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京,李凤明,滕学建,王晓俊,徐仕琪,雷国明,高奇,张朋,刘洋
摘要:2021 年是新疆地质勘查“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按照“三系、两带、一块加一缘”成矿规律新认识,优化布局,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强地质矿产勘查,在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中生代凹陷盆地、木吉金矿带、土屋-黄山铜镍矿带、西昆仑-阿尔金锂铍矿带及阿尔金皮亚子达坂萤石矿带,取得了页岩气、金、铜、镍、稀有金属及萤石矿等找矿新进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等服务民生和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新成效;基础地质研究及高新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地质信息平台建设稳步推进。2022 年是实现地质勘查“十四五”规划目标打基础的关键一年,积极推进新一轮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以昆仑、阿尔金、天山重要成矿带及其重要远景区、矿集区为重点,聚焦战略性关键矿产,加强成矿理论研究和方法技术科技攻关,努力实现找矿新突破,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同时,大力拓展地质服务业,助力乡村振兴,改善民生福祉、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新疆;地质勘查;找矿进展;工作重点
2021 年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承上启下开局之年。自然资源部下发了《关于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地勘单位要在服务生态文明、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发挥作用,稳步推进地勘单位改革。国务院五部委批准实施《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纲要(2021—2035 年)》,中国地调局制定了《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 年)》,围绕22 种紧缺战略性矿产,兼顾14 种优势战略性矿产,确定了具体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其中,涉及新疆百余处基础地质调查区、重点调查区、重点勘查区和重要矿山深边部选区。自治区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 年)》?,重点围绕“两环八带十六基地”勘查开发空间格局,突出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煤、地热等能源矿产,铁、铬、锰、铜、镍、钴、铅锌、金、锂、铍、铌、钽等金属矿产,以及钾盐、萤石、硅质原料等非金属矿产,进一步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强化重要矿产资源調查评价。2021 年,新疆地质勘查紧紧围绕国家和自治区“十四五”规划目标和工作重点,不断总结深化成矿规律认识,明确“主攻昆仑-阿尔金山、深化天山和准噶尔周缘、拓展周边”的地质勘查总体布局[1],加强重要地区、重点矿种勘查评价力度,积极提升基础地质理论研究和技术方法创新应用水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意识,积极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福祉。地勘单位“三大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地质勘查成效显著,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1 2021年地质勘查进展
1.1 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1.1.1 非常规能源矿产找矿实现新突破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中生代坳陷盆地塔南页1 井揭露侏罗系杨叶组烃源岩层累计厚494.25 m,有效含气层厚92.44 m,含气量1.0~1.22 m3/t,预测地质资源量767×108 m3。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坳陷喀拉扎-安集海一带侏罗系头屯河组中—下部发现2 条含油砂矿化带、15 处油砂点。塔什库尔干东部下坂地-库克西鲁克一带新发现的带状干热岩型地热异常指示深部可能存在干热岩;精河县、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布尔津县冲乎尔盆地等地圈定9 处地热勘查前景区,柯坪县启浪乡一带圈定3 处可供进一步勘查的地热异常靶区。
1.1.2 金属矿产勘查取得重要新进展
西昆仑铁列克契-黑尖山陆缘盆地南侧木吉一带下志留统温泉沟群第一段绿泥绢云千枚岩中发现规模巨大的造山型金矿带,长约25 km,宽1~5 km,由西向东,分布有东、中、西3 个矿段,其中,东矿段规模最大,地表矿化带长4 200 m,视厚1~7.6 m,金矿体长数百米至千余米,品位1.11~30.68 g/t。预测金资源远景100 t 以上。东昆仑西段三叠系变质中粗粒岩屑砂岩中新发现具有大型找矿远景的金锑矿带,地表矿化带长1~5 km,宽30~100 m,矿体长几十至上百米,Au品位1~ 26.69 g/t , Sb 品位4.01%~62.65%。阿尔金南缘增生杂岩带南侧新发现1 条含金构造蚀变带,长约1 000 m,宽约15~35 m,金品位0.5~ 2.5 g/t。
