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文 申一方
摘 要: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题和态势。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稳中有进,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显著,但其整体实力有待增强、体制改革有待深化、投入结构有待优化、人才队伍有待壮大。“十四五”时期,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要用好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战略定位,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形成高端要素集聚、创新引领发展、体制机制灵活、产业结构优化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并为其他地区提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借鉴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鄂尔多斯市 文化产业 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主题将贯穿“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对于我国的文化产业,也有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表述和要求。2021年文化产业统计数据表明,新业态已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数据背后,是中国文化企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艰辛探索,是支持文化企业“战疫情、渡难关”政策举措的持续发力。“十四五”时期的国家政策规划和最新的统计数据,都为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提供了引领示范。当前正是鄂尔多斯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强市的关键时期,只有全面掌握本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并且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才能为鄂尔多斯文化产业下一阶段的发展理清思路、找准对策。
一、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一)主要成就
1.文化产业发展稳中有进。2020年末,全市共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381个,比2015年末增长2.6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4.70亿元,比2015年末增长43.8%;有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27家(康巴什是全国唯一一座以城市景观为载体的4A级旅游景区),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和质量居内蒙古第一;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乡村旅游示范点18个,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响沙湾旅游区、中视文化产业园区),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提名1个(响沙湾旅游有限公司),全国“文旅融合发展名县(区)”1个(伊金霍洛旗)。2020年、2021年被评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2.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显著。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鄂尔多斯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设立了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组建了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增设了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制定了《鄂尔多斯市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二)存在问题
1.整体实力有待增强。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区域结构和行业结构失衡,缺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仅19家,且实力偏弱;高质量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产业创新力偏低,集中度不高,竞争力不强,影响力不大。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足2%,与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发展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2.体制改革有待深化。文化管理的机构设置、权责关系依然受“條块管理”的传统模式制约,进而造成权力分散、多重领导、政出多门、责权不清等体制机制问题。文化与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宣传、文旅、发改、教体、科技、工信、农牧、民委、财政、资源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不够顺畅。国有文化企业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行政氛围浓厚、市场意识淡薄、商业模式缺乏、生产效率低下,尚未形成适应市场的管理架构和运营机制。
3.投入结构有待优化。全市对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新技术、新设施投入较少,对文化产业人才的投入更是微不足道,导致全市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意短板比较明显,缺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科技企业和文化创意企业,缺少规模大、效益好、品牌化的文化产业园区和项目,缺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文化产业项目缺乏规范论证、风险评估和高水平管理。
4.人才队伍有待壮大。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人才总量不足和人才结构失衡并存,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较少,尤其缺乏文化管理人才、文化科技人才、文化创意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相对薄弱,缺乏与文化相关的院系和专业。引才、留才、育才条件有限且投入不足,薪酬水平、生活待遇、发展平台与发达地区存在明显差距,因而面临外来人才引进难和本地人才流失多的双重困境。
二、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主要挑战
(一)重大机遇
1.发展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一是国家“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自治区将文化建设放在了重要战略位置,鄂尔多斯市也提出了“文化强市”的发展理念。二是国家深化文化经济发展内循环,同时以“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打通文化经济发展外循环,有利于全市加快文化领域的提质升级、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
2.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带来的机遇。“十四五”时期,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程度将不断加深,融合范围将不断扩大,并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进而催生出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消费。尤其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数字文化产业将成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主导类型,沉浸式、互动式、定制化的文化科技融合产品和服务将加速走进大众生活,这必将推动全市新兴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3.交通便捷和区域合作带来的机遇。随着京呼高铁开通,鄂榆、包银等高铁和呼和浩特新机场等项目陆续立项开工,全市的交通条件将进一步改善,并将与国内主要城市形成“4小时交通圈”,文化与旅游产业将迎来规模更大、层次更高的消费需求。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黄河“几”字湾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规划的深入实施和“呼包鄂乌”“呼包鄂榆”等区域合作的日益加深,将为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支撑、科技支撑和创新支撑。
