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s
WANG Wen-jun
(Qingdao Digitech Info Technology Co.,Ltd., Qingdao 266000, China)
【摘 要】隨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与运营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环节,促进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与运营的水平和效率的提升已成为当前国家及地方政府关注的重点。基于此,论文主要围绕我国科技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与运营进行论述,简要阐述其主要着眼点,并通过分析其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
【Abstract】With the pa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s has become a key link in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moting the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level and efficienc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nation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s, briefly expounds its main focus,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existing problems.
【关键词】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建设;运营;投融资
【Key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peration;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2)02-0120-03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产业园区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大重点项目,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科技产业园区的涌现,其规划建设与运营成为一大重点和难点,很多园区在建设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对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与运营展开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重要着眼点
现代科技产业园区的规划体系主要包含对园区空间、产业、生态以及投融资4个方面的规划,下文就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4个重要着眼点进行简要分析。
2.1 空间规划
空间规划在科技产业园区规划体系中是作为载体而存在的,能够实现对科技产业园区空间的合理布局,进而促进产业园区整体发展的优化,这是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和标准上对提升科技产业园区规划水平提出的规划策略。科技产业园区空间规划的目标主要有完善园区内各项功能、合理规划分配可利用空间、优化交通运输及基础性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实现园区土地空间的最大化利用,从而最终形成一种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对于科技产业园区的空间规划主要集中于以下两方面:第一,编制控制性的空间规划方案;第二,围绕城市设计与概念性规划开展相关研究。只有以这两方面为基点,从空间布局的可控制性和概念性角度出发,才能实现对园区空间的最大化利用[1]。
2.2 产业规划
在科技产业园区规划体系中,产业规划作为指引,能够对园区产业的发展进行升级和引领,其他规划项目都需要围绕产业的发展与项目的落地来推进。科技产业园区开展产业规划的目标是不断明晰园区中的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园区的创新驱动发展,最终形成一个能够带动区域整体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在对科技产业园区实施规划时,首先必须立足于区域产业基础;其次结合园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主导产业进行科技产业园区的产业规划。这是因为科技产业园区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园区,其在产业项目上更具高端化特征、在区域发展上具有协同作用以及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需要在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前提下,推动重大项目的落地,实现区域产业的转型发展[2]。
2.3 生态规划
生态规划作为科技产业园区规划的前提,強调的是在创新理念的引导下,构建绿色、集约、低碳的产业园区发展环境。对科技产业园区实施生态规划的目的是帮助科技产业园区实现资源节约和低碳环保,从而最终形成一个环境友好、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产业园区生态网络[3]。生态规划的出发点是尽量降低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规划中要针对土地、水等生态资源,提出绿色运输、绿色建筑以及能源利用回收系统构建等规划方案,以此为依据对所提出的指标进行落实,最终实现科技产业园区生态发展的目标。
2.4 投融资规划
投融资规划在整体规划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着眼于科技产业园区的投融资规划,能够确定园区建设的时序和具体的实施策略,进而保证园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开展投融资规划时,首先要对园区中现有的融资渠道、成本、优惠政策等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其次结合空间以及产业规划,对该产业园区的实际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全面评估,以此对产业发展规划、投融资规划进行合理分配和安排。投融资规划的目标是以政府为主导,建设相应的市场机制,形成以园区企业为主体的支撑体系,从而最终建立一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自我开发模式。在实施投融资规划的过程中要遵循四大原则:第一,统一划分,分步实施;第二,整体预算,分类定价;第三,综合发展,均衡规划;第四,产城融合,封闭运行[4]。
3 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与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科技产业园区在规划建设与运营方面已经形成配套的制度体系,但实际建设、运营过程中在管理体制、投融资机制以及技术创新力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
3.1 管理体制不完善
纵观我国科技产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大致可以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政府主导型、政企合作型、企业主导型,其中又以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类型为主。我国大多数的科技产业园区采用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由当地政府直接牵头管理园区的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以及具体规章制度的出台与落实。但是仍然有不少地区的科技产业园区对管理体制落实不到位,从而导致园区的整体管理水平较低、效果不佳。科技产业园区的管理体制不完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虽然我国政府大力支持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但由于部分部门的管理职能定位较为模糊,难以为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指明方向,不利于科技产业园区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二,由于科技产业园区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还未形成规范的管理体制,相应的管理方法应用不科学,导致科技产业园区的管理效率较低;第三,科技产业园区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较低,无法满足科技产业园区快速发展的需要[5]。
3.2 投融资机制滞后
任何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与运营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成本,尤其是在园区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后,需要的投入资金几乎成倍增长。就我国科技产业园区融资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主要依托于政府的补贴与资助,尽管一些园区在建设过程中也会向银行、金融机构等融资机构寻求帮助,但其所占的融资比例并不高,还有一大批企业选择自筹的方式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对我国科技产业园区技术成果转化进行统计,了解到其中有50%以上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来自企业自筹,3%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来自风险投资,以及25%左右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来自政府拨款。由此可见,我国科技产业园区在投融资机制构建及渠道拓展上存在明显的不足。一些科技产业园区由于受政府管理,对于财务管理建设的重视度不高,对投融资机制建设的投入相对较少,未形成独立的财务体系,资金主要依赖于地区政府的拨款。这种相对单一的资金来源渠道,使得科技产业园区的融资渠道风险较高,限制了科技产业园区的投资行为,突出表现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执行力严重不足,辅助设施建设更是无从谈起,从而严重影响了科技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3.3 技术创新力不足