西昆仑昆盖山弧后盆地玛尔坎土南锰矿层经钻探验证向深部延伸稳定[2] [3],平均厚1.98 m,品位24.50%;艾捷克一带麻扎阿格孜产于下石炭统他龙群含锰岩系中的锰矿体长1~3.5 km,宽1.2~1.5 m,品位8.5%~20.6%。东昆仑西段下石炭统托库孜达坂群灰岩中发现断续长1 500 m、宽1~5 m的锰矿化带,地表矿体长5~120 m,宽0.6~2.5 m,品位11.23%~29.01%。
西昆仑大红柳滩锂铍矿集区发现并评价锂铍矿体43 个[4][5],预测Li2O资源量18×104 t。阿尔金阿中微地块锂铍矿带圈定矿体46 个,预测Li2O 资源量8×104 t [6]。阿尔金南缘断裂北侧发现赋存于灰黑色细碎屑岩和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稀土矿化带,长200~800 m,宽1~5 m,REO 值为0.65%~1.54%。博格达弧后盆地南部新发现赋存于上石炭统生物碎屑灰岩中的新类型锂矿化层,Li2O 品位0.15%~0.19%。
东天山觉罗塔格-土屋-黄山铜镍成矿带南湖戈壁斑岩型铜矿深部继续见厚大铜矿(化)体,累计厚141~300 m,具大型规模前景[7];却勒塔格铜镍矿矿体规模进一步扩大[8]。火烧云铅锌矿集区三岔口新增铅锌资源量55×104 t,豹子山矿区探获铅锌资源量20×104 t [9];东准噶尔古生代弧间盆地东南缘照壁山铅锌矿圈出2 条铅锌银多金属矿化带,估算铅锌资源量15×104 t,共伴生金3 t、银142 t。喀喇昆仑沟弧盆系南部一带新发现铜镍矿化超基性岩,找矿前景较好[10]。在东昆仑西段新发现锑、汞矿点。
1.1.3 非金属矿产勘查再获新成果
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及周缘,发现和评价钾盐、萤石、石灰岩、粘土岩、石膏、菱镁矿、玄武岩、石英岩等矿产地17 处,其中远景规模具大型-超大型的6 处。其中,核实罗北凹地钾盐矿潜卤水矿体、承压卤水矿体3~7 层,估算保有钾盐孔隙度资源储量9 485×104 t,给水度资源储量4 700×104 t;阿尔金阿中陆核亚干布阳一带、东天山哈密等地探获萤石资源量157×104 t;阿尔金托盖里克、卡尔恰尔西南一带和阿尔泰喀什克一带探获石英岩资源量9 700×104 t。这些非金属矿产的发现和评价,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2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获得新成效
1.2.1 开展水资源调查,服务和保障民生
开展和田、哈密等地州重要城镇地下水调查,发现水源地3处。其中,和田县、于田县2处中型水源地可开采资源量分别为1 475×104 m3/a、528×104 m3/a,可解决当地近10 万人饮水问题。在策勒-民丰-且末一带,圈定昆仑山北麓山前倾斜平原沙漠化范围和吐米亚河、皮什盖河等盐渍化地区3 处,柯克亚乡北、玫瑰园南富水地段2 处,缓解南疆地区用水安全问题。墨玉县喀拉喀什河渠发现富锶地下水,锶含量0.70~1.03 mg/L,达到富锶矿泉水标准。全疆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价(二期)在地下水环境本底值分析基础上,进行地下水污染分析评价,查明全疆63 个重点调查对象所处场地地下水污染状况,圈出极重污染地块52 个,为自治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详细调查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完成乌鲁木齐市地下水污染监测网建设,完成监测井施工60 眼,改造10 眼并完成11 参数监测设备安装调试,查明4个重点场地水文地质特征。
1.2.2 加强地质灾害调查,服务防灾减灾
在全疆大多数地、州、市实施地质灾害更新调查,调查更新地质灾害点9 234 处,确定重要地质灾害点411 处。建设全疆13 个地州市群专结合监测预警点575 个,98%已经上线。其中,阿克苏地区1 处监测点成功预警,有效避免了人员财产损失;完善巴州庫尔勒市、博湖县、和静县等县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实施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二、五十四小学崩塌灾害、永丰乡公盛村到甘沟乡小渠子泥石流灾害、洛浦县阿其克乡阿其克河左岸泥石流、霍尔果斯市莫乎尔牧场木桧沟泥石流灾害等40 余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保障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开展主要交通沿线地质灾害点核查工作。
1.2.3 推进农业地质和旅游地质调查,服务乡村振兴
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突出农业、旅游业、地质文化村等民生服务领域,稳步推进农业地质和旅游地质调查。额敏县特色农业地球化学调查圈定浅层综合异常16 处,深层综合异常23 处,圈定富硒异常2 处,面积372 km2。察布查尔县富硒大米种植区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圈定无公害富硒土地和绿色富硒土地范围,助力实现富硒土地认证。墨玉县城周边喀拉喀什河一带圈出绿色无公害优质土地13×104 亩,河西一带农田区圈出富硒土壤8×104余亩,可转化高标准农田8 000亩;驴、鸽子硒含量0.21~0.6 mg/kg,鹅、兔子、鸡、鱼硒含量为0.118~0.14 mg/kg,牛、羊、鸭硒含量0.048~0.075 mg/kg,均达到富硒标准。