(二)面临挑战
“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趋势更加凸显,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以及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使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发生巨大变化。但是,鄂尔多斯市的文化产业从业者尚未完全适应国内外的新变化,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教育、人才、技术、平台、资金等支撑亟待加强,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开发、利用能力亟待提高。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之后,全国各地也纷纷提出文化强省(区、市)战略。在此背景下,如何建立常态化的危机应对机制和安全保障体系,如何适应国内外新形势并融入双循环的新格局,如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数字化进程,如何全面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并尽快实现文化强市的建设目标,都是全市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三、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
今后,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要针对存在问题,用好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形成高端要素集聚、创新引领发展、体制机制灵活、产业结构优化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一)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1.著力发展高科技、高创意的文化产业。按照高端要素集聚、创新引领发展、体制机制灵活、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协同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求,着力发展高科技、高创意的文化产业。优化文化产业的供需结构、提高文化产业的关联度和集聚度,实现文化产业的要素协同、供需协同和区域协同。加强跨区域文化产业协作,搭建跨区域文化产品交易平台。举办跨区域文化产品展销、博览、交易活动,打造跨区域文化品牌。加大对高科技、高创意文化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完善财政扶持相关监管机制。
2.以高品质文艺作品引领文化产品供给。加大对文艺精品创作的激励和管理力度,继续完善和实施《鄂尔多斯市文学艺术精品奖奖励办法》《马兰花文学艺术激励扶持工程实施方案(试行)》,建立本市文艺精品创作专项资金和青年文艺人才扶持基金。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奖机制与评价体系,强化文艺评奖的激励引领功能。繁荣发展网络文艺,扶持主流题材的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建立健全内容审核与日常监管机制,推出引领网络文艺创作的优秀作品,让网络文艺成为高品质文化产品供给的重要途径。
(二)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1.优化文化旅游的融合布局。根据资源分布和禀赋,打造黄河“几”字湾生态文化旅游带(鄂尔多斯段)、沙漠文化旅游带、草原文化旅游带、红色文化旅游带、“东康伊”城市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以国家黄河文化公园建设为重点,以康巴什区这一全国首家城区型4A级旅游景区为主要集散地,以准格尔旗的黄河大峡谷生态文化旅游区、达拉特旗的响沙湾旅游区、杭锦旗的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乌审旗的萨拉乌苏文化旅游区、鄂托克旗的阿尔寨石窟和桃力民革命旧址、鄂托克前旗的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等为重要节点,培育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革命文化继承弘扬样板区。
2.加深文化旅游的融合程度。鼓励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进驻旅游景区,大力提高文化旅游的创意和设计水平。鼓励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单位引入文化元素,推动美食旅游、主题酒店、特色民宿、旅游专列、旅游风景道、自驾房车营地、文化遗产旅游、康养旅游、旅游购物、旅游娱乐等提质升级。鼓励重点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与演艺单位合作开发高品质旅游演艺,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旅游演艺品牌。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文化展示和体验区、沿黄生态廊道、沿黄旅游风景道为关键节点和地段,打造以黄河“几”字湾为品牌符号的文化旅游带。建设非遗文博、展览、传习、体验、文创等场馆和基地,大力发展非遗文化旅游。
(三)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进程
1.加快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文化休闲娱乐、文创产品生产、文博会展服务等传统文化业态数字化转型。推动演艺产业上线上云,鼓励文艺院团、文艺工作者、非遗传承人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演播,创新发展线上演播商业模式。促进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和开发利用,推进与数字技术的新形式新要素结合,让优秀文化资源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支持文化场馆、景区景点、街区园区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大力发展智慧文旅、智慧文博等智慧文化项目。
2.推动新兴数字文化产业的本土化发展。发展网络视听、线上演播、数字娱乐、数字动漫、数字媒体设计、数字艺术展示、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建立数字文化企业和项目培育库,完善孵化和培育机制,发展壮大一批数字文化内容生产和传播、数字文化支撑技术研发、数字文化平台类的企业和项目。充分运用数字文化产业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文旅大数据运营服务系统建设。组织实施一批基础设施类、技术攻关类、文化内容类、文化传播类、文化消费类数字文化产业创新项目,建设战略性的数字文化产业策源地。
(四)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引进、激励和管理。通过柔性引进、阶段性聘用、项目合作、自主创业、“候鸟式”服务等方式,形成灵活精准的引才机制,并制定实施引进人才的配套政策,如创新创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医疗保健政策等;对高端人才实行个性化的引进政策,即“一人一策”。对于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的文化企事业单位,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评价机制,组织专家评估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评估相关项目的完成情况和综合效益。对人才队伍建设效果较差的单位,对表现较差的团队或人才,对完成不及时或成果较差的人才项目,随时取消扶持和待遇,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常态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总之,只有完善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和配套政策,以更高层次、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布局文化产业,赋予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新的时代内涵和人文品质,才能真正实现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N].中国文化报,2021-06-08.
[2] 李慧,严圣禾.文化产业,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势能[N].光明日报,2021-09-23.
[3]李培峰.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动力、效用和路径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2019,(12).
[4] 高晗.以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N].经济日报,2021-04-19.
(作者单位:1.内蒙古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管理学院;2.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