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应用探索与研究建议

2022-04-23 22:19吕鹏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2年3期
关键词:应用探索新技术建筑施工

吕鹏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领域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功能以及建设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目前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需求。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还要积极加强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应用力度,不断提升自身的建筑施工能力,弥补以往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不足之处,对于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究分析。

【关键词】建筑施工;新技术;应用探索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8.037

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领域涌现出了一批施工新技术,对于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建筑施工技术水准也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因此建筑企业还要紧跟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并要加强对施工新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力度,来与行业的先进水平保持同步。这样才能够对建筑施工中的难题起到良好的解决效果,并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的建筑功能需求,也是建筑企业得以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

1、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自21世纪以来,我国建筑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与新材料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而在现有的经济发展趋势下,建筑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大,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施工技术水平,才能够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满足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需求。通过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对传统施工中的难点问题起到良好的解决效果,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来为建筑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建筑施工新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1)因为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制约,国内的建筑技术总体水平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比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现阶段的建筑业依旧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并依然是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为主。此外在建筑业的发展过程中依旧需要新科技的推广、转换与应用,来让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科技含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根本上促进建筑工程的整体技术水平得以提升。

(2)在我国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对于建筑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不断增大,并且获得了良好的科研成果。部分建筑施工新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对于建筑施工质量与施工水平的提升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具体应用探索

2.1预制式混凝土构件技术

近年来,预制式混凝土构件技术在我国建筑领域也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該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在工厂内进行预制混凝土的批量制作,随后直接在施工现场进行预制安装的一种施工技术方法。较传统的现浇式混凝土施工技术而言,预制式混凝土施工技术还有着安全系数高、施工成本低、制作速度快等诸多应用优势,并能够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人力成本。

2.2防水施工技术

在传统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性会受到建筑渗漏以及水损坏等诸多施工问题,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也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工程施工现场的质保期还未结束时,就出现了水损坏的现象。此外,在施工现场中如果没有做好防水处理工作,也会出现防水不当的情况,严重情况下还要进行工程的返工处理。随着我国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防水施工技术也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新的聚合物涂膜的应用,能够促进防水水工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于建筑工程整体使用性能的提升也有着积极意义。在防水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可以对一些节点间隙以及板缝等部位作为涂膜层的处理工作,让工程施工中的整体防水性能得以提升。因此在新的防水施工技术中,只对需要防水的建筑施工区域进行聚合物涂膜的涂抹操作,就可以达到预期的防水施工目标,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施工人员的工作量,并能够促进建筑施工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3 监测技术

随着远程遥感技术的出现,对于建筑施工监测技术的优化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促进施工测量活动的质量与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建筑工程施工监测活动中,通过GPS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建筑施工坐标的精准定位,并能够帮助施工技术人员对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信息进行精准掌握,保障部分高层建筑以及复杂结构建筑在施工中各种数据的准确性。此外,GPS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很好的突破传统建筑测绘技术在应用中受到自然

条件的限制,因此还具备有良好的现实意义。其次在进行建筑工程的高程测量工作中,还可以积极应用高程传递测距仪来进行测量活动。较之于传统的钢尺悬挂以及水准测量技术,该技术还具备有操作快捷方便以及精准度更高的应用优势,并能够为建筑工程的施工控制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因此,新监测技术的出现,能够让建筑施工中监测工作的效率与精准度大幅度提高,还能够为施工质量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减少因为测量不精准所造成的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

2.4 钢筋连接技术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多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的连接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目前在建筑工程的钢筋连接技术上,主要采用的是现阶段比较流行的直螺纹接头式的连接方法。但在具体施工环节,施工技术人员在钢筋连接过程中还需要先做好连接套筒的安装,确保套筒外露的长度能够满足相关技术标准后,方能够进行连接工作。针对部分特殊的加长丝头型接头连接过程中,需要先做好标准套筒的安装工作,具体安装时也要保持螺母与套筒结合的紧密型。通过合理有效的钢筋连接方式,能够保障整个建筑结构的牢固性与强度,为后续工程施工作业的开展也有着积极意义。在钢筋连接施工前,需要进行施工程序与施工技术方案的合理制定,在完成钢筋的连接施工后,也需要做好连接效果的严格检验,确保各施工技术要点都能够处于规定范畴内,这样才能够保障钢筋连接技术的整体应用效果,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水平的提升也有着积极意义。

2.5桩基础施工新技术

桩基础施工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基础保障,目前在桩基施工中应用到的新技术比较多,包含有钻孔灌注桩冲击成功技术以及复合桩基础施工技术等等。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桩底泥浆对于桩基所造成的影响,对于桩基强度以及整体承载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借此保障地基的施工稳固性。在钻孔灌注桩稳固施工时,要先做好施工地质的勘测工作,随后在结合了不同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应用冲击式的钻孔机来对岩层或土质进行反复向下的冲击穿孔操作,随后将钻孔后一些破碎的残渣与泥浆混合在一起,在反应成泥渣之后将其掏出,从而形成较为坚固的孔桩结构。较之于传统的桩基施工技術而言,该施工技术还有着操作灵活以及成施工成本低的应用优势,并且可以适用于多种工程复杂的地质条件下,从而满足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多样化需求。