通过旅游地质资源禀赋调查和深度挖掘地质文化内涵,挂牌筹建新疆首家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塔拉特地质文化村。阿克陶县木吉乡新发现碳酸盐岩地貌地质景观21 处,特克斯县科桑一带、温泉县阿尔夏提一带发现地质遗迹219 处,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旅游地质资源。
1.2.4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乌苏市夹皮沟一带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治理面积3 210 亩,试验田试种植物长势良好。乌鲁木齐市大西沟水库东侧废弃4 号矿山、额敏县郊区乡锡伯特村西域砖厂、伽师县玉代克力克乡和西克尔镇废弃采坑、叶城县洛克乡2 号废弃砂石矿山废弃矿山等40 余废弃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恢复土地面积100 余公顷,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1.3 地质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1.3.1 基础地质及综合研究
首次在喀喇昆仑山岔路口地区发现科马提岩[11]。该类岩石主要由超基性火山熔岩(玻基橄榄岩、玻基辉橄岩)和与其相匹配的枕状玄武岩、块状玄武岩等基性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等共同组成,其中“硫化物碎屑”和“铜镍共存的硫化物”的发现,为该区寻找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铜镍矿,以及金刚石矿提供了新线索。《新疆区域地质志》首次提出了全疆岩石地层态区划方案,建立了新疆地层系统?,厘定了新疆构造岩浆旋回-变质事件的大陆动力学机制,提出了全疆“三系两带一块”大地构造格局新认识,运用“洋板块地质学”思想,研究建立基于洋陆转换机制上的全疆构造演化模式。《中国矿产地质志·新疆卷》包括“志、图、库、普”四个内容,是新疆历史上首部专业志书?,实现了矿种、矿产地、矿床类型、成矿带的全覆盖,成为新疆有史以来矿产地质及成矿规律研究方面最新、最全面、最系统的一部矿产地质志著作。基于时间-空间-物质组成研究,全面总结新疆区域成矿规律,首次按5 个构造-成矿旋回划分了各时段的成矿体系,提出中生代成矿重要性的新认识。《新疆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全面梳理了新疆矿产资源状况?,厘定了战略性新兴矿产名录及勘查开发现状,详细统计各类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开展了18 种重点矿种潜力评价和资源保障程度研究,提出了勘查、开发、储备和保护建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天山阿尔泰增生造山带大宗矿产资源基地深部探测技术示范”项目取得重要新进展[12],以区域成矿地球动力背景研究为基础,以五大矿集区为研究对象,以铁、铜、铅锌、镍等5 种大宗矿产区域成矿规律和火山岩型铁矿、斑岩型铜矿、基性-超基性岩型镍矿等典型矿床为研究重点,系统梳理重要矿集区典型矿床的关键控矿要素,建立不同矿床类型三维地质模型和深部资源预测方法体系,圈定1 000 m以深找矿靶区10处,采用体积法、几何法预测天山阿尔泰增生造山带大宗矿产资源基地资源量:铁矿石1.5×108 t、铜21×104 t、铅289×104 t、锌1 113×104 t、镍11×104 t。
1.3.2 技术方法推广应用
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多光谱、雷达卫星遥感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自治区地矿局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分中心平台,开展遥感地质信息提取、InSAR 识别早期地质灾害等研究工作。对新疆全区可收集到的地物化遥数据资料和资源管理信息进行集成,重点研发了新疆地学基础数据中心物探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对重、磁、电数据的统一管理和面向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数据检索、共享和协作服务。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基础,开展库尔勒市自然资源大数据集成研究,建立库尔勒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数据中心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化平台,支撑库尔勒市国土空间一体化管控和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融合多光谱卫星影像的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卫星影像“图谱合一”,采用深度学习、参数反演和光谱识别等技术,探索博斯腾湖水质指标反演模型,建立水环境质量多光谱监测体系。以备战和智博铁矿为对象,开展三维实景建模和成矿预测,为矿山管理和矿产开发、安全生产与应急保障提供技术支撑。在昌吉市开展了三维一体化人防工程综合管理系统研发,构建了1 个现代人防工程和4 个早期人防工程三维模型。
2 2022年工作重点
地质勘查主动服从服务于国家和自治区工作全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总目标,服务新需求,融入新格局,坚持“大生态观、大资源观、大地质观”,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理念创新为先导、理论创新为核心、技术创新为手段、现代地学信息系统为平台,加快构建基础理论研究、高新技术应用研究、矿产勘查评价、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国土空间规划等相配套的、科学的地质工作体系,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服务自治区自然资源管理,以及落实双碳目标要求等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2.1 加强地质矿产勘查