近年来,尽管我国科技产业园区纷纷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聚拢,但是事实上,除了少数发展较好的科技产业园区外,大多数科技产业园区的高新技术创新力不足,产业园区的自主技术含量和高新技术含量并不高,园区主要依靠廉价的劳动、土地资源利用以及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来获取经济收益,其具有的国际竞争优势和抗压抗风险能力也较弱。另外,我国科技产业园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于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且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以为发达国家高新技术发展提供劳动力为主。当前,我国针对高新技术产品所形成的价值链较短,其中涉及的加工增值环节不多,这种高新技术发展模式严重限制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空间。究其原因在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自主创新意识有待提高以及高新技术创新人才紧缺等,从而导致我国科技产业园区在整体上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的支持,创新力亟待提升[6]。
4 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与运营的策略
针对当前我国科技产业园区在规划建设和运营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首先需要优化园区管理体制,从而为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其次需要进一步完善园区投融资机制,扩大企业融资渠道,以此解决园区发展面临的资金不足的问题;最后需要提升园区自主创新力,朝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迈进,从而推动科技产业园区的全面发展。
4.1 优化园区管理体制
对于科技产业园区管理体制的优化与完善,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建立完善的园区管理体制。首先,管理工作内容的规划要适应我国科技产业发展的特征,科技产业园区的管理工作需要围绕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展开,要划分好政府与园区管理委员会对园区管理的相关工作职责,形成互联互动的管理关系,从而促进园区管理效率的提升;其次,政府部门要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形势特征及时向园区管委会下放相关管理权限,同时,积极参与、考核园区的日常管理,联合园区管委会实施共同管治。
第二,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对科技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产生积极影响,因此,相关政府部门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鼓励政策,从而为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与运营创建更为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三,要遵循市场运作机制。基于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特征,政府在园区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不应该形成过多的行政干预,否则不仅会影响园区的发展,还会违背市场运作原则。因此,科技产业园区可以尽量减少对政府投入的依赖,逐步放大各市场主体的权利来推动科技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4.2 完善园区投融资机制
对于科技产业园区投融资机制的完善,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要加强园区风险投资体系的建设。首先,园区应该结合区内企业发展情况设立相应的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同时,可以增设创业投资风险补助资金,以此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机构对园区展开投资,从而减轻创业初期企业面临的资金问题;其次,可以通过引导资金参股的形式来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参与园区的投资,使其成为园区投资主体;再次,可以通过创立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公司、企业发展基金等针对科技产业园区发展的风险投资项目来重点支持处于发展高速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最后,科技产业园区应该加大高素质投资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而为园区打造出一支优秀的投资管理人才队伍,以此提高园区在风险投资中的成功率。第二,要加快搭建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平台。具体来说,首先,要针对科技类中小创业企业创立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要针对该类创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偿债能力提供相应的融资产品及服务,从而丰富其融资服务项目的选择;其次,园区要积极争取成为新三板试点园区,通过建立企业改制服务中心,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更多具备条件的企业加入新三板。
4.3 提升园区自主创新力
对于科技产业园区自主创新力的提升,主要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第一,要加快完善人才机制。科技产业园区应该根据自身对人才的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和制度,向社会大力开放人才引进渠道,以良好的人才政策、制度与环境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高新技术人才加入园区。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按劳分配、奖励突出贡献、优胜劣汰等激励形式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园区建设与运营当中,从而促使企业员工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对园区发展的积极效力。第二,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研发工作的资金投入。通过相关研究调查了解到,资金投入量会直接影响科研工作成效,因此,园区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同时,可以通过建立专业资金管理制度,实现专款专用,以此避免专项挪用或他用的情况。第三,需要构建良好的科研环境氛围。园区企业应该加强企业之间以及人员之间的交流,并对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以此营造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氛围,进一步推动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科技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应该重点着眼于其空间规划、产业规划、生态规划和融投资規划4个方面,由此促进规划体系的完善,促进规划目标的实现。结合当前我国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来看,仍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科技产业园区应进一步加大对园区的管理与建设力度,立足于科技产业园区的特色和运营实际,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管理体制,优化园区的融资投资渠道,加大对园区创新技术的投入,培育园区的核心竞争力,使其朝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迈进,从而推动科技产业园区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中庭.海创集团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战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0.
【2】周文成,姚婷婷.智慧科技园区发展的挑战及路径[J].通信企业管理,2018(8):70-73.
【3】屈升秀.“一带一路”新型科技产业园区模式构建及选择刍议[J].中国市场,2021(35):67-68.
【4】无锡市新产业研究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园区:无锡开发区发展报告(2020)[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0.
【5】王莉.标准引领产业园区服务转型升级[J].城市开发,2019(11):56-57.
【6】阚景阳,王风华,周洁,等.国内外科技园区开发管理模式及对策研究——基于雄安新区建设视角[J].经济界,2018(2):44-51.
【作者简介】王文君(1987-),女,山东青岛人,经济师,从事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