资助,偏远山区的孩子更需要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假如我是他身边的老师,或许就可以给他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像我曾经的初中老师一样走出大山、改变命运。从那一刻起,这颗支教的种子便在我心底落地生根。
我本科学习的是地理专业,我很喜欢这个专业,因为它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同时也打开了我的探索之心,在外出游玩时,我总喜欢从绿水青山的背后去探探山川异域的风土人情,去想象一下眼前的地形地貌若干年前曾是什么样的独特形态。
作为一名新时代地理人,我有幸在本科阶段通过多维度的理论课程学习、野外实习与实践探究,提高了站位、拓宽了知识视野、夯实了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让我从更长远、更深刻的角度看待人地关系,拥有了想要近身观察祖国各地壮丽山河、亲身体验祖国各地人文情怀、探寻青春价值的远大理想。
在人文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曾用脚步丈量城市,通过切身体验深入理解城市发展规划的初衷;我们用心拉近距离,多次外出与数百人交流,只为探究更适宜的居住选址;我们用数理分析,通过日日夜夜的搜寻、学习与计算,只为寻找建构一个更合适的模型。从国家整体布局,到城市发展规划,再到人们的行为逻辑,当我们挖掘过事物发展历程及其背后的原理、努力尝试过寻找最优解的艰难后,才会更加感慨国家治理和城市规划的不易,并愿意为更好的未来而矢志不渝研究城市规划与治理。因此,在本科学习后我决定从事区域与城市规划研究方向。
可以说,地理专业的学习很大程度上让我看淡了距离,我不再拘泥于将“离家近”作为未来求学和就业选择的衡量标准,因为不曾了解的远方对我更有吸引力。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支教地是我践行校训“为学为师,求实求新”的实践地。这次支教经历也是一次很好的工作经历,让我能够有机会运用所学,与未来工作方向相结合,以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深入体会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新担当、新作为,为支教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贡献青春力量。
持之以恒的锐意进取为我最终取得优异的考核成绩提供了有力保障,2021年9月,我顺利取得支教保研资格。现在想来,大学之初,我并没有奢望自己能够取得保研资格,我只是一步一个脚印地保持着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争取在各方面完善自己的能力,最后通过考研的方式升学。很感谢父母以及母校老师的谆谆教导,机缘巧合之下,当大二学年关注专业成绩排名以及往年保研资格名单时,才发现自己可以通过保研实现升学。
当我选择支教保研时,身边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获得赴支教地为期一年的基础教育志愿服务工作的资格并不容易,需按照相关要求参加院级遴选、校级笔试、答辩等多道考核与审查。参与竞选的人数多、名额少。相对来说,按照学习成绩要求,若无很大偏差我已获得直保资格,其风险低、竞选压力不大、不用多一年的时间毕业。且若支教保研不成功将无法选择直保,需要在仅剩的时间内完成考研的相关准备,压力极大,很可能本可以保研,因一个抉择便无法顺利升学了。
面对重重压力,几乎所有人,包括父母都会推荐最为保险的选择。其实,起初我也曾犹豫不决,但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最后还是踏上了这条更为艰难的路径。
看到我下定决心,父母便没有再多说,但我知道他们紧张到失眠,而我能回馈他们的只有背水一战、充分备考。事后再与父母交流时他们表示,当时的转变是因为去支教从现实层面确实能够积累教学经验,同时为以后的读博深造做准备。另外,去支教,在思想层面能够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教育工作的使命与责任,支教的生活经历更能让我拥有与现在截然不同的体验,希望我以此打开人生格局,能拥有更广阔的胸怀与眼界。
人生能有几回搏,既然我选择了这条路,那么作为家长便支持下去。真挚感谢所有为我担心、提出真诚建议与支持的亲人、老师和朋友们,是大家的帮助让我更全面地看待抉择,更投入地准备考试,更自主地掌握人生方向,更绚烂地谱写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