充分研究古亚洲和特提斯两大巨型成矿域控矿规律,进一步深化新疆“三系、两带、一块加一缘”成矿规律新认识,按照“主攻昆仑阿尔金,深化天山、准噶尔周缘,拓展周边”总体布局,以页岩气、地热、干热岩等清洁能源矿产,铁、锰、铜、钴、镍、锂铍、金等金属矿产,以及萤石、高纯石英等非金属矿产为重点,积极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地质矿产勘查,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在区域尺度上,突出屈库勒克金铜锑矿集区、阿尔金成矿带,兼顾东昆仑、西昆仑,以及阿勒泰重要成矿带等开展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面上先行,开展区域化探副样二次分析,快速缩小找矿目标区域,深化成矿规律研究和优选找矿靶区,扩大找矿线索。在矿区尺度上,继续加强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和环博格达山东段南北两侧页岩气调查评价;积极开展西昆仑西段和东昆仑西段碳酸盐岩型锰矿调查评价;加大喀喇昆仑大红柳滩矿集区、阿尔金阿亚克矿集区锂铍稀有金属矿勘查评价;加快西昆仑阔克吉勒嘎矿带和东昆仑屈库勒克东矿区的金矿勘查,兼顾西准重要金矿区带评价;实施准噶尔北缘蕴都卡拉-北塔山一带、疆觉罗塔格-土屋-黄山一带铜、镍(钴)矿勘查,兼顾喀喇昆仑和东昆仑铜镍矿调查;做好亚干布阳一带萤石矿和全疆硅质原料调查评价;开展全疆地热资源潜力综合研究及靶区优选。
2.2 大力拓展地质服务业
围绕南疆湿地及重要流域,开展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实施重要生态功能区、遗留矿山,以及水土污染等国土空间生态调查治理修复;开展旅游地质资源调查、地质公园和地质文化村申报,以及特色农业(土地)资源调查;争取各地州县市地灾风险调查评价、地州群专结合监测预警点建设、重要受灾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以及城市地灾调查、地质安全风险评估等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围绕独库高速、伊阿铁路等,承揽重大工程地质安全调查评价项目;针对重要生态功能区、重要城镇及绿洲带,开展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地表基质层调查、城市地质调查、国土空间规划等;扎实推进“新疆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与防治技术示范”专题研究,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领域的研究和技术能力。
2.3 全面提升地质科技创新水平
坚持以综合科研提升理论认识,以研发应用增强能力水平,积极开展地质矿产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开展昆仑、天山造山带多增生楔-多期次-多方向-多方式的构造演化和关键金属矿产富集机制研究,推进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等成矿带深部探测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构建丝路沿线造山带矿产资源勘查理论与开采技术平台,建立智能成矿预测新方法与技术系统。依托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平台建设,推进新疆干旱荒漠等特殊景观区关键矿产资源探测与评价技术方法研究,建立“空-地-井”立体协同探测技术与“地-物-化”多源融合资源评价技术,构建高寒区、隐伏区、浅覆盖区和盆地区的找矿技术方法体系。强化信息化平台建设,持续加大卫星遥感技术、地质大数据平台、无人机技术和InSAR 技术等的研发与应用,依托新疆地学数据中心、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平台,构建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开发的技术方法体系。
3 结语
当前,我国能源资源需求依然强劲,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能源资源安全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已迫在眉睫。全国新一轮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即将启动,全国和自治区“十四五”矿产资源勘查规划正向纵深推进。面向新需求新业态新愿景,全疆地勘单位要加快转型升级进程,服务大局、超前谋划、积极主动、敢于创新,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能力水平,提高工作成效,自觉增强服务资源能源安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民生福祉的能力,为推进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地质保障。
致谢:成文过程中得到了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勘查处和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承蒙两位匿名审稿人给予宝贵的修改意见与建议,在此深表致谢!
