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懿容
一缕清冷的二胡声从远方飘来,勾起了我心间的怅惘。
我索性推开窗来,任由这幽怨的芗音萦绕不绝,缭乱在缄默而幽暗的夜里,氤氲成一段渺茫的回忆。弦声轻柔,让我的思绪翻回那一夜玉壶光转,那一夜水袖花衫。
走上街头来,挽着阿嬷的手,步伐变得轻快,在火一样燃烧着的灯笼里,目不暇接的是火一样滚烫的春的气息。月光如水,喧闹声在空灵的二胡中倏地恢复平静,浪潮般络绎不绝的人群,平息为一湾清宁的池水,久久驻足仰望着。
目光落在阿嬷手指指向的地方,那是一座五尺左右的红台,红台下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人们眼神中映着向往:而那洒满了期盼的红台上,用闽南语唱着悠长戏腔的花旦,身着彩衣,满面红光。只见她莲步轻摇,兰指半捻,眉目间流露出少女的羞涩,对面站着一个抚扇的小生,两人呀呀对唱,情投意合。时而花旦半掩着俏脸偷偷朝心上人暗送秋波,时而是小生上前几步在意中人身边踌躇徘徊,那生长于闽南这片古老大地的芗剧,抚平了多少行人彷徨低沉的愁思。好像一席凉入心间的秋风注定卷落一树无奈的凋零,好像一地枯黄的朽叶注定化为冰冷的湿泥,好像新年里永不落幕的鞭炮声,而我被带入芗剧的梦幻中,好像一个注定爱上放鞭炮的孩童。
戏幕落下又升起,阿嬷已牵着我的手站到了最前列,我的手可以摸到红台的边缘,竟激动得欢呼起来。这似乎吓到了刚要出场的一袭青衣,只见她步履迟疑一步,嘴角微微张起。似乎闯了祸,我害怕地躲到阿嬷的臂弯下,可阿嬷却将我轻轻推回台前,低头朝我一笑,指引我看那青衣。我仰望那受了吓的戏者,担心她从此跟不上乐声,她却好像不以为意,水袖一甩,暗走几步,低声敛气,不知不觉中已跟上阵阵乐音。演芗剧的没有弱者!我不禁暗自赞叹,那装束素淡,遗世独立的青衣,也似乎朝我浅浅一笑。而后二胡声悠悠奏起,像对着万鸟飞绝,人踪湮灭的孤江低吟,悲怆在灯火间凝成一片白茫茫的云,青衣凄楚的哀腔唱起,是云间凄清的雨。
可哀怨终究是压不过释然,青衣将低垂的头缓缓抬起,眼神柔媚而坚定,霎时锣鼓齐鸣,琵琶弦骤,嘈嘈切切,二胡声歇。戏腔忽地高声,将月亮震碎为一地寒光,水袖流转轻盈,似飞星流火,我竟看得呆了。那往日的闽南语如今化作昆山玉碎,那往日的闽南小街如今是千年前的风光。
天空是半边通红,是灯影,是赤帘,还是戏台上伶人明艳的眼尾,在喧嚣烟尘间早已辨不明白了。卖麦芽糖画的人,捏彩色泥人的人,摇着拨浪鼓抱着婴儿的人,穿着棉袄坐在轮椅上的人,哼着闽南歌谣的少女,卖着水仙花的老人,还有我,爱看戏的阿嬷。形形色色的人眾星拱月般围绕在戏台边上,像川流不息的江水忽然被山石堵塞,人群在戏台边汇聚成湖泊。于是后来的行人不可近前,便索性在远处找一个高地观望那五尺红台。就是天上的神明谪入凡尘,就是云中的仙灵堕至人间,也未必不会被这繁华戏景吸引,也未必不会暗叹这带着古韵的闽南芗剧。
最后的鞭炮声随淡去的月一同落幕了,最后的烟火在夜空中划开几道光痕就转瞬逝去了。台上正气凛然的白鬓老生怒吼一声,是最后一出戏的落幕了。红帘落下,灯火摇曳,像盘古的巨斧将巍巍雪山劈开,白雪长山轰然而倒,静默中掀起久久不歇的掌声。人潮又开始翻涌,浪涛又复为喧闹,堆砌的沙丘顷刻里哄散成尘屑。我紧紧挽着阿嬷的手,久久凝视着戏台,心间淌着一股难以平息的暖流。
不知何时,我又因这闽戏痴入了神,守着窗边。听那清冷的芗音如泣如诉,为静谧的夜蒙上了一层惆怅的阴霾。又忆起那天的青衣,在不见尽头的悲苦咏叹中释然,了却怨恨。芗剧是如此,闽南是如此,闽南人也是如此,在暗不见天日里点燃第一缕黎明,在暗潮涌动的南洋上闯出一条活路。
耳边又仿佛听到了鸣奏的锣鼓,二胡在渺茫的风里被遗落。红帘永不会落下。
心间的暖流翻涌成海,我知道,那是一个闽南人对芗音永不磨灭的依恋。
(指导老师:刘娜)