2.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作用本质是放热反应,其过程比较复杂,并且会产生一定的温度应力。如果温度应力超出了混凝土自身的内部拉力时,也就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等施工病害。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养护手段,避免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过大的情况发生,来降低有害裂缝的出现概率,这也是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了现场施工情况做好温度应力的精准计算,随后进行浇筑方法的合理选择。此外,在浇筑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合理的分层与分段,并要积极应用混凝土泵以及起重机等设备开展浇筑工作,并要做好混凝土的振捣以及抹压处理。这样才能够让混凝土自身的密实度得到有效保障,还能够很好的降低表面裂缝发生的可能性,对于后续养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7模板技术

模板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施工技术,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能够做好模板安装的合理处理工作,严格遵循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来进行。此外在模板安装阶段,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施工规范来进行,该环节还可以选用一些质量比较好的双层涂膜的胶合板作为面板的选择,保障模板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在进行支撑系统的选择过程中,一般要尽可能的选择扣件式的脚手架,保障脚手架的安装牢固性以及便捷性。此外,在梁柱模板安装阶段,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做好安装现场的观察工作,随后通过全站仪等设备做好垂直定位处理,在进行目标原料的选择过程中,要求木料的强度能够满足模板施工的实际需求,保障建筑结构的整体加固效果。在完成了高度、轴线以及梁位的确定后,做好承重排架以及方木的合理组装,为后续建筑工程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2.8 逆作法

逆作法作为高层建筑施工中的一种新型施工技术,该技术主要是结合设置地下室墙体以及围护结构的原则,沿着建筑物周边进行地下连续墙的灌注施工,随后在进行承载桩的浇筑施工,从而为地下建筑施工提供良好的支撑结构。在应用逆作法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可以通过对地下结构进行挖掘以及混凝土浇筑加固的方式,形成完整的地下建筑结构,还可以为上层建筑结构的施工创造良好的施工基础。较之于传统的建筑基础施工模式,通过逆作法的应用,其可以显著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效率,还能够降低建筑物沉降变形等施工问题的发生,为建筑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逆作施工法包含有全反向施工、半反向施工等几种类型,需要建筑企业结合现场施工需求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施工手段的选择,来达到预期的建筑基础结构施工效果。

3、建筑施工新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概述

3.1朝着智能化方向进行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价值,现有的建筑方式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此外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力度随之增大。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实现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有效监控与管理,对于建筑物整体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的提升也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方法,促进建筑施工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对于建筑行业市场竞争优势的提升也有着积极意义。比如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起到良好的优化与完善效果,还能够实现对建筑施工全过程的动态监控与管理,及时发现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加以处理,从而保障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性。此外通过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可以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为建筑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很多建筑企业都进行了智慧工地的建设工作,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施工管理效果。因此,智能化方向的发展,也是建筑施工的必然发展趋势,对于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益的提升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2朝着功能性方向发展

建筑行业的发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其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建筑环境与工作环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人们除了对建筑环境的舒适度有所要求外,对于建筑物的功能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多元化需求,要求施工单位能够加强对建筑施工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力度,不断优化自身的施工技术手段,并要将人性化的特点融入到建筑施工全过程中。因此在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对建筑功能的多样化发展进行充分考虑,并要在结合了人们对于建筑功能具体需求基础上,进行施工技术的合理选择。这也就促使建筑施工技术朝着功能性的方向进行发展,这也是建筑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3.3朝着节能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规模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但建筑行业作为一个高能耗的行业,在建筑施工与后续使用过程中,还会产生非常大的能源消耗,使得我国的能源紧缺问题进一步加剧。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后,如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进行施工能源的有效节约,成为了施工企业所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也是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积极朝着节能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并且要加强对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应用力度。此外,在建筑施工阶段也要加强对多种节能技术的应用力度,这样也能够很好的降低建筑物的能耗,从而在为人们提供优质建筑服务基础上,对于建筑领域的持续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建筑施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进行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创新与优化,才能够更加贴合人们对于建筑功能的具体要求,这也是建筑行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我国建筑企业还需要树立起良好的创新意识,并要加强对各种建筑施工新技术以及新理念的学习与应用力度,在结合了现场施工环境以及实际施工需求的基础上,采取多样化的建筑施工技术手段,最大现代化的满足建筑建设时的技术需求,促进我国建筑领域得到长远健康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发展也能够起到良好的带动效果。本文主要就建筑施工新技术发展现状基础上,对几种常见的建筑施工新技术进行了介绍,随后提出了对建筑施工新技术发展方向的几点意见,希望能够为相关建筑企业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向华兰.基于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应用探索与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5):131.

[2]董洛阳,郭举,赵毅.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分析[J].砖瓦世界,2021(9):82-85.

[3]张冠杰.建筑工程施工的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应用研究[J].建筑与装饰,2021(4):190-191.

[4]唐辉.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新型绿色节能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1(14):128-130.

猜你喜欢
应用探索新技术建筑施工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
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运用
道路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应用探索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移动互联网与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对接应用探索
微课在高职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Midas数值模拟在《建筑结构》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