参考文献
[1] 冯京,雷国明,李凤明,等.新疆“十三五”地质勘查回顧与展望[J].新疆地质,2021,39(02):179-185.
[2] 徐仕琪,馮京,冯昌荣,等.新疆西昆仑玛尔坎苏-穆呼锰矿带地质特征与定量预测[J].新疆地质,2018,36(1):68-73.
[3] 徐仕琪,薛春纪,冯京,等.新疆锰矿成矿规律研究[J].新疆地质,2019,37(2):201-206.
[4] 冯京,贾红旭,徐仕琪,等.西昆仑大红柳滩矿集区伟晶岩型锂铍矿床找矿模型及意义[J].新疆地质,39(3):410-417.
[5] 涂其军,韩琼,李平,等.西昆仑大红柳滩一带锂辉石矿基本特征和勘查新进展[J].地质学报,2019,93(11):2862-2873.
[6] 徐兴旺,李杭,石福品,等.阿尔金中段吐格曼地区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特征与找矿预测[J].岩石学报,2019,35(11): 3303-3316.
[7] 冯京,李建军,徐仕琪,等.东天山帕尔塔格西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新疆地质,2021,39(4):515-523.
[8] 刘超,田江涛,匡薇,等.基于新疆鄯善县云海铜镍矿认识探讨通道型铜镍矿成矿模型[J].新疆地质,2020,38(4):469-475.
[9] 田江涛,徐仕琪,唐毅,等.喀喇昆仑中生代铅锌矿控矿因素及成矿演化模式分析[J].新疆地质,2020,38(1):48-54.
[10] 田江涛,赵威,任燕. 初论新疆多元素富集区及找矿方向[J].新疆地质,2021,39(1):82-88.
[11] 田江涛,赵同阳,杨万志,等.喀喇昆仑岔路口地区发现科马提岩及找矿意义[J].新疆地质,2021,39(3):357- 364.
[12] 冯京,计文化,孟贵祥,等“. 天山-阿尔泰增生造山带大宗矿产资源基地深部探测技术示范”项目工作进展[C].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9,33-35.
Progress in Xinjiang Geological Rsearch in 2021 and the Focus of Work in 2022
Feng Jing1, Li Fengming1, Teng Xuejian1,2, Wang Xiaojun3, Xu Shiqi1,4, Lei Guoming1, Gao Qi1,Zhang
Peng5, Liu Yang6
(1.Xinjiang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Urumqi,Xinjiang,830000,China;2.Tianjin Center,China Geological Survey,Tianjin,300170,China; 3.No.2 and No.3 Hydrogeolological Team,Xinjiang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Changji,Xinjiang,831100,China; 4. School of Earth Science and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100083,China; 5.No. 3 Geological Team, Xinjiang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Korla,841000, Xinjiang, China; 6. Geological Survey Academy of Xinjiang,Urumqi, Xinjiang,830000, China)
Abstract: The year of 2021 is the first year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of Xinjiang geological research, in accordance with the‘three orogenic systems, two junction belts, one craton,and one margin, as the newest understanding about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by the means of optimizing the layout, highlighting the priorities, further strengthening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new prospecting advances in shale gas, gold, copper, nickel, rare metals and fluorite ore have been made in the Mesozoic depression basin on the southwest edge of Tarim Basin, Muji gold ore belt, Tuwu Huangshan copper nickel ore belt, West Kunlun Altun lithium beryllium ore belt and Altun piyazidaban fluorite ore belt; new achievements has been made in serving people's livelihood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the ability level of basic geological research and high-tech application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construction of geological information platform has made steady progress. 2022 is a key year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realizing the objectives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for geological exploration, we will actively promote the new round of strategic mineral prospecting, focus on the important metallogenic belts of Kunlun, Altun and Tianshan, as well as their important prospective areas and ore concentration areas, focus on strategic key minerals, strengthen metallogenic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on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and strive to achieve new breakthroughs in prospecting, ensure the security of national energy resources. At the same time, we will vigorously expand the geological service industry, help rural revitalization,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welfare, and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 Xinjia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Prospecting progress; Focus of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